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戌年記憶——1982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9日 15:11 來源:CCTV.com

  上 集

  1982年1月24日是中國農曆壬戌年除夕,當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用一組畫面展示各地過節的氣氛。除夕夜,首都北京長安街旁所有建築物的綵燈都亮了起來。

  花城廣州已有了春天的氣象,四年前,廣州恢復了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市民們在除夕夜走上街頭,購買鮮花點綴居室。

  北國冰城哈爾濱,春節的冰燈藝術節已經是第三屆了,冰燈的數量和規模都要多於前兩屆。

  在人民大會堂,正在舉行首都各界新春團拜會,每個人面前僅有一杯清茶。從1981年開始,團拜會只提供清茶。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主持會議:

  在廣西貴港的一個農村,年夜飯給七歲的徐強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成為報社記者的徐強在《那年春節,大塊吃肉》一文中回憶:

  我興奮地發現餐桌上居然有四道肉菜。它們真實地擺在桌子上,一塊一塊地,向我發出誘惑的光芒。我只要一伸手,就能摸到那些熱氣騰騰、油水橫溢的“柔韌的物質”。直到現在,我仍然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當年大塊吃肉的那一種暢快淋漓、奇妙無比的感覺。如果我可以把我的胃口掏出來打開看的話,相信在胃壁粘膜上,一定會非常清晰地銘記著“1982年”的紋樣。

  開始於四年前的“包産到戶”,使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廣西貴港,上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4元,與“包産到戶”前相比,翻了一番。元旦的時候,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明確肯定“包産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年底統計,實行包産到戶的社隊佔全國總數的92%,其中家庭聯産承包佔78%。

  春節期間,人們在影院中看到紀錄片《拼搏》。《拼搏》展現的是上一年中國女排在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上艱難奪冠的過程。

  改革開放之初,體育成為中國在世界展現國人形象的一個重要舞臺。體育此時被賦予更多的政治含義,體育上的突破也成為激勵國人的一面旗幟。

  1月20日,在北京舉行了一場文藝界和體育界的新春聯誼會。中國女排的姑娘們被邀請參加。會上,文藝明星們紛紛表示要發揚女排的拼搏精神。

  與郎平同坐一桌的劉曉慶説:女排打開世界冠軍大門的關鍵在於她們具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這種精神特別值得學習,我想今後在表演上要從縱橫兩個方面要求自己,要創造各種類型的人物。

  演員沈丹萍説:在拍攝上一部電影時,暴露了我很多弱點,嬌氣、軟弱、缺乏信心。今後我要學習女排運動員那種刻苦練好基本功的毅力。

  春節剛過,26歲的李輝離開家鄉湖北到北京報到。不久前,他剛剛拿到復旦大學本科的畢業證。

  李輝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自從這批學生來到大學後,學校的很多規章制度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其中的一個新規矩是:夜晚11點熄燈,原因是學生們過於用功,經常挑燈夜戰。

  在畢業離校前的最後一個夜晚,學校破例沒有熄燈。李輝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畢業前的那個不眠之夜。

  全班同學的告別聚餐在男生宿捨得樓道走廊上舉行。墻上挂著同學們編撰的對聯:悲歡離合一杯酒,東西南北萬里程。橫幅是:好聚好散。有的乾杯,有的唱歌;醉了的大哭,沒醉的沉默無語。醉過,哭過,一切似乎也都過去了。我們這些外地同學,整理行裝,奔向火車站,把行李托運到各自的目的地。然後,與校園告別,與上海告別。

  李輝被分配到《北京晚報》,開始他的記者生涯。春末夏初的時候,李輝前去採訪中國文聯四屆二次會議。這次會議增補9位文聯委員,其中一位是作家胡風。胡風1955年受到批判,被捕入獄,兩年前才得到平反。這次文代會是胡風平反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李輝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新聞素材。會議一結束,他迅速寫出一篇胡風的人物特寫。

  文章發表後,李輝收到平生第一封讀者來信。這位山東讀者在信中説:“胡風從前寫的文章可以結集出版了,那麼他的思想就不是瘋狂地反馬克思主義了。出版單位敢於出版他寫的東西,可見對他就不用全民性的大批判了。多少年來,無論什麼運動,無論在運動中,還是運動以後,批判胡風是不間斷的,看來,這種批判以後不一定會再發生了。”

  從1979年開始,中央進行了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在平反工作中,共有三百萬幹部洗雪了沉冤,五十五萬被錯劃為右派的人恢復了名譽。這一年年底,全國平反工作基本結束。

  2004年,李輝在撰寫回憶文章時,他寫道:1982年對於我的意義,當然不只是學會了騎著鈴木摩托穿行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不只是用電報發稿。更重要的是我來到了北京,我的興趣與職業,使我有機會、有可能成了一位歷史目擊者。進而,用自己的筆來描述它。

  這一年,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電視劇《蹉跎歲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故事改編自作家葉辛的同名小説,以柯碧舟、杜建春和邵玉蓉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展現七十年代知識青年的插隊生活。節目播出後,主題曲《一支難忘的歌》開始在大街小巷傳唱,電視劇引發許多知青的共鳴。

  1982年,全國知青返城工作基本結束。從1977年開始,共有1700多萬知識青年回到了城市。知青返城增加了城市的就業壓力,全國的待業青年比1978年增加一倍,達到541萬人。

  4月,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中華社會大學成立。學校招生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的待業青年,畢業後向用人單位推薦,不包分配。

  在上海,業餘工業大學開展多種職業技能教育。學校設立八個專業,二十四個實驗室,每年培養學生4700多人。

  這一年,中國的大學第一次授予學位,36萬人被授予學士學位,8562人被首批授予碩士學位,六人被授予博士學位,這六人都是理工科。在這一年的128萬大中專畢業生中,理工科和師範專業學生佔了80%,而文史類畢業生僅佔8%。

  26歲的雷頤在這一年被授予了歷史學學士學位。在上大學之前,雷頤從沒有接觸過英語。有一次上外語課,老師讓他背二十六個英語字母,背完之後老師説:“你落了一個,再背一遍。”於是雷頤又背了一遍,老師説:“你還是落了一個。”最後老師説:你落的是I。

  雖然如此,雷頤還是對英語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成為近代史研究員的他這樣回憶:“英語課我是每堂都上的,還在圖書館裏自學英語。那時候錄音機很少,練習口語的機會很少,我們也不太重視,所以一直到現在我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

  1982年,中央電視臺開始播出一檔英語初級教學節目《跟我學》。它以情景短劇的方式,教給觀眾一些英語日常用語。節目播出後,在觀眾中引起很大反響,配合節目播出而發行的教材,僅第一冊就賣出100萬冊,在節目連續播出的五年裏,甚至有人一期不落地錄下來。

  年底,在紀念毛主席誕辰時,《中國青年報》發表一篇文章,文章裏講到這樣一個細節:毛主席到了晚年,每天還要抽空學習英語,一個單詞要讀上十幾遍,工作人員見他如此刻苦,就問他,毛主席,您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要學習外語?毛主席親切地告訴她,這是鬥爭的需要。

  1982年,已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的陳丹青,獲得了公派留學美國的機會。他後來這樣回憶出國前的情形:

  我記得出國前到處喇叭播放那首歌:“屬於你、屬於我、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我記得那女聲顫巍巍的,比“文革”腔調溫柔多了,比後來的流行歌,又還沒放開。那時甚至還沒“流行”這一説。

  對於陳丹青來説,美國是一個遙遠而又令人嚮往的地方。

  此時,美國的經濟正在走出70年代的低谷,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一名普通工人的年均收入為18000美元,平均每三個人擁有一輛小汽車。

  飛機降落的時候,紐約正在下著小雪。陳丹青在日記中寫下:我上街發現,整條馬路上只有我一個人穿著喇叭褲,啪撻啪撻地甩著走,我忽然發現這是一個過去時的東西了。

  這是1982年第一期《人民畫報》上刊載的一組照片,在上海,開始逐漸流行起百褶裙和無袖的連衣裙,顏色也不再是前兩年的藍灰色。上衣也因表現形體美而變得緊身了。從服裝的材料上看,上海人也一年比一年更加挑剔,兩年前流行的“的確良”面料現在已不再流行。

  北京在夏天流行起運動服裝,這是中央電視臺記者師旭平拍攝的電視片《北京運動服裝一瞥》

  這一年,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大會還表彰和獎勵了一批科學家,過去二十年裏他們在各學科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主持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王淦昌、鄧稼先榜上有名。

  這一年,讓人們記憶深刻的還有兩位中青年科學家。6月15日,光學專家蔣築英因為積勞成疾,在出差途中病逝。終年43歲。1965年,他的研究小組建立了中國第一台光學傳遞函數測量裝置。

  一天后,微電子工程師羅健夫患癌症去世,終年47歲。1972年,他曾帶領課題組,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圖形發生器,填補電子工業的一項空白。

  半年後的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陳雲,破例在家裏組織放映電影,並要求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到場觀看。

  這是根據作家諶容同名小説《人到中年》改編的電影。影片由潘虹、達式常主演,講述80年代初期中年知識分子陸文婷的生活經歷。眼科大夫陸文婷在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下“高負荷運轉”,最後終於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而病倒。

  陳雲的女兒陳偉蘭回憶:放映結束後,一名外科專家淚流滿面,緊緊握住父親的手。父親面色沉重,説道:電影非常真實,不管是描寫知識分子的感情還是描寫知識分子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真實的。這個電影是演給我們領導幹部看的。

  7月,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鄰居》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一所原本平靜的高校筒子樓,面對即將來臨的住房改造,鄰里之間開始出現複雜的變化。

  筒子樓內部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格局,中間是過道、兩邊是住房、住戶共用廚房和衛生間。這種房屋最初都是辦公用房,在住宅需求高速增長而單位又無力解決的時候,騰出辦公室安置無房的職工,是一種暫時緩解住房緊張的辦法。

  37歲的葛劍雄當時剛剛分配到上海復旦大學做教師。1978年結婚時,葛劍雄分配到筒子樓裏一間不到11平方米的小屋,與鄰居合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隨著女兒的出生,書籍的增加,這間小屋已無處下腳。

  葛劍雄先寫了一個書面報告交到學校,再經分房領導小組討論通過,由房管處分配一室半戶。所謂一室半戶,就是一大一小兩間房間。得到房子的葛劍雄激動而又驚喜,雖然還是筒子樓,但畢竟住房條件已經改善。

  搬家後最大的變化,是我有了一間小書房,儘管不滿6個平方,朝北的窗戶使房內永遠冬冷夏熱,但畢竟容下了我一張書桌和一個書架。一度被批判是資産階級思想的願望居然成了現實。我永遠不會忘記1982年的搬家,畢竟那是我改善住房的開始。我也經常會想,要是我早一點能有一間真正的書房該多好!

  此時,中國城鎮居民的住房主要有國家提供,國家只向居民收取低廉的房租,房租一般只佔職工工資的8%。平均每平方米的租金一毛到一毛五。標準稍高的北京,一般住宅平均每平方米租金為1毛2分6。

  雖然租金低廉,但是更多人面臨的卻是沒有住房,面對全國住房緊張的狀況,各地紛紛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改造。

  有統計表明,1982年,全國新建住房面積首次突破一億平方米,比1978年翻了四番。

  2000年,葛劍雄住進寬敞的高校教師小區,就在這一年,全國高校筒子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300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師徹底告別蝸居多年的筒子樓,搬入寬敞明亮、擁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的新房。

  下 集

  6月30日23點,北京市婦産醫院一個男嬰出世,成為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中的第一個公民。

  以7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間,中國進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根據國家統計局發表的公報,全國人口達到十億三千一百八十八萬人。

  這一年,計劃生育政策被確定為“基本國策”,寫入新《憲法》。在城市中,一個家庭只要一個孩子,農村最多要兩個孩子。年底,有統計表明,本年度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了千分之三。

  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國民經濟總量比改革開放前增加了近一倍。在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正以三天一層的速度長高。到3月底,深圳特區招商引資600多項,總投資額達到22億港幣。

  改革也進入政治領域。2月20日,中共中央做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規定省部級正職不準超過65歲,副職不準超過60歲;司局級不準超過60歲。

  5月,國務院完成機構調整改革,由原來的53個部委合併成為42個,工作人員比調整前減少了1/3。7月,各地政府開始進行機構重組調整。

  這是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美的呼喚》記錄了社會上的一些不文明現象。

  2月25日,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九家單位,聯合發出《關於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提出開展“五講四美”活動。“五講”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即“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並確定每年的三月為“全民文明禮貌月”。

  另一部紀錄片《他們也是園丁》則記錄了《中國少年報》開設“小虎子”專欄,通過連環畫的形式,向小學生介紹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這一年,“學習張海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5歲時,張海迪因病造成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她克服病痛和種種困難,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英文作品和資料,還自學針灸,為人治病。1982年,共青團和山東省授予她“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1982年全國輕工業同比增長7.7%。但輕工業整體水平依然偏低。日用消費品中的呢絨、絲織品、糖,仍然供應不足。為杜絕浪費,政府提倡集體婚禮、婚事簡辦。

  在這次婚禮上,共有5554對新人喜結良緣。

  這一年,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創作的小説《城南舊事》被大陸導演吳貽弓搬上銀幕。吳貽弓將影片的基調定為“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純真的眼光,為觀眾展示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幅北京市井圖。

  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少女和青年時代都是在北京度過的,林海音在自傳中寫道:

  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説,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7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給台灣國民黨領導人蔣經國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説:祖國和平統一,乃韆鞦功業。台灣終必回歸祖國,早日解決對各方有利。

  廖承志和蔣經國幼時曾一同長大,在信中,廖承志還表示了懷念昔日朋友的情意和赴臺探望蔣經國的願望。

  8月17日,中美兩國就分步驟直到最後徹底解決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問題發表聯合公報。美國政府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並將逐步減少對臺武器出售。

  此時的台灣,仍然保持著70年代以來的高速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台灣過去的加工出口産業,國際競爭優勢在逐漸削弱;兩年前,台灣政府模倣美國的矽谷,在新竹設立科技園區,此後,這裡孕育出宏基電腦等國際知名品牌。

  在台北,有一個叫羅大佑的放射科醫生,利用業餘時間寫歌、唱歌。這一年,羅大佑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演唱會。在台灣,還沒有人舉辦過這樣的演唱會。多年後中羅大佑回憶:“當時很緊張,在上臺之前我寫下一行字,‘站在這裡你就別怕死’。結束的時候,我因為累再加上緊張氣喘吁吁的,我發現後臺一個人也沒有。這時,張艾嘉跑過來,説你還得上臺去他們不肯走。”

  12年後,大陸歌手成方圓舉辦第一場演唱會時的一首《童年》的作者就是羅大佑。80年代中期,包括《童年》在內的台灣校園民謠傳入內地,傳唱一時。90年代初期,大陸歌迷對羅大佑的喜愛達到高潮。

  二十年後,羅大佑在上海舉辦了內地第一場個人演唱會。無數操著不同方言、鬢角已有些斑白的歌迷匯聚這裡,在8萬多觀眾中,有5千多來自北京,他們是花費一兩千元包機前往上海來看演唱會的。

  1982年,全國電視機保有量增加了1000萬台,達到2761萬,人們已經逐漸養成了晚飯後圍坐在電視機前的習慣。

  農曆臘月,中國的觀眾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欄目主持人,中央電視臺的第一位播音員沈力擔任《為您服務》欄目的主持人。《為您服務》第一次固定了播出時間,每週一次,每次二十分鐘。節目中設有很多服務性的小欄目。這是教大家如何照相的“攝影諮詢處”。

  此外,節目中還有《小辭典》、《集郵》、《家事》、《老年顧問》、《答觀眾問》等在生活中實用的小板塊。

  根據欄目的統計,新版《為您服務》開播5個月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來信1萬七千多封;其中2/3寄給沈力。

  9月1日,中央電視臺19點播出的《新聞聯播》出現許多當天的重大新聞。從這天起:黨中央明確規定,將重大新聞的發佈時間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20點提至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19點,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佈。這標誌著中央電視臺第一次成為一個獨立的新聞發佈機構。

  《新聞聯播》也增加了國際新聞的播出比重。這一年世界的許多地方仍然處於戰亂之中。

  在阿富汗,反政府的遊擊隊奪回了一些被蘇聯佔領的地區。

  在中東,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逃過了對他的暗殺。

  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遭槍手襲擊,此時,兩伊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

  在南美,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和英國爆發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海戰。最終英國獲勝。這場戰爭也為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贏得“鐵娘子”的稱呼。

  通過電視,中國人與地球上其他國家的人們可以看到相同的畫面,中國和世界的距離已不再遙遠。

  9月,剛剛贏得馬島海戰後的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與鄧小平就香港的主權問題舉行會談。撒切爾夫人提出,香港在英國治理之下,已經由荒山野嶺變成世界金融中心,所以香港今後要繁榮,就仍要由英國治理。鄧小平表達中國的立場説:主權問題是不容談判的,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在條件成熟時中國將收回整個香港地區。此後,中英兩國開始了歷時兩年,多達二十二輪的激烈談判。

  年底的時候,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中國派出外交部長黃華率領的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弔唁。這是自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訪問蘇聯,也成為中蘇關係解凍的重要標誌。

  1982年,中國在外交方面的一系列動作,引發了國際上的關注,一位外國記者稱,1982年是“中國的外交年”。

  金秋時節,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這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還首次明確提出鼓勵個體經濟發展,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在農村和城市,都要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

  這是1982年拍攝的紀錄片《笑語歡歌》。上一年年底,相聲演員楊振華成立了一個僅有十個人組成的相聲藝術團。這個團自負盈虧、獨立核算。

  秋日的一天,四川省新津縣古家村,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好四兄弟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做出決定:“脫公服當專業戶!”他們手裏當時都捧著人們羨慕的“鐵飯碗”。放棄鐵飯碗,就意味著失去旱澇保收的工資、失去了養老、醫療和住房上的福利。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四兄弟變賣手錶、自行車等值錢的物品,湊足了1000元的資本,從縣供銷社購進2000隻小雞,開辦一家育種場。第一年就實現産值10萬元。

  二十年後,劉氏四兄弟的希望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四兄弟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中國首富。

  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憲法第十一條規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同一天,第九屆亞運會在印度新德里閉幕。中國共獲得金牌61塊,首次躍居亞運會金牌總數第一名。法新社發表電文稱:曾一度被稱為體育上的“東亞病夫”的中國,已確信稱為亞洲第一體育強國,結束了31年日本稱雄亞洲體壇的歷史。中國參加亞運會只有八年的歷史,能夠金牌翻番,躍居首位,確是可喜的突破。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