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百工坊經營的是什麼(上)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5日 19:21

  主持人:荊慕瑤 編導:楊紅葉

  嘉賓:崔放 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嘉賓:朱洪 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秘書長

  播出時間:2003年12月4日23:30 CCTV-12首播

  導語:

  主持人:歡迎您收看我們的節目,在北京有一個地方能讓你同時看到全國上百位工藝美術大師,還能親眼目睹他們現場製作工藝品的絕活,這個地方叫做百工坊。這個名字是沿用了古代的稱呼,就是對各種工藝品的總稱。因為在北京,已經失傳或者面臨失傳的工藝種類超過80%,還能勉強維持的只有五分之一。所以百工坊裏的103位大師,用行內的話説,就是去世一位就少一位,就少一門工藝。百工坊的經營者給這些大師每人一間工作室,請大師現場製作。目的呢,當然是讓來參觀的人能夠當場買走這些作品。他們認為,自己是10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的經紀人,但是許多大師認為,他們很難做到這一點。這個百工坊能夠挽救日漸衰落的工藝美術行業嗎?今天我們要專訪的就是,北京工藝美術協會的朱洪秘書長,和北京百工坊的負責人崔放。

  訪談:

  主持人:你們説百工坊是活的博物館,那麼它活在哪兒?


  崔放:活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一般的博物館展示的是以作品、藝術品為主的,而我們的博物館,活是以展示我們大師的風采,和傳統的宮廷工藝美術技藝為主要內容的,它也是展示人的傳統的手工技藝。

  主持人:這些工藝美術大師就是你們的賣點?

  崔放:應該這麼説,我們是大師的經紀人。

  主持人:您覺得這些大師需要經紀人嗎?

  崔放:非常需要,這麼多年以來,大師比較注重自己的技藝方面,生産方面。由於受種種方面的這種局限,他走向市場的速度和市場化的速度都比較慢,那麼往往是他有好的技藝,有好的作品,不為世人所矚目。

  主持人:你們會怎麼經營這些大師呢?

  崔放:我們在這個活的博物館裏,主要是設了100間大師的工作室,和30個特色工藝作坊。那麼所謂的大師工作室,就是規模比較小的,比如説像剪紙,像風箏,那麼都有專門的大師在一個20平方米到40平方米的作坊裏面來展示,來製作。那麼所謂的特色作坊,就是面積更大一些。在這個作坊裏,我們是要全套地展示這個過程。

  主持人:實際上,按您的話來理解,大師是你們的産品?

  崔放:應該叫財富,不是産品。

  主持人:大師喜歡被你們這樣經營嗎?

  崔放:百工坊這一塊呢,它有四個定位,其中有一個定位就是它是平臺,是保護基地。我們請所有的大師,有志於弘揚我們這個文化的大師和能人,都到這個平臺裏來展示他們技藝。我們在經營大師,大師也在經營百工坊這個品牌,所以大家是互相的。


  朱洪:大師啊,太需要經紀人了,尤其是北京的大師。因為工藝美術每一個行當,技藝都非常高深,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裏遊的,草坑裏蹦的,能説話的,能辦事的,我們都要給反映出來。所以很多大師在出去玩,領著孩子出去逛公園,他看的不是美景,而是看的每個樹杈長出來的那個結構。

  主持人:幫這些大師來進行推銷,是企業的責任嗎?

  朱洪:幫助大師推銷我覺得應該是企業的責任。

  主持人:行業協會在裏面發揮什麼作用呢?不是行業協會的責任嗎?

  朱洪:行業協會是整個協調和服務於整個行業,整個企業。所以如果説是行業協會主動去為大師推銷,我覺得我們這個工作職務裏頭有好多也是顧不過來,只有委託于企業,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方向。

  主持人:行業協會希望看到大師跟企業的關係,就像明星跟簽約公司之間的關係?

  朱洪:太希望了。因為我們工藝美術行業,整個這個企業這幾年可以説是萬事不太景氣。那麼怎麼能才使企業發展起來,使大師富裕起來,怎麼辦呢?應該有一條新的路子,這個百工坊應該是典範。

  主持人:百工坊現在是不是能包括北京所有的工藝美術品種?現在在世的?

  崔放:百工坊現在呢,它整個的包含不僅僅是北京,從大類上講一共有三大類,第一類呢,就是傳統的宮廷文化,宮廷藝術或者講民間工藝。

  主持人:我們知道的景泰藍、玉雕?

  崔放:景泰藍、玉雕,像這個四大名旦,燕京八絕,這些都是宮廷文化類的。包括我們的刺繡,等等這些品種,這次都已經入到坊裏來了。那麼現在進到坊裏邊的大師已經報名的是103位,11月26號開業的時候,已經進來的是70位。那麼這70位的大師,其中包含中字頭的。

  主持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崔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在進來的大致是13位到14位這樣的樣子。那麼加上他們的徒弟們,那麼到26號的時候,我們現在坊裏大致有400人左右,就是大師及其他們的徒弟。那麼第二種,就是民間手工藝的這一塊,這也是一類很大的。比如説像我們的風箏,我們的泥人,這次泥人張的總評在裏面,除此之外。

  崔放:兩、三位教授加盟到百工坊裏頭,那麼他所從事的是現代藝術,比如説雕塑。

  主持人:作為企業,為什麼你們有辦法能夠請起100多位大師?

  崔放:北京的工藝美術的行業,特別是這些原來的老企業,由於種種原因,現在不是很景氣,另外我們也提供了很多物質上的條件,應該説給大師們創造了很多條件。比如説在各種裝修費用,房租上都予以了很大的優惠政策,最主要的是大師們現在需要一個展示他的舞臺。

  朱洪:因為我是在這個行業有30多年了,崔總在這個行業也20多年了,崔總的父親原來是中國最大的北京玉器廠的老廠長。所以有這個父一輩,子一輩,看到工藝美術行業當前這種狀況,想搞一個基地,所以就是一拍即合了。百工坊這件事情,當時還沒叫百工坊,叫工藝美術保護基地。後來説那基地也得取個名字啊。最後也是經過跟全行業的一些技藝人員,一些大師們徵求意見,最後叫京城百工坊。

  主持人:我知道有一些大師是被行政命令進到百工坊的。

  朱洪:準備跟崔總這兒合建百工坊之後,我們就請示市有關部門,結果得到了北京市和崇文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展示技藝的好處在哪兒呢?一個能讓國外的人,能讓社會上的人了解到工藝美術裏頭其中博大精深的奧妙,這是一點,當然裏頭保密那個成分我們不會讓人看了,這是一點。第二點呢,能讓大師直面市場,了解市場的行情,能知道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去設計去幹什麼,所以對經營,對旅遊,對整個的這個工藝美術這個形勢和旅遊形勢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崔放:入坊的大師全部是自願的。第一,它是一個保護和生産基地,因為我們有些技藝非常可惜的,要瀕臨滅絕了。比如説我們中央臺曾經播過,北京的毛猴,現在會製作的人就是兩、三個了,那麼很可惜的一個技藝。比如説我們的料器,由於它的成本上升,那麼很好的一個技藝,那麼現在應該説也是逐漸地在萎縮。我覺得我們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這種責任感是很強烈。當然在家裏做也是可以的,但有些大師的條件是比較次的。比如説我們有一些中字頭的大師,北京的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咱們在這裡不提名字,都去幹些賣皮鞋的活。

  主持人:一級大師賣皮鞋?

  崔放:這是確有其事。

  朱洪:確有其事。

  崔放:那麼為什麼要保護,把它成為一個保護和生産基地?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那麼做好各類的保障上的東西,同時我們的政府,我們剛才説了,這次百工坊的主辦單位是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崇文區人民政府,崇文區的區長就曾經這麼説過,弘揚南城文化,對於這個企業我們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那麼你可以表示出一種,就是政府對現代這種民族的文化的手工藝的這種態度。

  主持人:我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讓大師到百工坊裏來?他們可能不一定想在現場表演,他們只想進行自己安靜的創作?

  崔放:是,因為大師都要吃飯,百工坊提供的是直面市場。

  主持人:您是企業,賺錢是你們的目的嗎?

  崔放:對。

  主持人:保護這些手工藝種類不是你們的責任,不是你們的義務?

  崔放:在常人來講,它確實很難理解,如果我把一期投進去的2000萬放到另外一個發展行業去做的話,我可能掙的錢會更多一些,這是一方面,我剛才為什麼要反復強調情節這個東西?那麼就是説,你作為一個企業來講,你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包括我們的每一位員工,他對這個行業是有情感的,是有感情的,他是喜愛這個行業的。所以説,當我們有了這個條件的時候,我們又熟悉這個行業,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做呢?我們不做誰來做呢?

  朱洪:工藝美術一旦從事這樣了,絕對你抹不開。就跟我們那個李博深大師曾經舉個例子,就跟“紅菱艷”那雙舞鞋似的,凡是跟藝術沾上邊之後,到最後你穿上也脫不下來了,你一直到死方休,就是這麼回事。不但是搞工藝美術那些大師你讓他改行,他改不了,他幹不了,包括我們這些搞管理出身的,你要是搞別的也是一樣,看這個東西就是好,看別的就沒興趣。所以呢,再艱難困苦也得把這個工藝美術給它振興起來。

  主持人: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存在的問題有效益低下,後繼無人,大部分技藝已經失傳,等等。現在請您告訴我,百工坊能夠解決這裡面的哪些問題?

  朱洪:這幾個問題,在不同程度上百工坊都能逐步地解決,而且不能説是一下子解決。因為百工坊現在剛剛開業,它有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長期的發展目標主要就是從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基地,和孵化器這個角度來出現的。

  主持人:你請這些大師進坊,你們認為是保護他們的技藝不至於失傳最好的辦法嗎?

  朱洪:當前來講是最好的辦法。

  崔放:不但是保護,更重要應該是弘揚,是發展。

  主持人:北京是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的代表,那從剛才説到的這些情況來看,目前的這些體制,他們現在是沒有完全能夠保護這些大師們的創作的?是這樣嗎?

  朱洪:我覺得百工坊是我們探討、尋找的惟一的一種形式。因為當前這個工藝美術企業,都是從國有老企業轉變來的,這种老企業有國有的,有集體的,它這個本身所存在的機制,整個的機構,這一些問題也都顯而易見了。

  崔放:保護大師的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走向市場。

  主持人:您不隱瞞百工坊要賺錢的目的?

  崔放:對。

  主持人:那這些大師們,我能不能理解,他們是一個道具,他們是賺錢的工具?

  崔放:我們是互相賺錢。

  主持人:你們希望百工坊成為和故宮,和老北京的衚同一樣的一個旅遊的景點?

  崔放:對,它是景觀,這點我們已經,我們北京市旅遊局已經在幫助我們在立項。

  主持人: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這樣的情景,就是導遊把一個旅行團帶到了某一個地方,然後團員們一起下車購物。現在他們也會把那些人帶到百工坊去?

  崔放:百工坊今後是要賣門票的,不是説是一個市場的概念,不是一個市場的概念,百工坊是一個博物館的概念,是一個活的博物館的概念。那麼遊客這一塊,當然也應該是有選擇的,我想是應該有選擇的,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去參觀,但是最最主要的一條,我們要對大師負責任。因為他在這麼一個6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工作間裏面,因為大師在製作過程當中,我們是承諾給社會的,他進去是可以參觀的。如果遊客非常多的話,對大師的身體,包括他自身的創作可能都會有一些影響。所以我們在每一個房裏面都給大師們,基本上吧,都有一個裏間,這樣的話不會影響他創作。

  主持人:您害怕它變成一個秀場,但是那麼多觀光客他們就是衝著大師去的?

  崔放:對。

  崔放:至少過去不被重視,不被認可的一件事情,現在已經被很多人重視和認可了。所以我覺得它是個好事,但是如果過多的話,可能對大師的身體特別是對於他的創作會受一些影響。那麼我們會考慮一些相應的措施和辦法的。

  主持人:您説想把百工坊變成一個景觀,將來可以收門票,會不會是為了旅遊,而不是為了保護大師,保護這些手工藝品種?

  崔放:如果是為了旅遊的話,那麼我們應該售票,而不是賣票。因為你只有吸引力,只有旅遊成本低的話,人才更願意過到這兒來,這是很明顯的。我們這樣做,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提高百工坊和我們大師的身份和地位。它是一種藝術,不是一個小的農貿市場。

  主持人:您害怕把它變成一個農貿市場?

  崔放:我非常害怕這一點,那是對我們民族藝術,民族文化的一種糟蹋,和不負責任。我們現在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

  主持人:會不會若干年後,有人指著百工坊的牌子説,曾經有人想保護這些手工藝品最後的十幾個種類,但是他們失敗了,那樣的絕活我們再也看不到了,會嗎?

  崔放:不會。

  朱洪:我們這個百工坊不只是要保護最後這十幾個種類,還要把以前丟失那些種類給撿回來。

  主持人:感謝二位接受我們的採訪。

  崔放、朱洪:謝謝。

  主持人:在下期節目裏,我們要專訪的是第一批進入百工坊的大師之一,64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他是國內玉器行業裏最頂尖的大師。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