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聲何處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9日 14:16)
|
|
|
李協勤為毛主席吹笛 |
這張拍攝于五十年代末的照片是李協勤最為珍視的。它不僅記錄了李協勤舞臺藝術實踐高峰時期的一個瞬間,也反映出了特殊年代藝術價值的一種取向。1958年年底,中央在武昌洪山賓館召開八屆六中全會。會議期間,李協勤為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表演了笛子獨奏。這是他一生中最感自豪的從藝經歷。
那天馬上要上場的時候,李協勤緊張難安。一會兒洗手間吹幾句,看看音色如何,一下又回來候場,來回跑了兩三回。直到毛主席的警衛注意到他,以為他有什麼名堂。李協勤才安心地坐在那裏,冷靜地想著樂曲的內。那天整個晚會的演出很成功,李協勤一輩子都難以忘記那天晚上的情景。
1956年,李協勤提著母親陪嫁的木箱,從廣西來到武漢。當遙遠的笛聲傳到這個城市的時候,他的理想和青春便被融入到了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
1959年,還在大學讀書的李協勤參加了湖北省群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在開往福州的列車上拍下的這張照片是李協勤正在為戰士們作即興表演。白衣灰褲的演出服,取自民間的表演曲目,使舞臺與現實融為一體。福建一行,李協勤創作並演奏的笛子曲《江漢晨歌》被列為對臺廣播曲目。此後,那滿是鄉愁的笛聲便長久地回蕩在海峽兩岸。
|
|
|
青年時代的李協勤 |
作為武漢音樂學院民樂係笛子專業的創辦人,從教四十多年的李協勤,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還創作了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笛子作品。當年參加群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李協勤結識了一些來自湖北各地的民間藝人,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曲、民調,這為他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生活是李協勤藝術創作的源泉,生活也常常會給現實中的李協勤帶來快樂。走近李協勤,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樂道而不安貧的人。
李協勤熱愛美食。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吃中找樂的李協勤也能從中咀嚼出生活的滋味。李老師還記得當年五毛錢一碗的蘿蔔湯,街上難覓肉跡的情景,還有那時候特有的雙蒸飯。所謂雙蒸飯就是把米飯蒸兩次,發得多一點,但是很容易餓。李老師印象最深的一次大餐是烤麻雀。李老師有位同學愛好用彈弓打鳥,有一天他打中了一隻麻雀,可巧李老師跟在他身後,便將著麻雀要了來,用一個鋁瓢,盛了些油,用蠟燭慢火烤熟,然後兩人分食之,味道十足。
李協勤做飯的手藝精湛,由上可見一斑。後來在武漢音樂學院教書的日子裏,他常常喊同事來家里加餐。李老師的最有名的一道菜是魚丸。武漢音樂學院裏有湖,湖中有大魚。音樂學院的老師們常常每人分到20斤大魚後就到李老師家聚餐。李老師把部分魚肉做成魚丸,據説李老師的魚丸綿中帶勁,可以在地上彈起來。李老師也由此得來外號曰李中華。
李中華的名號來自武昌一家老字號的酒樓“大中華”。“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其著名詩詞《水調歌頭 游泳》中提到的武昌魚,就是出自“大中華酒樓”。當年,“李中華”這個稱謂,無疑是好友們對李協勤廚藝的最佳讚許。
|
|
|
李協勤和他的店 |
今天的“大中華酒樓”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的符號。在經歷了承包、轉制、轉讓等階段後,酒樓停業了,它昔日的輝煌似乎正在褪色。而在距離“大中華酒樓”僅數百米的大成路上,1992年的春天,李協勤的“廣州燒烤”店開張營業了。照片是1993年春節在廣西工作的大兒子李江笛探親時拍下的,坐在收銀臺前的是李協勤,雖然顧客中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大學教授,但在校園裏卻早已沸沸颺颺。
武漢音樂學院的院長特意跑去問李協勤的好朋友,李協勤在賣烤鴨,怎麼辦。李協勤的好友反問,他教學怎樣?校長答,教學不錯,學生都能拿獎學金。又問他有沒有去開會?答,去了,政治學習、教研室會議全都沒有拉下。李老師的好朋友又説,既然教學質量不錯,又沒有拉下會議,李協勤的創業和其他老師在家帶學生和去舞廳伴舞並沒有區別。事後,李協勤的好朋友向李協勤説起這件事,他才知道一場風波消滅于無形。
1995年年底,我們採訪李協勤時,當問及生意從何時開始,心有餘悸的他總是含糊其辭。兩個月後,李協勤正式退休了。
|
|
|
教授主理,品味超群 |
李協勤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李江笛一個叫李漢笛,合起來就是江漢笛聲。的確,江漢笛聲是李協勤昔日執著與自豪的記憶,也是他想讓孩子們能子承父業的希望。大兒子江笛學的是小提琴,讓李協勤自豪的是這兩年江笛的兩項發明都申請了專利。兒子們還協助李協勤又開了五家分店,並將“廣州燒烤” 的店名和自己的頭像進行了註冊登記。
現在李協勤已經不用每天到工廠來了,生産上的事由小兒子李漢笛負責。漢笛在大學時學得也是笛子專業。畢業後,他兩次找到工作但都不合適,就一直在家幫著料理生意。
事業有成的李協勤在這個時候終於有條件回報自己的親人。幼年喪父的李協勤是在母親、外婆、祖母三位長輩的撫育下長大成人的。對於老人,李協勤一直很內疚。沒趕上好日子的祖母和外婆已經相繼去世,90多歲的母親也因中風臥床不起。大半年過去了,母親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但李協勤一直心存希望,他希望母親能和他們一起多過些好日子。
這些年,不斷有人要求加盟“廣州燒烤”,但都被李協勤謝絕了。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慮後,李家還是謝絕了別人加盟的請求,又一家分店即將開張。在李協勤店前的人流,很容易讓人想起物資短缺時期排隊購物的情景。對此,李協勤已經習以為常了,他準備今年還要開兩家同樣的分店。伴隨著似近似遠的笛聲,李協勤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人生旅途。昔日對笛子的執著沒有使他擺脫貧困的陰影,“困難時期”的經歷給他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記憶。在生存中取捨,在取捨中生活,使李協勤穿行于雅俗之間;而無論是觀之以“雅”的藝術,還是視之以“俗”的買賣,李協勤都能不記榮辱,隨性、務實地生活著。笛聲的存在,使一段看似錯位的人生軌跡變得和諧、自然。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