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辭申迎酉 > 正文

丙申1956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1日 18:53)


1956年,讚美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成了楊柳青年畫的新內容。

  1956年2月12日,是農曆丙申年春節,人們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春節前,國務院通過了有關推廣普通話及漢字簡化字方案。這年春節,大江南北的人們開始試著用普通話拜年,用簡化字寫春聯。

  天津楊柳青年畫一直深受北方人的歡迎,除了年年有餘等傳統年畫外,讚美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成了年畫的新內容。

  春節前,北京的紅星集體農莊開通了有線廣播。這一年,全國大部分縣都建立了有線廣播站,廣播使許多目不識丁的農民也懂得了一些國家大事,還能欣賞到戲曲和相聲等文藝節目。許多農民在廣播裏熟悉了歌劇《劉胡蘭》的唱段: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

  在沒有廣播的農村和一些工廠裏,則有專門的讀報員,為大家普及當前的國內外形勢。

  這時候,收音機還沒有在家庭中普及,人們圍在汽車旁邊聽收音機,在城市並不罕見。6月,在北京,第一批電子管順利下線,當時,電子管是生産收音機的核心零件。電子管收音機是商場裏的高檔商品,它和自行車、手錶、縫紉機被老百姓並稱為“四大件”。

  這年九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首次播出,對於五十年代的孩子們來説,從這年開始,《小喇叭》廣播成了他們童年記憶裏每天不變的牽掛。

  蘇聯歌曲《祖國進行曲》曾經是莫斯科廣播電臺對華廣播的呼號,這首歌這樣唱道:從莫斯科走到遙遠的邊地,從南俄走到北冰洋,人們可以自由走來走去,就是自己祖國的主人……

  在人們心目中,蘇聯人吃的是牛奶和麵包,住的是公寓,看的是芭蕾,工人在現代化的廠房裏生産,農民在集體農莊中勞作。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蘇聯那樣的國度,是這個時代中國人最大的夢想。

  這是《人民畫報》記者拍攝的照片,21歲的鋼筋工張百發此時是北京市張百發青年突擊隊隊長,清晨六點,他帶領隊員跑步,上午,突擊隊分成兩組舉行勞動競賽,中午,隊員們冒著寒風舉行了一場籃球賽,晚上則和清華大學的學生聯歡。

  此時,北京的工地上,工期緊、任務重、機械化少、勞動強度大,每座建築差不多都是在邊建設、邊改進、邊施工中進行。從兩年前開始,參照蘇聯共産主義青年團的經驗,北京出現了150多支青年突擊隊。五年中,張百發突擊隊承擔過834項工程任務,其中832項出色完成。

  當年流行的《工地夜歌》生動描繪了夜晚的工地,“夜晚,你看,這就是工地的夜晚,你聽,這就是夜晚的聲音。這不是天空的星星,眨著那發亮的眼睛,不是節日的焰火,閃爍在夜空,鋼架上燃燒著電焊的火花,工地上懸挂著萬盞明燈。”

  從1953年開始,我國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階段,掀起了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浪潮。煙囪林立,機器轟鳴,高樓大廈,是此時人們所夢想的“工業化”的象徵。以蘇聯援助的156個大型項目為核心,中國開始了自己的工業化進程。

  1956年,在看似平靜的鄉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到這一年年底,中國的農村已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當時的紀錄片中這樣描述社會主義的新農村:“每片平原,每座高原,每個舊日的窮鄉僻壤,現在都歡騰起來了,千條川萬條河匯向大海,五萬萬農民邁著大步奔向社會主義社會,幸福生活的種子已經深深的埋在全中國的無邊無際的大地上。”

  《人民畫報》上刊登了女拖拉機手王梅芬的故事。兩年前,張慶村16歲的王梅芬高小畢業,家境貧寒的她不得不在家裏種地。


1956年7月14日,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一輛國産汽車下線

  不久,農村合作化運動中,原來只有30戶農民的張慶村擴大到180戶,大家牽著牲口、帶著鐵鍬集中到合作社統一齣工,收入統一分配。於是,一向單純的農村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的職業:會計、記工員,保健站保健員,託兒所保育員,氣象站技術員,圖書室管理員。最使村民興奮的是,村子裏第一次開進了拖拉機,此時,拖拉機是農業機械化的象徵,正為前途憂慮的王梅芬成了一名拖拉機手。

  在拖拉機站,王梅芬學會了11種新式農具的使用技術。春天的時候,王梅芬生活中又多了一項新內容,教村裏的文盲識字。

  年初,全國掃盲協會成立,提出要在5年或者7年內基本掃除全國文盲,要求農村文盲至少要學會本村本鄉的人名、地名、合作社名、工具名等200到300個字。

  努力把自己融入到集體, 同心同德幹工作,比翼齊飛搞建設,這是當時的婚姻時尚。在浙江農村流行著這樣一首農民詩,題目是《忘了前天才結婚》:“十五月亮明似鏡/大地像涂一層銀/晚風吹來爽精神/褲腿高繞大腿跟/新嫁媳婦馮銀英/黃昏插到夜三更/為了實現一千斤/忘了前天才結婚。”

  上海,這個開埠100多年的城市,在1956年仍然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每一天,這裡的工業品都在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全國各地,這裡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在中國也就有特殊的意義。

  上海工商界集體寫給毛澤東一封信,在信中,他們向毛澤東和黨中央表示,要在6天內實現上海全行業公私合營。就在5天前,北京已經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宣佈進入社會主義,並號召工商業者“放棄剝削,學會本領,爭取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四十歲的榮毅仁在全國8個城市擁有24個工廠,此時他正為公私合營的工作而忙得不可開交。當時的紀錄片記錄了榮毅仁一家在工商業改造後的生活,在片中,榮毅仁告訴記者:

  社會主義改造對於我失去的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我失去的是剝削階級人與人的爾虞我詐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為勞動人民的人與人之間友愛和信任,這是金錢所不能買到的。

  1月20日,在上海公私合營大會上,工商界報喜隊的一名代表裝扮成“天官賜福”的樣子來到會場向人們報喜,宣佈全市205個行業、10萬多戶私營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1月21日,上海舉行20萬人的盛大遊行,敲鑼打鼓慶祝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天津、廣州、武漢,各個大中城市一個接一個地完成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隨著對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以及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中國的主要經濟成分變為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

本篇文章共有 2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