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蘇裏號航空母艦上向盟國軍隊投降 |
棗莊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重要的能源重鎮之一。1938年5月,日軍佔領棗莊後,大量優質煤炭沿著鐵路,再經過海上運輸,源源不斷地被掠奪到日本本土。
棗莊市黨史研究室編審陳玉忠:“當時,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轉移到了抱犢崮山區之後,由於情報比較閉塞,經常地和敵人遭遇,使部隊遭受了一定的損失。部隊為了及時掌握棗莊敵人出動的情況,於是呢,就選派了洪振海和王志勝兩個人到棗莊建立了抗日情報站。”
1939年8月的一天,一列滿載日軍的火車駛入棗莊站,如此規模的軍事集結此前從未有過。王志勝迅速將這一反常現象報告給洪振海。洪振海判斷,日軍增兵棗莊,其目標極有可能是山中的抗日義勇總隊。他一面通知部隊迅速轉移,一面考慮怎樣才能有效地牽制日軍。
火車站南邊的“正太洋行”吸引了他的注意。私下裏,它擔負著收集山東南部、特別是山區根據地軍事情報的任務。打掉它,就打掉了日軍在山東南部的眼睛。但是洪振海和王志勝潛入棗莊時並沒有攜帶足夠的武器。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使用家家都有的菜刀去襲擊洋行。
| |
日軍為保護鐵路線而修建的碉堡 |
第二天,洋行裏的三具屍體使棗莊日軍大為震驚,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三名日本特工在自己眼皮底下會被人幹掉。於是,他們中斷了掃蕩行動,開始全城搜捕。由於那三具屍體上留下的刀口太過普通,根本無法根據武器判斷攻擊者的身份和來路。查找不到任何線索後,日軍只有加強洋行的戒備而草草告終。夜襲洋行取得了情報站的首次勝利。
此後,情報站又陸續向山裏送出了一系列情報。但不久,一個新的問題開始暴露在洪振海的面前:沒有足夠的資金,情報站很難運轉下去。於是洪振海決定重操舊業,從日軍火車上去搞資金。洪振海感到,槍是他們最需要的。
這時,仍在洋行工作的王志勝,在一次裝卸日軍貨物時,意外地發現了槍支,於是他巧妙地做了記號,並迅速通知了洪振海。
1939年10月的一個夜晚,當裝有槍支的火車緩緩開出車站,早已埋伏在鐵路旁的洪振海,飛身爬上火車。拍攝于1955年的故事片《鐵道遊擊隊》根據當事人的回憶,再現了當時的一幕。
八路軍115師的主力開進了魯南抱犢崮山區。他們的到來極大地改善了山東南部地區的抗日局面。
1939年11月,“棗莊鐵道隊”成立。
| |
日軍為了掠奪棗莊的煤礦修復了通往津浦鐵路的專線 |
次年2月,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同時支隊還任命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王志勝為副隊長,並抽調三營副教導員杜季偉任鐵道隊政委,來管理這支尚不規範的遊擊武裝。
經過整訓,隊員們的軍政素質得到提高,同時鐵道隊開始向臨城方向轉移,公開打出“八路軍魯南鐵道隊”的旗號。
1940年,日軍32師團和獨立第10旅團共集結5萬日偽軍,對115師所在的抱犢崮山區進行大規模“掃蕩”作戰。
為了配合115師擾亂日軍的掃蕩行動,洪振海率領鐵道隊迅速展開行動,使棗莊日軍的通訊和交通同時癱瘓。
| |
蘇魯支隊的戰士在練習刺殺 |
鐵道隊的一系列襲擊,使掃蕩日軍的運兵和補給線受到嚴重威脅。事後,115師政委羅榮桓在給鐵道隊的嘉獎信中説:你們就像一把鋼刀插入了敵人的胸膛。
然而,鐵道隊的這一系列行動,也引起了日軍的高度警覺。日軍從專門濟南調來特高課長高崗,在臨城組建第五特別偵諜隊。
鐵道隊要想扭轉被動局面,就必須剷除日軍第五特別偵諜隊的首腦高崗。
鐵道隊分成四個小組,化裝成日軍士兵和搬運工分別潛入臨城車站。10點鐘,擔負攻擊任務的第一組隊員劉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崗的門前。
| |
鐵道隊的創始人洪振海 |
鐵道隊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 :“我這個槍一響呢,高崗呢,他不正在那裏趴著寫字嘛,槍一響呢,他這麼抬頭了,一抬頭,我就第二槍打過去了,第二槍打過去,正好打在他這個腦袋上。”
鐵道隊此次行動不僅是擒賊擒王,還起到了隔山震虎的作用:那些與高崗拜把結交的鄉保長們想到,於是紛紛作鳥獸散。高崗苦心經營的諜報網絡從此分崩瓦解。
1941年年底的一天,日軍得到密報,鐵道隊正在六陸店村休整。當天下午,1000名日偽軍將六陸店包圍。但此時鐵道隊早已聞訊撤離,惱羞成怒的日軍放火燒光了村莊,10幾名村民因拒絕説出鐵道隊的下落,被日軍以“通牒”的罪名集體槍殺。
六陸店的村民被日軍槍殺的消息,使洪振海陷入深深自責中。盛怒之下,洪振海緊急集合全部隊員,在六陸店西面的運河堤岸上與日偽軍展開正面廝殺,為村民報仇。這一衝動的決定嚴重違反了遊擊戰術原則,也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洪振海犧牲時年僅32歲。
| |
鐵道隊紀念碑遠眺 |
1942年5月,鐵道隊經過民主選舉,由劉金山繼任大隊長一職。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鐵道隊即將執行一個極為特殊的任務。
1942年夏天,正在待命的鐵道隊忽然接到魯南軍區的通知,要他們護送一個工作隊通過津浦鐵路,同時軍區還專門囑咐:工作隊中有一位代號為“0號”的首長,務必要保障他的絕對安全。當時代號的規定,一般稱部隊軍事首長為1號,政治委員為2號,大家推想,這“0號”首長一定是一位比魯南軍區司令員大得多的官。鐵道隊經過再三研究,決定從群眾基礎最為牢靠的姬莊通過鐵路。
鐵道隊警衛班長馬世田:“送走以後,他到達115師教四旅所在地後,他打了電報。他最後落款‘劉少奇’。大家才知道是劉少奇。”
自護送劉少奇過路後,鐵道隊又相繼成功地護送了陳毅、肖華、羅榮桓等黨政幹部穿越津浦鐵路。
| |
鐵道隊破壞日軍火車的消息刊登在當時的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上 |
1945年10月,就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兩個多月後,棗莊和臨城1000多日軍攜帶8挺重機槍,130多挺輕機槍和兩門山炮等輕重武器,向鐵道隊投降。如此規模的日軍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遊擊武裝投降,這在當時的所有受降行動中是十分罕見的一次。而此時,出面代表鐵道隊接受臨城日軍司令官投降的,是剛剛繼任政委、年僅23歲的鄭惕。
至此,這支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在鐵路線上與日軍週旋了7年之後,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對手面前,取得了這場較量的最後勝利。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