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 > 正文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第三集《古玉神韻》(探索發現2004-242)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7日 10:48)

  內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右旗,位於沙漠和草原接壤地帶的紅山文化分佈區域裏。


發現六十多件玉器的蒙古青年布和朝魯

  1969年春天,在一次大雨過後的早晨,巴林右旗那斯臺村的布和朝魯在出去放牛的時候,不經意間,在一個坡地上撿著了一個玉器。

  為這個發現所激動的他,連忙趕回家去拿了一把二齒鉤,再跑回發現玉器的坡地上挖了起來。不大的工夫,他就挖出了不少玉器。

  布和朝魯的父親丹巴,是那斯臺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把布和朝魯挖到的玉器裝在一個特製的布袋裏,鎖進了家裏的大木箱子。

  一天,一個文物販子趁著丹巴書記到北京看病的時候,來到那斯臺,找到了布和朝魯,想出大價錢購買他挖到的那些玉器。但是,文物販子沒有如願。

  1979年的一天,巴林右旗文化館文物組的工作人員,走進了丹巴書記的家。

  和青格勒一起到丹巴書記家裏的,還有巴林右旗文化館的領導韓仁信。當年,丹巴書記就是坐在這張緊靠著大木箱子的木質沙發上,同韓仁信拉起了家常。

  青格勒:“完了,老頭呢給拿出幾件,我們看完了以後,就做了老爺子的工作,就是丹巴書記呀,做他的工作,做他的工作呢,就是這個書記呢,當時呢,嗯,覺悟也挺高,説對國家還是有用,你們就拿去吧。”

  從丹巴書記家徵集到的玉器有玉蠶、玉鸮和幾十個玉珠。它們現在被精心收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館,成為研究紅山文化的珍貴文物。

  紅山人生活的區域在萬里長城以北的塞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這裡留給一些人的印像是天高地廣,風吹草低的蠻夷之地。當紅山玉器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確定下來的時候,面對那裏發達的玉文化,有的學者不禁驚呼,這裡應該就是五千年以前中國歷史上傳説的“玉器時代”。

  原始人類在迎來文明的曙光之前,曾經走過了幾百萬年漫長的發展道路。從人類誕生到新石器時代之前,人們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打制的石器,考古學上把這個時期稱作舊石器時代。

  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處在對自然物簡易加工的初級階段。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也就是距離今天4萬年至1萬年之間,隨著製作石器工藝的提高,生活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在一些原始人類中,逐漸萌發出審美意識。


布和朝魯的父親丹巴

  到了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生産力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越來越強烈。於是,他們就從眾多的石頭裏面,挑選出美麗而溫潤的玉石,加工成可以佩帶的裝飾品。於是,就出現了玉器。

  劉國祥:“玉器的起源階段,往往都是突出他的裝飾功能,人們在最早識別加工雕琢玉器的時候,重點突出的是玉器的美,玉器的裝飾美,把玉器雕琢成器用來裝飾和美化人的生活。”

  而遼寧師範大學的田廣林認為,玉器從出現那一天開始,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紗,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劉國祥的見解與田廣林不同,他認為,玉器的産生,是原始人類在美感驅動下的産物。只是到了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玉器的裝飾功能才發生了轉移和變化。而這種變化,已經體現在紅山人製作的玉器中。那麼,紅山玉器又分多少種類呢?

  專家從造型和雕琢工藝的角度,把紅山文化玉器分為裝飾類、工具類、動物類、人物類和特殊類五大類型。在特殊類裏,三聯璧、勾雲形玉佩等是主要的代表器形。

  在眾多出土的紅山玉器中,數量最多的是動物類玉器,除了c形玉雕龍和玉豬龍之外,還有玉鳥、玉蠶、玉鸮、玉蟬蛹、玉龜等等。諸多動物造型的玉器出現,説明了什麼呢?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殷志強:“紅山文化玉器豐富多彩,其中有很多動物的造型,尤其是描寫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像鸮,就是叫貓頭鷹,還有豬的形狀,還有龜的形狀,這一些都是生活中間、環境中間看得到的一些動物,那麼,這個可能跟紅山文化,就是生物、生態、生活環境的多樣化有很大關係,因為周圍的一些(動物)形象,對它藝術的造型實際有影響。”

  有人認為,如此多的動物造型玉器出現,説明紅山人對動物的崇拜。因為紅山人相信,有些動物能為他們免除災難,帶來好運。對於紅山文化玉器中出現的玉鷹,有的學者推測,它的出現,寄託著紅山人嚮往著能夠像雄鷹那樣展翅高飛,自由翱翔,達到通天接地的願望。

  玉蟬,是紅山文化墓葬中常見的一種動物造型的玉器。有的學者發現,紅山文化的玉蟬中有羽翼的數量較少,而大多數是蟬蛹的造型。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人這樣認為,蟬在紅山先民的眼中,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化成蟬蛹後不食不動,就像死了一樣,當夏天來臨的時候,它能破土而出,爬上高高的樹梢,蛻變成能飛的知了。


勾雲形玉佩

  紅山人用蟬蛹造型的玉器為死者陪葬,是希望死者有一天能像蟬蛹一樣蛻變復活。

  紅山文化玉器中既有玉龜也有玉鱉。玉龜和玉鱉出土的時候時常為一對,分別放置在死者的左右手中。

  有人這樣分析,在古代,龜和鱉被視為長壽的吉祥物,是人們崇拜的神。中國的民間早就有了“千年龜”和“萬年鱉”的説法。紅山人把玉龜、玉鱉放在死者的手中的目的,是希望龜神和鱉神在另一個世界給予死者以保護。

  牟永抗認為,紅山玉器的出現,是紅山人對太陽崇拜的結果。

  神秘的紅山玉器,給了人們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有的畫家從它們身上,找到了中國畫寫意藝術觀的源頭。

  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古人對玉的籠統概念是“石之美者”。當時,人們把質地細膩堅硬、色彩斑斕的石頭視為寶物。專家認為,最初發現玉的人,應該是部落裏製作石器的工匠。因為他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掌握了識別玉的本領和知識。

  圍繞著製作紅山玉器的玉料來源,學者們一直持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學者認為,紅山人製作玉器是就地取材。但是,在紅山玉器出土的地點,卻一直沒有發現製作紅山玉器的玉料産地。直到近幾年,一些學者們來到了遼寧省岫岩縣,才揭開了謎底

  岫岩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玉石之鄉,這裡出産的玉石,被人們習慣地稱作“岫岩老玉”。有的學者經過實地考察後認為,紅山玉器的玉料就是出自這裡的細玉溝。它的硬度經過測量之後,也已經得出了科學的結論。

  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王時麒:“我們知道,這個硬度的標準,是用了十個礦物做來標準的,比如説金剛石就是十,石英、水晶這就是七,這個滑石這就是一,那麼這個紅山它的玉,主要是由閃石玉組成的,它的硬度應該是呢,是6到6.5這麼一個範圍。”


獸面玉牌

  今天,在岫岩縣,許多人仍然從事著古老的制玉行業。與紅山先民們不同的是,他們採用的是現代化的加工手段。

  根據專家分析,儘管現代人與原始人在制玉工具的使用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在製作流程上卻極其相似。

  於是,有人把紅山人制玉分為採玉、解玉、鑽孔、打磨、鏤刻、拋光等幾道工序。

  于明:“一件玉料的開採,他呢,就沒有什麼鐵器,也沒有炸藥。他只能呢,靠最原始的方法,比如説,到那個山頂上,拿一個木頭撬棍子,撬下來。最多最多有可能,把木頭塞進(玉料縫裏)去,然後點上火,一燒,嘣,炸裂,然後把玉料,嘣下(來)一塊,最多最多有可能這樣。”

  製作玉器的第二道工序就是解玉。現代人解玉,是借助電動機帶動硬度極高的鋸片把玉料分開。

  那麼紅山人是怎樣解玉的呢?有的學者推測,5000年以前的紅山人,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新石器時代,他們採用的方法之一,是用野獸的皮做成線來解玉。

  根據專家推測,紅山人解玉,除了使用獸皮做成的皮條弓之外、還使用其他一些用於解玉的工具。

  解玉,必備的輔助材料是解玉砂。古人在從大河旁邊,精心篩選出細膩得像麵粉、硬度高達7度左右的解玉砂,來幫助解玉。

  在解玉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還有水。

  于明:“玉料很硬嘛,那怎麼辦呢,就需要加砂,加砂也不行,如果加砂,磨一下(皮弓)就斷了,而且沙子又很幹,它本身摩擦生熱,一生熱,可能就把這個皮子就毀掉了,就斷了,怎麼辦,就要降溫,這個降溫呢,有最簡單的辦法,現在很通用的辦法,就是加水。”

  再接下來,就是按照預先的設計,用動物的骨頭或者竹管,在玉器上鑽出大小不同的穿孔以便佩帶。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古方,多年來一直從事紅山玉器的研究。他通過考古發現、史料記載和自己的試驗得出結論,瑪瑙、燧石的硬度都達到七度,這種石頭也能成為雕刻玉料的工具。

  據有關資料表明,鯊魚牙齒的硬度達到8度,完全可以用來雕刻玉器。有的學者認為,5000年以前的紅山人雖然不在海邊生活,但是他們可以通過交換或者其他方式得到鯊魚牙齒,使它成為雕刻玉器的得力工具。


玉鱉

  其實,紅山人對大海並不陌生,在他們居住的遺址上,考古人員就發掘出了用海中的貝殼製成的裝飾品。

  在對玉器進行精心雕刻之後,就到了最後一道工序——拋光。那麼,古人是用什麼來拋光呢?學者推測,古人通常是使用獸皮在玉器上反復摩擦,因為獸皮含有脂肪,脂肪在摩擦過程中會釋放出來,附著到玉的表面,使玉器的表面更加明亮更加溫潤,直到達到光可鑒人的效果。

  馬蹄形玉器,是因為它的形狀像馬的蹄子而得此名。它是紅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而它的製作難度在紅山玉器中也是排名之最。

  1980年的一天,一位當地的農民走進了這座小城。他把揀到的一件像馬蹄子一樣的玉器捐給了敖漢旗博物館。

  就在收到捐獻的馬蹄形玉器兩年之後,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在進行文物普查時,考古人員在一個叫大甸子的地方,偶然發現了紅山人遺棄的一個製作馬蹄形玉器的坯料。

  不過,對於馬蹄形玉器,邵國田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把它稱作“馬蹄形玉筒”。

  1987年,當地一戶農民在蓋房子挖地基的時候,又挖出了一個紅山人製作馬蹄形玉器時切割出來丟棄的玉芯。那一天,恰巧邵國田在那裏搞調查,農民就把玉芯交給了他。

  這樣一來,敖漢旗博物館就擁有了製作馬蹄形玉器的坯料、從坯料中切割出來的玉芯和製作完成的馬蹄形玉器。那麼,紅山的制玉工匠們是怎樣把玉芯從坯料中取出來的呢?

  邵國田在對坯料和玉芯上面,留下的切割痕跡作了分析以後得出結論,紅山工匠先是用管鑽在坯料的最低點,鑽通一個孔,然後把野獸皮擰成的線穿進裏面,在解玉砂和水的輔助下,環繞著橢圓形坯料切割出玉芯。再反復打磨拋光,直到最後完成。

  有的專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用現代化的工具,在一塊厚度達十五厘米的玉料上,切割出一個圓筒狀的玉芯,只用十五分鐘。

  有人推測,5000年以前,紅山工匠要取出同樣大小的一個玉芯,則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紅山人經年累月才能完成一件玉器,在今天看來也許是不可思議。對此,有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紅山人很可能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精湛、最省時的制玉技術,這些技術遠遠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可惜的是,它已經消失在時光的流逝中。

  那麼,當時在紅山人生活的區域裏,是否每一個部落裏都有製作玉器的作坊?還是存在一個受最高聚落首領控制,專門生産玉器的製作中心呢?

  于明認為,為了使玉器具有神秘性, 5000年以前,在岫岩縣的細玉溝附近,存在著一個專門製作紅山玉器的部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紅山人制玉的作坊和工具,紅山人到底怎樣制玉,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紅山玉器的出現,在史前的中華大地上,無疑是一道耀眼的光焰。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