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五日談讀書時間 > 正文

《藏在書包裏的玫瑰》——青春期,誰準備好了?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0:51)

  主持人: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它的封底有這樣一句話,説這是一本需要用心靈去寫和讀的書,跟我們今天這期節目一樣,我們這期節目也需要大家用心靈來談和説。今天我們請到了這本書的兩位作者:孫雲曉、張引墨。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這兩位作者。同時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請到了一位特殊的嘉賓,北京市第二醫院“少男少女”門診的鄧軍醫生。

  在書裏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讀小學的男孩子突然問爸爸:“我是從哪來到?”

  爸爸回答:“你是我和你媽媽從垃圾堆裏撿回來的”兒子聽了“哦” 了一聲,不聲不響地走開了。

  他又跑到爺爺的房間裏問“爺爺。我問您一個問題好麼?” 爺爺慈祥地看者寶貝孫子“乖,什麼問題呀”“爺爺,我爸爸是從哪來的?”爺爺道“哦你爸爸呀,是這樣的,我和你奶奶年輕的時候非常想要一個孩子,就天天祈禱,結果有一天一隻老鷹叼著襁褓中的嬰兒到我們就門口,就飛走了。所以我想,你爸爸一定是神送給我和你奶奶的禮物。”孫子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爺爺,一言不發地走了。

  晚上爸爸為他檢查作業,看他寫了一篇作文《我的家庭》,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我的家庭太奇怪了,從爺爺奶奶到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家已經兩代人沒有性生活了!”

  爸爸看得癱倒在椅子上……

  主持人:我看到很多人都笑了,我想就是這個效果。所以在看到這本《藏在書包裏的玫瑰》

  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青春期誰準備好了,誰準備好了幫助學生安全愉快地度過他們人生的花季。帶著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在父母、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了性關係。這是《藏在書包裏的玫瑰》這本書提供的事實。書中收錄了13個中學生的情感與性經歷的口述,談“性”色變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使急於了解自身秘密的孩子們隨手拾起一些“愛和性”的信息,他們懶得也沒有能力辨其好壞與真偽,就一股腦地接受了下來,並且躍躍欲試……

  父母和老師100%不知道孩子們在發生什麼事.這,已成為一個事實!

  孫雲曉: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説,現在我們的中學生,他們的性發育超出人們的想象,他們性的嘗試也超出人們想象,但是我們的性教育是非常地落後。現在的少男少女們,男孩子平均13.85歲就來遺精,女孩子12.54歲就來初潮,比以前大大地提前了。而且現在這個社會是充滿性的信息和性的誘惑的社會,與它非常不對稱的是我們現在的性教育極其落後。

  主持人:那你們兩個合作寫這樣一本書,我們看了你們的書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孫雲曉:看這個書可以讓廣大的學生父母和老師知道,他們的孩子在發生什麼事情,在可能發生什麼事情,已經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我們採訪了13個發生過性關係的中學生,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是100%不知道的,至今也不知道。我覺得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同時肯定很多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會看到這本書,他可以看到已經發生過的這些同學,他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什麼樣的結果,他會做出一種判斷和選擇。 我們這個書提供了一半是事實,一半是建議,很多的知識,這樣他可以做出一些選擇。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説,尊重他們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

  主持人:引墨,你書的後序裏面有一句話,説所有知道你和孫雲曉合作要做一個中學生性行為紀實的人都會問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也要問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張引墨:我覺得在我很漫長的和青少年打交道的工作過程當中,這個問題一直是他們的一個生活當中,或者學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事情。比如高考或者成績,他們太需要一個人好好地來談談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在我們國家是不能好好談的,它會有兩種狀態,一個是大家逃避跟他談這件事,覺得這是不正經的事。另外他們跟同齡人談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是非常奇怪的,如果你正而八經地談這件事情會遭到同齡人的排斥。但是如果有人給我這個話語權的話我想我一定竭盡全力再大肆地談這個問題,讓它談得更清楚,或者是我們大家都得到一個更為科學的幫助,我想這個可能會對孩子的幫助更大,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

  主持人:問題的關鍵是13個人其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我們今天就從這本書裏13個人出現的現象來談,我看到你列出了5個事實,這是你們調查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

  孫雲曉:我們採訪完後做的分析,從13個人的情況中提煉出來的。

  主持人:提煉出來其中有三條,他們初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100%不用安全套,他們有過性行為的事實父母與教師100%不知道。他們對學校與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滿意,一共有5條,有3條跟100%有關,那這三條裏面有一個事實,現在的家長應該來説從歷代到現在是比較開明的一個階段,為什麼孩子就不能跟家長説呢,為什麼100%這13個人都沒有告訴他的家長?

  孫雲曉:趨利避害是人的一個正常心理,中學生他們不是説不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因為他們有常識告訴他們,經驗告訴他們,他們必須第一防範的對象就是父母和老師。因為他們不能被接受,不能被理解,在中國這個現象是非常突出的。鄧軍大夫她曾經講過一個故事,非常經典的故事。

  主持人:這個經典的故事可以在這兒跟我們講一下嘛,鄧醫生?


  鄧軍:我在少男少女門診工作,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孩子和家長不是説不想溝通,當她和異性同學發生了關係的時候,她懷了孕,自己也是很著急,在這個時候她實際上還是想到自己的家長,想求助自己的父母幫助。她當時跟她父親講,我的同學懷孕了,你怎麼看這個問題,當時她爸爸就不屑一顧,根本就沒有回答,對這個話題也不感興趣,當孩子一看她爸爸無所謂的樣子,試著把自己發生的事情想要跟她父親講,當時她就説,爸爸如果這個孩子要是我,您會怎麼辦?她爸爸一聽這個話題當時就跳起來了,説不可能,這是第一句話,不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如果發生在你身上,那我就把你打殘了我養著你。當時這孩子一聽父親的話,就把她想要和父親溝通的事情一下不敢説了。

  主持人:我看到還有人跟引墨説,發生這種事情堅決不能跟我們的父母説,這是我們的一個信仰,而且説這是我們生活下去的一個基礎,他用的是“我們”,他沒説“我”,説明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持有這種觀點,他都用信仰這個詞了。

  張引墨:對,我覺得孩子對父母是比較失望的,因為在真正需要他們幫助的事情上很少得到幫助。因為他們關心的和孩子關心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比如他們最關心的是考試成績,還有營養等等。但是真正對孩子的心靈上的關注程度特別低,我採訪過的一個小女孩告訴我,“他們就是想把我們塞到奧數班、音樂班,或者哪個班裏邊,他們就認為萬事大吉了”,這樣的話這種溝通還有這種關注程度讓孩子覺得特別孤單。

  主持人:我們現場有很多同學,你們能不能跟我們説一説,説説你們自己的事,有什麼也試著跟父母溝通,但是他們不能理解?

  同學1:他們發現我也沒有這樣的經歷,也就這樣過來了,我覺得家裏人挺能理解我了,而且現在都快大四了,我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去找一個女朋友,我覺得順其自然吧,將來碰到的時候再説。

  主持人:今天我們在座的曾經有兩個同學他們自發地做過一個性的調查,並且拿出來一個報告,其中有一位同學今天也在我們的現場,林偉峰,你調查到的情況跟這本書裏寫的情況怎麼樣,是相近還是有比這兒更嚴重的,或者沒這嚴重


  林偉峰:就是那5個事實,我覺得後頭你説的三個100%,我是100%的贊同。在我們了解真正在學校開展性教育的學校並不是很多,有的學校開了實際就是走走樣子,老師可能把這樣的課變成了自習課,有的就是上課大家去看書。所以我們感覺到現在的性教育和實際我們的生理心理髮生水平是完全脫節的。比如説在發生性行為的時候,老師、家長完全不知道。我們了解到的有的學生就是這樣,同學之間可能知道,但是老師絕對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覺得很正常,但是老師家長理解不了。

  主持人:我們現場有很多家長,也有很多老師,你們也用事實告訴我,你們確實不能理解嗎?


  老師1:説起來這個話題應該很輕鬆的,可是我坐在這兒一直很沉重,為什麼,我是一個教育者,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經歷了那麼多,但是沒有那麼嚴重,我覺得還有點辦法。可是我覺得還是蒼白,就面對有些孩子的問題,我就不知道怎麼做了,

  主持人:你在跟同學交流的時候有沒有直截了當地談性的問題?

  老師1:性我不敢説,我沒這麼説過。我覺得最直白的話就是多大年齡我們應該做多大年齡的事,這個角度我説得比較多一點。因為這裡邊還有一個道德文明的問題,假設在街頭巷尾,在馬路、在車站男孩子和女孩子直接接吻,甚至在公交汽車上這已經屢見不鮮了,我不能接受。

  主持人:好,謝謝。這位女同學


  同學2:對於剛才老師説的倆人在一起,他們在什麼場合,我覺得無所謂,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你不相關呀。反正我是不會這樣的。

  主持人:謝謝你

  一串串驚人的數據

  一份份引人深思的答卷

  青春期成長的孩子到底有著怎樣的困惑?

  孫雲曉:首先剛才有一個概念,説青春期,一説青春期就説到中學生,實際上青春期的概念是什麼呢,是10歲到20歲,國際上公認的大致是這個年齡。實際上我們考慮這個問題,應當是青春期的教育,應當是更早一些,性的教育應該是終身的教育,性教育的核心不是性知識問題,它是一個人格的問題。我看到一個報告很驚人,一個5歲的男孩和一個4歲的女孩在家裏有非常親密的行為,結果這個女孩的媽媽回來碰見了,覺得她家裏來了小流氓,把男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實際上,這就反映了她不理解。實際上他絕對不可能産生那樣的動機,他只是一種模倣。所以説就是在很小就應當很好地引導他們去怎麼處理好兩性之間的關係。

  主持人:你説的這個我想到引墨説的一句話,就是説性教育越早越好,什麼時候都不晚,那早到什麼時候,給我們現場觀眾一點啟發,是早到2歲,3歲還是5歲?

  張引墨:其實我覺得西方有些專家認為,孩子一齣生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性教育性感覺的培養和鍛鍊可能就應該開始了。可能他們從3歲開始13歲就結束了,就是特別正規的教育,他的知識在這個階段你就不能再教育他了,過了這個年齡之後,就會成為一個諮詢的對象,就是我有什麼問題我向你請教,你如果板著面孔來教育的話可能效果就不會很大了。所以也許我們有十年的時間從3歲到13歲會完成一個特別好的教育。那麼很多事情在這個階段就比較好辦,也比較好解決。

  孫雲曉:其實在中小學時代,男女之間需要充分的交往,但是這恰恰成為一個大忌,一個女中學生,家裏突然來個男中學生,父母的感覺是什麼,是狼來的感覺,非常警惕。媽媽看他們在家裏聊天,媽媽在一邊擦桌子,永遠擦不完的桌子,孩子的感覺是他們是不能接觸的。女同學不能接男同學電話,男同學不能接女同學的電話,他失去了積累經驗的機會。因為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一個男孩子一定有親密的女朋友,他一定有很密切的是友誼層面的交往,他才能慢慢積累出將來的兩性的關係,愛情的關係。現在我們沒有這個基礎,而且這個被嚴重地破壞了,所以這是青春期教育的一大失敗。

  主持人:所以我就想問,性教育給我們仔細説説,到底都包含哪些教育?

  孫雲曉:一般的共識就是性的教育是綜合的教育,它至少應該包括性的生理教育、性的心理、性的道德,性的美學,包括它的法律等等,是一個綜合的教育,絕不是一個單一性的知識的教育。

  主持人:我們現場還有兩位專家,跟大家交流一下,吳老師。


  吳若梅:實際情況就像書裏寫的差不多,我覺得這有點像小馬過河,就是不像有些人説的那麼深,也不像有些人沒有想到那麼淺。我覺得真的是對孩子應該有一種愛心關愛他們,幫助他們,我就舉一個例子吧,我去北京109中學高中一年級講課,高一女孩子送上的紙條問我,説吳老師您説,怎麼樣避孕能夠不失誤,高一女生,那麼男生遞上的紙條説,吳老師我問您怎麼樣轉移性衝動,這些對高中生,甚至大學生最直接能夠幫助他們的,這些東西我們的課堂裏邊沒有。

  主持人:我們這兒還有一位專家,這位老師先自我介紹一下。

  閔樂夫:藏在書包裏的玫瑰,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90年代他們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我發現現在的家長,心態更富裕理解力一些,對於藏在書包裏的玫瑰,在無奈中有了一點點寬容,

  主持人:謝謝您。

  主持人:所以我就聽有的家長説,説關於性教育的問題關鍵是觀念,你把觀念轉變了,找到正確的觀念就會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現在還想問一下我們現場的同學,青春期你準備好了嗎?

  同學3:説實話我並不知道我怎麼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也沒法回答。

  主持人:你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你尋找誰的幫助?

  同學3:我媽媽。

  主持人:是她告訴你有問題的時候來找她?

  同學3:因為當時覺得怪怪的,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就找我媽媽,

  主持人:平時這些有關的性教育,父母或者老師他們會跟你説嗎?


  同學3:至少到現在我還沒有接觸過,唯一的一次接觸大概是初二、初三,上生物課講

  男女性的生殖器官這就是唯一的。

  主持人:你今年多大了?

  同學3:我今年17。

  主持人:好,謝謝!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這麼多,説到底應該怎麼辦,有沒有準備好,今天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國外的經驗,我們看看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現場的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看一看。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家,特點是從幼兒開始,一步到位不兜圈子,懷孕少女數量明顯下降。荷蘭兒童學習性知識和其他學科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甚至會在餐桌上討論,而這種性開放,反而使其國傢具有歐洲最低的青少年懷孕率。日本的性教育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二戰後,日本的性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孩子保持身心的純潔,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才加入性科學方面的知識,現在日本已逐漸形成生理和倫理相結合的性教育體系。美國在性教育方面是多種觀點並存,一些人認為安全性行為十分重要,主張教給青少年如何使用避孕套,而另一種觀點則提倡以道德位基礎的禁欲化教育,兩派觀點在校園內並駕齊驅,為了遏制不斷上升的少女懷孕和艾滋病傳播的勢頭,泰國政府堅決將性教育提前到了幼兒園階段,面對孩子純真的眼神,如何告訴他們,關於性的知識,將是所有成年人無法回避的課題。

  主持人:現場還有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八一中學的張老師也來參加我們的節目錄製,看完現場這個片子,還有聽完我們剛才的討論給我們一些好的建議?


  張莉莉:現在都是一個孩子,到青春期的時候,覺得那麼乖的一個孩子怎麼變得那麼難伺候,我覺得家長也不容易,所以這個學習,青春期誰準備好了,除了孩子之外家長也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這個學習往往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也不能對他們有太多的責怪,或者説他們走的步子太慢了。但是這個裏面我覺得背後還有一種東西,就是什麼在左右著我們每天的行為,我們那麼多的媒體,包括我剛才來的時候,我看到有一些廣告,我覺得其中有很曖昧的東西,包括一個手機的廣告,或者隨便一個小東西的廣告都是很曖昧的男女主角的表情,我覺得孩子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我覺得他的思想裏面很自然會有一種東西,但是這種東西真的是自我的選擇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可能有更多的東西在強迫我們,我們不知道,而我們把它當作了這個好像是世界的流行,我們到了一個什麼時代我們的觀念就應該是這樣的,我覺得這個是現代青年人應該考慮的。

  主持人:謝謝你,謝謝張老師。 剛才説這個“青春期,你準備好了嗎”的時候,張老師説,家長在準備的時候有很多不容易,我就看到一位家長使勁地點頭,表示認同,就是這位家長。

  家長1:我還是能適應他的,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他的一些問題。

  主持人:你平時沒做準備嗎,比如看相關的書?

  家長1:我還沒來得及呢,就覺得因為還沒來得及,因為剛從6年級到初中,我還沒有從他的學習上轉到這塊,我只能説慢慢適應他,

  主持人:那到現在為止你覺得找到一些做準備的方法了嗎?

  家長1:還沒有完全掌握,我只能這麼説。我剛才聽了這些專家們説的我就想説,我作為家長來講,我覺得這個青春期誰準備好了我覺得我家長還是應該適應孩子趕緊要準備,不能説慢慢就來不及了,我就有這種感覺。

  主持人:謝謝您,謝謝。

  主持人:那位家長,你孩子今年多大了?

  家長2:我孩子今年12歲。

  主持人:他有這個苗頭嗎?


  家長2:他現在讀6年級馬上升初中,小孩回來跟我們父母主動都有一個溝通。在他班

  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前溝通都是誰的成績好,到畢業了就可能在談學習的同時,就會跟家長來談一些他們班上哪個男同學,哪個女同學相互愛慕,這些東西他也回來談,由此我今天也是主動要求來參加這樣一個活動,也想聽聽我們的作者、社會這方面的專家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到底對我們家長有哪些啟示,我們回去把我們家長應該準備好的工作我們事先準備好。

  主持人:好,馬上滿足你的要求,聽專家怎麼説。(謝謝)。

  主持人:所以我們現在説到這兒的時候,這個青春期誰準備好了,在兩位看來,哪些

  人應該做準備?

  孫雲曉:我這麼想,可以説在我們中國我覺得還很少有人準備好了。實際上從一個準備好的角度來看,我們是非常非常不夠的,無論觀念到知識、到設施到課程,到溝通的方式,你比方説我們很多的父母,特怕孩子談戀愛,更怕他發生性關係,經常説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影響學習。

  主持人:孫老師你孩子多大?

  孫雲曉:我孩子大三,

  主持人:談戀愛了

  孫雲曉:談戀愛了。

  主持人:多大開始的?

  孫雲曉:高中的時候就有一點,但是真正的談是上大學之後。

  主持人:高中的時候你也反對來著?特別害怕?

  孫雲曉:那個時候我們也是給他進行批評、建議,分析,但是發現很困難。

  主持人:你當時也挺害怕的?

  孫雲曉:也挺擔心。

  主持人:所以你批判的那部分人也包括自己?

  孫雲曉:包括自己。我們父母最知覺的是千萬別提學習,一談戀愛就學習不好了,一

  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了,一考不上大學將來雞飛蛋打了。實際上性的發育、性的健康與否,它影響的是人生,影響的是人格,而不僅僅是學習。

  張引墨:提到準備我就覺得有點絕望,就是説但凡是準備,就説明還沒有做好,我只有一個擔心就是準備的太慢,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從現在開始,大家就費點工夫來準備的話可能還來得及。

  主持人:可能還來得及,確實你挺悲觀的。我想到學者李銀河,她在書裏面有一篇文章,她就説現在這些家長,一提到性就説是特別壞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轉變觀念,認為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她説如果這種觀念轉變了,那很多就是有關性教育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好,感謝兩位作者,感謝鄧軍醫生,還有我們現場的觀眾朋友。

責編:小文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