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非常時刻》廣受好評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9日 15:09
編者按:《見證•影像志》欄目播出的9集紀錄片《非常時刻》真實紀錄了北京非典期間的感人故事,其中第一部《地壇醫院60天》完整反映了地壇醫院抗擊非典的真實歷程,該片播出後,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地壇醫院為此寫來感謝信,表達對我臺記者忘我工作精神的敬意。播出期間,吳儀副總理特地調看此片,並在最近陪同溫家寶總理視察地壇醫院時,表揚該片,認為這部紀錄片真實感人,收看時多次淚流滿面。《人民日報》、《南方週末》、《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新京報》、新浪網、千龍網、網易等媒體都以加以報道。以下是部分媒體報道。
http://www.youbj.com/new/bjyldt/20031118-1.htm
見證:地壇醫院60天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1120/wh/whxw/200311200873.asp
南方週末 2003-11-20 15:38:38
左圖:
攝影師張洪峰在地壇醫院。張洪峰説:“2003年在很多人的記憶裏就是白口罩,但是對我,是生和死。” 張海強 攝
□本報駐京記者 李宏宇 實習生 黃微子
11月17日央視播出紀錄片《地壇醫院60天》。一年前的11月16日,廣東發現第一例SARS病例。
今年4月26日,記者張洪峰和張海強進入北京地壇醫院,6月24日離開。他們為中央電視臺《見證•影像志》欄目拍攝的6集記錄片,片名很簡單,就叫《地壇醫院60天》。11月17日晚11點25分在央視一套播出的第一集裏,無數觀眾看到了4月30日當天,北京市衛生系統的一位幹部在手術臺上被切開氣管,幾小時後,他被SARS病毒奪走生命。
醫生走過攝像機,腳步沉重。雖然被厚厚的防護服包裹甚至看不到眼神,但肢體語言卻更清晰徹底地道出他無比複雜的心緒。他疲憊地向鏡頭擺手,攝像機並沒有停下,繼續隨著他走到病房外,他手扶欄杆默默站住,空氣仿佛凝固。一分鐘後他轉身離去,留給鏡頭一個瘦小孤單的背影。
“並不是我多想渲染可怕,而是事實就是如此。我要主動表現的,就是生和死的這種臨界點上,也許幾個小時之後就死,也許幾個小時之後就生。”張洪峰説。人們或還記得非典時期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大學生面對鏡頭的自信:“非典沒什麼可怕,你看我們的同學們照樣在陽光下歡笑。”張洪峰也看到過,那是在進入隔離病區後的一天,在病房裏的電視上。“看了以後我知道我應該告訴大家我看到的東西。假設我們沒有進去,假設我們沒有把整個這段東西保留下來,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就只是歡欣鼓舞,因為我們又贏了。”
3月前一直在河南拍攝艾滋病題材的張洪峰極力請戰,在進入隔離病區拍攝的請願還沒得到批准之前,他像任何一個記者一樣開始做前期準備:每天購買閱讀各種報紙,在心裏為這部記錄片的大致結構做計劃。“有個週末告訴我説同意了,我已經做了很好的準備。”進入地壇醫院辦好一切手續,黨委書記兼院長要與他們面談。“剛談了兩到三分鐘,一個醫務科的人推門進來説:‘沒口罩了,怎麼辦?’接著就是趕緊聯絡口罩。當時外面搶購物資也好,超市買空也好,我都當作漫畫來看。現在我看見,戰場突然沒有子彈了。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有一種恐懼,到底我們到了什麼地方?我20多天的準備,那麼多的資料,跟我的心理底線,一瞬間全部崩潰了。”
很快得到消息,一個患者將要做氣管切開手術。當時是“切開一個氣管,倒下四個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戴上兩個16層口罩,外加一個並不確定能否防禦病毒的防毒面具,5分鐘以後,張洪峰已被汗水浸透。兩個小時,是他呆在防護服裏的體能極限。“病房非常狹小,不可能讓你去作技術上的調整。缺氧、呼吸急促、高溫,整個人是不在狀態的。我只知道,第一,要給醫生讓開位置,不要耽誤手術的進行;第二是當帶子快錄完了,聽到警報,要去換帶子。至於是不是要個特寫,是不是要個全景,是不是要抓個表現……全都沒有了。我就知道要不停地拍,能保證本身不倒下還能讓攝像機開著,已經是盡我本身最大的努力。”
“我還在拍攝中,悄無聲息地,毫無預警地,醫生搖著頭都離去了。我不可思議地看著護士為那人蒙上了床單,我愣在了那裏。”張洪峰4月30日的日記上這樣記錄著。那一刻他呼吸急促,覺得憋氣。“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舒服。突然覺得不對,是一股冷空氣!我不敢隨便告訴別人,但是我知道肯定壞了,冷空氣意味著防毒面具損壞了,我吸進的是病房裏帶病毒的空氣。剛看到別人的死,現在又吸進去污染空氣,心情一下子就變了。我不覺得我是個記錄片的作者,也不覺得我是個外來的旁觀者,我跟別人都一樣。惟一的不一樣就是我拿著攝像機。”
張洪峰説那天的午飯他吃得特別莊嚴:“誰知道這是不是你吃的最後一頓牛肉?”這以後他沒有了任何關於記錄片的想法,只想著多拍一點,留給後人。“就像搶一樣,每天吃完飯,就去病房。我建了一個情報網絡,告訴我今天有什麼事。最重要的、最驚險的、最危險的、最特別的,多拍一些。我就希望有一天大家見不到我的時候,見到一摞經過消毒的資料。”
張洪峰和同在隔離區的《中國青年報》記者賀延光、《南方週末》記者林楚方一樣,後來都有過發低燒的經歷。“聽大夫説這是傳染病醫院所常見的現象,就是在感染了少量的病毒後身體出現的特徵。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樣的少量變成大量。”他並不掩飾什麼,“有人説你們很勇敢,我覺得我們不勇敢,我們也很恐懼。”有幾個夜晚,他必須連聽四五張CD才能入睡。他與在拍攝過程中建立了極大信任的劉子軍醫生約定:只要及時告訴自己以便留出寫遺書的時間,那麼如果自己倒下,把所有治療的權力委託給他。甚至是“只要你對我誠實,我的遺體就交給你來解剖”。
5月16日,張洪峰在地壇醫院的隔離警戒線一端遇到剛剛趕來的一對父母。在其他家屬迎來康復出院的親人的同一地點,他們接到的是31歲兒子的遺物和一紙死亡證明書。在張洪峰詢問之下,老父親強忍眼淚對著鏡頭説,兒子15歲考入清華大學少年班,計算機系本科畢業後被推薦為碩士研究生。他的兒子正是今年4月曾接受《南方週末》SARS專題採訪的留美博士龔軍平。老父親對鏡頭拿出一張美國華盛頓州的駕駛證———“兒子”的含義,一個活生生的人突然變成一張卡片,他難言苦痛。在他身後,母親失聲慟哭。
後來的日子,張洪峰繼續見證著悲劇: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丁秀蘭、護士王晶、二病區頑強的老張一一離去。他也見證了導演謝飛、央視同事劉洪波、5歲的胡嶸森、8個月的王庚以及更多患者的痊癒。6月24日,天氣晴朗。張洪峰少有地早起,吃了早餐,還換上了一件新襯衫。到達病區,他看到不少病房已經空了,醫護人員正忙著把病人轉移到七、八病區,並準備集中接收北京其他醫院所有的患者。“看著已經敞開了的二病區房門,我幾乎都開始懷疑自己兩個月來經歷的一些人和事的真實性,那些是真的嗎?”張洪峰在日記裏問自己。下午3時,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解除對北京的旅遊和疫情警報。張洪峰接到主編電話,他們的拍攝工作結束。張洪峰和張海強拍攝了110盤素材帶,4000多張照片。
拍攝完成後一個月,張洪峰不願碰素材。剪片的時候有同事提出,技術上存在著種種問題,張洪峰説:“這個片子,第一它是真實,第二它是獨家。我覺得就夠了。至於在藝術上怎麼樣……零亂感本身就是病區的狀態。病房裏非常枯燥。它不是我們想的線性發展。你今天拍這個病人,明天再準備去看看他的時候,告訴你:‘他昨天去世了。’生和死在裏面非常常見,沒有人想到要告訴你一聲。”
《見證》欄目製片人陳曉卿提供了這樣的細節:當那位衛生系統的幹部去世,他的兒子就在隔壁病房,而且另一台機器就在拍攝。“這對拍攝者來説是一種考驗,非常殘忍。這邊搶救,那邊兒子懵然不知。他在聽隨身聽,把隨身聽音量放大一點,做一些動作……”作為一個老練的記錄片製作者,他完全可以把兩個場面交替呈現。“那種效果,我想就兩個字———驚悚!”但他們終於不能夠那樣做,而且必須把兒子的影像模糊處理。“我們不能對這個孩子造成傷害,對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要超過我們欄目做不做這個節目。”
在記錄片播出之前,張洪峰和陳曉卿還必須做一件非常態的工作:一一徵求被拍攝者的同意。活著的,聯絡本人;死去的,徵詢家屬。在最後一集裏,龔軍平父母的悲痛在無數觀眾面前重現。老人能夠同意記錄片呈現和公開這樣的傷痛時刻,是真正勇敢的選擇。“更多人不配合,所以刪掉的東西特別多。我覺得可以理解,換了我也受不了。但是對於社會來説,對於受眾來説,他們有權利知道。”陳曉卿説。
與《地壇醫院60天》同一系列,將隨後播出的,還有另兩部記錄片。《頭二三條居委會》講述人民醫院對面一個居民區的故事。居民區裏既住著北京市民,又有因照顧非典患者而租住房屋的外地人。一個普通的北京居委會,此刻必須處理種種非常狀況。《非典應急小分隊》則描述海淀分局身著防化服的警察,在不斷增加的“非典時期特色案件”中,接受智與勇的考驗。對記錄片創作者而言,非典城市中無疑有著太多的故事。
(此文被網易、新華網等廣泛轉載
http://news.163.com/editor/031120/031120_848008.html
http://www.bj.xinhua.org/bjpd_hxjj/2003-11/21/content_1234238.htm
)
一例插管手術 張洪峰 攝
患者去世後,醫生在病房外沉默
兒童病房的小患者 張洪峰 攝
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播出
http://www.people.com.cn/BIG5/yule/1081/2194543.html
陳明蓮
本報訊 一部真實記錄北京抗擊非典歷程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11月17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見証•影像志》欄目播出。該片由《地壇醫院60天》、《頭二三條居委會》、《警察故事》三部組成。其中第一部真實完整地再現了北京地壇醫院與死神抗爭的日日夜夜,張洪峰、張海強兩名記者在非典時期到該院封閉拍攝達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拍攝非典最長時間的紀錄。
(陳明蓮)
《人民日報》 2003年11月18日 第十一版
《地壇醫院六十天》創採訪抗非一線最高紀錄
http://tech.sina.com.cn/me/2003-11-21/173925911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 17:39
電視紀錄片《地壇醫院60天》日前在中央電視臺首次開播。該片是記錄北京遭遇非典真實經歷的電視記錄片《非常時刻》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片中真實完整地記錄了地壇醫院醫務人員日夜奮戰、全力救治非典病人的感人事跡和醫患攜手與非典病魔殊死搏鬥的場面。拍攝該片的中央電視臺記者,不畏風險,在地壇醫院內封閉拍攝整整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採訪抗擊非典第一線的最高紀錄。(通訊員 陳明蓮)
遊北京網
真實紀錄“非典”日夜 《非常時刻》讓人聲淚俱下
http://www.youbj.com/new/bjyldt/20031118-1.htm
真實記錄北京遭遇“非典”經歷的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昨晚11時25分在中央一套開播。該片其中一部的《地壇醫院60天》于昨日下午在地壇醫院首播。
昨日下午,
拍攝非典60天的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洪峰、張海強回到了地壇醫院。與曾經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共同欣賞非典時刻拍攝的紀錄片,曾在醫院治病的非典病人徐世輝、徐宏睿父子等人也被請來觀看。
在觀看紀錄片時,很多醫護人員都噙滿眼淚,特別是看到自己全副武裝身穿隔離服給病人治病、一些兒童趴在窗口渴望窗外的鏡頭時,他們更是聲淚俱下,整個放映廳一片肅靜。
央視記者張洪峰、張海強是4月24日進駐地壇醫院,6月24日撤離,共封閉拍攝了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採訪SARS的最高紀錄。
央視紀錄片《非常時刻》見證非典真實表情(圖)
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3/11/15/182@1711842.htm
2003-11-15 16:02:07
千龍網北京11月15日訊 一部真實記錄北京遭遇“非典”經歷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在發現SARS疫情一週年之際,將由央視一套《見證•影像志》欄目隆重推出。
《非常時刻》將全景式描摹在2003年春天中發生的故事,
它將展現給觀眾在同一片天空下面對“非典”的恐懼,以及什麼才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表情。該片由《地壇醫院60天》、《頭二三條居委會》、《非典應急小分隊》三部紀錄片組成,11月17日起將在CCTV-1《見證•影像志》欄目播出,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三23:25。
2003年3月6日,北京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北京實現疫情每日一報制度,這天的“非典”病例為339例,一週後,這個數字翻了3倍。在一片草木皆兵的恐慌中,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欄目《見證•影像志》派出三個攝製組,分別進駐地壇醫院、頭二三條居委會以及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的應急小分隊,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用鏡頭記錄了北京非常時刻的真實狀態。
《非常時刻》第一部《地壇醫院60天》完全以發生在“非典”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的故事為內容,是一部最全面、最完整地反映“非典”期間地壇醫院真實面貌的紀錄片。《見證•影像志》欄目的記者張洪峰和張海強自4月24日進駐地壇醫院,6月24日撤離,共封閉拍攝整整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採訪SARS的最高紀錄。
《頭二三條居委會》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北京居委會在“非典”時期的故事。居委會是市民管理的基層組織,如同北京肌體的一個細胞,它對於這個城市環境及人們心理的變化,無疑有著最敏銳的觸角。該片將為你呈現尋常巷陌裏的非常經歷。
《非典應急小分隊》描述的是身著防化服的警察。在“非典”時期,應急小分隊的警察從防化服到防毒面具全套“武裝”,他們的形象令人感到陌生,其實對他們自己而言,所執行的特別任務也是全新的考驗。而與此同時,一些具有“非典”時期特色的案件也在增加,考驗著警察們的智與勇。
《見證•影像志》由原《紀錄片》欄目改版而來,致力於“建立變革中國的影像志”,是中央一套唯一專門播出紀錄片的窗口,迄今已播出過深具影響的《百年中國》、《時間的重量》、《一個作家和一座城市》、《守望三峽》等系列紀錄片。
編輯: 朗凱 來源: 千龍網 作者:王玲
9集紀錄片《非常時刻》今天開始在央視播出
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3/11/17/28@1714544.htm
千龍網訊(記者 鄭濤) 在發現SARS疫情快到一週年之際,一部真實紀錄北京遭遇“非典”經歷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于11月17日-12月3日在CCTV-1《見證-影像志》欄目陸續播出。
2003年3月6日,北京出現第1例輸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北京實現疫情每日一報制度。這天的非典病例為339例,一週後,這個數字翻了3倍。在一片草木皆兵的恐慌中,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欄目《見證-影像志》派出三個攝製組,分別進駐地壇醫院、頭二三條居委會以及北京市公安局海濱分局的應急小分隊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不動聲色地用鏡頭記錄了北京非常時刻的真實狀態。
紀錄片《非常時刻》由《地壇醫院60天》(30分鐘/6集)、《頭二三條居委會》(30分鐘/2集)、《非典應急小分隊》(30分鐘/1集)三部紀錄片組成,
將於11月17日-12月3日在CCTV-1《見證-影像志》欄目陸續播出。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三23:25。
觀看《非常時刻》視頻文件
湘裏妹子學術論壇 » 子夜的守候 (Page:) » 《見證•影像志》11月17日起看點:《非常時刻》(9集紀錄片)
http://www.xlm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078&sid=tkFv9izy
抗擊SARS紀錄片
《非常時刻》昨起播出
http://211.162.227.87/yaowen/031118yw8.htm
晨報訊(記者 劉墨非)一部真實記錄北京遭遇非典經歷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從昨天起開始在中央電視臺1套播出。在昨天的首映式上,非典定點醫院之一、北京地壇醫院的醫務人員們表示:這些非常時刻中的真實影像最能體現人間的溫情。
中央電視臺《見證•影像志》欄目在非典期間共派出三個攝製組,深入地壇醫院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等一線“陣地”,真實地記錄下在危險時刻人們的真實狀態,全景式地描摹了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天中發生的故事。整個紀錄片包括《地壇醫院60天》、《頭二三條居委會》和《小分隊日記》三部分。其中《地壇醫院60天》完全以發生在非典定點醫院——地壇醫院的故事為內容,是一部最全面、完整反映非常時刻地壇醫院真實面貌的紀錄片。(北京晨報網站)
順暢網 娛樂頻道
抗擊非典紀錄片《非常時刻》播出
來源:網易 2003-11-18 15:56:24
http://www.sc168.com/file/ent/entdsxw/.%5C200311180204.htm
一部真實記錄北京抗擊非典歷程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11月17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見證•影像志》欄目播出。該片由《地壇醫院60天》、《頭二三條居委會》、《警察故事》三部組成。其中第一部真實完整地再現了北京地壇醫院與死神抗爭的日日夜夜,張洪峰、張海強兩名記者在非典時期到該院封閉拍攝達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拍攝非典最長時間的紀錄。
5see視點網站
抗擊非典紀錄片《非常時刻》播出
http://www.5see.com/news/html/news4669.php
一部真實記錄北京抗擊非典歷程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11月17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見證•影像志》欄目播出。該片由《地壇醫院60天》、《頭二三條居委會》、《警察故事》三部組成。其中第一部真實完整地再現了北京地壇醫院與死神抗爭的日日夜夜,張洪峰、張海強兩名記者在非典時期到該院封閉拍攝達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拍攝非典最長時間的紀錄。
電視紀錄片《地壇醫院六十天》開播
http://www.gmdaily.com.cn/gmw/gmwhomepage.nsf/documentview/2003-11-21-03-48256A22001B0C1248256DE40082B933?OpenDocument
通訊員 陳明蓮
本報北京11月20日電 電視紀錄片《地壇醫院60天》日前在中央電視臺首次開播。該片是記錄北京遭遇非典真實經歷的電視記錄片《非常時刻》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片中真實完整地記錄了地壇醫院醫務人員日夜奮戰、全力救治非典病人的感人事跡和醫患攜手與非典病魔殊死搏鬥的場面。拍攝該片的中央電視臺記者,不畏風險,在地壇醫院內封閉拍攝整整兩個月,創造了中國記者“零距離”採訪抗擊非典第一線的最高紀錄。
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TV serial relives SARS
WU GANG, China Daily staff
2003-11-19 07:56:14
http://www1.chinadaily.com.cn/en/doc/2003-11/19/content_282699.htm
For most ordinary people in Beijing, the days of SARS have largely been reduced to a distant memory. Only some obscure images of white masks, which became one of the trademarks on the epidemic, seen as they were on every street corner of the city, may remain in their minds.
"But for doctors and nurses in the city's hospitals, those days were a life and death experience," said Zhang Hongfeng, one of two CCTV reporters who stayed in Ditan Hospital from April 24 to June 24 to record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Tonight, one year after the first case of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first surfaced in China, the Witness-Image File programme of CCTV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will launch a nine-episode documentary serial to provide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a panorama of the darkest and most moving days of the epidemic.
The first part, "60 Days in Ditan Hospital," covering six episodes, uses video footage and photographs to record the doctors' fight with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s, bitter scenes in the children's ward, and the intrepid work of the researchers in the hospital's labs.
The second part, covering two episodes, tells the story of what happened in Tou 23 Tiao Lane, one of thousands of neighbourhood committees that "together present a broad picture of everyday Beijing life."
The last episode tells the story of an emergency squad of policemen who take on a brand-new task during the special period. The officers had to cope with all kinds of SARS-related cases, including a lot of false claims of SARS infection from criminal suspects.
CCTV's Channel 1 aired the serial's first episode this Monday. A new episode will be aired from Monday through Wednesday every week.
(China Daily 11/19/2003 page9
新浪網:
真實反映非典時期 紀錄片《非常時刻》隆重推出
http://www.sina.com.cn 2003/11/18 09:50
一部真實反映非典時期的北京的紀錄片《非常時刻》,在發現SARS疫情一週年之際隆重推出。該片由《地壇醫院60天》(30’X 6集)、《頭二三條居委會》(30’X 2集)、《非典應急小分隊》(30’X 1集)三部紀錄片組成,11月17日起將在CCTV-1《見證•影像志》欄目播出。
2002年11月16日,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出現中國內地第一例SARS病例,隨後,華北等地也先後出現SARS。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無形對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中國打響。
在舉國上下同力抗擊非典的日子裏,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欄目《見證•影像志》悄然派出三個攝製組,一組進駐地壇醫院,另兩個攝製組分別跟蹤頭二三條居委會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的應急小分隊,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不動聲色地用鏡頭紀錄了北京非常時刻的真實狀態,製作完成系列紀錄片《非常時刻》,全景式地展現了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天中發生的故事。
《非常時刻》第一部《地壇醫院六十天》完全以發生在非典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的故事為內容,是一部最全面、最完整地反映非典期間地壇醫院真實面貌的紀錄片。《見證•影像志》欄目的記者張洪峰和張海強自4月24日進駐地壇醫院,6月24日撤離,共封閉拍攝了整整兩個月,創造了SARS期間中國記者SARS採訪的最高記錄。冒著隨時都可能被感染的危險,他們用攝像機和照相機拍攝了大量影像資料,他們的鏡頭真實完整地紀錄了地壇醫院最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手術臺上與死神的抗爭,兒童病房裏苦澀的童年,實驗室裏的視死如歸,一年之後,當我們再次回首,那些滲透著生與死,血與淚的悲情日夜,相信每個人都會為之震撼。
《非常時刻》第二部《頭二三條居委會》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北京居委會在非典時期的故事。居委會是市民管理的基層組織,如同北京肌體的一個細胞,它對於這個城市環境及人們心理的變化,無疑有著最敏銳的觸角。油鹽醬醋,與非典病菌如何共生?該片將為你呈現尋常巷陌裏的非常經歷。
《非常時刻》第三部《非典應急小分隊》描述的是身著防護服的警察,在非典時期,一些介入非典緊急事件處理的警察,形象令人感到陌生,其實也令他們自己不適。而與此同時,一些具有“非典”特色的案件也在增加,考驗著警察們的智與勇。
第一集《第一個24小時》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央視國際2003年11月13日15:58
4月30日上午,我們第一次拍攝的氣管切開手術中,這是SARS病房裏最危險的操作,在廣東有切一個患者倒下4個醫護人員的記錄。經過長時間的手術,患者還是沒有能夠走下手術臺。看著淚流滿面的醫生和護士,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他們沒有能流住這個好父親,在只有一張病床的情況下,他毫不猶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16歲的兒子。我無法估計我的這次拍攝會給我以後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當我看到他被白布覆蓋的遺體,我真的希望可以有天堂,那樣他就正走在去天堂的路上。
那天中午,我吃光了飯盒裏所有的牛肉,從此,我的“享受人生每一塊牛肉”的名言不脛而走。我還和手術麻醉師劉子軍簽訂了生死和約。死亡對我來説,再也不僅僅是報紙上的一個數字,它就真實地發生在我的眼前。每一次進入病房拍攝,我就開始給自己倒計時……
20天以後,患者的兒子出院了。他要回到哪個已經沒有了父母的家。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17日23:25播出。
第二集《陽光走廊》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兒童病房裏的孩子們比想象中的堅強,也許是年少不更事的緣故,兒童病房裏的孩子們相對大人們要輕鬆許多。昨天送來的一個孩子正在扎點滴,沒有父母在身邊的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在我的眼裏多了一份悲涼。我的同事甚至都不忍心進入病區拍攝。他説,我只想抱抱孩子們。在進入病房工作以來,他已經好久沒有和自己上小學的兒子見面了。兒童病房裏的孩子最小的只有4個多月,聽照顧他們的兒童醫院的醫生護士説,他剛來的時候都不會吃奶,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到了中午吃飯時間了,他們還在被電視裏播放的動畫片所吸引,這樣幾乎所有的護士都加入了喂飯的行列。出於對我的攝像機和照相機的好奇,一個小男孩和我建立了一種信任關係。他甚至托我給120救護車打電話,要把自己的媽媽接來。我問他家裏好還是醫院好,他説還是家裏好,因為家裏有媽媽……
幾天以後5歲的胡榮森和8個月大的王庚要出院了。兒童醫院的胡大夫利用換班的間隙去送他們,對她自己來説,這是最感欣慰的。兩個孩子的爸爸都早早地等在了醫院門口。見到了自己的孩子,小胡的爸爸忙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披在了自己兒子的身上,但是8個月大的小王庚已經不認識自己的爸爸了,哭喊著直把護士阿姨的身上鑽。雖然,他們的媽媽還分別在其他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兩家還沒有團圓,但是,今天對於兩個父親來説,又無疑是最幸福的。
地壇醫院在一線感染的第一個護士李琪也出院回家了。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18日23:25播出。
第三集《受傷的天使》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早晨,醫院放射科主任李長青和同事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在班前會議上,許多來自其他醫院的放射科醫生都是第一次來地壇醫院來支援,儘管大家都相互不認識。他們拍攝的X光照片,是醫生診斷的第一參照。同時減少當班醫生進出病房的次數,也相對減少了同伴被感染的危險,但是,自己的危險也成倍地增加。
忙碌的病房,醫生開始給新來的病人查房。他了解了病人的情況後,總是這樣的安慰病人説:沒關係,這樣的病情只有5%的死亡率,你的狀況非常穩定,一定能夠過了這一關的。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和病房裏面緊張的氣氛,很多人幾乎都相信,自己有可能在這5%裏面……
人民醫院孫炎大夫的情況已經開始好轉,在李長青主任給他拍片時,她主動要求要站著拍,這樣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她告訴我們,剛入院的時候情況很危急。和她一起在地壇治療SARS的人民醫院醫生還有丁秀蘭和王賀、王晶等人,他們都是在救治SARS患者的情況下被感染的。剛開始幾天,丁秀蘭的情況還比較穩定,還經常照顧和鼓勵急診科被感染的幾個護士。但是後來她的情況急轉直下,5月12日深夜我們來到她的病房時,她的身上已經插滿了搶救用的各種管線,一直到午夜時分,她在我們的鏡頭前始終沒有一絲動靜,只是生理監護儀上面的各項指標都在顯示著她的生命體徵,醫生和護士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在後半夜我們離開她的病房以後,她的情況開始迅速惡化,5月13日淩晨4點15殉職。
深夜,一輛救護車開進了地壇醫院的第九病區,一個兒童SARS患者被轉送到了這裡……
第二天,我們見到了曾經被丁秀蘭救治過的護士,他們在我的鏡頭前泣不成聲。雖然她們就住在丁醫生的隔壁,但是她們幾個都沒有勇氣在丁醫生生命最後時刻去看她一眼。我也禁不住淚流滿面,在這個時候,我甚至開始喜歡起這一身讓我幾乎無法呼吸的防護服來。在它的遮掩下,一個男人的淚水可以盡情流淌。她們告訴我,希望等出院以後,到丁醫生家裏當女兒。
在他們的一墻之隔,丁醫生的病房已經空無一人,整個病房被一種淡藍色的消毒氣體所籠罩著。各種一起設備已經被移空,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關於丁秀蘭的痕跡。以後,可能也不會有人知道她的情況。望著孤零零的病床我想,丁秀蘭的去世留給她丈夫和女兒的傷痛卻是永遠的。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19日23:25播出。
第四集《婚禮》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我們在病房裏還見到了著名的電影導演謝飛。
謝飛的情況也比較穩定,但是還在氧氣的維護之下,説話還是比較喘,血氧含量也沒有恢復到健康的標準,他告訴我説今天終於度過了“鬼門關”了。就在這段日子裏,他導演的電視連續劇《日出》正在北京電視臺熱播。我們帶給劉紅波的紅玫瑰也被他在病房裏保留了很久。
再次見到謝飛,他已經拿掉了氧氣面罩,血氧含量也已經日趨穩定了。李長青按醫生的要求給他拍攝了最後的一張X光照片。聽他所在的二病區主任李興旺大夫説,一週以後就可以出院了。李興旺主任作為防治SARS的專家,他剛從山西指導幫助工作回來。在從機場回醫院的路上,我沒有問他關於山西省的情況。我的家人也在山西,那裏是疫情的重災區。我也是好久沒有和家裏聯絡了,我不知道該問他們些什麼,或者有什麼可以告訴他們。
幾天以後,謝飛和劉紅波都痊癒出院。
晚上,護士王春華和電工郭亮的婚禮也在醫院的隔離區如期舉行,在一個業餘作者侯海華的《白衣天使》的歌聲中,護士長王克容淚流滿面……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24日23:25播出。
第五集《奇跡》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人民醫院的王賀的病情極不穩定,為了更好地治療,經過指揮中心的協調,決定把他轉院到條件較好的中日友好醫院的ICU病房。住在他樓下病區的中國銀行的圖書館館長李守平的情況也好轉了起來。他是北京市感染SARS的患者中,氣管切開後僅存活的3個人之一。護士小郭要離開地壇醫院的一線了,他決定給患者刮最後一次鬍子。經過與死神的搏鬥,住在二病區的另一位患者還是停止了他多日來早已艱難的呼吸。看著他漸漸平靜的面龐,我倒生出一種奇怪的輕鬆感。他真的太累了,現在的他可以歇歇了。和他朝夕相處的幾個醫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禁淚流滿面,他們深深陷入了對自己的無奈的自責之中。我們目睹了幾個年紀不大的小護士,像對待自己親人那樣為老趙清洗整理遺體,像對待自己家的長輩一樣給他最後的尊嚴,最後一次送他遠行。也許,作為惡性傳染病,在這樣的時候往往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看著他們有條不紊地進行,連我也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患者的女兒還在前一天打來電話,要求和爸爸説話。那時,他已經陷入了深度昏迷之中。看著他寧靜的面龐,不知道哪個時候他是否聽到了女兒的一聲聲呼喚?
SARS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間不能得到親人的撫慰和照顧,也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做最後的訣別,在一個人生命的最後時刻,可能是最無奈和殘酷的了。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25日23:25播出。
第六集《P3實驗室》
------《非常時刻》之一《地壇醫院60天》
當地壇醫院病區的緊張氣氛暫時得到緩解時,一場尋找SARS病毒的工作也隨之迅速展開。這是科技部和衛生部共同主持開發的國家“863”項目,由北京大學醫學部和地壇醫院的病理學家組織實施。通過對SARS患者的遺體的解剖,來分析了解病毒的致病原因及發病機理,對今後攻克SARS提供一個科學的參照。在地壇醫院基礎建築上,投入800萬元建造的P3科學解剖實驗室以不到兩周的時間迅速建成並投入運行,及時獲得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北京大學醫學部病理學高教授在和丈夫(人民醫院副院長)分別1個月後,在地壇醫院裏拍下了一張難得的合影。她是負責SARS病人遺體解剖的項目負責人。在冒著更大危險的同時,他們還要保守秘密甘做無名英雄。宮教授在開始作業之前,無數地強調安全操作問題。作為一個資深病理學專家,他們遇到的問題也是前所未有。在實驗正式開始的時候,他和年輕的同事們一起穿起了軍用的防化服裝。後來的SARS病理説明會上,他告訴大家:SARS病毒對人體30天的破壞程度,相當於艾滋病病毒10年……
5月16日,當龔宗友和老伴元金蓮急匆匆地從隔離地跑到地壇醫院的時候,才得知自己的兒子已經于5月9日晚11時永遠離開了自己。面對一張寫著“龔軍平”的名字的死亡證明書,他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兒子再也不會回來了。龔軍平15考入清華大學的少年班,後來在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30歲在美國額亥哦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31歲就因為感染SARS而過早地結束了自己剛剛開始的人生。我看到了一張他和兒子的合影。在陽光下兒子把小臉擺在了一邊。他就是枕著這樣的一張照片上路的。沒有了父親有力的臂膀,不知道對這個遠在大洋對岸的小男孩來説,以後的陽光還會不會再燦爛?
《見證•影像志》欄目11月26日23:25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