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街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9日 14:45)
|
|
|
窄街上鄭舉選的塑像 |
漢正街又稱“窄街”,這段沒有改造的街道讓我們看到了這稱謂的由來。上個世紀70年代未,當大多數中國人還羞于談“私利”二字的時候,一批為生存尋找出路的人,便開始了他們在“窄街”上的精明算計。實現財富夢想的創業激情,使一些靠擺竹床攤起家的“窄街”人,迅速地富裕起來。這尊塑像的主人公鄭舉選便是他們中的一員。20多年的風風雨雨,當年窄街上的風雲人物,許多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續寫的漢正街歷史中卻留下了他們依稀的身影。
這張拍攝于1992年漢口新火車站小商品市場新聞發佈會上的照片,是鄭舉選、王仁昌退出漢正街的標誌,也是他們當年如日中天的生意的結束。
破産多年的王仁昌,現在正在創作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説《祭壇》。和前兩部作品一樣,這部小説避閃不開的還是他父親的背影。
上世紀40年代,在漢口紗布行業中,謙祥益綢布店、生計布店和王潤記紗號,合稱漢正街的三把刀子,而王潤記紗號的老闆就是王仁昌的父親王裕卿。三大改造以後,家道中落的王裕卿同漢正街一道寂寞了,由於他接受改造的態度好,後被安排到武昌火車南站當了一名營業員。
1965年,大學畢業的王仁昌,被分配到鄂西北一個縣城中學教書,雖然只能算遠走,不能算高飛,但也是一次成功的逃離。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不甘寂寞的性格加之無法逃脫的家庭背景,使他成為了現行反革命分子,並以種種莫須有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10年。
鄭舉選退出漢正街以後,便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儘管遠離“窄街”多年,但他對半個多世紀“窄街”起起落落的歷史卻爛熟於心。
現任武漢市盲人協會會長的鄭舉選,文革時期就“看”準了農村,尤其是山區的市場。他經營地下小百貨的時間長了,便擁有一個橫貫數省的地下營銷網,由於參與者大多是盲人,被稱為一條“看不見的戰線”。從地下盲人領袖到公眾社會的盲協會長,鄭舉選的恪盡職守,贏得到了盲人們的尊重和擁戴。
隨著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深入,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熱潮也一浪高過一浪。 當年漢正街一些私下進行買賣的個體經營者,被當作投機倒把分子加以批判處罰,有的被遣送到農村強制勞動改造。王仁昌父母唯一的一次合影就是在那個陰霾的日子裏拍下的。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向社會主義現代化轉移的方向,這給中國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三中全會”召開僅三個月後,漢正街就開始恢復了集市貿易,“窄街”又開始熱鬧了。而此時的鄭舉選還被關押在公安局裏,他的罪名是投機倒把。直到1979年6月30日,被關押了18個月的鄭舉選才走出了看守所的大門。
|
|
|
鄭舉選下盲棋 |
鄭舉選有下盲棋的嗜好,這給他傳奇的經歷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以前,“窄街”上的人明裏暗裏叫他“麻瞎”。而“窄街”開市後,人們就開始叫“選哥”了。一時間,鄭家門庭若市,上門求教取經的,拜師學藝的。“窄街”上“選哥”的大名如雷貫耳。
隨著一大批冤假錯案的平反,1981年6月,王仁昌也被釋放,但他在文革時期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一沒“單位”、二沒戶口的王仁昌變成了一個生活無著的閒人。在百般無奈的情形下,是寬容的漢正街接納了他。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讚譽漢正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風向標”。社論發表後不久,武漢市成立了個體勞動者協會。從此,個體勞動者便有了自己的組織。
|
|
|
王仁昌兄弟合影 |
這張王仁昌與弟弟王仁忠的合影拍攝于1967年,那次,王仁忠因與父母賭氣,15歲的他聲稱要自立,身無分文,坐火車到棗陽投奔哥哥。80年代初,在國有企業工作的王仁忠利用工休時間給哥哥打工,成為了王仁昌最得力的助手。
當年漢正街在大、小商品的界定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人甚至以利潤大小來區分大商品、小商品。漢正街首家經營自動傘的王仁昌就遭遇過這樣的問題。
在媒體廣告還不發達的年代裏,鄭舉選靠著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起來的營銷網絡和有口皆碑的商業信譽,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當年他的經營方式,幾乎影響著整個漢正街市場的走向。然而,在極左路線沒有得到徹底清算的開市之初,鄭舉選的聲勢越大,麻煩也就越多。
1985年9月,法國《生活》週刊記者雅克 侯賽爾採訪鄭舉選,他問道:“聽説你很會做生意,你賺了多少錢呢?”鄭舉選説:“我是傳説中的百萬富翁,我也希望當個百萬富翁,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我想我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實際上,謹慎的鄭舉選那時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這張相片是1986年王家將平房翻修成三層樓時拍下的,那一年,王仁昌文革期間的冤案被徹底平反;也是在那一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説《風流巨賈》的創作。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武漢人還會自豪地説:在經歷了500年滄桑的漢正街上,每一棟房子都是一部編年史,每一個鋪面、每一個門楣都鐫刻著時代變遷的歷史烙印。而僅僅十幾年間,這一切便消失殆盡。1991年王仁昌因為反對管理者集資建樓,而又一次離開了漢正街。那一年,他家的三層樓房也被拆除了,拆除前王仁昌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
|
|
|
新聞發佈會 |
事情鬧僵了,1991年,作為個體勞協漢正街分會常委的王仁昌便從漢正街拉出了一千多人,聘請鄭舉選為顧問,準備在漢口新火車站另辟一個市場。1992年,王仁昌組織了由全國60多家媒體參加的,旨在推介漢口新火車站小商品市場的新聞發佈會。從照片上與會者的表情中,不難預測出市場的結局。僅僅一年,損失慘重的王仁昌退出了新火車站市場。
1993年,王仁昌從“窄街” 百萬富翁的席位上跌落下來,有人説他是木秀于林,他卻説自已是木怪于林。
百十余箱的積壓商品,可以想見當年鄭舉選離開“窄街”時的匆忙。多年來關於他淡出漢正街的原因,也成了他傳奇經歷的一部分,被人們猜測、杜撰著。
這張照片是1992年鄭舉選在漢正街最後一次領獎時拍下的,此後他引領“窄街”的時代,也隨著他的離去而結束。
2003年初,王仁昌完成了第二部長篇小説《曲線人生》的創作,而小説的主人公就是弟弟王仁忠。1990年,下崗後的王仁忠做起了室內裝潢的生意,一次因地板變形客戶要求索賠的事,讓他開始了對不變形地板的研究。1995年,世界上第一對曲線地板在王仁忠手中誕生了。消息不脛而走,一些海外知名廠商提出買斷專利;面時百萬美元,王仁忠聲稱:曲線地板只屬於漢貨精品。作為全國再就業明星,王仁忠得到了許多榮譽。1996年年底,他通過銀行貸款創辦了自己的地板生産企業,就像預想的那樣,曲線地板剛一面市就表現出不凡的市場競爭力。但是由於生産工藝落後、生産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且年年虧損。為了解決生産工藝落後的問題,王仁忠不得不向親友們借錢投入到生産機械的改造上。2000年,王仁忠完成了高科技含量的生産機械的研製工作,但他也因此債務纏身。
2003年8月,一傢具有經濟實力和運作能力的公司與王仁忠達成合作協議,曲線地板新廠項目在蘇州和武漢先期啟動。
直到今天,“窄街”上的老住戶家裏遇有喜事,都忘不了邀請鄭舉選。出於對他的尊重,下帖子的人往往會帶著禮物親自登門。離開“窄街”多年,但鄭舉選依然是“窄街”人的驕傲。
2004年5月28號,曲線地板的第一個現代化工廠在蘇州開工。這預示著王仁忠正在走出事業的低谷,這也勾勒出新漢正街人在經營理念上的轉變軌跡。
今天的人們幾乎已經忘卻了“窄街”的稱謂,因為漢正街變寬了;這悄然發生的一切,對於當年“窄街”上的一些人來説,卻是漫長而刻骨銘心的。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