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汝京的中國“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2日 12:45 來源:CCTV.com

  上海浦東的張江開發區匯聚了200多家半導體企業,這裡就是被譽為國家的“工業糧食”--芯片的製造基地,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産業聚集區。然而,就在6年前,這片兩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是一片荒地。

  有一個人大膽作出預測,全球芯片製造業的下一個中心將在中國,他在上海張江的這片荒地上,創辦了第一家半導體公司,將中國芯片産業向前推進了2到3代。

  來到位於上海浦東張江路的中芯國際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一排五顏六色的國旗,一個可以停放上百輛轎車的大停車場。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19個國家的芯片製造精英,中芯國際是世界第三大芯片製造商,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製造實力最強的芯片企業

  在2006年半導體工業協會,“産業領軍人物”的評選中,中芯國際的總裁張汝京,因為對中國芯片産業做出的傑出貢獻,成為當之無愧的産業領軍人。

  張汝京:1970年畢業于台灣大學,後留學美國,

  1977年加入世界著名半導體公司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親身參與了10個晶圓廠的建造和經營,被人們譽為“蓋晶圓廠的高手”。

  1997年,張汝京提前從德州儀器退休,加入台灣世大半導體公司(WSMC),擔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2000年2月,張汝京在上海創辦中芯國際。

  2004年中芯國際成功在紐約股市上市.

  張汝京用不到四年時間,神速打造了世界第三大芯片企業,成為 “崛起最快的半導體明星”。

  二、堅決抵抗打壓

  解説:早就聽説張汝京的日程表排得很滿,為了這次採訪,我們在上海足足恭候了一個多星期。初次見到張汝京,他正在接受《中國計算機報》的採訪。

  同期:記者:這個行業,我知道,是一個充滿艱險的行業,人們説叫,他們説叫“吞金獸”這個行業,非常艱險,起起落落,有週期性的循環,非常驚險這個行業,您做得這麼成功,我想聽聽您的體會是什麼?

  張:高風險,但是做得成功的話,是高回報。

  解説:剛剛過去的2005年,對中芯國際來説是一個多事之秋,一連串與張汝京相關的新聞事件,使他成為大眾媒體關注的對象。

  2005年3月,台灣當局稱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違法”西進設立晶圓廠,要求張汝京從中國大陸的工廠撤資,並宣佈對其處以500萬元新台幣的罰款。

  作為對台灣當局處罰的回應,張汝京通過律師,對外發出正式聲明,放棄台灣戶籍。

  同年9月,台灣當局再次對張汝京發出警告,聲稱對張汝京的處罰金上升到1000萬元新台幣,對此,張汝京的態度依然是抗爭到底。

  事實上,早在2004年,台灣當局就曾經以“張汝京動用台灣的資金到中國大陸建設芯片廠”為由,聲稱要對張汝京本人罰款75萬美元,並判處2年監禁。

  從遭受打壓至今,張汝京的態度一直十分堅決,對於台灣當局的“罰款”、“撤資”等要求明確説“不”。

  張:大陸市場是最大,我們已經看出它的潛力,去年,2005年,果然我們中國大陸市場,半導體的市場已經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成長速度也是全世界最快的 機會又非常好,市場這麼大,國內能夠提供的,本身能夠生産的量很少一部分,所以就讓我們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在這裡全速地發展。

  解説:半導體業被人們戲稱為做一半就“倒”的行業,鉅額的資金投入,和大批高精尖人才匯聚,是進入這個行業的巨大壁壘。同時,半導體行業有週期性的景氣循環,又受到國家戰略等諸多非市場因素的影響,沒有很強實力的企業,幾乎無法在這個行業立足。然而張汝京卻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從零開始,用4年的時間,將中芯國際做成了世界排名第三的芯片製造企業,創下芯片加工廠建廠速度最快,5年內集資最多的紀錄。

  張:我們可以説,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機會的確是比其他的通航要好,其他的同行的能力都非常強,但是很可惜,比如説在台灣有兩個非常好的公司,但是受台灣政府各式各樣的干擾,他們沒有辦法自由地到大陸來發展,這個市場他們不容易得走。

  解説:台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基地,芯片業是台灣的支柱産業。台灣當局一直擔心台灣高科技企業到大陸投資,將威脅到台灣作為全球芯片代工基地的地位。因此,對芯片公司到大陸投資,設下了投資數額和技術上的門檻。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兩家芯片企業--臺積電和臺聯電,被業界稱為台灣“二虎”,卻因為受台灣政策限制,始終不敢放開手腳到大陸投資。有台灣媒體自嘲,是“台獨”幫了張汝京的忙,正是由於臺積電和臺聯電執行台灣當局,禁止台灣高科技企業進入大陸的政策,才讓“中芯國際”得以迅速壯大。

  2004年,當台灣的“二虎”磕磕絆絆地進入大陸市場時,中芯國際已有10個晶圓廠分部在上海、北京和天津,其中北京的晶圓廠,已經能夠生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12英寸晶圓。中芯國際不僅在中國大陸佔有了最大的市場分額,還源源不斷地接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的國際知名企業的訂單。“中芯國際”堅持紮根于中國大陸不動搖,獲得了讓同業眼紅的發展速度,也使張汝京成了台灣當局眼中難以馴服的“極端分子”。

  二、張汝京的中國“芯”

  在張汝京的辦公室門口,有一個特殊的玻璃窗,這裡展示的是張汝京四處收集來的,産于不同時期的晶圓芯片。和半導體工業結緣近30年,對這些芯片,張汝京如數家珍。

  同期:這個是很不容易收集的,這是我以前有一位同事,是美國人,他做了三十幾年退休,他知道我很喜歡這個,他就把他收集的這些給我了,你看這些上面一些小小的,方方的,這個都是芯片,這個叫做硅片,硅片做成芯片,做好以後,把它切下來,切成一塊一塊的,放在各種各樣的電子産品裏面,就是我們講的芯片,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産的裏面最大的,我們在中國也有這個廠,現在上海也在蓋。台灣是只讓這麼大來,而且限的寬還是在0,35到0.25微米之間,到0.18以下都不可以,其實讓我們的台灣朋友失去了很多機會。市場的機會就失去了

  解説:晶圓製造是整個電子資訊産業中最上遊的部份,直接影響到半導體工業的水平,晶圓經過切割,就成了電視機、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中的芯片,晶圓越大,芯片的生産成本就越低,但要求的技術更高。因此世界上常用晶圓的尺寸,來衡量半導體産業的發展水平。

  目前全球製造的晶圓,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甚至更大規格。中國的芯片工業開始於60年代,但直到2000年,中國的晶圓製造技術還在6英寸的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整整差了2到3代。

  張汝京在世界著名的半導體公司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工作20年,曾經被派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地協助建晶圓廠,張汝京建了10個晶圓廠,卻沒有一家建在中國大陸。中華民族兒女的強烈使命感,一直在張汝京的心中縈繞,他意識到,半導體行業的華人精英,在海外越是表現出色,中國的半導體業與國外的差距就越大。

  張:我母親年紀很大了,她一直很希望我們能夠回國來,她從小就給我們栽培這種觀念,我們是中國人,永遠是中國人。越需要我們的時候,更要協助中國,所以她常常鼓勵我,在海外學的技術,要回去幫中國做事情。

  解説:母親的話一直深深地印在張汝京的心中,一晃20年過去了,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公司接受了很好的訓練,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專家,此時的張汝京已年過半百,他意識到,如果不趕快回祖國做點事,將來就很可能心有餘也力不足了。

  1997年,台灣一家財團邀張汝京回台灣,創辦世大半導體公司。張汝京早就有意回國做芯片事業,他提前向德州儀器公司申請退休,回到了台灣。

  根據多年的蓋廠經驗,張汝京看到,台灣的芯片製造業已經很成熟,但是資源和成本優勢越來越不如大陸,而且大陸市場潛力非常巨大,應該將台灣比較成熟的芯片技術,和大陸的優勢結合起來,於是,他向董事會積極建議到大陸去蓋晶圓廠。

  張:因為從市場、資源、機會、競爭的能力、生産成本,都是大陸機會越來越好。我覺得董事會對我們的這個建議,有興趣,還在考慮,但是就是看台灣的政策什麼時候開放。但是到了2000年初的時候,我們的廠在台灣的整個公司被台灣另外一家半導體公司收購了。

  解説:2000年初,張汝京突然得知,世大半導體被股東們賣給了競爭對手,台灣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臺積電。這件事情,給了張汝京不小的打擊,原準備台灣和大陸合作做芯片的計劃就此擱淺。頓失舞臺的張汝京,忍痛離開了世大公司。然而,這件事也成了他事業的一個重要轉折,它阻斷了張汝京在台灣半導體業繼續發展的道路,卻成全了他到大陸創辦芯片企業的夙願。就在張汝京向台灣世大公司遞出辭呈後不久,中國政府出臺了扶持半導體産業發展的《18號文件》。

  張採訪:半導體這個行業,在一個新的地區開發起來,幾乎一定要政府很強的支持。比如説,設備非常的昂貴,如果不能夠減免這個設備的進口稅的話,這個成本就高得不得了。出口的時候,跟世界所有的企業競爭,如果出口不能退稅的話,這個成本又增加很多。這競爭能力就降低,所以這個政策都需要,正好2000年的時候,《18號文件》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所以時機很好。

  解説:2000年6月,中國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體産業和半導體産業發展的《18號文件》,半導體企業不分內資、外資,都可以享受土地、資本等多個方面的優惠政策,張汝京感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終於可以在中華大地上一展身手。

  作為在半導體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老將”,張汝京知道,半導體行業平均每三到五年,就要迎來一次景氣循環,而2000年,正值半導體行業蕭條期的來臨。這個時候,正是採購設備最便宜的時候。而且,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只有中國大陸最能吸引海外投資商的目光。在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張汝京很快就籌集到了初期的創業資金。

  但是芯片製造是一個高科技人才密集的行業,中芯國際初期啟動,就需要四、五千名工程師。而中國大陸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張汝京要做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企業,必需從境外引進大批人才。

  張汝京振興中國芯片事業的理想,引起了不少海外華人的共鳴,紛紛表示願意和他一起回國創業。還有不少外國人,也在他的遊説下來到中國。

  陸陸續續,從海外來中芯國際工作的人,就達到了一千多名,他們有的只拿海外三分之一的薪水,減薪最多的只拿海外八分之一的薪水。

  馬克:他使我看到了中國的機遇,如果不是因為張汝京,我不會來中國。做一個成功的事業,必須有張這樣的企業家,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能力,他有能力影響人,激勵人。

  亞歷山大:我們不是為了工作,是為了感覺生活幸福來這裡。他讓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藍圖,他建立了公司,他讓我有信心到這裡來,那個時候公司還什麼都沒有。

  陳:從他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他不是為了一己,或者是某個集團的私利在做,他確實是在為了這個信念在努力,是的,你可以感覺到,從很平凡的小事情中間,感受到深層次的這種崇高。

  張:百聞不如一見,來看了以後他就更喜歡中國。所以我常常是第一個鼓勵他,你不要聽外面的人講什麼。 常常外面的人對中國有負面的宣傳,你不要相信那些。你自己來看,看完了感覺怎麼樣。他們看完了都很喜歡。那就來吧。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內的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中國文化是對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他們來了以後都很喜歡,那就來吧。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內的條件越來越好,中國文化是對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們追隨他而來

  他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他們為他圓了一個夢

  他要為他們打造一個理想的家園

  請繼續收看《臺商故事》《張汝京的理想家園》

  三、中芯花園

  解説:距離中芯公司約五分鐘的車程,有一片面積約26萬平方米的生活小區。走在生活區裏,常常能聽到人們用英語交流,這就是中芯國際的員工生活區“中芯花園”,這裡居住著來自16個國家的900多戶員工家庭。

  在中芯花園裏,便利店、游泳池、健康中心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中芯國際自己辦的“欣芯超市”,每天生意興隆,這裡的貨架上,總是陳列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在中芯花園裏,還有中芯國際自己辦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每到下午,接送孩子們的汽車,就停滿了中芯國際學校的門口。

  和員工們一樣,中芯國際的總裁張汝京,也住在“中芯花園”裏。他的孩子每天都會和員工們的孩子一起,到中芯花園裏的中芯國際學校去上學。

  在中芯公司剛開始籌建的時候,張汝京提出,在工廠附近規劃一個生活區,讓中芯公司的員工們都住進來,讓員工的孩子們就在小區的學校裏就讀。張汝京的這個大膽設想,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馬克:我們建中芯花園,它不僅是為海外的人建設的,是為我們所有的員工們建的,我們必須要跟上海的官員們商量,讓海外的人和中國大陸的人住在一起,這是一個新概念,很難形容,儘管現在很多人已經知道了,這樣做很有好處,像學校,如果沒有學校,我們就不能留住這麼多的海外人員。但是五年前,這個想法很難理解。

  解説:張汝京多年的從業經驗認識到,半導體行業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大,而這個行業中人才的流動性也很大。尤其是那些從海外來的人員,如果他們的生活和子女就學問題不能解決,很難將他們留在中芯長期工作,建“中芯花園”就是要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張汝京建“中芯花園”留人才的計劃,得到了政府的積極支持。儘管在當時,外資企業自己辦學校還沒有先例,但中芯學校卻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特別審批。

  開發區:這個中心花園跟其他的一些加工廠的宿舍不一樣,他主要的目的是穩定海外的家庭。因為在這個中國的這個行業當中,真正具有高端技術的半導體人才是非常匱乏的,如果他的家庭不來的話,這個員工可能只能在這裡工作三個月、六個月。那他就又可能回去,回到海外去。那這對一個企業的壓力非常大,所以我們中心花園達到了穩定幾千個海外家庭,幾千個海外員工的這樣一個目的。

  解説:投資芯片製造,又去開發房地産、辦學校,是否不務正業?建“中芯花園”、辦學校,畢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筆多出來的開銷,會不會成為公司的一筆負擔?中芯國際的投資方提出了疑義。為了説服投資方,張汝京給他們算了一筆帳,中芯國際的大批外藉員工在外租公寓的費用是非常昂貴的,公司解決了住宿問題,就不需要再向員工支付高額的住房補助。而外藉員工的子弟就讀外面的國際學校,500個孩子一年就需要高達1000萬美元,而佔地達26公頃的中芯花園與中芯國際學校,第一期的建設只有1000萬美元。一次性投入硬體建設的經費,恰恰等於500位小朋友念一年國際學校的錢。這筆帳一算,股東們終於被説服了。

  幾年來,中芯的員工已經增加到了7千多,中芯花園的公寓樓還在不斷擴建,張汝京也從公寓樓,搬到了旁邊的別墅區。中芯花園的絕大部分住房,也都分期分批以成本價出售給了員工,中芯國際在房地産方面的所有投入,完全收了回來。

  中芯國際學校,因為採用雙語教育,教學質量又很高,吸引了許多上海市民,也把孩子送到這裡就讀。現在,中芯幼兒園和中學已經有1100多名學生,其中外來的學生就佔了70%。

  中芯花園小區裏人丁興旺,也吸引了不少商鋪前來入駐,飯店、便利店、美容美發店都來了。中芯公司自己辦的芯欣超市,原來只想作為員工的福利,並沒有贏利的計劃,不料效益卻出乎意料的好。

  張:重點就是要高效率,就是每一個單獨的、小的這個部門,它又要注意到它的損益平衡,獲利的能力。對於主業我們要賺很多的錢,至於這種支援用的,絕對是不能變成累贅。也不要它賺很多錢,賺很多錢就不是我們的目標了,所以我們就是把它做得效率很高。

  解説:不少中芯的員工賣掉了在美國、新加坡的房子,報戶口時,把上海寫作永久居住地,因為他們知道回來就是紮根,不準備幹兩年就走了。許多沒有打算在中國安家的外籍員工,住進小區後,也被這裡鄰里之間的人情味感染,打算長久留下來。

  張汝京説,中芯花園營造了一個很特別的環境,在這裡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很近,他和員工的關係可以不再限于工作,也在生活上産生了交流,這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張汝京告訴我們,在北京的中芯國際也在建這樣的生活區,他要將中芯花園的理想家園的模式,在中芯的每個生産基地推廣開來。

  有人説他是信奉節儉的“清教徒”

  有人説他是慷慨大度的慈善家

  請繼續收看《臺商故事》《張汝京--活在現實中的夢想家》

  四、勤儉辦企業

  解説:很多熟悉張汝京的人,都會對張汝京的節儉津津樂道,儘管掌管著幾十億美元的資産,張汝京自己卻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他每天上下班開的永遠是經濟型轎車。公司的人告訴我們,不久前,他剛剛換掉了破舊的“桑塔那”,換了輛排量很小的“西耶那”。

  在中芯公司的新工地上,還可以見到這樣的鐵皮屋,在建廠的時候,張汝京自己就住在這樣的小屋子裏,這些臨時辦公室可以省去大量租房費用,而在工廠建成後,它們又變成了倉庫。

  在張汝京眼裏,浪費是絕對不允許的,在任何一件生活小事情上,他都會精打細算。

  陳:我看車上有半瓶水。喝剩下來的。我説這是誰的水啊?你可別扔,那個駕駛員就跟我説,這是張汝京的水。他上次喝了,沒喝完。我把它扔了。他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來坐車就問,我上次喝過的那半瓶水呢?

  開發區:背著一個電腦,蠻重的一個電腦,因為他給大家做講解。然後他就出來,我想這麼大個老闆,至少叫個的士然後回公司,然後他跟我聊,怎麼樣能夠回公司,我當然説坐的士最方便了,但是他説好象這個附近有地鐵,你給我找一找地鐵站在什麼地方,我就真的陪他坐到地鐵站,因為當時張江已經通地鐵了,他就乘著地鐵回到張江,然後背著電腦走回他的宿舍。

  張:其實,生活重點是在成就,在於有長遠的價值,不是在於享樂或者是吃喝玩樂。適當的休閒是必須的,過分的奢侈是絕對不需要的。

  張:禮拜天下午,其實就在生活區裏面走,就跟著負責生活區的工程師,看工程的建設,環境的維護保養。

  解説:張汝京不僅生活節儉,在生産上也是節約成本的高手。搞技術出生的張汝京,始終在琢磨著怎樣把環保和節約的理念,貫徹到生産辦公的每個細節中。芯片生産不可避免地要大量用水,張汝京就在生産線旁邊,設計了一套廢水回收再利用的設備,這套節水設備,可以節約70%的生産用水,和65%的生活用水。

  張:把生活污水,放到這個池子裏,這個池子裏有很多的魚,目標就是這個水可以保持已經沒有毒性了,養魚是測試裏面有沒有毒素。魚都可以長得很好,就表示它已經沒有毒性了。

  利樂包。利樂包是什麼,就是,紙包裝。

  在中芯國際,處處能見到回收廢電池和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把廢舊資源高效地利用起來,也成了公司的生財之道。

  張:廢電池我們回收以後,先檢查看看能不能重新再利用,我們有一些特別的方法,可以把它再利用。

  張同期:這種芯片是做得很薄以後,不能再利用了,實際上,這個可以拿來回收,變成綠色的能源,我們從2000年蓋廠到現在,這種芯片一片都沒有丟掉,就是準備來做太陽能電池。這種是歐洲的一個客戶要求的,我們就按照他的規格做給他,他驗收了以後很滿意,現在是給我們下了很大的定單,四月份開始就大量生産。

  解説:然而,生活上非常節儉,對生産成本控制近乎苛刻的張汝京,在另一方面卻表現得十分慷慨。早在來中國大陸辦企業之前,張汝京就開始在中國的西部捐建希望小學。

  張汝京:是1995年的時候,我代表德州儀器(公司)到中國來,到北京來開一個會,在開會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信息産業部的一位工程師,叫唐新平。他非常的優秀,我就問他説,你是哪畢業的?清華大學畢業。好學校。你哪人?貴州。我説貴州怎麼考上清華大學呢?他説很難,他就告訴我説,鄉下的小孩缺少的是機會。他就是一個例子。

  解説:這位來自貧困山區的工程師的話,讓張汝京久久不能忘懷。不久以後,他就聯絡到這位工程師,表示願意在他的家鄉捐建希望小學。從此,張汝京捐款辦學就一發不可收,他和朋友一起,陸續在貴州、四川、雲南、甘肅及青海、新疆等地,興建了26所希望學校。每年夏天,張汝京都要去西部貧困地區,看望那裏的孩子和老師們。

  張汝京的舉動,在中芯公司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吸引不少員工也參與了進來,中芯國際設立了捐助希望小學的基金。共同參與慈善事業,也加強了企業的凝聚力。直到今天,他們的捐助計劃還在繼續。

  張汝京告訴我們,中芯國際將為支援我國的西部開發建設做更多的貢獻,成都的中芯國際的工廠剛剛開業投産,中芯國際將來要吸納更多的西部青年到公司工作。中芯國際也在積極投入,培養中國自己的芯片人才。

  中芯國際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中華大地,張汝京這個追夢高手,也將在這裡把他的夢想逐個變成現實。

  張:我們的目標就是中芯國際這個字已經表達出來了,我們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責編:王京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