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北抗日聯軍 第一集 黑土烽火(探索發現2005-77)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4日 11:29 來源:CCTV.com

  這是日本關東軍1931年在中國瀋陽設立的司令部。“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關東軍司令部機關從大連旅順遷到了這棟三層建築中。1931年11月中旬的一天,這裡的特務機關正在密謀一次特別大搜捕。


保護趙尚志頭顱的炎虛長老

  從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向北,不足三華里的這座普通民宅,就是當時的中國共産黨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當時的中共滿洲省委主要領導都在這裡辦公。

  日本關東軍的搜捕目標就是這裡。

  然而,正在積極籌劃抗日活動的省委工作人員卻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步步逼近。


東北抗聯官兵

  淩晨時分,日本關東軍特別行動隊突然包圍了這所小院。

  這張當時的《盛京時報》清楚地記載了中共滿洲省委機關遭到破壞的情況。

  在這次日軍的大搜捕中,包括省委書記在內的中共滿洲省委大部分領導被捕,中國共産黨在東北的領導機關隨即陷入癱瘓。

  日軍搜捕名單上的一個重要成員卻意外脫險,他就是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派駐滿洲省委代表羅登賢。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沒有想到,正是這位僥倖躲過大搜捕的中共黨員,幾天后臨危受命,被中共中央緊急任命為新的滿洲省委書記。就是他,後來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很短的時間內派出了周保中、趙尚志、楊靖宇等一大批抗日將領奔赴東北各地,播散了日後創建東北抗日聯軍的第一批火種。

  中國東北,清朝時被稱為滿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中國共産黨在東北的黨員人數只有2000人左右,因此黨中央在東北三省只成立了一個省委,機關辦公地設在了瀋陽,統一領導東北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關東軍秘密檔案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由於國民黨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幾萬東北軍節節敗退。總數只有一萬零五百人的日本關東軍僅用了4個多月時間,就佔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

  當時只有2000名黨員的中共滿洲省委面對的卻是一個異常嚴峻的鬥爭局面。“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其獨佔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的圖謀,連續增兵中國東北,短短幾個月,日本關東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十萬餘人。而作為剛剛接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羅登賢此時又該如何面對呢?

  1932年1月,羅登賢走出了哈爾濱火車站,面對滿眼冰雪的這座城市,他的心也格外的蒼涼、沉重。

  隨著羅登賢來到哈爾濱,新的中共滿洲省委當天就建立起來。

  羅登賢,原名羅舉,1905年出生於廣東南海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與領導過著名的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先後擔任過中共江蘇省委和廣東省委書記,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中央派駐東北的代表。儘管只有26歲,但羅登賢已經具有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

  此時此刻,哈爾濱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

  繼瀋陽失守之後,日本關東軍相繼佔領了東北三省的長春、安東、齊齊哈爾、錦州等50多個大中城市。1931年12月28日,日本關東軍已經完成了對哈爾濱的戰役合圍。

  半個月之後的1月15日,在松花江的一個江中小島上,羅登賢主持召開了新組建的中共滿洲省委第一次正式會議。

  就在這次以打麻將為掩護的中共滿洲省委會議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確定了建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派遣大批黨員到農村去開展遊擊戰爭的方針。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很快將省委的這一決議向中央做了報告,時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的周恩來根據羅登賢的請求,陸續向東北派來了一批軍事骨幹。與此同時,臨近東北的中共北平市委和河北省委也先後派出李兆麟、魏拯民、張甲洲等一批黨、團骨幹奔赴東北。

  周保中,就是第一個向羅登賢報到的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這個身材高大的雲南人,為什麼會首先被中共中央選中派往東北主抓軍事工作呢?他又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軍事經歷呢?

  29歲的周保中早年參加雲南護國軍,畢業于雲南講武堂。在北伐戰爭中,曾任團長、少將副師長。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後,他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被黨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中共中央派來的周保中,正是東北抗日戰場急需的軍事指揮人才。

  而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對這位軍委書記的任用卻另有一番打算。他的目光早就盯上了吉東地區的兩支抗日武裝。

  這兩支抗日武裝都有上千人的隊伍,活動在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一帶。他們都是原東北軍的舊部,“九一八”事變後,這些愛國官兵不甘當亡國奴,拉起隊伍舉旗抗日。

  自從軍事才幹出眾的周保中出任前線指揮部參謀長之後,這兩支抗日武裝協同作戰,很快打開了吉東地區的抗日局面,三年後周保中在吉東創建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

  而接替周保中擔任軍委書記的就是一代抗日名將趙尚志。

  趙尚志,1908年出生於遼寧省朝陽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進入黃埔軍校。後因從事革命活動,他兩次被奉系軍閥逮捕,“九一八”事變後被黨組織營救出獄。

  就在趙尚志擔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兩個月後,省委書記羅登賢又根據東北抗日大局的需要,把趙尚志派往北滿地區的巴彥遊擊隊。

  這張照片中間手握馬鞭的小個子,就是已經當了巴彥遊擊隊參謀長的趙尚志。

  巴彥遊擊隊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滿洲省委最早創建的抗日武裝之一,一直活躍在東北的北滿地區。

  1932年8月一個漆黑雨夜,在參謀長趙尚志直接指揮下,巴彥遊擊隊出人意料地進行了一次攻堅戰,一舉攻克巴彥縣城。這一仗,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壯大了中國共産黨抗日武裝的聲威。

  在攻佔巴彥縣城後,遊擊隊主要領導拍下了這張闔影。由於趙尚志出眾的指揮才能,在拍這張照片時,大家把他推到了中間位置,站在他身後的是遊擊隊長張甲洲。這位24歲的參謀長後來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就在為吉東和北滿地區的抗日大局運籌帷幄的同時,羅登賢這位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目光還關注著東北的南滿地區。

  南滿,也就是今天長春以南,包括吉林和遼寧兩省的廣大地區。這裡資源豐富,交通發達,被日本關東軍視為生命線,因此統治尤其嚴密。

  1932年11月,一個皮貨商人從哈爾濱出發,奔赴南滿。他就是身負中共滿洲省委特殊使命的又一任軍委書記張貫一。比起周保中和趙尚志,張貫一的南滿之行註定更富傳奇,也更具風險。

  張貫一,原名馬尚德,河南確山縣人,1927年曾經組織領導了確山農民暴動;1929年黨中央派他來東北工作時化名張貫一,曾三次被捕又三次傳奇般地從監獄中逃脫;他這次奔赴南滿時使用的化名,就是後來載入中國抗戰史冊的英雄名字——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

  就在中共滿洲省委為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向東北各地派出大批黨員骨幹的同時,1932年8月,新任日本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也來到東北。就是從這時起,東北抗日聯軍和日本關東軍的正面交鋒開始了。在東北的黑土地上,由中國共産黨播撒的抗日火種很快引燃起14年經久不息的抗日烽火。

  1932年底,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離開了東北,被中央調回上海。第二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羅登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933年8月29日,這位為創建東北抗日聯軍播撒了第一批抗日火種的中共黨員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年僅27歲。

  1933年1月,中共中央向滿洲省委發出了一封重要指示信。由於當時東北全境已經淪陷,這封指示信只能通過特殊的秘密渠道,經過蘇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傳向中國東北。

  符拉迪沃斯托克,毗鄰太平洋,陸路與中國和朝鮮接壤。當時的中共中央與中共滿洲省委聯絡的一個秘密聯絡站就設在這裡。負責聯絡站工作的吳平最先收到這封重要信件。這就是後來著名的“一二六”指示信。

  這封指示信究竟是什麼內容?它對後來的東北抗日局勢又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此時的東北,日本關東軍正在對各路抗日義勇軍展開長達一年的血腥鎮壓。東北抗日義勇軍是由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武裝,到1932年夏,東北抗日義勇軍已經發展到30萬人,活動在東北154個縣中的93個縣。

  日本關東軍對遍及東北大地的抗日義勇軍大為驚恐,為達到長期控制東北的目的,日本軍部向中國東北大舉增兵,使日本關東軍的總兵力達到4個師團又一個混成旅團,加上空軍和特種部隊共十四萬人,這是兩年前“九一八”事變時的近十四倍。

  雖然面對日本關東軍的殘酷鎮壓,各路抗日義勇軍並沒有放下手中的長槍大刀。在共産黨遊擊隊活動的南滿、北滿、東滿和吉東地區,數百支規模不等的抗日義勇軍也在活動。雖然面對的是同一個敵人,但由於義勇軍成分不同、組織結構不同,他們平時與共産黨遊擊隊互不聯絡,作戰時各自為戰,因此很容易被日本關東軍各個擊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儘快形成堅強的統一領導,形成一個緊密團結的抗日陣營,這個問題擺在了正在與日軍浴血奮戰的共産黨遊擊隊和各路抗日義勇軍面前。

  就在這時,中國共産黨為挽救民族危亡,開始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針對東北抗日戰場最新的鬥爭情況,及時發出了“一二六”指示信。這封指示信的核心內容是“要實現全民族的反帝國主義,首先便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一定要保證無産階級在這一戰線中的絕對領導權。”

  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共秘密聯絡站負責人吳平,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地下交通線,將這封指示信轉往中共滿洲省委。但由於日軍封鎖嚴密,轉遞過程異常艱難,這封指示信兩個月後才輾轉到達目的地。

  其實,早在中央指示信送達中共滿洲省委之前,東北地區的共産黨遊擊隊已經開始了與義勇軍聯合抗日的各種努力。收到這封指示信後,中共滿洲省委根據黨中央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做出了成立抗日聯合指揮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定。從此,東北地區的共産黨遊擊隊走上了與義勇軍聯合抗日之路。

  當時整個東北由共産黨領導的遊擊隊只有16支,總數不超過一千人,他們又憑什麼來領導整個東北的抗日鬥爭呢?

  在今天的吉林省磐石還流傳著“趙旅長”、“馬團長”和楊靖宇之間發生的一段故事。在當時,趙旅長和馬團長率領的兩支武裝是南滿地區勢力較大的抗日義勇軍。

  趙旅長名叫趙寶林,馬團長名叫馬立三。他們兩人都是張學良東北軍的舊部,兩人共同的特點是能騎快馬,善使雙槍,既不把小股日軍放在眼裏,也不把楊靖宇當朋友,而且還同遊擊隊發生過摩擦。楊靖宇不計前嫌,幾次派人去做聯合抗日的努力,然而都被他們拒絕了。但楊靖宇並沒有放棄。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針對“趙旅長”、“馬團長”密謀了一個陰險的作戰計劃。

  就在這個叫玻璃河套的山溝裏,兩支抗日義勇軍被數倍于己的日偽軍層層包圍。雖然他們左突右衝,從太陽露面一直打到日到中天,卻無論如何也難以突圍。

  中午時分,戰鬥打得異常激烈。危急時刻,“趙旅”、“馬團”派人向楊靖宇求援。

  天黑時分,戰鬥還在繼續,“趙旅”“馬團”已經傷亡過半,這兩支義勇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就在危急時刻,日偽軍的背後突然響起密集的槍聲。

  絕路逢生的趙寶林、馬立三和楊靖宇見面了,此時他們對楊靖宇和共産黨遊擊隊已經心服口服。

  在這場戰鬥之後,楊靖宇不僅和趙旅長、馬團長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協議,而且南滿地區其他的義勇軍從此對楊靖宇發出的抗日倡議都開始積極響應。

  就在楊靖宇開創南滿地區聯合抗日局面的時候,早在他之前,被中共滿洲省委派往吉東的軍委書記周保中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孤身前往吉東的周保中又如何來完成他的特殊使命呢?他面臨的又是一個怎樣複雜的鬥爭形勢呢?

  1932年5月,在吉東地區寧安縣的花臉溝,一個操濃重南方口音的人,引起了活動在這一地區的抗日義勇軍李杜部下的注意,他們認定這個可疑的大個子是日軍密探,綁起來就要槍斃。

  眼看自己就要被槍決,這個人趕緊亮明身份,他正是中共滿洲省委派來吉東工作的軍委書記周保中。半信半疑的自衛軍首領李杜聽完周保中對東北抗日形勢的分析和判斷後,雖然認為言之有理,但還是不能完全信任周保中,於是自衛軍把周保中禮送出境,推薦給了吉東地區另一支抗日義勇軍——王德林的吉林救國軍。王德林雖然對周保中的見解非常欣賞,但對他能否帶兵打仗在心裏又劃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黑龍江省寧安縣的東京城,是當時日本關東軍的一個重要據點,城中駐有三四百日偽軍,王德林命令周保中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一次襲擊行動。但出於對周保中實際作戰能力的懷疑,王德林只派給他一支不到百人的隊伍,武器也相當低劣。

  周保中經過仔細研究,認為這一仗不宜強攻,只能智取。他在耐心的等待著機會。

  1932年的一天,周保中終於等到了最佳戰機。根據“內線”報告,日偽軍第二天出城“討伐”,城內兵力空虛。周保中立即帶隊連夜出發,秘密潛伏到東京城外。周保中先是放過了外出討伐的日偽軍,然後派一個戰士化粧成老百姓叫開城門。就在守城的日軍放下城門吊橋的一瞬間,周保中帶領隊伍迅速衝進城內,乾淨利落的殲滅了二十多個留守日軍。然而,這只是周保中戰鬥計劃的第一步。

  攻克全城後,周保中沒有迅速撤離,而是命令關閉四個城門,並在各個城頭挂上吉林救國軍的大旗。

  果然,外出討伐的日偽軍得到消息,立即返回,準備合圍城內的吉林救國軍。就在日偽軍即將接近東京城時,突然遭到了襲擊。原來,周保中早已撤到城外,設下了又一個埋伏圈。遭到突然打擊的日偽軍倉促應戰。經過激烈戰鬥,日偽軍被殲兩百多人,一名日軍大佐被擊斃,損失慘重。

  這一仗,共産黨抗日將領周保中大顯身手,尤其是他出眾的軍事謀略,在1000多人的吉林救國軍中聲威大震。王德林立即任命周保中擔任前方指揮參謀長。這就意味著,周保中已經成為這支抗日隊伍最重要的軍事領導人。

  在南滿和吉東的抗日遊擊隊聲名大震的同時,北滿地區也有一支部隊在抗日戰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這是一支號稱“雙龍”隊的抗日義勇軍,活躍在九十五頂子山一帶,它的首領名叫汪雅臣。

  汪雅臣,黑龍江省五常縣人,出身張學良的東北軍,“九一八”事變後,汪雅臣不肯隨舊部投降日軍,孤身投靠一支義勇軍隊伍,當了一名小隊長,後來又自己拉起了抗日大旗。當時,一個叫金馬川的地方是日本關東軍的一個重要據點,駐有二三百人的守備中隊。十幾路義勇軍都想把它拔掉,但由於金馬川易守難攻,因此大家都有畏敵情緒,只有驍勇善戰的汪雅臣挺身而出,決心拔掉這顆釘子。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汪雅臣帶著幾十人的“雙龍”隊,突然發動襲擊,一舉擊敗十倍于己的日軍,佔領金馬川。從此,汪雅臣指揮的“雙龍”隊在北滿地區聲名顯赫。

  就在這時,汪雅臣卻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舉動,他率領全盛時期的雙龍隊投靠了一支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這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遊擊隊的總司令,就是一代抗日名將趙尚志。

  就這樣,這支以敢打硬仗聞名的義勇軍加入了共産黨抗日武裝的行列,北滿地區也很快形成了聯合抗日的局面。從此,汪雅臣在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在戰火中成長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軍長。

  當1934年新年來到的時候,在東北的南滿、吉東和北滿地區,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聯合大軍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這年的2月21日,在南滿濛江縣的一處密林裏召開了由十七支抗日義勇軍首領參加的聯席會議。這次會議一致通過了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的決議,發表了《抗日聯合軍成立宣言》,楊靖宇被選為抗日聯合軍總司令。當時的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韓光主持了這次會議。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在這份又被稱為《八一宣言》的歷史文獻中,中共中央號召全國同胞團結起來,組成統一的抗日聯軍,為祖國獨立,民族存亡而戰。而此時的東北大地上已經遍佈東北抗日聯軍的身影。一個從南到北,長達上千公里的戰略對壘局面已經形成。通過對日軍與抗聯部隊作戰地圖的整理,我們繪出了這樣一幅戰場態勢圖——

  那麼,在如此嚴峻的戰場對局面前,這些抗日勇士們又是如何與強敵週旋的?他們又演繹了什麼樣的戰場傳奇呢?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陳玥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