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園鄉是台灣一個比較偏遠的鄉村,那裏的老人現在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中午都要一起做飯,一起吃飯,就好像一家人,這讓那些忙於工作的兒女們再也不用擔心成天呆在家裏的老人們會孤單和寂寞了。
芬園鄉並不大,人口也不多,全部的居民加起來還不到一百人。由於年輕人大部分都去外地工作,所以只剩下老人小孩在村子裏生活。老人們除了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剩下來的空閒時間不是整天對著電視發呆,就是老夫妻兩個人大眼瞪小眼。
晚年生活的安逸和悠閒似乎並沒有讓村裏的老人感到快樂,為了打破這種沉悶而乏味的生活,他們自發地組織了屬於自己的活動——午餐約會。這個約會從五年前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從開始的三五個,到現在的三五十個,隊伍一天天壯大起來。不僅讓芬園鄉的老人們生活豐富多彩起來,也讓他們重新找回了人生的快樂。
同期:芬園鄉鄉長 黃麗玲
聚聚聚 聚在一起,然後我們這裡有一個,很好的鄉土氣息,那個阿婆就説,不然這樣,我出力,她炒出來的面都很好吃,她煮的一些菜肴,或者是像阿爹,煮很多東西給我們吃,我們問她這些東西哪來,就是她種的菜,叫我們吃看看好不好吃,
村口一個閒置的廟宇就是他們約會的地點。先是在廟前面搭起棚架,這樣可以邊吃飯邊乘涼,然後置辦做飯需要的所有設備,鍋碗瓢盆是一應俱全。最後就是做什麼菜,誰來做了。這個你也不用擔心,午餐是大家一起做,一起吃,這些老人不僅分工明確,而且還都想出出風頭,一有機會就展露自己的拿手絕活讓大家一起分享。
而當村裏的年輕人看到自己上了年紀的父母能夠如此愉快的時候,他們也感到欣慰許多。
同期:村民 周金在
我爸跟我媽兩個加起來快兩百歲,我媽還要煮給我爸吃,乾脆來這裡一起吃就好了,年輕人外出工作,這樣也放心,你説對麼?
以前村子裏還沒有這個午餐約會的時候,周金在六十八歲的老母親每天就一個人在院子裏散步,連個説話的人也沒有。可是現在,不論颳風下雨,只要午飯時間一到,母親就會到這裡來吃飯聊天,好象準時上班一樣,一天也不落。
同期:當地村民
年輕人都上班呀,中午過來吃就好了,省得麻煩,老人一個帶一個在這裡聊天,久了就會互相照顧,年輕人外出打拼,不用擔心家裏有老人家,中午沒飯吃,沒人説話,老人家自己會聯絡感情,在這裡説話,在這裡老人家無聊的時候都來這邊坐,還有什麼,就大家都認識,這叫做舊情綿綿。
現在這個午餐約會不只在芬園鄉出了名,還吸引外地的村民到這裡湊熱鬧。一星期總會有一天像這樣聚在一起,而且來訪的客人都要留在村子裏吃午飯。這一次就是來自中壢的客人,為了迎接他們,村民一早就準備好了菜單。
同期:當地村民
家裏人很多啦,小孩在唸書,家裏剩下兩個老人家,家裏有飯就來吃,來這裡一起吃飯,比較熱鬧,身體也比較好,大家都熟悉,每天一早就有一群老人在這裡坐,不分男女,聊天喝茶,不然無聊能去哪,年輕人都出去打拼,剩下老人家自己在家,這樣比較有伴了,對了,來這邊有伴。大家互相鼓勵,比較不會老人癡呆。
看著這些老人滿足的表情,我們好象已經陶醉在這個奇妙的約會當中了。他們有的喜歡談天説地,有的喜歡靜坐聆聽,有的呢,則喜歡喝上兩口,再獻藝一曲,氣氛好不熱鬧。
同期: 村長
所有的話題都能聊,而且可以凝聚鄉親的那種溫暖,那種感覺,他們很有用,我們都來稱讚好吃,他們高興得不得了,而且他們還會問,真的好吃麼?大飯店的啊餐廳都聽不到,我們這種東西了。
定時定點的約會已經成了芬園鄉老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之間就好像是一家人,每次的相聚都能讓彼此的感情更進一步。
責編: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