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同期書摘

丁丁:真實世界裏的夢想英雄永遠的丁丁8月9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0:59


  丁丁身上有些東西已經跨越時空,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界限。比利時連環畫家在20世紀20年代末創造的這個人物,不過是個少年記者而已,何以在世紀之交仍散發出如此充沛的活力呢?始自布魯塞爾,觸及世界各個角落,他全球性的成功根植在深厚的現實生活中,如同磐石,無論物換星移,不分國家種族。


  喬治雷米(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又名埃爾熱,是出類拔萃的插畫畫家。他擁有兒童般豐富生動的想像力和不知疲倦的好奇心。為比利時天主教日報《二十世紀報》工作,原本可以讓他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不過,很快,他作為插畫畫家的天才就眾所週知了。他為日報的各個角落設計插圖,同時他還負責該報每星期四為孩子們出版的增刊《二十世紀小夥伴》的相關工作。增刊于1928年11月1日首次發行。為了充實版面,他模倣美國人的方法(不過説到底這在歐洲是一次革新)開始創新連環畫。根據他本人的説法,在連環畫中文字可以“直接從人物嘴中吐出來”。就這樣,1929年1月10日,在《二十世紀小夥伴》裏,一個名叫丁丁的記者出發了,他被派到莫斯科去採訪。各個機緣使埃爾熱創造出一個記者,而他自己卻從不出去採訪報道。這個記者的聲名將令其所有的“同行”黯然失色。世界各地,哪有事發生,丁丁就去往哪。埃爾熱自己卻滿足於在房間裏天馬行空,坐觀天下事。直到幾十年以後,當丁丁幾乎走到他冒險歷程的終點時,埃爾熱自己才漸漸開始去世界各地旅行。

  成功説來就來。事實充分證明:華萊士教士——這位精力充沛的《二十世紀報》報社社長,後來因同情右派而受到指責的人物,對埃爾熱寄予的信任是絕對正確的。每週四,《丁丁曆險記》連載時,日報發行量就翻一番;後來變成翻兩番,再後來翻六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卡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獨立成冊的《丁丁曆險記》系列。很快,印刷量就跟不上需求了,求購者絡繹不絕。這麼多年來,丁丁連環畫冊在全球的銷量超過1億2000萬冊。年銷量升至400萬冊,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文字,包括阿拉伯語、漢語、冰島語、印尼語、日語、朝鮮語、波斯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還有世界語、拉丁語和盧森堡語,等等。

  僅是圖畫和情節的高質量是無法解釋所有這一切的。實際上,如同優秀的小説那樣,這些作品的故事情節根植在令人信服的顯示基礎上。而且,主題也總是切合實際的。還有,就是埃爾熱具有驚人的預見能力,無論是珍珠港事件還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他都預見到了。“丁丁”成功的要素之一還在於細節的精確,這是不知疲倦蒐集資料的結果。終其一生,埃爾熱一直在建立一個分門別類、豐富多樣的資料庫:轎車被忠實地臨摹下來;武器是照著軍火生産商的宣傳資料畫的;照相機是比著萊卡的廣告畫的;汽艇、摩托艇來源於從航海展上蒐集的資料;衣服取材於時裝雜誌,等等。埃爾熱固執地保存著他認為終有一天會用到的任何東西:帶繪畫的明信片、傢具手冊、涉及各個領域的剪報。戰後,他訂閱了《國家地理雜誌》和《巴黎競賽畫報》,並成了它們的忠實讀者。這兩本雜誌大大豐富了他的資料庫。


  除了在最初的幾個故事中,丁丁馬不停蹄地從依次曆險衝向另一次曆險,對於其餘的故事,埃爾熱——這個天生的完美主義者,總是不緊不慢地構思著,他是最嚴厲的自我批評者,挑剔地審視著自己的構想。他設想各種可能性,最後卻只保留一到兩種。曾經在一段時間裏,他在床頭櫃上放一本速記本,以便隨時記錄不經意閃現的思想火花——幾個名字、一些標題,甚至某些情節發展。戰後,為了便於創作《丁丁曆險記》系列,他建立了埃爾熱工作室。他身邊因此聚集了一群各具特長的年輕藝術家。例如,其中有個航空專家,專門負責核對在畫冊中出現的不計其數的飛行器,檢查其細節描繪是否精確。創作《丁丁曆險記》的準備工作耗時很長。工作室有些人的觀點是:工作就是不停地畫下去,直到埃爾熱滿意為止。為了《月球探險》一書,埃爾熱還專門請人做了一個火箭模型,以確保製圖的精確。在他藝術成熟期,他就是這樣工作的。那些最初丁丁還有他自己匆忙得連喘息都顧不上的探險劃上了句號!讀者們也學會了耐心期待。細節精確無誤,無論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還是取自於真實生活的背景都富於真實感,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一個埃爾熱還有他的讀者所親眼目睹的世界。應該把“像丁丁般的”(Tintinesque)這個詞組作為新詞收入字典: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了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的各種人物,以及經歷的各種處境的特徵;在日常生活中,適用該詞組的情形也比比皆是。丁丁,頂著一小撮羽冠般頭髮的丁丁,穿著高爾夫球褲的丁丁,永遠年輕的丁丁,從他所處的環境中獲得了令人始料未及的真實感。

  喬治雷米的童年,用他自己的話説是極度乏味的——即使是的國佔領時期他在布魯塞爾度過的四年小學生活(1914~1918)也不例外。埃爾熱很早就喜愛畫畫。他在作業本的空白處畫滿了諷刺德國入侵者的漫畫。可惜,這些本子現在都找不到了。他的父親——亞力克西原先在一家兒童服裝店工作,後來在埃爾熱工作室負責行政。他在1970年辭世,享年88歲。他有個雙胞胎兄弟,叫萊昂。他倆經常戴著圓頂禮帽,提著手杖,一起散步:那時可是查理卓別林的電影風行的年代。埃爾熱無法否認,在創作湯姆森和湯普森兄弟時,他借鑒了父親和叔叔的形象。他母親——伊麗莎白在1946年64歲時去世,那時她兒子正在經受戰後的磨難。他阿姨妮妮唱歌像卡斯塔非爾一樣動聽。他弟弟保羅比他小五歲,在軍隊服役。是他激發埃爾熱創造了丁丁,甚至卑鄙無恥的上校斯龐茲。

  埃爾熱所接受的中産階級教育,嚴格又無趣。他需要發泄,他在童子軍中找到了發泄的機會,他自己承認,童子軍使他的童年回憶批上了一層亮色。夏令營讓他有機會走出比利時,去到西班牙、奧地利、瑞士和意大利。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是他主要的興趣所在,直至發展成迷戀。他沉浸其中,並從中學到了行為規範和處世準則。後來,這一切都體現在作為童子軍很小記者的丁丁身上。像童子軍運動一樣,《丁丁曆險記》獲得的世界性的成功從未終結。

  擁有廣泛的讀者群是這套作品另一個鮮明的特點,也是它成功的關鍵。雖然兒童與成人喜愛丁丁理由的各不相同,但是埃爾熱創作的這個人物不僅迷住了兒童,也同樣迷住了成人,這一系列作品是埃爾熱的大師傑作。他曾説“丁丁是為從7歲到77歲的所有年輕人”創作的。實際的讀者群更廣大,從剛學唸書寫字的小朋友到年事已高的丁丁迷,對這套書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分析。成功本身又催生出更大的成功:孩童長大了,成人了,他們又有了孩子……神話就這樣延續不斷。年輕人為故事,為笑料所吸引。成年人還從中感受到對政治的諷刺,對現實的調侃,文字的隱喻和預見的藝術。癡迷的丁丁學家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讀《丁丁曆險記》,每次讀來都會有新發現。丁丁和《丁丁曆險記》的神奇魅力是永存的。

  邁克法爾

(編輯:小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