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 (1月11日)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2日 12:53)
陜西省岐山縣位於西安以西、寶雞以東60多公里,這裡是西周的發祥地,人傑地靈,土地肥沃。在歷史的長河中,岐山人最令人稱道的要算是岐山臊子面了。岐山臊子面又叫“蛟湯麵”,它的特點是只吃麵不喝湯。把面倒在鍋裏,吃第二碗麵又將原來的湯舀在碗裏。據説,起這種風俗習慣與還有一段生動的故事有關。
無論傳説怎樣,岐山臊子面歷史悠久,以薄、 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卻是現實。據史實,臊子肉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上記載有專門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舖。但當時是否已經出現“臊子面”,還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裏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説“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寫此書前,就已經問世。
經過一代代的改進,現在的臊子面突出表現有九個特點,酸:用老陳醋使湯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潑辣子面,使其湯料辣裏透鮮;香:臊子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薄:指麵條用手搟的很薄;筋:麵條薄而不噥;光:麵條光如遊魚;煎:湯料溫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麵條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夥可以吃到3、40碗;汪:湯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湯的熱氣,即使數九寒天,也不容易放涼。同時底菜和漂菜也很講究,在菜色上分紅(紅蘿蔔)、黃(黃花)、白(豆腐)、金(雞蛋餅)、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調臊子更是考究……
責編:趙文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