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達裏諾爾:生命的奇跡》上(探索發現2006-43)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0日 15:41 來源:CCTV.com

古老的岩畫

  在中國地理版圖的正北方,內蒙古高原腹地的克什克騰旗,碧草帶著柔和的曲線向著天邊延展,清風和著塞外的花香撲面而來。

  南北縱貫1000多公里的大興安嶺,停下奔騰的腳步,把主峰佇立在這裡。

  大興安嶺的腳下,貢格爾草原上蜿蜒的河流在天地之間,畫出了一條最有韻致的優美曲線。

  草原的懷抱裏,有一片像海洋一樣寧靜深沉的湖水,這就是達裏諾爾。在蒙古語裏,達裏的意思是大海,諾爾是湖泊,所以,達裏諾爾就是大海一樣的湖泊。

  面積240多平方公里的達裏諾爾,是內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它的總蓄水量有16億立方米,最大深度有14米。這樣的水量和這樣的深度,使得湖水呈現著湛藍的色彩,散發出大海一般的氣息。

  但從達裏諾爾周圍的地勢來看,這是一個被完全封閉的內陸湖,湖水的補給完全依靠周邊的幾條河流。對一個湖泊來説,湖水沒有外流的通道並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湖盆裏不斷聚集的鹽鹼沒有排泄的途徑。在降水量只有二三百毫米的氣候環境下,強烈的蒸發會使湖水中的鹽鹼度逐漸升高到不適合任何生命的存活,湖泊最終會成為生命的禁區。

  由於地勢的封閉,達裏諾爾的湖水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鹽鹼。目前,湖水中鹽的含量是千分之五,而純鹼,也就是碳酸鈉的含量已經高達千分之十七,所以從湖泊的分類上來説,達裏諾爾已經是一個典型的高原鹼湖了。

  一項專門的研究已經證實,當湖水中的鹼含量達到千分之十五的時候,水中就不再適合任何魚類的生存了,達裏諾爾恰好超過的這個界限。

  實際上,在內蒙古高原上,類似達裏諾爾這樣的湖泊有很多已經演變成了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鹽湖和鹼湖。在離達裏諾爾只有100多公里遠的地方,就有一座以出産純鹼而著稱的湖泊----查幹諾爾,它的水域裏很早就沒有任何魚類的蹤跡了。

  但是,生命的奇跡正是發生在達裏諾爾----這樣一個被認為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

  “喀嚓”、“喀嚓”的輕響打破了達裏諾爾漫長寂寞的冬日,這是冰層破裂的聲音,預示著一年裏春日的來臨。這種聲音也驚動了湖水深處的華子魚,逐漸升高的水溫在提醒著它們:洄遊的時節到了。

  每年的4月下旬,隨著湖水的解凍,一場浩浩蕩蕩的“洄遊運動”席捲著整個華子魚族群。在浮動的冰碴清脆的碰撞聲中,不知是哪條“領頭魚”率先出發,向著湖邊幾條流淌著淡水的小河衝刺。


古老的岩畫

  魚類洄遊的水下鏡頭是很難拍到的,為此我們特地在魚群前進的方向上安裝了一組柵欄,魚群會在這裡稍做停留,在鏡頭前表演它們逆流而上的游泳技能。

  華子魚要到離大湖20多公里遠的産卵場去在夜裏産卵。那裏河道寬闊,水流平穩,水中雜草叢生,是它們理想的卵床。

  有的時候,從水面就能清晰地看到魚群“力爭上遊”的奇景,河道內擠滿了逆流而上的魚兒,有如要趕赴戰場。有時,由於魚群太過擁擠,竟會造成水流不暢。傳説以前在河道狹窄的一處河口,洄遊高峰期時,人們甚至能踩著魚背過河。

  達裏諾爾湖水的高鹽度和高鹼性,對於華子魚的魚卵是致命的。為了繁殖後代,華子魚只有逆流而上,選擇合適的入湖河流作為它們産卵的地方,這無疑是一趟面臨著生死考驗的艱苦跋涉。

  河口地帶,就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戰場:蜿蜒曲折的河道兩邊兒聚集了大量的鳥兒,數量最多的就是這些以吃魚為生的蒼鷺。華子魚的洄遊,對這些“長脖子老等”來説,是一場難得的盛宴。

  雖然水面上的殺手時刻威脅著浩浩蕩蕩的洄遊大軍,但是華子魚家族每年都義無反顧地衝過河口逆流而上。

  對它們進行了一系列生理分析之後,人們注意到體重大約在半斤以上的華子魚才具有洄遊繁殖的能力,而在食物稀少的達裏諾爾,它們要長到這個重量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

  洶湧的急流是華子魚遇到的最重要的考驗,只有身體強壯的華子魚才能躍過急流,衝進水勢平緩的河道裏。

  再老練的華子魚也會遇到麻煩,而有些第一年産卵的華子魚更會辨不清方向,旅途是否順利就得看水勢的情況。有些體格健壯的華子魚甚至能跳過1米高的水浪,但更多的卻只能被水流無情地抽打回來。

  每年的旅行都是一次體力加技巧的大比拼,只有優勝者才有權力繁殖後代。在跋涉中它們的性腺最終發育成熟,。可當它們精疲力竭地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繁衍生息卻並不一定像意料中的那樣開始。

  塞外的早春,天氣變化無常,周圍高地上的積雪白天融化,晚上又會凍結,這引起河道水位的忽漲忽落。白天一漲水,有些華子魚就衝上了淺灘,但是一到夜裏,水位下降後,很多魚就會被困到一個又一個的小河灣裏。

  只有最強壯的雄魚能堅持到下一次漲水,那樣它們就有機會掙扎著回到河裏。但大多數擱淺在這裡的雌魚都不會熬過一個晚上,它們身體裏積累的營養幾乎都化作了肚子裏的魚卵,而體力也早在洄遊的路上消耗完了。

  但令人為之感動的是,它們的身體在最後僵硬之前,仍舊保持著衝向上遊的方向。這些母親們為了種族的延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魚類的洄遊,在自然界的江河湖海裏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中國的第一大河流長江裏,就擁有眾多的洄遊魚類。

  中華鱘,就是其中一種非常有名的洄遊魚類。它們每年春天從長江口開始,逆流而上,用將近半年的時間到達長江上遊的金沙江河段産卵。


華子魚

  在金沙江裏産卵後,成魚順流而下回到大海,而幼魚則在河川淺水裏生活,直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回到大海裏繼續成長。

  這種為了繁衍種族而進行的洄遊,在魚類學上被稱作生殖洄遊。中華鱘就是魚類生殖洄遊的代表。

  不過,中華鱘的萬里洄遊,已經永久地成為歷史了。這是因為它們的洄遊路線在24年前被人類所建造的水電工程徹底切斷。

  1981年,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大江截流,使中華鱘失去了回到金沙江産卵的可能。為了保護這種一億五千萬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古老物種,動物保護部門在葛洲壩下游的湖北宜昌,建立了中華鱘的保護和繁育基地。而中華鱘也逐漸適應了變化中的長江,在葛洲壩的下游形成了新的産卵場。

  今天,我們在動物園的水族館裏所見到中華鱘,都是人工繁育的成果。雖然它們的洄遊路線受到了阻擋,但在人們持續不斷的精心呵護下,這個古老物種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當然,在我們的土地上,在一些純天然的湖泊與河流中,還有這種傳奇般的生命之旅,達裏諾爾華子魚的生殖洄遊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們在鹹水湖裏生活,到周圍的淡水河流裏産卵,這是一種與中華鱘非常接近的繁殖方式。對華子魚來説,達裏諾爾就是大海,周圍的淡水河流就是長江。

  然而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就是在魚類分類學上,被稱作瓦氏雅羅魚的華子魚實際上是一種淡水魚。它們應該生活在水流和緩、水質清澈的河口地帶或者山澗溪流裏。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水系和遼河水系裏華子魚是比較常見。那麼,一種純粹的淡水魚為什麼能夠生活在達裏諾爾這個已經不適合魚類生存的鹼湖裏呢?這種挑戰了生態規律的生命奇跡為什麼能夠發生在這裡?

  華子魚在春天裏的生命之旅,激發起了我們探索的慾望,也許,達裏諾爾擁有某種我們還不了解的神奇力量,使得生命能夠在這裡存在。而這種生命現象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環境與生態變遷的故事。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説,被完全封閉的達裏諾爾不可能是華子魚的起源地,這種淡水魚應該是在很早以前,從別的水系裏遊到達裏諾爾的。而這就意味著達裏諾爾曾經是一個面積非常巨大的淡水湖,它的水面高度一定遠遠超過了今天的尺度,它的湖水通過河流與別的水系完全連通,並且一直流向大海。華子魚就是在那個時候,從遼河水系裏遊到達裏諾爾的。

  後來,由於某種原因,達裏諾爾的湖水退縮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被完全封閉的內陸湖。而留在這裡的華子魚也逐漸適應了在不斷鹽鹼化的湖水裏生存,由於它們的魚卵在鹼水裏無法存活和孵化,這些華子魚又學會了在鹼水與淡水之間進行洄遊,來保證自己種族的延續。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推想,它挑戰著我們的思維。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推想的前提是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的,而這個推想本身也一定會被科學的證據所證實。

  接下來,尋找支持這個推想的有力證據,成了我們在幾年時間裏投入全部精力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們的探索首先是從湖泊周圍的地貌開始的。

  在達裏諾爾北岸大約2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座突兀在草原上的平頂子山。從遠處望去,它如同一座過去鐵匠們用來打鐵的砧子,當地人因此把它叫做砧子山。


死火山口

  砧子山的高度只有大約不到100米,但是在起伏和緩的草原上,這個高度就已經使它顯得鶴立雞群。天氣晴朗時,遠在百里之外就可以遙望到它的身影。線條簡潔,輪廓柔和的砧子山是達裏諾爾最顯著的地理坐標。當然,它也首先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

  不過,一旦我們在近距離觀察砧子山的時候,就會發現組成它的岩石,線條其實並不柔和,幾乎所有岩石的棱角都極其銳利,帶著刀劈斧砍般的剛強,它們像是被融化後又重新凝結的鋼鐵。

  毫無疑問,在地球上,這種岩石只能是岩漿冷卻之後所形成的火山岩,而砧子山就是一座曾經噴發過熾熱岩漿的火山。

  火山噴發會形成巨大的火山基座和高聳的火山錐,不過,當火山耗盡它的能量而成為死活山之後,風雨的侵蝕就會把相對脆弱的火山錐逐漸削平,只留下一個平緩的火山基座,這種基座往往被人們俗稱為桌子山或者是砧子山。

  達裏諾爾北岸的這座砧子山,顯然也是一座失去了火山錐的死火山。從它火山基座的平緩程度來看,它已經接受了風霜雨雪在漫長歲月裏的打磨。

  實際上,在達裏諾爾的北岸和西岸,類似的火山基座在數量上是非常驚人的,地質學家的統計結果是102座。它們共同組成的火山群被稱作“達裏火山群”,是中國九大火山群中規模最大的。

  達裏火山群的噴發年代,經過專家的考證,大約是在800萬年前。正是這些火山的噴發,造成了達裏諾爾湖盆的相對下陷,所以達裏諾爾實際上是一個火山運動所形成的構造湖。

  由於火山噴發的強烈,達裏諾爾的湖盆擁有了足夠的面積和足夠的深度,可以比周圍一般的湖泊容納更多的水量。這使得它的水體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而穩定的水體對魚類的生存是有利的。

  在一個封閉,但是長期穩定的水體裏,華子魚有可能逐漸適應湖水中鹼含量的緩慢增加,並且發展出洄遊的生殖方式。

  但是,對火山遺跡的考察並不能直接證明達裏諾爾在過去是一個通向大海的淡水湖。也就是説,華子魚是如何來到這裡,仍然需要尋找新的線索。

  離開地質學領域,隱藏在草原深處的達裏火山群,在一般意義上的知名度其實並不高。這些死活山中,也只有砧子山偶爾有遊客光臨。不過,來這裡探訪的人們並不是為了考察地質,而是來欣賞一些特殊的古代文明的遺跡。

  在砧子山約半山腰的地方,幾塊巨大而且平整的岩石上,鑿刻著一些古代岩畫。

  歷史上,擁抱著達裏諾爾的克什克騰草原,曾經是眾多遊牧民族縱馬馳騁的戰場和牧場,也曾是北方草原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遊牧人在這些裸露的岩石上刻下了他們幸福的回憶,任時間沉澱出永恒不變的草原文化的氣息。

  根據文物學者的考證,這些岩畫的歷史相當古老,甚至有些作品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遠古先民所鑿刻的。

  但是,引起我們注意的並不只是這些岩畫所擁有的藝術魅力,我們發現,在鑿刻著古代岩畫的火山岩上,都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覆蓋物,岩畫的線條實際上是鑿穿了這層白色覆蓋物,露出了火山岩的本色。

  這層白色的覆蓋物,象粉刷墻壁一樣,在這個高度上環繞著整個砧子山。它們的厚度只有大約幾毫米,但卻具有象岩石一樣的硬度。

  實際上,這種白色的覆蓋物的確是一種岩石,是在水中沉積才能形成的石灰岩。


隱藏的攝像機

  發現砧子山的半山腰上有沉積岩的存在,就意味著砧子山,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曾經被水浸泡過。換句話説,現在離達裏諾爾有兩公里遠的砧子山,曾經是達裏諾爾的一座湖心島,湖水長時間地浸泡著火山岩並在水際線上沉積下了一層白色的石灰岩。

  這個發現,使我們對達裏諾爾身世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隨後,我們使用GPS對岩畫所處位置的海拔高度進行了測量,數據顯示是1280米。

  而我們在湖岸邊所測量到的湖面海拔高度只有1217米。

  這意味著,達裏諾爾在過去的某個時間裏,水位高度要超過今天至少60米!

  這樣的一個超級達裏諾爾存在過嗎?

  我們相信,這個面積和深度遠遠超過今天規模的超級達裏諾爾一定存在過,因為砧子山上石灰岩的沉積不可能有別的原因來解釋。

  但是,如果它真的存在過,那麼它所擁有的巨大水量又從何而來呢?

  湖泊所擁有的水量是從周圍匯入的河流裏得到的,現在的達裏諾爾有四條淡水河為它補給水源。

  這四條河流的匯入點,大致呈一條對角線。在湖的東北岸,從北往南是貢格爾河和沙裏河。在湖的西南岸,是耗來河與亮子河。

  這四條河裏,沙裏河與耗來河的水量都很小,它們是從達裏諾爾周圍的衛星湖裏發源的,流程不過幾公里,河道也非常狹窄。其中的耗來河甚至被稱作是“嗓子眼河”,當地人誇張地説這條河裏連大一點的魚都遊不過去。

  而亮子河是從達裏諾爾南岸的沙地裏發源的,水量也不大,在乾旱季節裏,泉水甚至會被流沙掩埋。

  實際上,能穩定供給達裏諾爾水源的,只有從東北角匯入的貢格爾河,它提供了這個湖泊最主要的淡水補給。

  貢格爾河是從大興安嶺發源的,流程大約有30公里。它發源於大興安嶺的主峰黃崗峰。由於地勢的關係,黃崗峰一帶的年平均降水量有600多毫米,這個降水量要比周圍的草原和沙地多出將近一倍,所以從這裡發源的貢格爾河,流量一直比較穩定。

  我們推測,那個曾經存在過的超級達裏諾爾,很可能是從大興安嶺得到巨量水源的。但是,現在蜿蜒流淌在草原上貢格爾河,顯然不支持我們的設想,因為這樣的流量不可能把達裏諾爾的水位抬升到足以把砧子山變成湖心島的程度。

  這其中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貢格爾河的流量曾經極其巨大,巨大到足以形成一個超級達裏諾爾,而為貢格爾河提供水源的大興安嶺必定在某個時候是一座超級水庫。

  這些設想需要新的依據,我們沿著貢格爾河逆流而上,掠過被這條河流所哺育的肥美草原,去大興安嶺尋找能夠解開這些謎團的線索。

  從空中俯瞰,大興安嶺主峰黃崗峰一帶,到處是渾圓的山崗和平緩的谷地,柔和起伏的山巒像大海中涌動的波濤。

  但在一些山脊上,你會突然發現一些高聳的尖峰和突兀的石林,堅硬的岩石似乎是被某種自上而下的無形力量細緻地雕刻過一番。

  當地的蒙古族牧民把這些石林稱作“阿斯哈圖”,意思是險峻的岩石。傳説蒙古民族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率領大軍征戰疆場的時候,曾在此歇馬慶賀,而這根傲然挺立的巨石就是當年成吉思汗的拴馬樁。


棲息中的小天鵝

  800年的歷史仿佛已經遙不可及,石林默默無語,用花崗岩的堅硬櫛風沐雨,迎送著數不盡的朝暉夕陽。

  直到有一天,韓同林,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研究了大半輩子現代冰川的地質學家來到了這裡。眼前的石林引起了他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判斷這些石林應該是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遺跡,記錄了一段非同尋常的地球上的故事,科學上的價值不可估量。從那以後,他又六次專程來到克什克騰,考察這些奇特的石頭,並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科學假説。

  大約在兩萬年前,地球經歷過一次特殊的寒冷,平均的溫度要比今天低10攝氏度以上,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陸地都被一層厚厚的冰川覆蓋了。而在大興安嶺一帶,冰川的厚度達到了2000多公尺,茫茫冰原覆蓋著山川大地。

  地球畢竟是一顆溫暖的星球,寒冷並不會永久的持續。冰河時代快要結束的時候,氣候又開始漸漸轉暖。

  巨大的冰川沿著山脊的兩側緩緩退去,在這個退縮的過程中,裸露的岩石被冰川撕裂了,大量的石塊被裹脅著搬運到了很遠的地方。

  不過,有一些特別堅硬的岩石經受住了這種似乎是無可匹敵的力量,依舊矗立在山岡上----這就是今天的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這是韓同林教授一種非常有想象力的推想,這個推想的前提是這裡曾經經歷過異常寒冷的氣候,曾經被規模巨大的冰川長久地覆蓋。

  但是這個推想又是具有相當説服力的,因為即使是在今天,黃崗峰一帶的年平均溫度也在攝氏零下1度左右,冬天的積雪往往到6月還沒有融化。而在氣候寒冷的冰河時代,這裡的山地很有可能積累起足夠的冰雪,形成被稱為“固體水庫”的巨大冰川。

  冰川,終究是要融化的。等到氣候徹底變暖,冰川全部消融的時候,所有的冰川融水都會奔涌而下,匯入江河。

  而離大興安嶺只有30公里遠的達裏諾爾,在那個時候,一定接納了來自大興安嶺的冰川融水,其水量之巨大,足以使整個湖盆被灌滿,使砧子山成為湖心島。

  那是一個大地上河川縱橫,水網密布的時代。水位比今天高出至少60米的超級達裏諾爾,也一定擁有自己的外流水道。而最有可能的是,這些水道與離它最近的遼河水系連接了起來,一直通向大海。

  現在,遼河的源頭離達裏諾爾實際上也只有幾十公里遠的距離,遼河的上遊河段被當地的蒙古人稱做西拉沐淪。西拉沐淪,漢語的意思是黃色的河。

  與中國其它的大江大河不同,西拉沐淪的源頭不是高山,也不是草地,而是一片茫茫沙海。在連綿不斷的沙丘中,道道清泉從泥沙裏涌出,無聲無息卻又永不停歇。

  有人猜測,這些泉水的源頭應該是來自達裏諾爾,苦澀的湖水在地下潛行了幾十里,經過沙子的過濾後,變成了清澈的泉水,匯成了江河之源。雖然這樣的説法顯得有些離奇,但西拉沐淪河的確與達裏諾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西拉沐淪河源頭一帶的海拔是1340米,比現在的達裏諾爾湖面高出了100多米。但是西拉沐淪河在進入河谷地帶後,海拔很快就降到了1200米左右,這個高度已經與達裏諾爾今天的湖面高度非常接近。更重要的是,從達裏諾爾到西拉沐淪河谷,中間並沒有明顯的高地阻隔。

  所以我們推想,在那個超級達裏諾爾存在的時候,它一定與西拉沐淪河是完全連通的,並且與整個遼河水系結為整體。生活在淡水裏的華子魚就是在那個時候,從遼河水系裏遊進了達裏諾爾。

  冰川時代結束後,內蒙古高原上的氣候在總體上變得越來越乾燥,降水量的減少使很多河流消失,達裏諾兒的水面高度也下降了100多米,成了一座被草原環抱著的內陸湖泊。遊進達裏諾爾的華子魚被永遠地封閉在了草原深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達裏諾爾,實際上是當年那個水量巨大的超級淡水湖的遺跡。而它能堅持到了今天,除了因為擁有一個巨大並且深陷的湖盆之外,還因為發源於大興安嶺的貢格爾河為它源源不斷地補給著淡水。

  這個穩定和持久的水源,使達裏諾爾在蒸發與補給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使被封閉在這裡的華子魚有了通過洄游來繁衍種族的可能。魚類學家的調查已經證實,達裏諾爾的華子魚與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同類有些明顯的差異,它們可能是亞羅魚家族中一個新的品種。它們不僅適應了在鹼水裏生活,還形成了一個興旺的族群。

  達裏諾爾的捕魚季節是在冬天,為了不影響華子魚的正常繁殖,達裏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每年的捕撈量限定在60萬斤以下。

  一米多厚的冰層被打開之後,每一個冰窟窿都有舀不完的華子魚。

  這樣的捕撈量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但是對華子魚種群的穩定沒有造成任何不利的影響。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在達裏諾爾這座高原鹼湖裏,奇跡般地存在著一個適合華子魚生存的、充滿了活力的生態系統。

  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我們逐漸破解了達裏諾爾的魚類洄遊之謎。雖然我們的推理不一定是最終的結論,但是我們相信,這個科學假説經得起最嚴格的推敲。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