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博物館首頁

再致板斧兄暨專論《博物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31日 14:28

  文/桃源看客

  老漢我是站著説話不腰疼,像尊駕身體力行幹欄目,要面對方方面面,是很累人的。不過老漢我從心眼裏尊敬你們。(從個人的偏好而言,我也不是喜歡綜藝的東東。)在央視眾欄目裏,你們是掙錢不多活兒不少,辛苦!

  我倒是感到,《博物館》開頭的一兩分鐘,能否有個類似資訊的東東?甚至帶有點導遊的性質。這個小板塊,電視的形式上可以花哨點。比如,可以説某地新開了一家博物館,要講的是專門性的博物館,或者是私人的,而不是如國博之類大而全的。或者是講某館有個好玩的物事,或係鎮館之寶的,或者是海內外少見的,總之是有特點的。或者,講點博物館的小噱頭,但內涵還是博物館的。這樣把資訊或當下博物館收藏的潮流也帶出點來,總之,有點信息的。因為,你們不光要有高質量的類似葛劍雄先生的訪談,埃及國寶展的介紹,相對地,也要有博物業的資訊。竊以為這樣比較好。

  譬如,一個鄉村教師終其一生,很難到我們北京,或者上海等大都市看博物館的展覽。但作為知識者一員,他也有瞭望的慾望。所以,你們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節目可以很豐富。像埃及國寶展裏類似的實物,老漢只在英法等國的博物館看過(他們或是免費入館或是門票相當便宜)。電視上的貴欄目,又大大讓我飽了眼福。而且一些趣味性知識性的內容真是讓人長見識。比如“不帶面具不能見神”的説法,以前有模糊的印象,這次就很清晰了。讓我想起我們的儺面,甚至京劇的臉譜等等,腦子忽然被打通。還有像嘉賓所言,埃及古文化,有些居然是古希臘的源頭。很有意思。一個節目要做得有視覺美感,有人文的含量,殊屬不易。

  我們的博物館,大多是財政補貼的,所以挖孔心思巧立名目掙錢。像世紀壇,辦個展覽,我敢説北京一般的工薪階層消受不起,他們也是你們的潛在觀眾呵!(真的深深地為這些想看而不得入的公民悲哀,國家實在是不該在這些方面設高經濟門限。)

  貴欄目如有伊妹兒,可留老漢一個?老漢實在不想在網上再啰嗦什麼了,有什麼建議直接發信給貴欄目。在網絡上晃來晃去,顯得老漢我為老不尊似的。

  貴臺人才濟濟,幾欲溢出矣。多挖挖這些行貨們的潛力吧!多從觀眾角度考慮問題。現在觀眾都小眾化了。要注重收視率,注重反饋,但也不能唯收視率。

  謹祝編安!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