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北抗日聯軍 第五集 光復東北(探索發現2005-8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4日 11:39 來源:CCTV.com

  1940年早春的一個深夜,中蘇邊境的饒河地區突然響起一陣槍聲。槍響過後,幾個人影已經掠過邊境中心線,進入了蘇聯境內,開槍的日本關東軍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無計可施。那麼,這些越境的究竟是些什麼人呢?


在蘇聯修整的抗聯將士

  這裡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從這裡乘車往東北行駛75公里,有一個名叫“威雅斯克”的小村子。在村莊後面的山坳裏,當年就居住著那些越境來到蘇聯的中國人,他們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生活營區。今天,這裡已經很難找到有人居住過的痕跡了。而六十多年前,這塊蘇聯的土地上卻生活著1000多名中國人,他們在這裡度過了5年的時光。這些人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經過艱苦鏖戰倖存下來的將士們。

  那麼,為什麼東北抗日聯軍會在蘇聯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野營地?他們來到蘇聯到底有著怎樣的目的呢?蘇聯又為什麼會讓他們在這裡生存呢?

  1939年冬季,東北抗日戰場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在近十萬日本關東軍的軍事討伐和“困死餓死”的經濟封鎖雙重圍剿下,東北抗日聯軍絕大多數的根據地已經喪失,部隊也從原來的三萬多銳減到兩千人。這兩千人馬是東北抗聯歷經十年苦戰倖存下來的最後一支力量,也是繼續點燃東北抗日烽火的寶貴火種,而如何保存這些部隊,繼續堅持戰鬥,並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已經成為當時抗聯三路大軍領導人考慮的首要問題。在無法打通與關內八路軍的聯絡,也難以繼續在高山密林中生存的情況下,他們不約而同想的到了一江之隔的蘇聯。

  自從1937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蘇聯政府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抗戰形勢。在東北戰場,東北抗日聯軍始終有一條經蘇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與中共中央保持聯絡的秘密通道,同時,抗聯一批軍、師指揮員也陸續被派往蘇聯學習過軍事。

  正是由於這樣的背景,中共滿洲省委常委馮仲雲受省委委託與蘇方取得了聯絡。1940年3月19日,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與蘇聯有關方面負責人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聯席會議。

  就在這次會議上,蘇方接受了東北抗日聯軍的要求:一是提供糧食、武器、服裝等後勤方面的支援;二是建立野營地,供抗聯部隊越境休整、集訓;三是建立抗聯醫院。

  抗聯領導人返回東北後,立即著手落實東北抗日聯軍整編計劃,將三路抗聯部隊改編為9個支隊。至此,長期被分割于南滿、北滿和吉東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實現了統一編制、統一領導。新編成的抗聯九個支隊採取“避實就虛、奔襲潛行”的戰術,一邊與討伐日軍戰鬥,一邊通過遜克、饒河、密山向中蘇邊境轉移。

  可是,在這片黑土地上,有抗聯戰士的家園,掩埋著他們犧牲的戰友,現在讓他們離開苦戰了十年的故土,抗聯將士又是怎麼想的呢?

  李敏 抗聯戰士

  “有,有不少,都不理解,(為什麼不理解?)總覺得我們到那兒去也不能打殺日本啊。”

  東北抗日聯軍各支隊最先轉移的是傷病員、女戰士和後勤人員。而轉移的路同樣是一條艱險征戰之路。原抗聯第七軍三團被服廠最早接到轉移的命令,女戰士莊鳳和王鐵環是第一批轉移人員。

  莊鳳 抗聯戰士

  “日本對蘇聯的邊境封鎖的特別嚴,白天哪敢走呢?都不敢走,那是冬天。”


趙尚志生前惟一一張照片(中)

  王鐵環 抗聯戰士

  “你説他們是半個小時溜一趟,日本鬼子,我們那個雪這麼深,他們都是踩這麼寬的路,都踩的溜光的。”

  莊鳳 抗聯戰士

  “我們得黑夜走。”

  為了繼續堅持戰鬥,並等待時機東山再起,經過兩年的艱苦轉移,到1942年7月,從東北抗聯三路大軍改編的九個支隊共1000多人分數十批先後進入蘇聯境內,分別建立了兩個野營地進行休整和集訓,一個是北野營,另一個是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雙城子附近的南野營,兩個野營地之間相距500多公里。與此同時,部隊番號改稱為東北抗聯教導旅。

  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營房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這些歐式的民房。然而,我們還是隨同抗聯老戰士李敏,在距離不到一公里的南山坡上找到了抗聯夏季野營的遺跡。

  李敏 抗聯戰士 82歲

  “(野營)帳篷,我上次來找了一下,就是九十九個是九十幾個。反正那幾個在別的地方,沒有找著。可能有100個帳篷。”

  轉移是為了更有效的堅持戰鬥,抗聯各支隊在轉移時都為日後的反攻做了週密的部署,從部隊中挑選出一批鬥爭經驗豐富的得力骨幹,執行潛伏任務,以配合未來的大反攻。

  和許多秘密潛伏下來的抗聯戰士不同,東北抗聯第十軍是惟一一支在東北堅持到抗戰勝利的建制部隊。當時,堅守在黑龍江省五常縣九十五頂子山深處進行鬥爭的第十軍,原是一支號稱“雙龍隊”的抗日義勇軍,軍長汪雅臣別名雙龍,驍勇善戰。1934年2月他主動找到趙尚志,要求把自己的隊伍編入抗聯第三軍,趙尚志接受了他的請求,並命令他到五常縣一帶開闢抗日遊擊區。

  1938年,東北抗聯第三路軍西征離開北滿地區,汪雅臣的第十軍與第三路軍總部失去了聯絡,一直孤懸敵後。由於第十軍的遊擊區域距離長春和哈爾濱最近,日本關東軍對這支部隊的討伐也最為頻繁。

  在這種情況下,汪雅臣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抗日信念,率領第十軍堅決執行黨組織要求,堅持抗戰到底。

  1941年初,就在東北抗日聯軍一些支隊向蘇聯境內轉移的時候,汪雅臣帶領軍部的二十多人在亮馬河邊被日偽軍團團包圍。由於多年征戰,缺少醫藥,此時汪雅臣身上的傷口嚴重感染,已不能行走。他命令身邊的戰士突圍,自己擔任掩護。激戰中,不願離開他的幾個戰士相繼陣亡,他隻身抱著機槍向日軍掃射,直至中彈犧牲,年僅30歲。

  汪雅臣雖然倒下了,但東北抗聯第十軍卻沒有潰散,倖存下來的戰士們繼承汪雅臣的抗日遺志,一直戰鬥到1945年東北光復。

  正當抗聯第十軍在九十五頂子山繼續開展抗日遊擊活動的時候,身處異國野營地的抗聯將士也在渴望著早日重返故鄉,踏上與日本關東軍戰鬥的黑土地。

  這是1943年抗聯將士在哈巴羅夫斯克城外的北野營拍下的一張闔影,此時,抗聯部隊的著裝與照片中參加合影的蘇聯軍人已毫無差別。為什麼他們會穿上蘇軍的軍服呢?

  1942年8月1日,身處異國的抗聯部隊為了便於統一訓練和管理,分住在南、北野營地的全部抗聯戰士,都被集中到了北野營。由於是在蘇聯整訓,抗聯戰士沒有合法的身份,行動十分不便。根據共産國際的決定,東北抗日聯軍按照蘇軍的編制整編,內部仍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但對外稱為蘇聯紅旗軍獨立步兵第88旅。全旅共1000多人,其中還有一小部分蘇聯軍官,所以又被稱為“國際旅”。

  在這份當年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編制名單上,我們可以發現,教導旅的各級領導是這樣配備的:旅長是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政治副旅長是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各營、連長均由抗聯九個支隊的領導擔任,而副旅長、參謀長和後勤部長則由蘇軍軍官擔任。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整訓重點是軍事訓練,其中射擊又是軍事訓練中的重點。旅長周保中在1941年2月20日下達的訓練文書中明確指出:“我們要知道,戰鬥的要點在於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達到戰勝的目的。無論現在兵器如何發達,步兵作戰仍居主要地位,而步兵最有效的戰鬥手段是依靠射擊”,因此,他要求全旅指戰員都要“盡心練習瞄準和實彈射擊,將自己培養成神槍手”。

  除了步兵戰鬥技能的訓練外,抗聯教導旅還針對東北戰場的特點組織了特殊的作戰技能訓練——跳傘和滑雪。

  莊鳳 抗聯戰士

  “我們一點也不懂航空知識的,從開始跳小板凳,從小板凳跳起來。等這些姿勢基本上學會了,又上了一個50多米高的大塔。我們的那個旅長,他受過傷,上那麼高的架子,他的腿直哆嗦。”

  李敏 抗聯戰士

  “那時候大家有一個統一心情是什麼呢,必須得跳,再危險也得跳,再怕也得跳。”

  這是我們今天拍到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滑雪訓練場遺址。

  正因為重返祖國繼續抗戰是抗聯官兵一切訓練的最終目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軍事訓練不僅參照蘇軍頒布的《步兵訓練大綱》,更多的是結合東北遊擊戰爭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綜合演練。

  李敏 抗聯戰士

  “正式的軍事演習了,在山上,真打仗一樣。”

  1941年初,在蘇聯遠東軍區軍官視察團督導下,東北抗日聯軍各支隊組織了一次戰術對抗演習。蘇軍索爾根少將在演習總結中評價: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刻苦地進行了軍事訓練。

  1941年初,根據抗聯教導旅不斷返回國內襲擾敵人的戰鬥部署,王明貴率領他的3支隊100多名官兵踏上了朝思暮想的東北土地。

  一踏上東北抗日戰場,王明貴率領3支隊隨即展開奇襲辰清車站、罕達氣金礦和八站腰據點的戰鬥,並在畢拉河南岸地區建立了抗聯後方基地。日偽軍以數十倍的兵力,佈下層層包圍圈都未能遏制住3支隊的活動,王明貴率3支隊深入嫩江平原,轉戰數百里,大小戰鬥20余次,接連攻克了震威莊、寶山鎮和甘南縣,有力地打擊了日偽統治。

  東北抗日聯軍又打回來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松嫩平原,再次引燃了敵後抗日烽火!日本關東軍大為驚恐,立即調集偽黑河省、嫩江省、興安東省、興安北省共計 2萬多日偽軍,在飛機的配合下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

  1942年 2月,在大興安嶺庫楚河,王明貴和他的3支隊與日本關東軍進行了一次殊死戰鬥,雖然重創日軍,但100多名官兵最後只剩下12名勇士。

  王明貴和3支隊返回東北打擊日軍的戰績,讓遠在蘇聯的抗聯將士感到十分鼓舞。一首《何日熄烽何日還家鄉》的歌聲,回蕩在遠東寒冷的夜空下。

  “壯士啊,登上山啊,遙望家鄉,遙望家鄉煙霧茫茫,松江立志黑水激昂。男兒心中仇恨滿腔。”

  就在東北抗日聯軍的1000多名官兵翹首期盼的時候,1945年春天,反攻東北的消息突然傳到了抗聯野營地。

  劉義全 抗聯戰士 周保中警衛員 76歲

  “華西列夫(蘇聯遠東軍總司令)秘密通知周保中,那天晚上周保中和我説,明天有急任務。第二天一早,我們吃完飯,來了個吉普,周保中給我使個眼色,我們就走了。”

  就在這次會議之後,周保中、李兆麟和馮仲雲制定出了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的作戰計劃。

  根據總體戰鬥部署,首先由160名抗聯戰士組成空投分隊,攜帶電臺空投至北滿、東滿、南滿地區,執行預定的特別任務;二是由430人組成三個先遣分隊,分別參與蘇軍三個方面軍先頭部隊的地面進攻,擔任嚮導和翻譯;而抗聯主力分別進駐東北的重要城鎮,搜繳日軍武器,消滅殘余敵人,保護交通。與此同時,迅速地完成中共中央賦予的發動群眾、擴大軍隊、發展黨組織和建立政權等重要使命。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宣佈:自8月9日起,蘇聯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早在遠東地區集結的蘇聯三個方面軍共100萬人,將於9日零時10分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

  同樣在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不久,八路軍開始向東北挺進。

  此時,在東北抗聯的引導下,蘇聯百萬大軍從東、西、北三面向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攻擊。

  趙素芬 中央黨校 黨史教研部教授

  “所以為什麼蘇聯的炮打得那麼準,與東北抗日聯軍(制定的)人手一冊小本子有關係,你不管是宏觀打,微觀打,一打一個準,一打一個準。”

  由於東北抗聯對日軍的戰略基地、重要道路和橋梁瞭如指掌,蘇軍和抗聯部隊進展十分順利。

  此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經全線崩潰。

  在亞洲主戰場中國,八路軍、新四軍等一切抗日部隊向關內的180萬日軍發起了全線總攻。

  在關外的東三省,昔日不可一世的70萬日本關東軍在蘇軍和抗聯部隊的打擊下,此時已被日本輿論稱為“悽慘的稻草人兵團”,變成了“用竹槍武裝的紙老虎部隊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頒布了《終戰詔書》。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日本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在南京,這座曾被日軍製造30萬大屠殺慘案的中國六朝古都,舉行了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日本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軍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

  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在這個勝利時刻,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在周保中、李兆麟的率領下,已經分批奔赴長春、哈爾濱、瀋陽、佳木斯、牡丹江等57個重要城鎮,準備迎接八路軍、新四軍的到來。


趙尚志頭骨鑒定中

  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終於回到了東北的黑土地,並且以勝利者的身份站在了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的大樓前。

  劉義全 抗聯戰士 周保中警衛員 76歲

  “周保中第一句話説,祖國呀,您的遊子可回來了,黨啊,我的母親啊,大家都哭。”

  為了這一天,抗聯將士十四年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為了這一天,抗聯將士忍饑耐寒,爬冰臥雪;為了這一天,抗聯將士曆盡艱險,矢志不渝;為了這一天,抗聯將士馬革裹屍、魂係北疆。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在瀋陽聽完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的彙報後,動情地説:我們中國共産黨人20多年領導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一是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二是南方紅軍的三年遊擊戰爭;三是東北抗日聯軍的14年苦鬥。

  徐焰 國防大學教授

  “東北抗日聯軍從‘九一八’以後,一直堅持到1945年,等於説在日本統治東北的14年間,始終沒有被日軍消滅,始終是抗日的槍聲不停息。”

  李惠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原副部長

  “那麼就東北來説呢,東北(抗聯)不僅在戰略支持了華北、華東的抗戰,而且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兵力,使得日本關東軍不能內調,整個來説是為中國的抗日戰場做出了貢獻。”

  湯重南 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

  “可歌可泣的這樣一種戰鬥精神,這種旗幟永遠不倒,抗擊日本(帝國主義)這個精神永遠在那兒起著作用,對呼喚全國人民奮起抗戰起著一個非常重大的作用。”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統一東北部隊建制。東北抗日聯軍在勝利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之後,和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合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開始融入解放全中國的滾滾洪流中。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在蘇聯哈巴羅夫斯克,開始修建一座日本戰犯管理營。在以後的日子裏,大批日本關東軍的高級戰犯在這裡開始了他們的戰俘生活。這其中,有不少戰犯都曾與東北抗日聯軍交過手。

  在這裡,曾任偽滿洲國總務長官的武部六藏寫下了這樣的懺悔錄:“在大東亞戰爭中遭到慘敗的今天,以一個日本人的身份深刻反省自己,冷靜地批判日本過去所做的事情,我以為是有必要的。日本及日本人如果能從內心來反省,改正過去的錯誤,完全放棄侵略主義,甘願忍受戰敗的苦難,一心一意為創造和平的文化而努力的話,也許能有在和平的意義中復興自己的時期。”

  一切正義的戰爭都是為了和平,東北抗日聯軍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征戰,最終的價值仍將體現在這片國土上每一個寧靜的夜晚和黎明。當年,抗聯將士們在需要用武器來捍衛和平的歷史關頭,被迫拿起了大刀和步槍。直到今天,這些已是垂暮之年的老戰士們依然無法忘記那些為了和平而倒下的戰友,無法忘記那支在高山密林間艱苦轉戰的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四年征戰中僅軍以上幹部就犧牲了40名,他們是:

  第一軍:楊靖宇、宋鐵岩、樸翰忠、曹亞范;

  第二軍:王德泰、魏拯民、李學忠、陳翰章、侯國忠、童長榮;

  第三軍:趙尚志、許亨植、張敬山、張蘭生、徐光海;

  第四軍:李延平、王光宇、何忠國、黃玉清、張文楷;

  第五軍:柴世榮、胡仁、張建東;

  第六軍:夏雲傑、馮志綱;

  第七軍:陳榮久、李學福;

  第八軍:劉曙華;

  第九軍:李向陽、魏長魁、王克仁;

  第十軍:汪雅臣、張忠喜、齊雲祿、王維宇;

  第十一軍:祁致中、郭鐵成、張興德、金正國、侯啟剛。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陳玥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