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世紀長鏡頭 > 世紀長鏡頭 > 正文

東吳往事 9月7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3:50


  1936年夏天,孫明經來到蘇州東吳大學,在操場上拍攝了這部名為《健身運動》的教育電影。東吳大學體操隊表演了兩項體操節目:器械運動和徒手翻滾。當時東吳大學的體育係已經停辦了10年,體操隊中沒有一個專業運動員,這些高難度的體操動作都是隊員們利用課餘時間編創的。

  拍攝這部電影時,孫明經只有25歲,供職于金陵大學理學院教育電影部。

  當年拍攝《健身運動》的場地現在依舊是一個運動場。運動場的背後是東吳大學的主建築群,這些古老的建築散發著濃郁的西洋氣息,它們來自於100年前中國秀才和西方牧師的一次偶然交談。

  1895年的一天,6位身著長袍的年輕秀才第一次走進教堂,邀請牧師教授英文。當時正派的年輕人是不進教堂的,但中日甲午戰爭刺痛了這6位年輕秀才的心靈與信仰,他們準備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五年後,在這個秀才班的基礎上誕生了一所教會大學——東吳大學。

  美國牧師孫樂文出任東吳大學第一任校長。那時,對許多美國人來説“中華帝國”還是一個非常陌生和遙遠的國度,早期東吳大學在招聘教師時困難重重。到1903年,東吳大學一共只有14名教師,美國籍教師有7名,司馬德是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

  20世紀初,當司馬德來到中國時,義和團運動余波未了。清政府誣衊義和團是拳匪,對中國傳統武術非常忌諱,以立正、稍息、托搶走為主的兵式體操逐步取代傳統武術。司馬德剛到蘇州時,東吳大學的學生也正在接受和美國西點軍校一樣嚴格的軍事化體操訓練。這種抑制個性的鍛鍊方式刺激了司馬德,他決心給東吳大學的體育運動增加一些新內容。

  司馬德帶給東吳大學一項新運動:體操。他的同事文乃史回憶説:“當體操課開設後發現,即使他們脫去幾層衣服,他們的手臂依然不夠強壯,無法將自己支撐在移動的環上,更不用説放開一隻手,移到十碼遠的另一隻移動環上。”不過到孫明經拍攝電影時,東吳大學的體操隊員已經能夠做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

  在美國讀大學時司馬德曾是一位全能運動員,他將自己最拿手的球類運動也帶到了東吳。1903年東吳大學的第一本年刊《雁來紅》上刊登了這支中國最早的辮子球隊的照片。隊員們身穿燈籠式長褲,留長辮,當時蘇州城的馬車夫感慨到:“載人赴天賜莊,得觀所謂洋學者,無物不新奇也”。

  幾年後,這些隊員剪去了長辮,體格也越來越健壯,西方現代體育項目風靡整個校園,各種體育社團在東吳悄然興起。棒球、網球等新式球類運動相繼傳到這裡,司馬德的體育教育方案在今天看來也算新奇。

  司馬德的體育才華在東吳大學得到了廣泛認同,然而這位美國人是數學老師,畢業于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數學系,獲碩士學位。這所美國大學曾經為東吳提供了最初的師資力量。也許連范德比爾特大學也沒有想到,他們數學系的畢業生會成為中國華東地區體育聯賽運動的創始人。

  1904年4月23日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春日,這一天,東吳大學校園裏一片歡騰,由司馬德組織發起的華東四大學體育聯合會第一屆田徑運動會在這裡召開。

  100年前的蘇州風氣未開,這一屆運動會像一場暴風驟雨震撼了姑蘇城。當時蘇州市民爭先恐後從十梓街趕往天賜莊,東吳年刊記載到:“每逢春秋佳日,有觀運動會者,絡繹奔馳于道”。

  在東吳大學的校園裏,中國士大夫重文輕武的傳統思想像廢紙一樣被丟棄,體育運動成為一種新風尚,東吳學子將救國的夢想寄託于這綠草茵茵的運動場。

  華東四大學體育聯合會讓這位數學老師在中國體育界名聲大振。五四運動後,新一輪的體育熱潮迅速形成,運動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大報紙紛紛開闢體育報道專欄以示新潮。對於司馬德來説,體育給予他的空間大大超過了數學課的三尺講臺,一個更加宏偉的構思在他的腦海中逐步形成:華東八大學體育聯賽。

  1922年5月13日,在南京金陵大學舉行了華東八大學第二屆田徑運動會,東吳大學田徑隊共得42分,獲團體冠軍,復旦大學以總分33分居第二。東吳大學的李駿耀以15分獲得這屆運動會的個人總分第一名。消息傳來,學校決定停課一天,上午11點全體師生身穿制服,列隊到火車站迎接運動員。1922年5月15日,整個東吳大學都在為他們的體育成績而激動不已。

  1936年的蘇州城一派繁華景象,孫明經興致勃勃的拍攝了這組水鄉美景,他稱這裡是“東方的威尼斯”。

  當年孫明經是坐火車還是乘輪船來到東吳今日已無從考證,但是電影紀錄了他乘坐轎子的場景。

  在東吳大學校園裏,孫明經沒能見到司馬德。1921年,司馬德在東吳大學成功舉辦華東八大學第一屆田徑運動會後,就不幸死於一場霍亂。與孫明經失之交臂的還有一位東吳大學的優秀運動員,那時他正在萬里之外的第11屆柏林奧運賽場。

  他叫程金冠,1936年考入東吳大學經濟係,個子不高,只有1.65米,但他雙腿矯健,擅長短跑,在奧運會選拔賽中,以58.3秒的成績獲得400米跨欄冠軍。

  1936年程金冠和短跑名將劉長春共赴柏林參加第11屆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派遣大規模代表團參加奧運會。共有69名運動員參加了6個大項目的比賽,另外還派了一個體育考察團和一支武術表演隊。

  1936年8月1日,第11屆柏林奧運會正式開幕。此時的德國已在納粹黨的統治之下,希特勒親自出任這屆奧運會的總裁。8月3日天津大公報對這屆運動會的開幕式進行了報道:“時至開幕時,場內及附近各街,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總數不下25萬人。入場時萬眾起立,高唱德意志超出一切之國歌,並借揚臂行國社黨式敬禮。”

  在當時裏芬斯塔爾拍攝的“奧林匹亞”中,我們在畫面的一角看到了中國代表隊。

  1936年8月2日,奧運會開幕第二天上午十點三十分,男子百米預賽即將拉開帷幕。整個比賽共分為12組,每組取前兩名進入決賽。中國選手程金冠在第八組,劉長春在第十一組。直到今天我們還能感受到當時比賽的緊張氛圍。

  這位黑人運動員名叫歐文斯,在這屆運動會上掀起黑色旋風,一人奪得4枚金牌。比賽結束後程金冠和歐文斯把手握在一起,留下這張珍貴的照片。

  對於中國選手在這次比賽中的成績,天津大公報記載到:“程金冠雖奮勇力拼,仍落後六公尺,得第四名。劉長春發腳頗快,跑至三十公尺時列第二名,後以體力不支,差六公尺卒落選。”

  男子鐵球初賽在同一天上午舉行,中國選手亦落選。

  在同一時間,跳高預賽也在進行,從一米七起跳,至一米八時我國選手吳必顯都輕鬆跳過。當升至一米八五時,吳必顯因為手觸桿導致落選。在第一天的田徑比賽中,所有中國選手都名落孫山。

  對於比賽結果,國內評論説:“因體格懸殊,以致相形見絀,但大批人數參加,亦足以改變國際之視聽。”

  當德國著名導演裏芬斯塔爾在柏林拍攝奧運會時,孫明經也在東吳大學拍攝了這部《健身運動》。當年這種疊羅漢的體操項目因為簡潔易行又富有美感,在女子體育中頗為流行。

  1936年,孫明經將鏡頭對準了體育運動。除了這部健身運動外,一年之內孫明經製作了5部與體育有關的教育電影,這些珍貴的影像重現了中國早期體育教育的風貌。

  為什麼當年孫明經會如此熱衷於拍攝體育教育呢?70年前,學界領袖蔡元培提出中國要富強就必須治愚、治貧、治弱、治私,而治弱就必須加強全民族的體育鍛鍊意識。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導下,教育部委託金陵大學理學院拍攝了一批關於體育教育的電影。孫明經將東吳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作為體育教育的範本向全國推行,這些影片當時曾經在全國許多學校輪迴放映。

  1937年4月24日,在孫明經拍攝《健身運動》一年後,東吳大學體育館順利落成,館內的設備和設施在當時都是第一流的。

  體育館外部墻面凹凸不平,扭曲的磚塊砌出一段歷史故事。

  東吳師生稱這所體育館為司馬德體育館,用以紀念司馬德對東吳體育做出的貢獻。

  1934年冬天,東吳大學貼出這張募捐啟示。啟示寫道:“建館估計所需,雖極力省節,至少仍需兩萬五千元”。剛剛啟動的體育館工程因資金短缺被迫停工。東吳大學首任華人校長楊永清為此專門題詞,倡導師生們同心同力來建設母校,這次募捐保證了體育館的最終落成。

  在馬德體育館的後面是一座游泳池,人稱司馬德游泳池。

  誰也沒有想到,司馬德體育館剛剛建成四個月,日本侵略者就來了。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日本軍隊佔領了東吳大學。東吳師生開始了建校以來最為悲慘的流亡生活,體育教育被迫中斷。日本侵略者把校園改成傷兵醫院,許多建築結構被破壞,至今依舊無法恢復。主樓前開運動會的草坪也荒草淒淒。

  剛剛建成的司馬德體育館未能逃過劫難。

  1945年,在距離孫明經拍攝《健身運動》9年後,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東吳師生們重新返回了闊別已久的校園。但是在30年代盛極一時的東吳大學的體育教育卻再也沒能得到恢復。

  1952年,蘇南軍政府接收了東吳大學,在全國院係調整中,東吳大學被改名為蘇州師範學院。東吳大學校門上的英文校訓在反對英美的運動中改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東吳大學從此在中國的大學名冊裏消失。1982年這所學校再次更名為蘇州大學。如今在蘇州大學的校園裏,只有這條東吳路留下了這片土地最初的記憶。

  當年孫明經拍攝的東吳大學已經被定格在時間的上遊,也許今天的運動員並不知道70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故事,然而,他們的身姿把今天與歷史熔接在一起。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