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二十四集:斯大林格勒:兵臨城下(探索發現2005-25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13:28 來源:CCTV.com

  1942年3月底,蘇軍的反攻告一段落。

  蘇聯的戰時生産,已經全部遷移到東部的烏拉爾山區,離莫斯科有1600多公里,德軍卻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去破壞蘇聯快速發展的軍工産業。

  但是,到了春天,德國又重新加大了對蘇聯的攻勢。以至於英國很想在西線開闢一個第二戰場,藉以引開部分德軍。

  蘇聯也確實感覺到,自身承擔了抵抗德國的太多壓力。

  因此,當年5月,蘇聯外長莫羅托夫飛抵英國、美國尋求幫助。


“費迪南”式反坦克自行火炮

  英美盟軍提供的這些物資,由從英國出發的商船,經過巴倫支海,運輸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港口。

  這些商船在經過德國佔領的挪威時,經常被早就守候在那裏的德國飛機、潛艇和戰艦尤其是提爾比茨號戰列艦的夾攻,損失十分慘重。

  盟軍支援蘇聯的另一條運輸線,基本上是通過陸路。

  他們把武器彈藥運到伊拉克港口巴士拉後,用卡車運往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再跨越蘇波邊界將這些物資運到哈薩克斯坦。

  1942年夏末,希特勒的戰略方針依然是進攻,卻不再把莫斯科作為重點。

  他作出了戰爭時期、對德軍命運最具決定意義的一項決策,那就是要同時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也宣佈,高加索的命運將直接取決於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

  1942年6月底,希特勒重新啟用了曾經被他撤職的原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鮑克,擔任B集團軍群總司令,目的是掃清頓涅茨河到頓河的障礙,並在頓河沿岸組成防衛側翼,一直向南延伸到斯大林格勒。


被俘虜的德軍士兵

  菲爾南德裏斯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則直接突進到高加索地區。

  為了擴充馮鮑克的突擊實力,希特勒將裝甲部隊從A集團軍群調到了B

  集團軍群,希望能夠圍殲更多蘇軍。

  蘇軍通過巧妙撤退,避開了德軍的包圍圈。

  由於未能達到這個戰役的目的,希特勒再次將馮鮑克撤職,同時命令A集團軍群向瀕臨高加索地區的裏海北岸展開攻擊。

  A集團軍群繼續向高加索縱深突進。

  1942年7月17日,德軍再次投入150萬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

  制定了8天之內將其攻佔的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這一地區的蘇軍,採取緊急措施,堅決守住陣地。

  7月28日,決心力挽狂瀾的斯大林發佈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不準後退一步!”命令必須死守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並很快將城裏的平民大部分撤離。

  8月19日,曾經起草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德國上將費爾特裏希保盧斯率領第六軍向斯大林格勒展開了猛烈攻勢。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持久和最為激烈的戰事之一:斯大林格勒戰役打

  響了。

  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了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的建築幾乎全被炸毀。

  9月13日,17萬德軍,在500輛坦克的配合下,猛攻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


德軍的新式武器:55噸重的虎式坦克

  這個集團軍的司令員是崔可夫。

  德軍在幾個地段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展開了巷戰。

  此時,越來越多的蘇聯援軍迅速向斯大林格勒集結。

  第二天,德軍展開了24小時不間斷衝鋒。一場最殘酷、最激烈的市區爭奪戰開始了。

  爭奪火車站的戰鬥尤其激烈,一週之內火車站竟然13次易手。

  在瑪瑪耶夫崗高地,蘇聯近衛軍第十三師與德軍展開了白刃搏鬥。

  德軍團長威廉霍夫曼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到:“蘇軍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他們不知疲勞,不怕炮火。”

  這個勇敢的士兵,就是蘇聯近衛軍第十三師的中士雅科夫巴甫洛夫。


蘇聯的戰時生産,已經全部遷移到東部的烏拉爾山區

  戰後,蘇聯重建了他曾經守衛過的那座大樓,並命名為巴甫洛夫大樓,以示紀念。

  類似的傳奇人物還有很多,被德軍稱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的蘇聯女飛行員:莉莉婭利特維亞克便是其中之一。

  1921年8月,莉莉婭出生在莫斯科,14歲便瞞著父母在飛行俱樂部學習飛行技術,一年後,已經能夠獨立駕駛飛機。

  1942年,蘇聯準備在紅軍中組建三個完全由婦女組成的戰鬥航空團。

  莉莉婭聽到這一消息後,立即報名參加,很快被派往286飛行團。

  9月13日,在斯大林格勒上空,莉莉婭生平第一次擊落了兩架德國戰機,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擊落敵機的女飛行員。

  後來,她還擊落了由德軍王牌飛行員駕駛的一架米109戰鬥機,這是一個保持著35次空戰勝利記錄的中尉。

  在俄語中,莉莉婭利特維亞克的名字與百合發音相近,她也酷愛這種花,並在自己駕駛的飛機機身兩側分別畫了一朵百合花。

  德軍飛行員把百合誤認為是玫瑰,將這個令他們十分畏懼的女飛行員稱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

  1943年1月底,莉莉婭又加入了296飛行團,並在2月中旬,擊落5架敵機,為此她獲得紅旗勳章,被提升為中尉。

  同年8月1日,莉莉婭在馬裏諾夫卡上空巡邏時,遭到8架德國米109戰鬥機圍攻,在擊落兩架敵機之後,她的戰機也被敵機擊中。

  “斯大林格勒白玫瑰”在空中凋謝。


蘇聯外長莫羅托夫飛抵英國、美國尋求幫助

  莉莉婭犧牲時離她22歲生日還有17天。

  在短暫的一生裏,她出戰168次,單獨擊落敵機12架,聯合戰友擊落敵機3架,是二戰女飛行員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一位。

  60多年後的今天,有關莉莉婭的故事及繪畫依然在俄羅斯廣為流傳。

  在電影《兵臨城下》中,神槍手瓦西裏澤索夫一槍斃敵的絕招,使觀眾大開眼界。

  他的原型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裏的狙擊手瓦西裏扎伊採夫。

  就在斯大林格勒的戰鬥達到白熱化的9月,扎伊採夫被編入了蘇聯紅軍第284步兵師,隸屬於由崔可夫指揮的第62集團軍。

  10月初,德軍炮火在一個炮兵觀察哨的指引下,對蘇軍防禦工事和火力點構成了巨大威脅,扎伊採夫奉命潛伏在離這個觀察哨不遠的瓦礫堆裏,平心靜氣地等待了半個多小時,以嫻熟幹練的狙擊手法,將那3名執行觀察任務的德軍偵察兵接連射殺。

  扎伊採夫的出色表現,引起了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親自授予扎伊採夫一支帶瞄準鏡的莫辛納幹狙擊步槍,並責成他立即組建狙擊小組,專門獵殺德軍軍官、炮兵觀察員以及那些零星出沒的士兵。

  此後,扎伊採夫在10天內又接連擊斃了40名德軍。

  蘇軍最高統帥部隨後在全軍開展阻擊戰。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僅第62集團軍就編練出100多個由兩到三名狙擊手組成的獵殺小組,他們當中很多是女性。

  1942年,狙擊手們殲滅了6250名德軍,其中1126名是由扎伊採夫訓練的狙擊手擊斃的,扎伊採夫也取得了射殺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他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

  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仍然在殘酷地繼續著。

  從1942年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的傷亡幾乎都在3000人以上,卻仍然沒能佔領整個斯大林格勒。

  戰鬥一直持續到11月初冬季來臨,雙方才有了片刻的休整。

  隨後,嚴寒很快降臨。

  毫無過冬準備的德國士兵,又像攻打莫斯科一樣,陷入了饑寒交迫中,大量士兵被凍死凍傷,戰鬥力日漸衰弱。

  一個德國士兵在家信中哀嘆:“我們不久就可以佔領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們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又像月亮那樣遙遠。”

  儘管戰爭形勢開始了變化,雙方統帥部的注意力還是完全被吸引在了斯大林格勒,戰鬥依然處於膠著狀態。

  鏖戰之中,德軍上將保盧斯無意間發現自己指揮的第六軍正處於一個突出位置,側翼是兩個羅馬尼亞軍,但是距離已經很遠,這樣的格局對德軍非常不利。

  穩步增加兵力的蘇軍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準備趁機突然進攻,將德軍迅速分割包圍在斯大林格勒。

  11月中旬,斯大林格勒戰役即將進入反攻階段。

  這時,已經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並成為蘇聯紅軍少校參謀的劉亞樓適時提出了一個構思新穎的作戰樣式。

  劉亞樓向蘇軍統帥部建議,為了能夠在冬季大規模聚殲德國裝甲機械化部隊,蘇軍的運輸方式應該有別於德國,因為如果像德國那樣採取卡車一類的運兵工具,汽車發動機勢必會抵擋不住嚴寒。所以必鬚髮揮適應嚴寒作戰,具有快速機動作戰能力的各兵種優勢。

  首先出動戰鬥機掌握制空權,打擊德軍空中力量,掩護轟炸機,掃平地面進攻的障礙,而後以強大的裝甲部隊為先導,以西伯利亞騎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隊快速跟進,實施陸、空協同作戰。

  接下來的幾次冬季戰鬥證明,這種構思新穎的作戰樣式,是非常切實可行的。因此,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劉亞樓提出的建議非常關注,多次動員他加入蘇聯國籍,並打算用蘇聯的兩個集團軍與中國交換劉亞樓。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發出了大反攻的命令。

  這一次,新到達的援軍負責主攻。

  德軍側翼的羅馬尼亞部隊猝不及防,很快就在蘇軍的淩厲攻勢下瓦解。

  4天之後,保盧斯猛然發現,他的33萬部隊已經被分割包圍在斯大林格勒,與鄰近的德國部隊相隔足足80公里的距離。

  納粹空軍司令戈林記得,在1月初的德米揚斯之圍中,曾經成功地進行了空中運輸補給,於是提醒希特勒,他可以通過空軍向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運送給養。

  然而,很多德國空軍指揮官擔心,沒有足夠的空中運力完成這一計劃。

  儘管如此,德軍運輸機還是開始了行動。

  保盧斯得到這一消息後,便下令堅守陣地,不得突圍。

  然而,蘇軍的防守出人意料地頑強,任何試圖援救保盧斯的行動都被很快挫敗。

  保盧斯卻受命抵抗到最後一人。

  緊接著,蘇軍迅速發起進攻,將前來為保盧斯解圍的德國援軍主力,驅趕到距離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地方。

  隨著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一個又一個機場被蘇軍快速佔領,被圍德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困難。

  至1943年1月初,被圍德軍的處境更加狼狽。

  他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一片麵包,15人才僅僅分食1公斤土豆,只有雪水可供飲用;騎兵的馬匹早已被宰食殆盡;更為可怕的是,每人每天只能領取30發子彈,坦克因缺少燃料開動不了,大炮因缺乏炮彈幾乎不能開火。

  對德軍來説,形勢仍然在進一步惡化。

  1月23日,隨著德國空軍最後一個架次的運輸機離開幾近絕望的被圍德軍,蘇軍的包圍圈幾乎已經縮小到了保盧斯所在地下室的門口。

  然而,1月30號,也就是希特勒上臺10週年的紀念日。戈林卻通過廣播向全體德國人鼓動説:“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種精神象徵。”

  這一天,困守在斯大林格勒兩個包圍圈裏的德軍,卻是彈盡糧絕,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著,已經處於絕望的境地。

  心灰意冷的保盧斯在筆記中寫道:“士氣低落了,解圍的希望破滅了。越來越疲憊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裏為自己尋找避難所,已經越來越多地聽到關於反抗已毫無意義的抱怨聲。”

  儘管已經走投無路,保盧斯卻仍然心存幻想。他向希特勒發出了突圍撤退的請求。

  剛從阿爾卑斯山賞雪歸來的希特勒立即回復了一份急電:不許投降,第六軍必須死守陣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這樣的回復令保盧斯陷入了極度絕望。陰暗的地下室裏,他垂頭喪氣地坐在行軍床上,向希特勒發出了最後一份急電:“部隊將於24小時內徹底崩潰。”

  即使到了如此地步,他還是向希特勒表示了誓死效忠的決心。

  萬般無奈的希特勒急忙發出電令,將保盧斯由上將升為陸軍元帥,其餘117名軍官也各升一級,希望以封官加爵來強化德軍將士所謂“光榮殉職”的決心。

  然而,希特勒這道電令的潛臺詞更讓保盧斯不寒而慄,它暗示著,如果一旦保盧斯被蘇軍俘虜,他就必須自殺殉國,因為在德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一個陸軍元帥被敵方俘虜或者投降。

  保盧斯徹底絕望了!

  1月31日,就在保盧斯向希特勒效忠死戰的消息發出去還不到24小時,德國第六集團軍在他率領下向蘇軍投降。

  9萬1千多名德國官兵,其中包括保盧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穿著單薄的衣衫,抓緊裹在身上滿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度的嚴寒中,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後來保盧斯轉而為蘇聯服務,加入了 “自由德國國家委員會”的“德國軍官同盟”,並通過電臺動員德國人自覺地組織起來,反對希特勒暴政。

  兩天后的2月2日,另一個包圍圈裏的德軍也繳械投降。持續6個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於結束。

  德國被擊斃、擊傷、俘虜和失蹤的官兵高達150萬人,佔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同樣付出了慘重代價。

  斯大林格勒戰役反功階段,蘇聯投入的總兵力是112萬,犧牲的官兵幾乎達到了一半。

  斯大林格勒戰役成了東線戰場的重要轉捩點。

  從此以後,德軍的主要戰略轉入了防守。

  對於蘇聯人來説,這場戰役的勝利是他們走上解放道路的第一步。

  甚至還在進一步縮小斯大林格勒內的包圍圈時,蘇軍已經計劃在蘇德前線的其它地區發動反攻了。

  高加索地區的德軍損失慘重,並且喪失了空中支持,蘇軍1月初的一次攻勢,就將他們趕出了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區。

  蘇軍在戰線最北部地帶的另一場進攻,大大改善了仍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的交通。

  德軍在莫斯科西部的突出部分也被殲滅了。

  其中最激烈的戰鬥是在頓河與頓涅茨河間進行的,德軍被迫從頓涅茨河向西撤退,並丟掉了哈爾科夫。

  德軍看到了一支新的蘇聯紅軍的崛起。

  然而,1943年的頭幾個月裏,在蘇聯屢屢受挫的德軍並沒有完全士氣低落,他們繼續負隅頑抗。

  直到春季來臨,激烈的戰鬥才有所停歇。

  此時,希特勒也不得不接受並且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東線已經再也不是德軍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時候了。

  然而,希特勒和他的很多將領不同,還是相信有限的進攻,不僅能限制蘇軍實力的增長,而且還能維持德國人的士氣。

  於是1943年春季,希特勒下決心再發動一場有限的進攻。

  他將注意力轉向了庫爾斯克和哈爾科夫北部新出現的蘇軍防線的突出部,計劃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將這裡的蘇軍一舉殲滅。

  蘇軍很快就獲取了這一情報,決定以逸待勞而不是主動出擊。

  他們在這個突出地區修建了三層同心圓的防線。

  蘇聯的大量軍隊源源不斷地被從其他地區集結到庫爾斯克一帶,這裡將是蘇德雙方的下一個戰略重點。

  蘇軍集中了足夠多的坦克,準備打擊來犯德軍的側翼。

  為了部署新式武器,希特勒推遲了發動進攻的日期。

  這恰好使蘇軍贏得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希特勒等待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55噸重的虎式坦克,它配備了88毫米火炮,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

  這種坦克,最早于1942年12月,在北非的突尼斯戰場亮相。

  比虎式略小的豹式坦克,重45噸,也是重型坦克,配備了口徑75毫米的火炮,它比虎式坦克速度更快。

  這是“費迪南”式反坦克自行火炮,因為它的炮塔是固定的,所以造價比坦克更便宜。

  如此強大的裝甲部隊,毫無疑問將會給蘇軍帶來致命打擊。

  然而,因為德軍要想在庫爾斯克附近部署足夠多的戰車和坦克,便意味著必

  須將進攻日期推遲到1943年夏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坦克戰,即將在庫爾斯克打響。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