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6:02 來源:新華社
最大的煩惱:
被調查的80人中,覺得活兒累辛苦時間長的有8人,佔10%;沒煩惱的7人,佔9%;認為假期太少的有2人,佔2.5%;怕沒技術被淘汰的有2人,佔2.5%;認為受歧視的有2人,佔2.5%;認為沒前途的有6人,佔8%;覺得錢太少的有9人,佔11%;想家的有7人,佔9%;覺得活兒太少的有7人,佔9%;怕老闆不付工錢或不能按時付的有5人,佔6%;因家中孩子學費太貴生活困難的有6人,佔8%;覺得用戶太挑剔,讓自己老返工的有2人,佔2.5%;覺得工作枯燥沒幹頭兒有2人,佔2.5%;也有2人最煩惱的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如北京生活費太高,交通耗時太長,或是在城裏沒房子,孩子不能進城上學等,佔2.5%。還有13人想法各不相同,各佔1%。
最大的希望:
在被調查的80人中,希望多掙錢的最多,共有24人,佔30%;想轉行的有10人,佔13%;想闖出自己事業的有4人,佔5%;想當裝飾工頭或裝飾老闆的有6人,佔8%;希望孩子有出息有4人,佔5%:希望休固定假期的有3人,佔4%;希望老闆不拖欠工資的有2人,佔2.5%;希望跟著現在的老闆幹的有2人,佔2.5%;希望能調回原有工種的有2人,佔2.5%;希望有活兒幹多接活兒的有2人,佔2.5%:希望給首都做貢獻、把國家建設搞好的有2人,佔2.5%:還有19人想法各不相同,各佔1%。
掙錢是農民工的第一願望
根據調查,大多數農民工的願望很簡單,能掙錢、多掙錢是第一位的。據統計,農民在外務工收入為在家務農收入的2.65倍。雖然生存境況比城市人差很多,但在家鄉,他們仍是被羨慕的對象。
由此帶來的衍生問題是對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問題。這個問題原本有法可依,按照《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但現實是拖欠工資的問題已經與農民工的願望形成尖銳的矛盾。
對工作現狀的不滿比較突出
調查發現,建築裝飾行業農民工工作強度與薪酬不成正比現象很嚴重。很多農民工在調查中回答“經常”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有的超強度的勞動沒有額外的薪酬。農民工中每天工作時間12個小時以上,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佔被調查人的多數。超時和超強度的勞動,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所帶來的身心過度疲勞現象,已成為建築裝飾行業農民工生存狀況中突出的問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叫張政的油工專門提出,他最大的煩惱是自己從事的工種“油漆味太重,有毒”。可見,普通農民工的身體健康也令人擔憂。實際上,作為第一線工人,接觸有害建材最多,生活在有害物質中間的時間最長,但大多數建築裝飾企業對此關心不多。
認為從事建築裝飾施工沒前途,想轉行也有不少,也是讓建築裝飾行業尷尬的一個事實,暴露出建築裝飾行業施工條件簡陋及工作環境惡劣的現狀,説明建築裝飾行業的良性發展任重道遠。
對孩子及家庭現狀普遍擔憂
在調查中,一位農民工説:“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教育。自己一人在外打工,妻子在家裏對孩子管教不好,怕把小孩耽擱了。”有幾位農民工家裏有兩個孩子,想把孩子接到身邊上學,又沒有經濟能力,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上學,最好能考上大學。但問及如何負擔孩子的學費問題,他們大多表示,憑自己在城市做裝飾工的所得無法負擔,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困難生或特困生的命運。
在城市生活的壓抑感難以驅除
在調查中,農民工最煩惱的是城市生活中的壓抑,如生活費太高,交通耗時太長,孩子不能進城上學等。工作的頻繁變動使裝飾業農民工很難擁有一個穩定的社交圈,他們經常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和陌生的工作,由此産生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長期積壓。很多人“感到孤獨”,還有很多人“感到心理壓抑、情緒低落”,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只能獨自忍受或向親友求助。
當同是裝飾業從業人員的城裏人的維權意識普遍增強,對諸如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待遇”也越來越重視時,從事著最苦最累工作的農民工卻離“待遇”很遠。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僱主沒有為農民工辦理養老金、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也大多沒有給他們辦理工傷保險,絕大多數單位沒有為他們做過定期健康檢查。生病後需要醫治時,醫藥費大多由農民工自己負擔。
很多農民工説,“我們與城裏人相比是‘外來人’,與‘老闆’相比是‘窮苦人’,與‘受過教育的人’比是‘無知人’”,城裏人把我們看成‘下等人’。”事實上,受雇的農民工與僱主或用人單位的關係基本上是‘幹活’和‘工資’的關係。
裝飾業農民工現狀對行業管理層的呼喚:
也許是因為文化程度所限,大多數建築裝飾業農民工對行業管理沒有太多的想法,也提不出太多的建議。但也有個別農民工提到了一些深層次問題,如希望行業規範一些,農民工也能有各種保險,加強培訓,少受歧視,能正常上下班等。
目前,在我國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9.1%。大量農民工由於素質不高,缺乏就業技能,難以在進入城鎮後穩定就業。因此,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崗位工作能力,增強農民工的就業競爭力,確實是農民工問題的關鍵。
同時,農民工素質的提高,還包括其行為習慣和文化素質、自我權益保護意識、適應新形勢的觀念意識等諸多方面,因此,培訓農民工,應著眼于其全面素質的提高。
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及其管理水平,降低農民自發進城帶來的風險;為農民工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務,協助政府管理部門評估城市用工政策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對裝飾業農民工的“政策性”歧視,落實民工在城市的合理待遇及基本權益,應是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工作之一。比如,研究並提出加快勞動就業制度的改革創新的建議;還可以嘗試設計與城市居民相對接近、便於今後與城鎮社保體系相銜接的操作方案,根據行業實際,循序漸進。另外,還應建立專門的協調機構,統一協調處理建築裝飾行業農民工進城後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通過對建築裝飾業農民工的調查發現,他們是在經濟收入、政治權利、社會生活的機會等方面均處於弱勢的群體。重視並改善他們的生存和工作環境,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中央也在政策上逐步消除對農民工的不公正待遇,如取消暫住證、務工證,更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建設部也先後下發文件,強調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及為農民工上養老保險等。但農民工問題仍是我國在社會轉型期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要真正維護農民工的權益,不能依賴某個部門,更需要全行業及全社會的緊密配合,共同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才能真正發揮農民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他們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