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紫檀香》(2004年4月29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0日 09:50
片頭小片《陳麗華 紫檀博物館》
字幕: 1999年5月 美國薩凡那藝術學院
1999年5月25日,美國最大的薩凡那私立藝術學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典禮,他們把該年度唯一的一個榮譽人文博士稱號,授予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士,這位女士就是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
這座位於北京市城東的宏偉建築,就是陳麗華投資近三億元興建的中國第一家紫檀博物館。
紫檀是一種極為名貴的硬木,用它製作的傢具和藝術品價值極高。10年前,在美國曾經拍賣過一隻中國明代紫檀木桌,售價高達3500萬美元,而陳麗華的博物館裏,藏有上千件紫檀傢具器物,件件都是稀世之寶。
這座大立櫃是陳麗華祖傳的一件清代傢具,它偉岸的身軀已足以看出它最初的主人曾擁有過的權力和財富。文革期間,這件舊傢具在泥土中整整埋藏了十年,當陳麗華重新把它挖出來的時候,她驚奇地發現,這座立櫃依然完好無損!
在博物館的藏品中,除了這些舊時傳下來的宮內“貢作”之物,更多的則是陳麗華在近30年的時間裏聘請名匠製作的。這些都是她按照皇家的定制,根據故宮博物院裏傢具的式樣“複製”的紫檀傢具器物。
這些用紫檀製作的傢具器物不需漆油,但表面卻如綢緞般滑潤,泛溢著尊貴的光芒。紫檀內在品質優良,一件傳統工藝製作的紫檀製品,可保存千年以上。
除了倣故宮傢具外,中國紫檀博物館的藏品中,最令人們驚嘆的是這些巨型工藝品,這些以中國傳統建築為藍本的巨大紫檀模型,不僅以“大”取勝,而且精巧別致、細緻入微,其型制、結構與真品完全一致,已全面超越了明清兩代紫檀製作藝術的形式和風格,使中國傳統的紫檀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被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譽為“東方藝術瑰寶”。
主持人:看完咱們這短片,為了今天把這個紫檀説清楚,我們請來了兩位嘉賓,我首先介紹一下,第一位是富華國際集團的主席,也就是中國紫檀博物館的館長陳麗華,陳麗華大姐,歡迎您。另外一位就是我們故宮博物院的副研究員胡德生老師,胡老師也歡迎您。咱們還是回到這個短片上,因為看完這個短片之後我覺得,我有一個問題,像這個有一千多件(藏品)的一個紫檀博物館,在您這個專業裏頭,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胡:除了皇宮之外是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
主持人:我也知道它是木中黃金 但我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它是木中黃金,為什麼説它是木中黃金?
胡:紫檀木它之所以珍貴第一條就是它的生長期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我這兒拿了一塊木樣的標本像這個這麼粗的直徑吧,這是十多公分吧,這棵木頭從幼苗長到現在要長300年!
主持人:你這這麼粗也沒用,它裏頭是空的。
胡:這個紫檀木呢 它十檀九空。它長到一定年限,一達到三百年百分之百有空洞,因此呢出材率是非常低的。
陳:這個還算不錯的呢,有的還是彎曲的。
胡:這個還不是根起的,半截子。
陳:出材率非常低,一般在10%至15%左右。另外買得時候,是用分量約(稱)的,但你做出來之後,它就10%,它那個分量約到10%,就是寸檀寸金之説。如果一車皮紫檀,不一定出兩條床邊的料。
胡:我們説紫檀,四米長的紫檀很常見,但是四米長的紫檀它帶彎,要想開出兩米長的料來 太難了。
陳:太難了!
胡:還有一個,這個木頭是産量少,別處不産,只有印度最南端産,就那麼幾個山頭。
陳:對,對, 就幾個地方。
主持人:就幾個山頭?
胡:換個地方不是這個味。
陳:是,沒有這麼大的油性。比如真正的紫檀,它像油炸的木頭,它自然都出來的,就好像
説實在的就像一個小孩在長到18歲這個階段, 特別漂亮!
胡:而且在做成傢具之後呢,拋光效果非常好,就是非常光亮、細膩。
主持人:現在紫檀傢具好多咱們一看就像漆過漆一樣。
陳:所以它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木中之王。
胡:歷代這個木頭呢,中國本身不産,因此這個木頭除了皇家的力量私人是沒有資力去採伐的。這個也與鄭和下西洋溝通了中國跟西洋各國的關係有關。
插入小片《鄭和 紫檀》
600年前,鄭和率領的龐大艦隊正從印度洋上返航,船上有從印度為明朝皇帝採購的香料,這是一種紫紅色木頭,它堅硬無比,卻能散發出陣陣幽香。這就是名貴的紫檀。
直到200年後,明朝宮廷的木工匠們發現堅硬的紫檀木可以做成精美的傢具,那細密浮動的紋理和膩滑如脂的感覺,令人癡迷留連,從此,紫檀傢具成為皇帝及其后妃們獨享的貢作。
明萬曆年間,海禁漸開,民間商人可以出海貿易,大量的紫檀才開始涌入中國,紫檀終於走上了歷史舞臺
主持人:咱們國家其實這個傢具還是從明朝開始,是得益於皇家的推崇,有時候是一個主流的時尚,是皇帝説了算。
胡:真正的紫檀傢具什麼時候開始時興呢?是從隆慶萬曆以後才時興的。明代倒數第二個皇帝是叫朱由校,都知道這是個木匠皇帝,不理朝政就愛做木匠活,在他的帶領下,是內行啊
他親自執斧操金做傢具,因此臣工們肯定要投其所好,進貢好傢具、好樣子。又加上這時候
這個紫檀木大批的進口,黃花梨大批的進口,因此硬木傢具廣泛流傳開來,紫檀傢具呢,主要是清代用紫檀做傢具做的比較多。
陳:在過去皇上有(紫檀),別人做了他就給殺了,他怕你偷,偷一點就殺九族,只能皇上有。
胡:清代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採的。清代康熙時期也曾經派人到南洋去採購紫檀木,沒採回來,派出去那個官到了南洋這兒一看好採的沒了,不好採的在懸崖峭壁,看著也採不著 ,於是就把當時能採的樹苗子都砍回來了。有史料記載,當時這個官員砍回來都的是粗不盈握 曲節不直的柴禾呀!是拿繩子捆著回來的,那不就是柴禾嘛?
主持人:我聽説陳麗華大姐也是八次下南洋,去採購?
陳:確實是採的時候很不容易。我記得那時候,我也不懂得什麼叫紫檀,我就知道家裏有紫檀的椅子桌子,不知道怎麼長,怎麼個買法。後來聽他們別人説現在有紫檀了,我聽了以後
好像是見了天的那種感覺。
主持人:他們告訴你哪兒有?
陳:當時是就是印度這一帶。
主持人:印度這一帶 你就去了印度了 ?
陳:去了這個緬甸的印度的交界線。去了以後呀,不管什麼車,什麼驢呀或者馬呀,或者電瓶車呀,我們都坐過 。那時候騎那個驢的時候,因為我從小沒騎過驢,我挺害怕,人家給扶上驢之後呢,我就抱著這個驢脖子呀,我這腿怕摔,我夾著驢肚子,這時驢認為是要走
一下子就把我摔下來了。後來有一次,我們還是帶了九個人去,我們開車過來以後呢,就感覺一個溝裏頭,這天上全都是就像蜜蜂似的,我再一看是馬蜂,再關這個門,車門,我們這兒已經進來馬蜂了,把我的侄子臉蜇了,好多人都蜇了,蜇了以後就打,這麼大馬蜂,山裏頭的,叫七里蜂。
主持人:為什麼叫七里蜂呢?
陳:它追七里呀,能追出你七里!
主持人:它追你要追七里,叫七里蜂。這時候我們在裏頭打馬蜂,外頭已經黑天了,馬蜂整個把我們這車都蜇滿了。這時候告訴司機快開、快開!等到快下來,我們也就是十幾分鐘吧,
我侄子臉全都黑紫了,當時你説嚇的我都哭了,反正每次採紫檀都很不容易。
主持人:都得經歷點像那個西天取經的那個磨難一樣,九九八十一難。?您這次採著紫檀了嗎?
主持人:也採著了,採的不多 。
插入小片《紫檀技藝》
為了籌建中國最大的紫檀博物館,陳麗華八赴南洋,採集了大量紫檀木材,接著,陳麗華決計以故宮所藏傢具器物為藍本,傾力打造她嚮往的那種“宮廷技藝”。為了真正體現皇家紫檀傢具器物的高貴典雅,她對製作工藝要求極為嚴格,每道工序都親自把關。
紫檀器物都是手工製作,一件大型傢具往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需要十幾名工匠花費幾年的功夫才能完成。
紫檀傳統技藝上有“一鑿二刻七打磨”的説法,打磨時先涂上蠟,再用節節草和細砂布反復摩擦,直到擦得亮如綢緞,一件紫檀物品光打磨就要佔去整個製作過程十分之七的時間。
這些傢具器物,無論大小,全部採用傳統的卯榫結構,絕不使用一根釘子,而這樣的結構卻能牢不可破、穩如磐石。這是一個四合院模型,精巧的構造竟能承受數十名漢子同時在上面自由行走。
20多年來,陳麗華在紫檀博物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她精心打造的這一件件紫檀藝術品,已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説,她絕不會向任何人出賣其中的任何一件。
主持人:陳麗華大姐這兒是不是也有這樣一個特點,很多博物館其實是收藏
但她這個博物館(藏品)好像是自己做出來的?
陳:自己做的佔多數吧。
胡:但也有一部分是傳世的,老的。
陳:故宮好多的哪個館我都去了,基本把故宮的好的我都做了。
主持人:我以前看過文章寫,就是好的紫檀工藝要做一個海水的話,一波接一波呀;
做一個枝蔓的話,叫一枝接一枝呀 。
陳:我們是十四道工序,十四道工序都要過幾年才能用。不是説採伐了馬上就可以做,就把它慢慢的風乾呀,破呀,破壞以後,把它破成條,配料,完了再進烤爐,三個月它出來,三個月再進去,再拿出來,再這樣幾次,我們才能做。比如説做一個花,你就得看看早晨起的這個露水打的。露水露濛濛把這個花葉子都打上,到八點鐘的時候曬的它那個霧呀,浸到花裏面,花都在開,感覺非常的美,非常精神,特別的精神,我們要做就做那時候的花。
主持人:面對這塊木頭,這麼辛苦買回來,這麼貴重,我敢下手嗎 ?
陳:我那時候就跟工人就説,我説你一天能鑿一個手指頭的活你就算不錯,你不要有壓力
當時工人是有壓力,不要有壓力。
主持人:也有壓力,當時工人肯定有壓力,他都沒見過(紫檀),我聽著都有壓力,我估計他肯定有壓力。
陳:後來我跟工人説,別有壓力,一天做一寸,做一個手指頭你要做好你就不錯,壞了你也別害怕!
胡:董事長可以説用了200多噸的紫檀木讓工人練手了。
陳:是。
主持人:200多噸呢!
胡:對,200多噸紫檀木!可以説這200多噸紫檀木,培養出一支非常精湛的技術隊伍。
陳:現在開始原來做的不好的那些我都留著呢。集裝箱、一集裝箱,都廢物了。
主持人:這個紫檀工藝的這種做法咱們國家是老大,是獨有的是不是這樣?
胡:儘管中國不産紫檀,但是世界上從這個明清時期以來,這紫檀都是中國人做,明清時期是中國人做,然後走向世界。到了300年後紫檀木再度出世了,還是咱們中國人做。
陳:確實是,這個薩凡那藝術學院來聘我做博士來説,它就是看了我們的紫檀。就是陳麗華你做了民族文化的這個東西。有個外國人來了以後,慢慢慢慢就跪在那兒,臉貼著(紫檀)他哭了,一個美國的挺有名的畫家,他説我真正的看到了中國的民族文化。故宮我去了很多 但離著太遠,他説摸不到,他説這個我能臉貼上是我一生中的榮幸。
插入小片《紫檀傢具》
紫檀的名貴你可以從這些用紫檀製作的傢具上看出來,即使是一件極為常見的物品,也通透著一股典雅、華貴之氣。
架子床是比較傳統的傢具之一,在床上安上架子可以挂幔帳,既實用又高貴;羅漢床沒有架子,但有三面圍墻。人們常説的臥榻,就是羅漢床一類的東西;古代皇帝的寶座雖然不能臥,但結構上同床相似,因此,這種寶座也叫做床式椅。
坐椅,是最為常見的傢具,,它種類繁多,造型極富變化。它與桌子搭配,是傢具中最普通的組合,但卻最能反映中國古典傢具文化的精髓。
桌子跟案子有什麼不同呢?桌子的四條腿都在桌面的四個角上,跟桌面的四個角垂直;而案子的四條腿都往裏收了不少。古人常常在案子上放一些卷軸字畫,放得多了就會滾下來,於是就有了這種翹頭的案子了。
這件豎櫃比現在常見的立櫃大了不少,顯得厚重大器,櫃面上一般雕有人物或其他花紋,顯現出主人的精緻與品位。這種豎櫃用來盛放衣物,在明代十分流行。這叫欞門櫃,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因此它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氣死貓”,因為再有本事的貓,也只能是看得見吃不著。
紫檀製作的屏壁類傢具也很多,較大的插屏放在當門處,使人一進門不會一下子看到底。同時又起到擋風遮光的作用。這種大型的座屏,一般放在正廳靠後墻的地方,然後在前面放上寶座,在皇宮裏,每個正殿都有這樣的陳設。
其實,中國紫檀博物館裏陳列的這些傢具,其人文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實用價值,這些紫檀藝術珍品,將長久的在陳列在這裡,以供人們欣賞、玩味,以至陶醉其中……
胡:紫檀木一直在世界上很聞名,但是很少有人見到,而且都認為紫檀木沒有大材,只能做小巧器物。直到清代初期,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到了中國之後,發現紫檀木的大櫃子接近3米高,一下子就驚呆了,傻了。他們這時候才知道,全世界的紫檀精英都在中國呢!於是多方購買運送回國,但是由於交通不便,他們只買帶花的,比如説櫃門箱面,這些雕著花的
整的他不要,運回去 一個框挂在墻上。這就是無價之寶了。
主持人:當時説拿破侖説有這麼一個小棺材。
胡:對,五寸長的棺槨模型。
主持人:已經驕傲的不得了了。
胡:西方人看了,以為這就是稀世珍寶了,了不起了,、。
主持人:我覺得陳大姐可能做了一件,把這個紫檀工藝又固化又提升,又在這兒保留下來的
胡:對,我覺得這是陳大姐做了一件承先啟後,功德無量的事。
陳:所以這個建館,看起來很好説,建個博物館,但是裏頭確實是我的人生的經歷、金錢和我的血汗都揉在博物館裏,時刻我就想著,博物館存在,我陳麗華能存在,博物館就存在,將來就是我老了,我的後一輩一定要把博物館,把民族文化的東西留給後人參觀。
主持人:這一點您肯定放心吧,我覺得紫檀博物館肯定是流芳千古。在這兒也再一次感謝兩位來到我們的節目裏頭,給我們大家講述了一下紫檀的故事。謝謝陳麗華大姐,也謝謝胡德生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