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石譽為是台灣黑玉,它的質地很硬,而且色澤黝黑,再經過了硯雕家的巧手之後,往往就成了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一方好硯了,而且它的發墨性很高,磨出來的墨汁延展性也很好,所以對於這些書畫家來説,能夠求得一方螺溪石硯就好像是英雄配寶劍一樣的相得益彰。
濁水溪全長一百八十六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因為溪水夾帶著大量泥沙,水質混濁,所以又被稱為是濁水溪。河床是堅硬的岩層所形成,放眼望去儘是纍纍石塊,看起來有些歷經滄桑的淒涼。
早上才八點鐘不到,卻看到了有三五個人低頭漫步在河道間,就好像是在找尋失物或是尋寶般的聚精會神。
好的螺溪石可是萬中選一難能可貴的,石頭不會開口説話,默默等待有緣人,所以要能夠撿到台灣黑玉除了是靠運氣還要全神貫注,講究四到:眼到,明眼人才能夠在一堆的亂石中發現了好石材,接著當然是要手到,信手撿來絕不猶豫,而石頭在手裏呢,還得要配合心到,用心來盤算到底要如何雕石成硯。
最重要的是口到,吆喝大家同鑒賞,好東西當然要跟好朋友一塊來分享才快樂啰!回到了工作室裏大夥分工合作,徹底地將這塊石頭改造一番。
經過了再三斟酌討論過後,由張銀賢大哥擔任設計師,先將原本不平整的石塊定出上下水平線來,讓石塊能放穩,是第一要件。而年紀最輕 才三十齣頭的張宏彬,則是擔任切割的工作,要將硬度三到三點五的螺溪石切割開來可得要費點功夫呢!接著要開鑿出硯臺的墨堂和墨池的部分,由才剛剛做了爸爸的張方潔來擔綱,每一個步驟都要小心翼翼、斤斤計較,否則呢是失之毫釐可就差之千里了。造景的部分則是由理事長洪勝乾來接手,順應石材本身的形狀和紋路雕刻出兼具有藝術欣賞和實用價值的石硯,讓原本靜靜躺在河床裏的螺溪石有了生命活了起來。
而這些因石結緣的協會成員們平常除了結伴撿石頭之外,雕琢出來的作品也會彼此地互相批評指教一番,在二水鄉螺溪石藝館裏面都展示著他們的作品供人參觀欣賞。
沉甸甸的竹結硯,運用石材本身的形狀和色澤,而枯竹硯則是巧妙地將石頭的紋路刻化成了乾枯的竹子,山水硯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形,呈現出自然的線條來,喜怒哀樂四硯分別是運用了螺溪石基本的綠、灰白、黑和紅四種顏色,也算得上是鬼才的作品了。
每一個人的雕功各有巧妙,石頭遇上不同的人也呈現出了獨有唯一的風格。
每一方硯都有一個故事,也多虧了這一群硯雕家,讓螺溪石能以藝術品的姿態現身,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螺溪石硯,不但發墨快,磨出來的墨汁延展性佳,更是書法繪畫家的最愛。
責編: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