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西部新聞

2004年9月12日《西部新聞》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3日 16:57

  國際沙塵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説起沙塵暴,這不僅是一個與西部有關的課題,它的影響範圍已經涉及全球。9月12日,一個國際沙塵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氣象局召開。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深入探討沙塵暴發生發展的機理及其區域氣候效應,開展區域和全球範圍的沙塵暴模擬研究,加強沙塵天氣的地面和空間觀測,發展和完善沙塵暴的監測與預報。在接下來將要召開的“沙塵暴國際計劃會議”上,中外專家還將對沙塵暴研究的發展方向、發起國際合作計劃等問題上開展實際性的討論。

  我國科學家首次調查羅布泊昆蟲物種

  我國的科學家前不久剛剛結束新一輪的羅布泊科考,他們首次對羅布泊的昆蟲物種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在這個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地方還活躍著一支“精銳”的昆蟲部隊。

  從羅布泊腹地高聳地面的鹽殼區,再到羅布泊南岸零星分佈的紅柳包附近,專家發現了綠色草蛉、十一星瓢蟲、飛蛾、螞蟻、土蝗等,種類有14種之多。其中的甲蟲可以在地表溫度60-70攝氏度的環境下生活,可以説是羅布泊地區的“土著”居民,它們的數量也最多,而其它多數昆蟲是遷飛而來的。

  同期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呂昭智 我認為主要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通過氣流遷飛。還有一種是人為活動,比如現在隨著鉀鹽礦的開發、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好多人來的同時也把一些瓢蟲、草蟲帶過來的。

  專家表示,明年開始將在羅布泊建立兩個監測點,經過1到2年的連續監測,了解該地區昆蟲多樣性及其在極端乾旱地區的適應性,同時還將分析人類活動對羅布泊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雲南思茅創新亞洲象棲息地保護模式

  雲南地區的亞洲象、可可西裏的藏羚羊都是亟須我們保護的珍稀動物,在保護的過程中,雲南思茅開展了亞洲象棲息地保護及社區發展工作,可可西裏實施了志願者接力保護計劃,這些工作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雲南思茅亞洲象棲息地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共分社區發展、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三部分工作。這一項目既通過科學研究為亞洲象棲息地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又通過小額扶貧貸款的形式幫助當地農民發展經濟,從而實現人、象和諧相處的目標。

  這個項目在思茅翠雲區的7個自然村開展了試點,共建立50個互助基金小組,參加人數達1572人,投入小額互助基金30萬元。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保護了亞洲象及其棲息環境,為探索野生動物保護和農村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較為成功的經驗。

  可可西裏迎來今年最後一批志願者

  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最近迎來了今年最後一批志願者。這批志願者共有9人,來自浙江、廣西、海南、遼寧等地,他們還帶去了各地聲援藏羚羊申請奧運會吉祥物的簽名。在為期一個月的志願服務活動中,志願者們將接受高原適應性訓練,深入不凍泉、索南達傑、沱沱河等5個保護站,親歷藏羚羊産仔、遷徙的壯觀場面,同保護站工作人員一道為藏羚羊保駕護航。據介紹,自2002年可可西裏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願者以來,先後共有11批140余人來到保護區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白馬雪山滇金絲猴數量逐年增多

  由於我國西部實施了嚴格的生態保護計劃,一些珍稀動物已經出現了家族興旺的可喜局面,在雲南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的滇金絲猴正在以每年30隻左右的逐年增加,而在內蒙古的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也出現了白琵鷺遷徙集群的現象。

  同期 記者現場:我所在的位置是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的棲息地。我剛才就是徒步兩個小時的山路來到這裡。據工作人員介紹,自從我國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滇金絲猴的保護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前不久工作人員在這裡還發現了新的猴群。

  同期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局長 習銀祥:新的種群主要是從原來比較大的種群裏面發展分離出來的,它是一個家族式的,一個猴王帶著一個家族就出來了,這個家族原來的棲息環境因(滇金絲猴)數量增多以後受到限制,這群又分離出來又到其他地區覓食。

  據介紹,保護區管理局積極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進行滇金絲猴保護的生物學研究和多學科綜合考察,這些都為滇金絲猴的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在,保護區內滇金絲猴的數量每年都增加30隻左右。

  同期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局長習銀祥 現在可以隨時看到金絲猴,他們跟人是很親近的。現在經常(經過)一段時間發現新的猴群,(管理區內)其他的地方也經常發現新猴群。

  內蒙古興安盟出現罕見白琵鷺遷徙集群

  內蒙古興安盟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近出現了一群罕見的白琵鷺遷徙集群,總數量達到一百二十多只。白琵鷺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因喙呈扁長的琵琶形而得名。

  同期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 李曉民 教授 據在野外觀察,白琵鷺在黑龍江和內蒙繁殖最大的種群也就是十幾巢,而圖牧吉發現一百二十多只這麼大群,在國內現在來看是很少見的。

  據保護區負責人介紹,這些鳥是前一段時間陸續出現在保護區的。與白琵鷺同時出現的還有白鸛、白鷺等水鳥約三、四千隻。專家分析,圖牧吉保護區之所以吸引如此眾多的鳥類前來棲息,是因為當地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食物。

  清華大學啟動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在職幹部培訓項目

  清華大學支持雲南迪慶在職幹部培訓班已經被列為西部人才工程“先鋒計劃”,這個培訓班的開班儀式最近在雲南迪慶舉行。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對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先鋒計劃”的啟動和遠程教育衛星交互雙向站的開通表示祝賀。他説,此次培訓班開班,是清華大學支持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落實西部人才振興工程的實際行動。清華大學與雲南省有著長期的合作基礎,雙方將在加強經濟技術項目合作的同時,積極推進人才培養合作。

  根據雙方協議,清華大學將為迪慶舉辦在職縣處級以上幹部培訓班,並在迪慶推廣教育扶貧項目,對全州在職的400多名縣處級以上幹部進行集中培訓。

  四川巴中:“三大經濟”致富老區人民

  四川巴中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彙報會9月12日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巴中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民營經濟和旅遊經濟,“三個輪子”轉動了老區經濟。

  四川巴中是巴人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近年來,巴中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全市建立了8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有18個農産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綠色經濟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3%。同時,巴中還圍繞綠色産品深加工,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營工業,目前已引進了重慶啤酒、香港華通等52家骨幹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實現稅收佔財政收入的69%。巴中市還發揮“紅色搖籃、綠色寶庫、特色風光”的旅遊資源優勢,抓好光霧山、諾水河風景區等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去年,全市旅遊收入超過3億元。

   “訂單畜牧業”走進錫林郭勒草原

  今年夏天,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陸續收到了一家企業發出的活羊收購訂單,這在牧民當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因為這樣的訂單將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收入。

  為了消除牧民的疑慮,盟委行署專門組織了附近旗縣牧民們來到這家企業進行參觀和座談,盟委書記和盟長親自向牧民介紹訂了單畜牧業,來自烏珠穆沁旗額和保力格蘇木的牧民斯琴畢力格參加完座談會説:希望能夠儘快和這家企業簽訂協議。

  同期:牧民 斯琴畢力格 因為今年草場不太好,牲畜的狀況也不是很好,我們想早點和伊盛達成這樣的訂單協議,像這樣大的企業它有信譽,小商小販收購的時候經常有欺騙的現象,和這樣的企業簽訂以後就可以避免上當受騙,所以我也想造一點通過伊盛這樣的企業把牲口賣出去。

  草原伊盛是錫林郭勒盟剛剛成立的一家大型肉食加工企業,牧民們對這家企業高度關注,因為這些年錫林郭勒盟的羊肉知名度雖然挺高,但牧民們的羊卻總也買不出好價錢,有了這家錫林郭勒草原上最大的企業,牧民們的收入也有望能再提高一截。

  同期: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盟長 榮天厚 我敢講我們錫林郭勒盟的羊肉,是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最好吃的羊肉,也是我們國家最好的羊肉,我們錫林郭勒盟的羊肉之所以沒有打出像樣的品牌,主要是過去加工企業規模太小,對營銷不夠,我們通過搞産業化的路子,引進一些大型企業,搞一些精深加工,這樣的話會使羊肉加工增值,我們考慮錫林郭勒盟的羊肉要闖出一個品。

  生態旅遊論壇達成《香格里拉共識》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第二屆生態旅遊論壇日前在雲南香格里拉閉幕,論壇通過了《香格里拉共識》。《共識》指出,與會各方應樹立前瞻性的戰略思路,克服淺薄的發展觀念;推動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加強環保標準,制定生態旅遊準則;必須使發展生態旅遊和當地居民的經濟發展協調起來。《共識》強調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問題的重要性,必須保護地區生態的完整性,保持生態旅遊發展的可持續性。

  貴州天龍屯堡大力發展文化旅遊

  貴州安順利用天龍屯堡文化的獨特優勢,支持景區居民組建了屯堡文化旅遊公司,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天龍屯堡文化旅遊區由天龍古鎮和天台山五龍寺組成。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率部平定西南,曾在這裡屯田並建立村寨。現在,天龍古鎮仍然保存明代遺風,傳承著當年的建築、服飾、語言、信仰、飲食及風俗習慣。現在,當地還成立了天龍旅遊發展協會,吸納村民參與開發,將屯堡文化推向市場。這裡一半以上的居民從事旅遊服務,他們在寨子裏建起飯館旅店,表演地戲。

  四川瀘定縣建設紅色旅遊基地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打造以“瀘定橋”為品牌的長征文化,建設“紅色旅遊”基地。瀘定縣專門為瀘定橋創作了主題歌曲。瀘定縣還將在年內完成瀘定橋公園的立項、規劃和招商工作,力爭2006年全面完成公園建設,以便於集中整理、保護長征文化。

   “東部影視城”落戶遼寧葫蘆島

  隨著金雞百花節即將在寧夏銀川拉開帷幕,以“出賣荒涼”聞名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將再次成為電影界的熱點。而在遼寧葫蘆島,這裡也建起了一座東部影視城。

  隨著電視劇《劉老根》的熱播,編劇何慶魁、演員高秀敏夫婦也迅速竄紅。經過考察,何慶魁決定在葫蘆島市的葫蘆山莊打造一座獨具特色的“東部影視城”,使這裡成為拍攝我國北方農村題材的影視劇基地。據了解,何慶魁、高秀敏夫婦對葫蘆島的青睞,不僅因為這裡優美的自然人文風光,更是因為他們割捨不斷的“東北情結”。

  同期:編劇 何慶魁 在我的概念裏頭 沒有省份之分 從山海關城門出來 只要邁出一步 這就是我的家 東北 大東北

  在葫蘆山莊,記者看到,這裡田園風光宜人,鄉土氣息濃郁,十分符合拍攝農村題材影視作品。

  地處遼寧西南部的葫蘆島是我國東北的西大門,隨著東部影視城的落戶,當地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的熱潮再度高漲。

  同期:遼寧葫蘆島市市長 葫蘆島市是一座城、泉、山、海集于一體的城市。它面臨渤海,同時這座城市又是一座帶狀城市,我們有登上太空的英雄楊立偉。我們葫蘆島市的文化底蘊正在蓬勃發展。

  《新聞觀察》9月12日播出《洞穴探秘》第二集

  溶洞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情況下溶洞形成以後,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洞穴還會不斷裂變,往往繼續形成多層結構,就像我們看到的海棠洞一樣。

  從地質學上來説,發生在早第三紀末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南東部地區的地面大幅抬升,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地殼又再度隆起,直到今天這裡的地殼仍在上升。海棠洞的多層結構,説明這個地區自早第三紀以來,至少經歷了幾次明顯的地殼上升運動。遠古的地質運動已經太遙遠,人們更希望能有直觀的認識,那麼攸縣的地下溶洞群是不是能提供這樣的實證呢?其實這裡的河床倒置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安迪:你看這個堅固的石頭就是被水流帶進來的,這就是説這種大的石頭是被很大的水流帶進來的。這個岩洞很有可能存在很多岩石,有一些被水流沖走了,還有一些石子被帶了進來,就形成了這個河床。這很有可能是幾十萬年形成的。

  後來經過多次的地殼上升變化,這個河床就戲劇性地從溶洞底部抬升到了現在這個位置。這至少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

  攸縣周圍密集的溶洞群的形成,和當地的岩石特性與地理位置都有密切的關係。

  攸縣地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岩,碳酸鹽岩本來非常堅硬,可是當地表雨水、河水以及地下水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岩溶水的時候,卻可以把碳酸鹽岩中的碳酸鈣溶解到水中,隨水帶走,這樣就會在碳酸鹽岩中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的空洞。此外,攸縣剛好處在一個斷裂構造帶上,這裡的岩石很容易破碎,而破碎的岩石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可以讓岩溶水在岩石的縫隙中充分流動,溶蝕岩石,這樣,攸縣周圍的溶洞就越來越多了。

  在自然界,水看似柔弱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它沖刷出了洞穴,也造就了很多洞穴奇觀。

  安迪:這個在洞穴裏叫做貝渦,是水的流痕之一。貝渦還有很大的,大的貝渦,是水的流動速度比較緩慢的時候形成的。越小,表明水的流動速度越快。而且從貝渦的方向,這個比較陡,這個比較緩,緩的是上遊,所以水是從這個方向下來的。這對古水文是個很好的標誌。

  這是一個很大的渦穴,從分類來説,它像一個大水缸,缸穴。

  它怎麼形成的?

  高速的水流夾帶著泥沙、沙石,打磨,就是磨蝕、溶蝕的作用一起,混合形成的。一般都是很圓滑,這裡就是整個地下河的一個裂點地區。裂點就是河底的坡降突然變陡的轉捩點,從這裡下去還有好幾個缸穴。這一系列東西,證明水流很急速,水流速度很快,因為坡降也陡了。

  人們常説洪水猛獸,看看這些貝渦和渦穴,你就知道水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有洪水涌進洞裏,恐怕人人都會有性命之憂。洞穴探險首先應該避開洪水氾濫的季節。

  洞穴探險有很大的危險性。有些天然的溶洞可能是盲洞或者是廢棄的礦洞,裏面通風不良,氧氣也不充足,有的還有二氧化碳、硫化氫。如果你不清楚裏面的情況就往裏闖,很可能會造成缺氧、昏迷。以前保加利亞有位非常優秀的潛水員,就是因為探洞的時候,在洞裏面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測試,結果等他上了岸,脫掉潛水衣,拿掉氧氣瓶,沒有幾分鐘就死掉了。

  測量數據對於洞穴探險非常必要。繪出詳細的地圖可以幫助探險隊員更好地分析海棠洞和禹王洞之間的地下河究竟是什麼樣子。

  洞穴測量過去比較傳統的,就是用繩子,又叫測繩,或者皮尺加上一個羅盤,現在一般用激光測距儀。使用激光測距儀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尤其洞裏面有的地方地形險峻,人很難拉著繩子走過去,這時候激光測距儀就非常實用。但是激光測距儀並不是很準確,因為你每次都要通過找一個點來測量,這個點是不固定的,所以每次測量可能都會有出入。為了把誤差減到最小,探險的時候,測量一般是由固定的人負責。這次探險的測量工作就是由安迪負責。

  安迪: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我們晚上回到駐地的時候,我們要寫一個白天調查工作的總結,把測量的數據輸入到計算機裏。我們可以猜測地表的水從什麼方向流進來,又從什麼方向流出去。我們還可以猜測出這個岩洞是否有其他入口或者其他通道。

  探險隊員在洞裏走了大概4個小時,前面的路堵住了。

  這裡堵上了。

  哪來這麼多木頭?

  上遊衝下來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些木頭都爛了,新的堆在上面。這裡本身就是一個斷層發育的通道,這是洞穴發育的一般規律,斷層,或者叫軟弱面。可能水流又往下潛到更深處,現在我們在周圍看了一下,找不到什麼通道進去。

  這裡基本都堵上了?

  嗯,基本堵上了。水可能還可以走。(洞的長度)大概是3.7公里。

  這裡是洞的終點嗎?

  不能説是洞的終點,人可以探的是到終點了。

  從海棠洞走到禹王洞的第一次嘗試只能就此停步,隊員們只好換到了禹王洞開始第二次探索。這裡傳説是古代帝王夏禹治水時留下的遺跡,因此走進禹王洞,探險隊員的心中也平添了一份崇敬。水比較深,為了保持水質清潔,他們自覺地脫下了臟衣服。

  游過去啊

  嗯,試試看吧

  OK

  安迪:岩洞對於水資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要給予它足夠的重視。岩洞水的污染有的來自水中的魚類以及各種各樣的新生生物,另外一個重要的污染源來自於地表水和人們扔進來的垃圾,那麼這些有害的東西就通過岩洞流到了幾裏以外的地方,對水資源的污染是很嚴重的。避免岩洞水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會涉及很多地方。

  一般的洞穴都或多或少有些動物。它們起初可能是無意中或者是被迫進去的,後來時間長了,在洞裏就不知不覺適應了,開始繁衍生長。

  地下河中的魚,多半是從地表衝進去的。

  大魚啊,對,蠻大的魚。

  真是。

  不過一般地下河基本上都有魚,多少的問題。

  魚是怎麼來的呢?

  魚多半是從地表衝進來的。從地表衝進來以後,在地下河裏繁衍,繁衍的後代,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裏,特別是眼睛慢慢退化,逐漸適應無光的環境了,眼器官的功能就喪失了。另外,身體也起了一些變化,顏色慢慢變白了,有些魚整個就變成透明的了,有些裏面的內臟器官都看得一清二楚。

  史蒂文斯:我知道另外一隊發現了鰻魚(鯰魚)的部分身體,一些骨頭和非常少的表皮,最初時他們發現了一條蛇,大概有這麼長,是綠色的。還有一個體積比較大的動物,大概有這麼長,有這麼長的尾巴,顏色是黑白相間的,在水中游的非常快。還有蟋蟀和其他很多生物。

  這個蟋蟀的須怎麼那麼長呢?

  觸角啊。因為它別的器官的功能喪失了,眼睛功能喪失了,它只能靠觸角來感覺東西了,感受東西,看東西。

  禹王洞的水越來越深,沒有潛水服,隊員們不敢再往裏走了。

  海棠洞與禹王洞的地下河究竟是否相通,這個謎還沒有解開。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