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回顧

《大唐風韻》(2004年5月13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0日 20:18

  小片一:

  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國歷史進入一個鼎盛時期——唐代。唐王朝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創造出了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大唐風韻》展覽上,200多件唐代文物精品,涵蓋了從宮廷貴族到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宗教、音樂、舞蹈等眾多內容,這些展品件件栩栩如生,反映了唐代社會繁榮而多姿多彩的生活。走進這個展覽,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開放與融合的輝煌年代。

  這幅從章懷太子墓中出土的壁畫《客使圖》,描繪了各國使節前來唐代都城長安朝拜的景象,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使者有的來自西方,有的來自朝鮮半島的古代新羅國。

  這些波斯銀幣是唐代與波斯友好交往的生動寫照。據史料記載,當年波斯王朝被西方的大食吞滅後,波斯王子前來投奔唐朝,選擇在中國度過自己的晚年。

  這件十二蓮瓣花角鹿銀碗,是生活在中亞細亞一帶的粟特人製造的。埃及風格的項鏈,伊斯蘭的玻璃器,波斯的花紋磚,以及希臘的銀壺,這些精美的器物,都是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

  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開通了由長安到中亞細亞以至阿拉伯半島以西的貿易通道。到唐代,絲綢之路出現空前的盛況。駱駝是絲綢之路上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這些馱物駱駝俑,記錄了漫漫絲綢之路上行進的各種商旅隊伍,他們源源不斷地來往于西亞與中原之間,見證了唐代中外發展史上的繁榮與強盛。

  主持人:好,看完我們的小片之後,我要介紹一下今天走進我們節目的兩位嘉賓,一位是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齊東方,歡迎您齊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大學的中文系教授王岳川,王教授歡迎您,兩位咱們一塊看了這個片子之後,發覺這個裏頭有一個比較壯觀的商隊,這個商隊都是什麼人組成的呢?

  齊東方:現在發現的形象裏頭,就是胡人,我們説的胡人比較多。胡人在當時呢主要是指西北的一些各民族和中亞和西亞的人,但是它也泛稱當時中原以外的各國和各族人,當時往來絲綢之路上的這個外國人非常多,有很多人都住在長安,當時首都長安呢,大概有將近一百萬人吧,其中有幾萬外國人。

  主持人:我們現在説一個城市,它是什麼一個地位,願意放在國際和全球的大範圍裏面去對比,當時這個唐代,咱們就説長安吧,它應該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王岳川:可以這樣説,它的城市的規格之大,世界可以説是數一,它的人均的GDP(國民生産總值),佔世界的頭牌,到達百分之二十五,佔人口四分之一,包括在政治的開明,經濟的發達,文化的拓展,使得八方來客,涌入到了長安,就有點像今天我們到了紐約,到了東京,到了巴黎一樣,心醉神迷,夢寐以求。

  齊東方:對,當時這個王維不有一首詩嘛,叫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實際他講的就是長安城那個大明宮裏面有一個叫麟德殿的這個地方,每年都有各國的一些使節到這個地方來,所以他用這個萬國衣冠拜冕旒來形容當時這個長安的國際大都會的盛況。

  主持人:那就説外國使團是來拜長安,用的這個拜字。

  王岳川:尤其是像日本,日本到了隋代的時候,就遣隋使就有了,唐代的時候(派)遣唐使一共十八次,那麼到了(公元)645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很新的一個東西,叫“大化革新”,這個有點像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我們知道它是歐化,全盤學習西方,而“大化革新”是學習中華,就是全部的盡可能唐化,這可是了不得的,它代表了一個民族,它用世界上最好的水準,最好的制度,最好的文化形態,它全盤學習。

  齊東方:它甚至官的這個名字都按照中國的唐朝這個叫法來叫,有那麼一段時間,還有它的都城建設,整個都城的規劃佈局,完全倣長安那種樣子。

  王岳川:所以內藤湖南有一個説法,就是日本著名的漢學家,他説中國對周邊國家,尤其包括對朝鮮半島和日本的輻射是非常厲害的,這個輻射到了什麼程度,他説在日本受中國唐代影響之前,是一鍋豆漿,唐代的精神像滷水一樣一點,於是日本就變成了豆腐,成了一個有形態的文化。

  小片二:

  來到中國學習的遣唐使和留學生們帶回去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同時大批雲集唐朝的胡人也帶來了多彩多姿的異域文化,各民族的文明在這裡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這件色彩斑斕的三彩載樂駱駝俑,是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寶貝。駱駝上有五位樂舞藝人,中間站立的這位深目高鼻,身穿唐裝,顯然是胡人的形象。坐在他周圍的是四個奏樂俑,其中兩人也是胡人。據説當年長安城常會見到類似的場面:一匹駱駝駝著樂舞藝人載歌載舞招搖而過。

  樂舞就是有音樂伴奏的舞蹈,唐代是我國樂舞發展的黃金時代,樂舞表演的節目除繼承中原傳統的《燕樂》、《清商樂》外,還大量吸收了不同國家與民族的音樂舞蹈。《天竺樂》、《高麗樂》、《安國樂》、《康國樂》等,單聽這些名稱就知道它們來自異域。

  這些演奏俑手中所持的各種樂器,既有中國的笙、笛,也有從域外傳入的琵琶、箜篌。每位演奏者神態專注而傳神,是唐代宮廷小樂隊的真實寫照。

  主持人:看到咱們剛才小片,你看那個箜篌,好像就是外來的這些東西,當時也應該很多是吧?

  齊東方:我們現在發現的很多陶俑,或者壁畫裏頭,這個樂器有很多就是西域的,原來唐朝沒有的,傳到中國來的。

  王岳川:包括我們今天説所拉二胡,胡也是從西邊來的,胡琴,所以可見今天中華民族所謂的國樂當中的很多包括胡琴,琵琶,箜篌都是從西域來的,是文化大交融的結果。

  齊東方:中國吸收外來的這種歌舞和樂器呀,是一種主動的吸收,就是在接受他們的這種東西,然後經過融合改造,制定出唐朝的最新的這種樂舞。

  王岳川:是的,尤其是像那個大型的樂舞,它包括器樂歌曲和舞蹈,包括像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可以説是它代表了當時唐代的大型樂舞的最高的水準。胡人的那種藝術精神呀,對中華大地影響是非常大的。從樂舞當中他們那種狂放的氣質,大風起兮雲飛揚的那種感受,以及就是那種,就是在戈壁沙灘,草原上馳騁萬里的那種雄風,正好注入了那種農耕社會的那種溫文爾雅,那種就是一種(精神)血脈當中,所以出現了我們大唐的詩歌,舞蹈,音樂的一種雄強之氣。

  齊東方:比如像舞蹈裏面就有一種叫《劍器舞》,這個《劍器舞》呢實際就是把這個西域傳來的一種舞蹈,把中國的這個舞劍的形式,融匯進去創造出一種新的形式,那麼這種舞蹈,杜甫有一首詩,做過很詳細的描述,而且這個詩寫得很長呀。他其中提到有一個叫公孫大娘的人,他在很小的時候,4歲的時候看到的這個舞,當時給他印象特別深,實際這個就是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融合以後的一種創新。

  王岳川:懷素據説有一次也是看到了《劍器舞》,它這種劍器舞既有中國武術的這種剛直,陰陽天地的交融,也有西域的舞蹈的那種腰身的伶俐的那種抖轉。所以他把書法從裏面獲得了那種圓轉流暢和一種對天地萬物的一種渾然的一種理解。把那種中國書法的一筆一劃的化解為一種圓形的運動。本來中國的漢字是一種方形的寫法,但在狂草裏面,我們可以看出它變成圓形,進入最高的藝術境界,舞蹈的境界。

  小片三:

  樂舞已成為唐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無論是皇室宮廷還是達官貴族,甚至文人雅客的家中,常常宴飲歡歌,通宵達旦。

  《胡旋舞》原是西域的舞蹈,傳入大唐後,深受各階層的喜愛。這種舞蹈的特點,是舞者在一個小型的圓毯上,快速、輕盈的旋轉。唐朝名將,後來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常在宮廷宴會上跳《胡旋舞》。安祿山身體肥碩,大腹便便,但跳起胡旋舞來卻十分敏捷,總是得到滿堂喝彩。

  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描繪的是宰相韓熙載在家中宴請官僚文人欣賞歌舞,飲酒行令的的情景。

  這件 “論語”龜負銀籌筒,是唐人酒宴上的常備用品。一隻神態如生的鎏金龜,背負著紋飾精美的圓筒,筒內裝有酒令籌,每根酒令籌正面都刻有文字。文字的上半段是記載孔子思想的《論語》,下半段是是酒令的具體內容,如“自飲“、“勸飲”等。飲酒行令在唐朝盛極一時。

  主持人:咱們看過這個小片之後,也可以看出當時唐人飲酒的這個風行,就咱們這個片子裏頭那個酒籌。

  齊東方:就是行酒,行酒令,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因為實際上它也是在喝酒的時候助興的一種方式,但是唐朝這個發現的這個東西不一樣,它每個酒籌呀,它上面是有這個《論語》的上半句,然後你抽到這個你要把下半句對出來。

  王岳川:這是高智商的活動。

  齊東方:對,你必須得有這個修養,所以你在喝酒的時候,也是比試個人的一種修養,這麼一個活動。

  主持人:感覺這個喝酒必須是文化人。

  齊東方:而且這個傳統很久了,一直到《紅樓夢》裏都有,它有這種聯詩呀,你對不上下句最後就得罰酒。所以在唐代文物當中,就把這個喝酒當中的高雅這一方面都表現出來了。這個唐詩裏面呀,有很多都是在喝完酒創造出來一些名篇佳句。

  主持人:我還記得有一首詩,是杜甫叫《飲中八仙歌》,就是評述這八個人飲酒的故事。

  齊東方:《飲中八仙歌》裏頭就有一句話,他把這個飲酒寫的非常有氣魄,很豪邁,比如他那裏叫什麼,飲如長鯨吞百川,就是喝酒呀,像鯨一樣把這個百川大河都吞進來了.

  王岳川:《飲中八仙歌》表明了唐代的,幾乎所有的有名的文人,他們的思維的高妙,詩歌的漂亮,甚至行為的放達,以及不問俗事,不走俗務而堅持一種個性跟酒密切相關。包括一些書法家,像張旭,喝醉了以後,把頭髮解下來,蘸著墨寫字,很像今天的行為藝術,他已經不僅僅是説(去)簡單的寫個一幅字,我們作為一個靜態的審美這樣去看,我行動本身,我的體態,我的癲狂的樣子,就是藝術。

  小片四:

  這個展廳展出的是唐代的男女服飾。唐代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男子服裝一改褒衣博帶,高冠革履的傳統樣式,而把頭帶幞頭,身著圓領袍服,腳穿高腰靴作為最流行的著裝,稱之為“常服”。除舉行盛大典禮外,上自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人人都穿常服。穿著者身份的高低貴賤,是靠袍服顏色、紋飾、質地和佩飾來區分的。各個階層之間有著嚴格的規定。

  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唐代婦女的服飾則呈現出由保守向開放,由遮蔽向暴露發展的風尚。初唐時,外出婦女必須帶冪離,就是一種將全身遮蔽的帽子。後來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帷帽,也就是這種只遮蔽兩頰及頸部的帽子開始流行。到盛唐時婦女帽子也不用帶,完全可以露髻外出了。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源於波斯的馬球運動傳入中國。由於皇帝的提倡,馬球運動在皇室風靡一時,後來逐漸傳入民間。這組彩繪騎馬擊球俑,馬上坐著的均為女性。她們個個身著男式球衣,從容自信中透露出女性的柔媚,姿勢神態十分傳神。這組俑生動地説明,當時唐代女子馬球運動也十分盛行。

  這件彩繪女陶俑,上穿窄袖衫,下著墜地長裙,顯得人體昕長,這一時期女子以清秀為美。但到中唐之後,風氣驟轉,這樣的豐腴女子已成為時尚。

  這幅《簪花仕女圖》中,描繪的是盛裝的貴族婦女,頭梳高髻,佩戴花冠,發上插著金鳳銀釵,身著袒胸長裙,外罩薄如紗翼的廣袖衫,精美花鳥繡于胸前,儀態萬方,雍容華貴。

  主持人:唐代婦女的這個服裝,低胸,長裙,廣袖,還有這個披肩,還有這個發髻上頭還有花冠,插滿各種飾物,她為什麼這麼穿呢當時?

  王岳川:她是因為是胡漢交融,民族的大交融的過程當中,她其實打破了漢民族的比較拘謹,比較儒化的那一部分,所以她能充分的展示個性的美。

  齊東方:就是這種袒胸露肌的形象,在唐朝受到讚美的,比如唐詩里長留白雪照胸前,就是作為一種美來歌頌。這説明大唐社會的一種社會時尚。

  主持人:看完這個小片之後,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好像唐代對這個男子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王岳川:這個服裝其實是一個等級秩序的表現,在商周的時候,服裝已經包括色彩,包括款式包括級別,都跟禮儀密切相關.

  齊東方:像唐朝三品以上的是紫衣服,四五品是紅的,五六品是綠的,八九品就是這個青的,所以這個當時唐代好像形容這個人是個低品的官,就叫它青衣,老百姓就叫白衣,如果沒有服裝這個顏色深入人心,這種語言是不能夠在社會上流通的。

  王岳川:白居易的“江州司馬青衫濕”,他怎麼能夠穿“青衫”呢,這個很有意思。

  齊東方:因為這個白居易他的官江州司馬,是五品官,應該穿的是紅衣服,但他説穿青衫,實際白居易當時他的等級是八九品的,他的那個擔任那個職務江州司馬這個是高於他那個等級,所以江州司馬青衫濕,也正好符合它的這個身份,這是一個等級觀念。

  主持人:我怎麼聽著像制服一樣,軍銜。

  齊東方:那不能隨便穿,就像軍銜似的。

  主持人:剛才我在小片裏看到了,女子還要騎馬打球,那是一個普遍現象嗎?

  齊東方:唐代這個婦女上街,騎著馬在長安城裏面走,這個大概在中國古代社會裏只有唐代會有這種情況,而且她們比較廣泛的參加社交活動,大體上和男人一樣享受這種受教育的權利。

  王岳川:她的一種精神的解放,她不需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所以婦女可以出去打馬球,也可以在很多地方出現。

  主持人:那從它這種開放的這樣的角度,是不是也説明當時唐代婦女的地位其實也是蠻高的?

  王岳川: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婦女藏在深閨,然後繼而庭院深深深幾許,越來越藏在深閨的時候,然後開始上樓,於是望盡天涯(路)斷腸,其實越藏得深,越登得高,她的地位就越低,她們只有走到公共領域,走到民間,走到大家聚會的地方去,它才具有真正的一种女性的地位。

  主持人:就等於在唐代,就可以在長安街上看到一個女子,穿著胡服的男裝策馬揚鞭而過。

  齊東方:對呀,這個是在其它朝代是不可以想象的。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我們看到的不管是雕刻也好,繪畫也好或者什麼也好,像唐代婦女那樣袒胸露肌,胡服騎馬;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出土文物當中,有那麼多的外國人,就是所謂的胡人;另外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我們發掘出土的文物當中,有那麼多外來的物品。

  王岳川:可以説中國文明,在唐代可以以一種開放多元互相交融,向先進的學習,並且輸出先進文化。可以説中國的紙,如果不傳入歐洲,那麼西方用羊皮做聖經一本需要三百張羊皮,正是中國的紙傳入了西方,使得西方的文藝復興以後,平民社會,能夠每一個平民的底層人都能夠用到書。這種拿來以後輸出,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值得我們今天的社會深深思考。

  主持人: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這個大唐文化的這個展覽,可以讓我們很詳細的去了解一下,大唐文化的發展脈絡,也讓我們對大唐文化有一個全面深入,和詳盡的了解。我們也再一次感謝兩位嘉賓,謝謝齊教授,也謝謝王教授。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