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解放宣言》 我們怎樣做父親 7月5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30日 10:45
自序 解放宣言
老周
我是老周。有個兒子叫子軒。 在子軒上初一的時候,我把他領出了校門,在子軒18歲的時候,我把他趕出了家門;從此,我也沒有了家。我的觀念與行為顯得出格,由此引來媒體的一連串報道。 在接受媒體的採訪中,我説過兩句話,一句是“咱們不玩這個遊戲了”,一句是“我只養你18歲”。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本是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口語,被記者捕捉到,最後定格為報道的標題見諸媒體。這兩句話不是豪言壯語,但是它像諾言一樣鑄成了我們父子之間的生活事實。 一位書商找來,約我以“我只養你18歲”為題做一本暢銷書。起初覺得這個話題挺不錯,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我也有話可説,就應承了。記得我還寫下這樣的文字:“將‘我養你18歲’定為書名,不僅僅是因為此話上過媒體,為眾多讀者熟知,更重要的是能傳達出我的教育理念,這裡包含著我對為人父母應盡義務和責任的理解,包含著對終身教育的思考,也隱含著我對現實社會國人‘早衰晚熟’現象的憂慮。以我對教育的理解,18歲是一個新生代獨立生存的倒計時轉折刻度,教育如果完不成這個使命,我有足夠的理由另辟蹊徑。” 進入寫作狀態後,我漸漸發現,有關18歲的話題本來就不是個問題。大道理誰不知道?如果有問題完全是因為社會出了問題,結果使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成了問題。 我還發現,“我只養你18歲”並不能構成子軒當年退學的終極理由。如果只是為了打發他另立門戶,實無必要把孩子從13歲開始就早早領出校門。我捫心自問:你的“教育理念”又是從哪來的?你“另辟蹊徑”究竟想找到一條什麼樣的出路? 怎樣“自圓其説”?我必須遠離話語的干擾,哪怕是自己説過的。我似乎只能退回到生活事實,回到事件發生的原點上,對經歷過的一樁樁生活細節重新審視,拷問每一次生活重大轉折的起因與動機。 子軒退學事件發生的時候,只是當日他所在班級的頭條新聞。幾天后,校方只是來過一個電話,知道人沒出什麼惡性事件,就沒再過問。事情本身很小,而且周圍的人也漸漸淡忘,但是對當事人和他的家庭的影響就大了。因為我們此後註定要過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在主流教育面前,我們時時刻刻都會感受到強烈的反差和來自各方的壓力。那時我方才體驗到什麼叫“內心深處爆發革命”。此前,我的脈搏曾有過46次/分的記錄,健康狀態盛極,後來心臟出了毛病,老是感到胸悶,時而心悸。我沒有求助醫生,因為我很清楚我根本就沒病,完全是內憂外患的日子把人慪的。我堅信我並沒有失道,只是寡助,假如上天能給我一個自由支配自己的機會,我會重新振作。 一個初一的孩子就退學顯然是新聞,一個升初中時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從一所省重點中學退學更是新聞,一個教育碩士讓自己的孩子退學則是聞所未聞。在海南只是有人説我有病,沒有人把它看成新聞,直到1999年我們漂到北京才引起媒體關注。 媒體持續報道與其説是主流社會對我們父子二人命運的關注,不如説是大多數常態人群也都有自己心底的隱痛。在對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家都有心病,只是誰都不好意思説出來。有人説過這樣的話:“老周你戳到了中國教育的痛處。”痛在哪?我們都有生存困惑,甚至已經到了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我的做法之所以惹眼,也許是與大家熟悉的社會舞臺背景反差強烈。有些人指責我自私、冷酷、盲目、偏執,對此評價我與其為自己辯護倒不如表示諒解,因為我們所處的文化背景充盈著利他、溫情、從眾、中庸的色彩,大家也許都有所遭遇,但似乎不到“最危險的時候”,誰都不願率先做出反應。不論結果如何,這些傳統的文化特徵正在國際化、市場化的浪潮中逐漸淡化是誰也不能否認的。相信時間終會改變人們的看法和行為。等待太久,我必須行動!行動已經完全體現了我“活著”的目的。也許是社會文化轉型引起的 “集體無意識”恐懼,大家不約而同想起了一個先跳下海的逃生者,接下來想知道這爺倆兒是否還活著,是否能找到生路。 生路?對!是求生。活就要活在時時處處,最好是不要目的不要理由。我就是以自己對生活的這種理解來對待教育對待孩子的。“渺小的目的,造就偉大的人” 。 “你不是活著嗎?” “《活著》被槍斃了。剩下的是茍活。”這就是我遭遇的生存現實。 十多年的煎熬,拉扯一個不願長大的孩子,好累呀!家長,難道就是孩子的犧牲嗎?除了為了孩子,生活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我發現時至今日還有那麼多人在跪著。他們或是跪倒在金錢面前,或是跪在子女的腳下,或是跪在搓板上……有些是被綁架跪著的,而更多的是作繭自縛,跪得是那麼虔誠,那麼心甘情願。 “活著”對中國人不算新聞。茍活者比比皆是,不足為奇,“幸福地活著”恐怕也沒人關心,因為幸福生活大同小異。這些活法都與我無染,如果人活著只能是這樣,我寧願去找死!死也沒那麼容易,上帝還讓我活在世間。 我們父子的生活仍然處在不確定的狀態中。當下苦樂參半,未來充滿懸念。孩子已經自食其力,遂了屬相,金雞獨立。我已經徹底“減負”,只剩下養活自己的任務,胡亂劃拉些小錢就把小康的作業交了。心臟不治自愈,脈搏49次/分。躺下一分鐘就沒了思想,開始打呼嚕,睡到自然醒。思想的重擔交給起大早 食的兒子,我的任務是做美夢,為這個缺少想像力的種群生産快活的生活樣式。我不想惹那些和我有同樣冠以“父親”職稱的同齡人生氣,我們小時候都挨過餓,失過學,下過鄉,進過廠,成家,拉扯子女,熬到這份兒上也都挺不易的……讓我把你們全都解放了算了。
老 周
2003年11月20日
摘自《我只養你十八歲》
《讀書時間》7月5日播出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