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 > 正文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第五集《聚焦女神廟》(探索發現2004-244)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5日 10:55)

  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考古隊員們,發現了積石冢和大型祭壇之後,又一個問題開始出現在腦海裏:按照常識,史前文化的墓地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總是與相關的地面建築遺跡相伴隨。

  在這裡,會不會有紅山先民們在5000多年以前的建築物呢?於是,在1983年的秋季裏,考古隊員把目光放在了尋找紅山人的建築遺址上面。

  幾天過去了,考古隊員們一無所獲,又由於連日的奔波,使得他們的情緒大受影響。

  有的隊員甚至産生了疑問:在牛河樑上,真的存在過紅山人的建築物嗎?如果存在,那些建築物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是不是被人為或者自然的因素徹底破壞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1983年的一天,在北梁的主山上,進行了一整天勘察工作的考古人員又是一無所獲。正當他們要下山的時候,一個叫趙文彥的考古隊員突然內急,他急急忙忙地跑到一個因為沖水而形成的土溝裏。

  就在這時,一塊土紅色的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彎下腰來,把這件東西揀起來仔細一瞧,心裏禁不住一陣狂跳:原來,這是一個用泥巴塑成的人耳朵。

  泥塑人耳朵的出現引起了考古隊員們的高度注意,在繼續尋找的過程中,他們又陸續發現了一些混在沙土裏的泥塑的人鼻子、乳房、手臂和一些紅山文化的陶片。

  沖水溝裏怎麼會有泥塑的人體殘塊呢,這些殘塊又是從哪來的呢?隊員們的視線不約而同地順著沖水溝瞄向高處的東山坡。

  朱達:“後而,大家就分析,在一起分析,這些泥(塑)的(人體)殘塊,是來自哪。這個地方就是衝溝,地勢比較低,它只能從這個,經過流水沖刷,只能在高處(往下)衝下來。”

  根據沖水溝裏發現的女性泥塑人體的殘塊,隊員們推測,在5000年以前的東山坡上,可能曾經聳立著一座紅山人建造的女神廟。

  帶著興奮的心情,考古隊員們回到了駐地馬家溝。當他們把在東山坡沖水溝裏的發現告訴房東的時候,勾起了房東的回憶,房東告訴考古隊員這樣一件事:大概是在1962年,社員們在東山坡上修建攔水堤壩的時候,有人用鋤頭在那裏挖出了一些用紅土做的人的鼻子、耳朵一類的東西,當時也沒人把它當一回事。


女神像出土時的情景

  房東的回憶給考古隊員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那麼,東山坡上埋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難道這青翠的松樹下面,真的就是紅山人建造的女神廟遺址?如果是的話,早已倒塌的廟址裏面,還有完整的女神頭像嗎?這一切,只有在發掘之後才能找到答案。

  1983年10月,考古隊員們懷著渴望新發現的心情開始了發掘工作,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把厚度大約為25—50厘米的表土層清理掉後,一個從未見過的建築遺址呈現出來。

  從平面上看,這個建築分為主室、東西側室。北室、南室和一個長方形室相連。遺址南北長22米,東西最寬處約9米,最窄處2米,方向向南偏西20。

  這是一座土木結構的半地穴建築,地下部分深達08~1米。

  考古隊員在南室的四週,發現了已經碳化的木頭柱子的痕跡。他們分析,為了牢固起見,紅山人在建造女神廟時,先在柱子的內側粘貼上成束的禾草,再用草和泥攪拌形成墻面。墻面為多層,內層墻面上佈滿了蜂窩一樣的圓洞。

  在清理倒塌的墻面的時候,考古人員居然發現了5000年以前,紅山人精心描繪的壁畫。

  接二連三的發現,使在現場的考古工作者都産生了一種奇妙的預感,似乎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在等待著他們。

  1983年11月2日清晨,遼西的山區格外寧靜。

  這一天,考古隊員們早早的離開了駐地,按計劃,這天的上午他們要剝離,建築遺址主室西側的一塊特殊的泥塊。

  當年,主持和組織牛河梁遺址發掘工作的郭大順,在後來的文章中這樣描寫當時的情景:時間,在期待中一分一秒的過去,人們都似乎屏住了呼吸,整個工地悄然無聲,連空氣仿佛停止了流動。只有小鏟子和小刷子,在剝離泥土時發出的聲音在沙沙地響著。


把女神頭像抱下山的女考古隊員魏凡

  漸漸地,一個人的面部輪廓,開始顯現,接著,頭顱、眼睛也開始顯露出來。中國遠古女神,在地下埋藏了5000年之後,終於露出了她那端莊而又高貴的容

  顏。

  女神頭像高度寫實,造型逼真,她的臉形為方圓形,顴骨突起,雙眼中鑲嵌著兩塊經過拋光處理的青色圓形玉片。

  女神用坦然而又鎮定的目光,默默地注視著5000年以後的人們,面對著考古隊員的驚訝,她帶著神秘和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由於女神廟的位置在林場之內,地表上生長的松樹的樹根,已經扎到女神頭像的面部並造成了裂痕。

  李殿福:“這個頭像上呢,有一些個,裂紋裏面有一些個,這個松樹的那個根子,都是那個鬚根,這個鬚根吧,扎得很多。當時也沒什麼辦法,後來我想了一下,就掏出小剪子,把那些個松毛,松樹根子啊,一個個都把它剪掉了。”

  朱達清楚地記得,1983年11月2日這一天,在現場的考古隊員,都激動得忘記了吃中午飯,到了傍晚時分,大家用脫脂棉和白紙,把發掘出來的女神像小心包好。大家一致推薦,由現場的惟一一位女隊員魏凡抱著女神下山。

  魏凡後來計算過,從發掘現場到考古隊的駐地馬家溝,距離是750米。平時用10多分鐘就可以走完的路程,那一天,在同事們的護送下,她花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把這段路程走完。

  安全回到駐地以後,考古隊員們和馬家溝的村民們像過年一樣高興,他們把女神像,放在老鄉家的土炕上,又仔細端詳了起來。

  不一會,考古隊員們的神情又逐漸得變得凝重起來,原來,女神像的面部缺少了鼻子。


五千年前的女神頭像

  朱達:“這個,女神頭像呢,當時沒有鼻子,這感到很美中不足,所以大傢伙就分析 了,突然這個,孫守道先生就想起來了,就前幾天在衝溝裏,我們清理出來的那個鼻子,是不是,是否那個鼻子就是,所以就把這個鼻子拿出來,按在上邊,一看,一看顏色、比例和它的,這個破碎的茬口,正好都能吻合上,所以就確定了這個,這個鼻子就是這個女神頭像上出的。”

  考古界泰斗夏鼐,當時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當看到女神像的照片和有關材料之後,他震驚了。為了慎重起見,夏鼐叫來科研處處長烏恩岳斯圖,要他趕到牛河梁,對女神像的年代進行鑒定。

  烏恩岳斯圖:“我就帶著當時,發掘出來的一些碳十四,做碳十四測量的標本,帶回所裏,因為我們所有碳十四實驗室嘛,進行了測量,測量的結果,出來以後呢是,的確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也就是相當於,距今五千年,這樣的結果,這個消息,告訴夏鼐先生以後,他就很高興了,因為這個確實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而且很重要的紅山文化的遺址嘛,這就確定下來了。”

  在以後的發掘中,女神廟遺址裏,又出土了另外一些泥塑的女神肢體的殘塊,這些人體的殘塊外表細膩,打磨光滑,分別屬於六七個女神的軀體,她們有的比真人小,有的和真人等同,也有的比真人大二到三倍。從出土的位置看,她們之間的排列也有了主次之分。

  嚴文明:“這個是,應該是反映當時社會分化,分層的一個標誌,這我們對照著墓看,它那些積石冢,它裏面也是有大有小,那個規模都有大有小,所以我們想呢,這個,一個是反映它的宗教信仰,二個呢,也反映它當時的社會的分層的狀況。”

  那麼,女神廟裏的泥塑神像,代表的又是什麼神呢?

  有的學者説,她們是自然神,有的則認為是“地母神”。更多的學者認為,女神廟裏供奉的,是紅山人的祖先神。理由是,當原始人的宗教主題由自然界、圖騰轉向人自身的時候,就到了祖先崇拜的階段。

  曾經擔任東亞考古學會主席的尼爾森女士,是美國丹佛大學的終身教授,她一直從事女性在史前的社會地位問題的研究。尼爾森對紅山文化情有獨鍾,先後十幾次來到紅山文化遺址進行考察,也是第一個來到牛河梁遺址的外國學者。女神像的出土,強烈地吸引了她的目光。

  也有人對紅山人供奉女神感到大惑不解,因為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積石冢大墓的主人幾乎全是男性,這個現象非常明顯的表明,當時的紅山社會已經進入父系社會時期,但是紅山人崇拜的神卻是女神。

  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上的各個民族,都曾經經歷了女性地位顯赫的歷史階段,並塑造了本民族的“女神”形象。

  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遠古神殿,它的發現,對中國史前宗教,以及文明起源的研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同時,它的出土,也在美術界引起了震動。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一些人認為,古代的中國缺乏人體藝術。他們的理由是,生活在被譽為“君子之國”、“禮儀之邦”的中國古人,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袒露身體。中國的人體藝術,是從西方傳來的“泊來品”。

  正當人們為古代中國缺乏人體藝術而遺憾的時候,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上出土了史前時代的女神像。而它的出現,把中華民族的人體藝術史上溯到了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

  在女神廟裏,考古隊員又在遺址的主室內,發現了泥塑的龍的殘體。

  龍的上下顎獠牙畢露。據在現場專家的推測,這條龍的軀體肥大,當年,它臥在主室內的頂部,昂首朝向北方。


與真人等同的女神頭像

  在遺址的北室裏,考古隊還發現了一對長度竟然達到了15厘米的泥塑的鳥爪,專家們分析,當年,在廟的北面的墻壁上,應當有一隻巨大的鳥神在那裏佇立。

  鳥神和龍的頭部為什麼都朝向北方呢?難道在廟的北面還隱藏著沒有被發現的秘密?當考古隊員走上北山坡的時候,才揭開了謎底。

  原來,在距離女神廟的北墻僅僅8米遠的地方,有一座紅山人利用山梁的自然地貌修整的、南北,東西邊長約200米,總面積為4萬平方米的山臺子。

  山臺子高出女神廟大約2米,周邊有人工砌築的石墻,石墻的走向與女神廟完全一致。這座大型的山臺子是紅山人做什麼用的呢?

  專家們認為:5000年以前,牛河梁一帶,曾經是紅山人重要的宗教活動中心。當時人們所崇拜的神靈偶像,除了女神以外,還包括豬龍、神鳥在內,但是主要的、佔統治地位的是女神。

  女神廟建造在牛河梁的主梁之上,它的重要地位,從地理位置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郭大順:“圍繞著女神廟和祭壇和積石冢,我們叫做壇、廟、冢三位一體,這樣一個組合,而且具有固定的組合,而且在50平方米的,這個山樑上,它有這個,自己的佈局規劃,而且在這個區域之內,甚至於這個區域再往外,很大一個區域裏,沒有居住人的地方。所以這樣一個,大型的,祭祀遺址,和這個史前時期,那種在家內,在家庭裏頭搞祭祀,甚至於在一個聚落裏,他單設一個大房子,搞祭祀,那比那個規模要大得多,它應該就是它的紅山文化的,文化共同體的一個祭祀中心。”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這樣評價:女神廟裏的塑像可以稱為“神”,但是,她們是按照真人塑造的,是有名有姓的具體人物,所以,她是紅山人的“女祖”,也是中華民族的“共祖”。

  當1983年的初冬來臨的時候,在牛河梁工作的考古隊員們,滿載著收穫和喜悅,返回了瀋陽市。而把女神頭像抱回瀋陽的,仍然是考古隊的女隊員魏凡。

  這次經歷,成為魏凡一生的驕傲和最美好的回憶。

  而一場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討論,也因為女神像的出土和女神廟的發現,在國內外掀起了高潮。

  (網絡原創,僅供CCTV使用,其他網站請勿轉載)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