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1969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1日 19:08)
1969年春節,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祖國大地紅爛漫》在全國上映。
一輪紅日照長空,錦繡江山展新容,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滌蕩一切污泥濁水,毛主席思想燦爛光輝普照祖國大地。
2月21日是農曆己酉年正月初五,《人民日報》宣佈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既沒有內債,又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春節前後,《人民日報》上還報道了各地的知識青年不回家過年的消息,他們和當地的貧下中農一起,迎接戰鬥化的春節,甚至新年第二天就下地去勞動。
在這段時間裏,《人民日報》的國際新聞版上,還有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大學學生為反對種族歧視舉行罷課的連續報道。
元宵節前一天,在黑龍江中蘇邊境的珍寶島上傳來了令人不安的消息。珍寶島是烏蘇裏江中一座面積0.74平方公里的小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1969年3月2日清晨8時40分,氣溫接近零下30度。
28歲的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和巡邏隊登上珍寶島巡邏,在珍寶島中央,巡邏隊和四十多名蘇軍迎面相遇。兩國的邊境上長期以來的摩擦,終於演化成激烈的武裝衝突。
珍寶島上頓時槍聲大作。爾後,戰鬥升級了,3月15日,中蘇雙方出動了大炮、裝甲車和上千名士兵,冰封的烏蘇裏河上,硝煙滾滾。
珍寶島之戰將惡化的中蘇關係降到冰點,中蘇邊境地區劍拔弩張,大規模軍事衝突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兩國邊防部隊進入實戰狀態。
珍寶島戰鬥之後,在北京和全國各地都組織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遊行,強烈抗議蘇聯侵犯中國領土珍寶島。從3月4日到12日,參加示威遊行的軍民已達4億人次以上。
珍寶島硝煙剛剛散去,經歷了這場戰鬥的孫玉國出席了4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並登臺為全國的黨代表作報告。當孫玉國講到3月2日全殲入侵珍寶島蘇軍時,會場內掌聲雷動。
1969年9月20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孫玉國等10位同志 “戰鬥英雄”的稱號。孫玉國迅速從連職提升為邊防軍副團長。三年後孫玉國被提拔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年僅33歲。
從1963年中蘇關係惡化以來,“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條語錄就經常出現在各個地方。1969年,中國各地的城市和農村都大規模地修建地下人防工程。
同時期的宣傳畫裏,相當數量的作品畫的都是國防的題材。《生命不息,衝鋒不止》畫的是珍寶島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戰鬥英雄于慶陽,《提高警惕,保衛祖國》裏體現的正是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人民戰爭理念。
知青題材也是這一時期裏宣傳畫表現的重點,許多作品都從細節著手,藝術化的表現了知青的生活。而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上海畫家徐純中、陳逸飛畫的《毛主席的紅衛兵》。
畫中的知青名叫金訓華,是上海市吳凇第二中學的高中畢業生,1969年5月,到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插隊落戶。
在7月2日的日記裏,金訓華寫到:“今天的勞動是捆穀草,我的手沒捆幾捆,就搞出了血。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導,我的手會出血,而貧下中農的手為什麼就不出血呢?”
同年8月15日,金訓華為搶救被洪水沖走的兩根電線桿,不幸犧牲。他在日記中寫下的“活著就要拼命幹,一生獻給毛主席”,也成為知青中著名的口號。
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四年,上山下鄉運動在這一年最為波瀾壯闊,每座城市、每所學校、每條街道、每個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捲入了這股大潮。這些被下放到農村去接受改造的年輕人,此時有了一個新稱呼——知識青年。
在上山下鄉的高潮中,17歲的陳凱歌也離開北京,去往離家五千公里的雲南西雙版納插隊,他的父親陳懷皚是著名的電影導演。在陳凱歌的行李中,有十袋特大號的牙膏。他當時計算,如果每天刷牙一次,這些牙膏在雲南可以足足使用八年。
在北京火車站的站臺上,當火車緩緩開動,陳凱歌看到送行的父親臉上挂著淚水,陳凱歌曾經在“文革”剛開始的批斗大會上傷害過父親,這讓他一直心感悔恨。直到這時,陳凱歌才知道,父親早就原諒了他的年少無知。
在廣闊的農村,和陳凱歌一樣的知青們逐漸都成為使用鋤頭砍刀的好手,每天的開山造田,讓他們曾經握筆或打球的雙手長滿了厚厚的老繭。在很多地方,隨著知青的到來和大規模的墾殖,大量的原始叢林被放火燒掉,騰出地方來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
十七年後,已經成為導演的陳凱歌再次回到雲南,拍攝反映知青生活的電影《孩子王》。在回憶當年插隊的經歷時,陳凱歌寫到:“我曾用利斧砍倒過合抱的大樹,然後在旱季裏點起滿山的大火。當幾百年的生命嘶吼著化為灰煙,我們都在望著自己握斧過後的血手笑,自豪的挺起胸膛。”他懺悔地説道:“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殺戮。”
陳凱歌出發去往雲南插隊的同時,蘇聯莫斯科廣播電臺和華語廣播頻繁地播送一首叫做《中國知青之歌》的漢語歌曲。歌中飽含了知青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對過早結束學生時代、過早參加體力勞動表示出的深深哀思。
歌曲的作者是南京下鄉知青任毅。不久,這首歌曲因情調灰暗、低落遭到激烈的批判。
在這一年的西南邊境外,美國在越南大規模的戰爭進入第5個年頭,美軍死亡人數已達3.5萬人,而在越南,因為戰爭死亡的人數已超過50萬人。
這一年普利策新聞攝影獎頒發給了在越南的戰地記者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南越政府的警察逮捕了一名被指認是南越共産黨的男子,並且在西貢街頭處決了他。艾迪.亞當斯捕捉住了這一瞬間。
憑藉《街頭行刑》的這組照片,36歲的艾迪.亞當斯獲得了之後一年內所有世界性新聞攝影比賽的大獎。在一次頒獎典禮上,艾迪.亞當斯説:“我從展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殺戮中獲取了利益,有兩個人因此被毀,而我卻為此得獎,成為英雄。”
艾迪.亞當斯曾經以戰地記者的身份13次上戰場,2004年9月19日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