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意》(2004年4月15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0日 09:44
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內,一個名為“清代宮廷珍藏如意”的展覽正在舉行,這是故宮博物院成立八十年來第一次舉辦如意專題展覽。景仁宮前後兩進大殿,共五百多平米的展廳內,展出了二百零七柄皇家御用如意,它們是從故宮三千多柄如意藏品中精選出來的。自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這些御用如意就被整理出來並登記造冊,但多年來它們一直深藏在文物庫中,這次是首次公開與參觀者見面。這些如意雖然形態基本類似,但大小、材質各不相同,大的有一尺多長,鑲金嵌玉,小的有巴掌長短,精巧秀美。有整塊翡翠雕琢的,也有紫檀鑲嵌古玉製成的,雖然歷經數百年,但它們依然光彩照人,引得大批遊人駐足觀賞。
如意,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象徵吉祥寓意的的傳統工藝品,然而,如意在它的誕生之初,只是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那麼它是一件什麼樣的生活用品呢?它又是怎樣由一件生活用品演變成一件吉祥物的呢?
主持人:看完咱們這個短片之後呢,就等於是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博物館節目裏頭往往是這樣子,就是要回答這些正確問題呢,就完成了一個歷史長河的演變。比如説這個如意怎麼樣從一個普通的生活用品,變成了一個吉祥如意的符號,為了説清楚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也有意請來了兩位重量級的嘉賓,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大學的白化文白教授,歡迎您。
白化文:謝謝。
主持人:同時還有我們國家的一個著名的作家,劉心武先生也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也謝謝您。今天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但是其實裏頭內容很多的東西,就是這個如意,剛才説了這個東西最早是一個生活的用品,咱就從如意開始今天咱們的節目。我想第一個問題也就出來了,那麼它最早這個如意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白化文:就是咱們平常説的叫癢癢撓那個東西,古人叫爪杖,爪是手爪的那個爪,杖就是手杖的那個杖。
劉心武:北京叫老頭樂。
白化文:對對對。
主持人:還有叫抓撓。
白化文:對對。
主持人:它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現在有沒有一個定論的東西?
白化文:咱們現在所見到的考古發現的爪杖,最早是在山東的一個東周墓裏面。
主持人:那就可以明確一點,就是它出現的時候它不是叫如意?
白化文:那絕不是叫如意。如意這個詞當它還沒有跟爪杖結合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表示吉祥如意的詞語,這個詞語呢,大概在西漢就很流行了。
主持人:就是這個如意這個詞,在西漢是比較流行的?
白化文:因為咱們知道西漢的人起名字,大概有好多好多人都起名叫如意。那麼爪杖什麼時候變成了又能叫如意的爪杖,那可就是到了這個差不多東漢末年南北朝時期了。
劉心武:他認為這個爪杖可如人意,最後就把如意這個已經存在的這個詞,跟(爪杖)這個東西就結合在一起了。
主持人:到後來以後因為它的這個用法可能讓人比較如意,然後就把這兩個東西就結合了一下?
白化文:劉先生這個意見是對的,但是我還應該給補充一下,就是根據記載呀,這個如意所以能跟這爪杖結合起來,大概跟這個東漢以後的佛教翻譯很有關係。因為這個南亞次大陸也有爪杖,它那爪杖的名字叫阿納律,就梵文吧,這阿納律咱們給它翻譯成如意了。
阿那律原是佛教徒隨身裝備之一,它的功能是用來搔癢的,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阿那律被直譯為如意二字。在北宋的佛教典籍中有這樣的記載:(字幕)“如意,古之爪杖也,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意思是説它原來叫爪杖,有三尺長,背上癢了,用手撓不到,用它可以夠著,很如人意,因此就叫如意了。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各代皇帝都崇尚佛教,佛教在上層社會十分流行。如意這種本來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東西,也成了貴族士人用以顯示身份的隨身物品,進而派生出許多撓癢之外的功能,成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
主持人:這個東西的確立,剛才按您説的其實佛教在中間,它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白化文:是,現在咱們這兒就有一個例子,這是山西的佛教寺院圖,這個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佛教裏面最能説理的菩薩,所以他能拿如意,別的菩薩就不(能)拿如意。在佛教裏面能拿如意的人不多,它必須是某一種能夠説佛理的高級人士才能拿如意。
劉心武:有時候它代表一種威嚴,比如説我是一個大和尚,我在這個弘法的時候,辯論的時候,那我可以手裏握著一個如意,表示我的威嚴,表示我這個就是怎麼説呢,就是真理在手。
主持人:那麼比如説從它這個演變的過程中間,有沒有像分水嶺一樣的事件存在,才讓它從一個生活用品,變成了這個表示身份地位的東西?
白化文:從這個魏晉南北朝開始呀,它被一些高層人士拿著,慢慢的變成一種身份的標誌。比如説帝王是可以拿如意的,咱們看那個陳文帝、陳宣帝,看那個片子裏邊就是這樣。另外高級的清談名士是可以拿如意的,高級人士拿著這種如意,它就有一種象徵意義,説明呢它是在這個文教方面的領袖,他可以參加清談,甚至可以説法。
主持人:平頭百姓就不允許再拿這個(如意)?
白化文:絕對不允許,絕對不允許。曾經有一個大官給一個軍閥送去一個如意,嚇得那個軍閥把那如意挂在那個墻上,就衝那個如意磕頭,説我可不敢領您這情。因為那軍閥是個武人,這個武人不是不能拿如意,但是必須像諸葛亮那種身份的,他是文人而執掌軍隊才能拿如意。
主持人:它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這個整個民眾不論各階層,把它作為了一個吉祥如意的一個東西的確立?
白化文:在乾隆時期,可以説是如意,變成一個純粹表現吉祥如意的這麼一個事物,相當於藏族那哈達似的,可以互相贈送,你送我如意我送你如意。
劉心武:你從《紅樓夢》可以看得出來,《紅樓夢》它主要的內容它是寫乾隆朝的情況,《紅樓夢》你看他寫那個元春省親,元春省親的時候她給她自己家裏的一些人就賞賜禮物,身份最高的是賈母,所以唯獨賈母是得到如意,其他人都沒有。賈母是得了一個金如意,一個玉如意,後來有一回還寫到元春還給賈母了一個香如意。這香如意我估計可能是,一種有香味的木頭雕的估計是,因為《紅樓夢》它這一點它一帶而過,那麼就説明那個時候,像這种家庭就已經成為一種很流行的東西了。
在清代,由於被賦予了簡單而明確的吉祥寓意,上層社會對如意的態度幾近癡迷,在很多場合,人們都要手執如意,借如意的祝福來驅除不祥。
而在清宮裏,對如意的推崇更是達到頂峰。特別是乾隆時期,每逢宮中有喜慶節日,臣子們都要晉獻如意以示祝福,這些如意多為九柄一套,成為宮中貢品之首。具史料記載,當時清宮有如意十幾萬柄。紫禁城內無論是外朝舉行慶典儀式的太和殿,還是內廷作為寢宮的養和殿,甚至與大臣、學士們一同飲茶咏詩的重華宮,凡皇帝所到之處,如意成為最重要的陳設品。可以毫不誇張的説,當年紫禁城中如意無所不在。
主持人:就是像清宮,像這麼多的如意,在清宮存在的狀態是什麼狀態呢?比如它是不是也有規定啊?什麼時候用,怎麼用,它是不是有這個明確的規定呀?
白化文:反正在清朝啊,慢慢地如意就變成辦兩件事情一定要用的,一件是祝壽,另外一件就是結婚。特別是皇后大婚,皇后大婚它有規定,見於則例,比如説它應該下定拿什麼如意,結婚那天吧,包括在轎子裏頭應該怎麼安設如意,在他那喜床上應該四角安置什麼如意,都有明確規定。乾隆的母親祝壽六十、七十、八十三次辦大壽,在壽安宮裏辦大壽,特別給他母親搬到壽安宮去住,目的就是希望她又壽又安。每天給她送九把如意,從她大壽前半個月一直送到祝壽後半個月,送了一個月的如意。
劉心武:乾隆是現有歷史記載當中最大的一個提倡者。
主持人:當時乾隆那一塊從他開始提倡這個東西,就引起了當時的,我估計是官員階層的一種震蕩,都爭相孝敬,是不是這個情況?
白化文:乾隆60歲生日那時,送如意到達高潮。咱們現在在清宮這回看見,全國的高級的官吏大家湊了1361兩銀(金)子,給乾隆鑄的六十甲子的六十柄如意。你看這個《紫禁城》雜誌這裡邊就有其中的一柄,就是這柄。
劉心武:而且這還是古式啊,它不是雙頭。
白化文:哎,不是雙頭,不是雙頭。
劉心武:它是用金絲編的,純金絲編的,這柄如意有具體名字,我給你念一下,它叫做這個八成金累絲嵌綠松石干支紀年如意,一共有六十柄,因為他正好六十歲,一個甲子一柄。年年如意,每年一個。它是用金絲像那個織毛活兒似的很精緻的給它編起來,還要嵌寶石是不是啊,每一個上面的那個具體的字還不太一樣,因為它不同的那個干支。
主持人:而且黃金本身就用去了1361兩。
劉心武:我覺得你光計算黃金重量呀,這個是意義不大的。因為在當時黃金就跟糞土一樣,用在皇帝身上啊,《紅樓夢》裏就講啊,它要是整個拿金塊來鑄,可能用的黃金量比這還大,這工藝當中所含有的那個價值,駭人聽聞。
白化文:所以我想它的工費和料費大概相當於那1361兩黃金的百倍以上了。
在清代宮廷,如意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質地更注重精美、貴重和種類的變化,工藝更講求精巧、繁麗和紋飾的古雅,代表了如意發展的最高水平。清代如意的型制十分豐富,單柄首就有葵瓣、雲頭、蓮花、靈芝等不同樣式。乾隆時期還創造出了這種三鑲如意,在如意的首、身、尾三處用古玉鑲嵌,突出玉石為主,如意反成為陪襯。三鑲如意被認為最具雍榮富貴的皇家趣味,是清宮後期如意的典範。這柄竹絲雕梅花嵌玉如意,是如意工藝製作的精品,它用一根根黑色細如毛髮的竹絲粘貼上去的,竹絲上又用竹簧嵌成冰梅紋,墨地黃花,精美絕倫。是一名工匠花費兩年時間才完成的。清代如意選用材質非常廣泛,竹木、金屬、牙骨、琥珀、琺瑯、珊瑚等無所不包。乾隆二十五年,和闐玉大量輸入中原,宮廷內玉如意製作開始興盛起來。玉如意因為它的柄細長屈曲,極易折斷,所以用料十分考究。還要用珍珠、翡翠、瑪瑙、螺鈿、象牙、松石和紅、綠寶石鑲嵌,這樣的如意不僅能夠表達吉祥的祝願,而且本身就含有了珍寶的意味。在故宮收藏的大量如意中,最為珍貴的卻是這種被稱為粉彩的瓷如意,它數量最少,現存只有幾柄,是難得一見的珍品。這種瓷如意,在製作之前,宮廷造辦處要呈上畫樣,經皇帝親自審定後方才送交景德鎮禦窯廠燒制。而且清代官窯的如意開光時的主題圖案,也都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根據不同節氣和時令來製作,有很嚴格的規定,不能隨意改動。
主持人:就是根據這個節氣不一樣,他還要去燒制一些不同的這個瓷如意?
白化文:對對,供各節日他手裏拿著使,比如説這個八月節他可以拿一個有桂花的如意,到九九重陽節他可以拿一個有菊花的(如意)。
劉心武:結合當時時令當中一些比如説花卉呀,景物啊什麼的,它往往還是要結合咱們這個,就是説這個民間的,比如説啊,比如事事如意,可能秋天畫上柿子,畫倆柿子,它會有些這種想法體現在上面。
主持人:但是他的這個目的,其實也是就是追求寓意吉祥,沒有什麼其他意思吧?
白化文:他是在寓意吉祥的基礎上,給它進一步加以規定化,在什麼時候吉祥,説明這麼一點。比如八月節吉祥,或者九九登高吉祥這麼樣。
主持人:而且要怎麼樣才能吉祥。
劉心武:所以它和生活和人的這個生存,人的生活人的其它方面,這些習俗習慣,包括這個年節轉換當中的不同的寄託,它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到這個民國時期還可以看到很多普通家庭,普通市民或者是普通的那個稍微富裕一點的農民家裏頭,他可能都有,比如説剛才我説的這個平安如意,它是諧音,中國人講諧音,就是一個寶珠瓶,然後裏面插一個如意,叫做平安如意。事事如意,他那個如意可能呢質量也不太高,但是很吉祥,然後有柿子,柿子結出來以後,擱倆柿子,事事如意。
主持人:你寫發一本書不就叫《如意》嗎?為什麼取這個《如意》叫這個書名呢?
劉心武:這很有意思,就是1980年我發表了一個小説叫《如意》,後來拍了一個電影,那麼這裡面主人公是一個清朝貴族的後裔,當年叫格格。她呢這個一直珍藏了一對如意,一對如意始終跟她是共始終的,而且跟她的愛情,跟她的嚮往,跟她命運共始終的。
主持人:你這個小説和看你的電影,其實這個寓意也是深得很。
白化文:我認為劉先生寫這個《如意》啊,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意,就是這個如意在民間,是作為定親的信物的,我母親就有一個如意,我年輕的時候很不懂,我説您幹嘛非常看重這個呀,那敢情那是她的定情之物,她給它永遠是鎖在一個櫃裏邊,婚姻的一個信物,她想起來她的最幸福的時代了。
劉心武:它承載著這個人生一些最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回憶,它最後成為感情的一個寄託。你像那個《紅樓夢》裏面寫的林黛玉,下雪天她穿著那個雪氅,那個袍子上就有一個如意絳,《紅樓夢》裏寫那個薛寶釵,她戴了一個那個金鎖,纓絡,那麼這個在抄本上你可以看出來,它畫出了那個圖,它也是一個如意的形狀。
主持人:如意鎖。
劉心武:對對對,它從這個如意這樣一個具體的器物,最後又衍生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建築方面,比如説這個過去的老房子,那個隔扇呀,窗格呀,它都可能使用這個如意的這個圖案,還有服飾,婦女的服飾大滾邊呀,或者是男人的這個服飾當中那種腰帶呀,絳帶呀。
主持人:如意這個詞走入民間以後,其實也就成了一個大家去祈願的這樣一個表徵的東西了。
劉心武:今天我坐車來這個出租司機,出租車司機正好他身上就帶了一個(如意),他説你做如意,你看他的朋友就送了他一個這個小小如意,它作為一種禮物的饋贈甚至延傳到今天,當然這是一個今天的製品,它不是一個古玩了,可是這個東西本身就説明,這個有很久遠的生命力。
主持人:對,而且是真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裏頭去了。比如説祝願別人就是説祝你這個稱心如意呀,或者説你生活得如意不如意呀,或者平安如意呀,萬事如意呀。
劉心武:如意也揉進了我們的語言發展當中,它派生出很多分支,比如説你有一個閨女,我就問她是不是有如意郎君了,語言上它就有所衍生。
主持人:其實説了這麼多呢,吉祥如意這變成了我們民間老百姓之間,互相表達祝福的一句話了,其實又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間,一個終極目標的追求呢。也希望我們能夠歲月如意,萬事如意。同時也感謝我們兩位嘉賓。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