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清宮秘檔 > 清宮秘檔 > 正文

天花與清宮(探索發現2004-172)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0日 11:06


清東陵

  天花,中醫叫痘瘡,是一種惡性傳染病。在二三百年前的清朝,天花之猖獗、可怕,一如現在的艾滋病,人人談虎色變。

  在清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天花這種疾病就像鬼魂附體,一直困擾著它,讓它一刻不得安生。前前後後的大清皇帝中順治、同治直接死於天花,康熙和咸豐雖然僥倖從天花的魔掌中搶回了性命,臉上卻留下了永久的麻子。

  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這個時期中國的北方,戰亂與天災頻繁不斷。偏偏這個時候又爆發了天花,並且是歷史上的一次高峰期。

清東陵孝陵(順治墓)

  為了躲避天花的傳染,當時的皇帝順治甚至不惜打亂正常的朝議制度,躲在深宮裏,不敢上朝。

  在順治執政時期,竟然連續六年沒有接見蒙古王公的記錄。順治不敢見千里迢迢前來的蒙古王公,原因就是害怕傳染上正在蒙古流行的天花。

  順治對天花的恐懼,達到了神經質的程度。他甚至認為宮中也不安全,還要跑到外面的什麼地方去躲避天花,稱作“避痘”。

北京 福佑寺

  其實,到宮外去躲避天花是早有先例的。在清朝入關之前,盛京就是今天的瀋陽,城外的天寧寺,就一度作為皇家躲避天花的一個重要場所,順治的父親皇太極就曾經在這裡躲避過天花。

  清朝入關以後,出宮避痘的風氣更加流行。順治之子玄燁,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生下來不久就被抱出宮外,在紫禁城西華門外的一處府第中“躲避天花”,這座府第就是今天北京的福佑寺。直到玄燁兩歲後染上天花,並渡過了這生死一劫之後,才允許他搬回宮內。

  順治八年,京城天花大爆發,恐慌的順治決定遠走高飛,帶著太后和皇后以出行打獵的名義來到河北遵化一帶的山野之中。

養心殿 順治死於天花的寢床

  順治一生都在躲避天花,但躲來躲去還是沒能逃脫天花的魔掌。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身心衰竭的少年皇帝在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天花對於人的威脅,是不分人的貴賤的。那些剛從白山黑水入關的八旗兵丁,由於生在關外,剛一入關水土又不服,比一般的人更容易感染天花。

  《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元年,清朝軍隊準備入關。大軍出發在即,肅親王豪格卻心驚膽戰地對另一位將軍説:“我還沒出過痘呢,此番入關作戰,叫我同去,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毫格畫像

  天花的流行,已經影響到八旗人丁的數量與質量。大清皇室的家譜《玉牒》,裏面的數字統計怵目驚心:順治皇帝生有8個阿哥,其中4個早亡,另外6個格格竟死得只剩一個。康熙皇帝共有35個皇子,其中15個早亡,25個公主則死掉了13個,其他皇室成員的子女,死的就更多了,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死亡的人數,一定是非常驚人的。

  清朝在入關前,統治者就頒布了很多相關的法令。這些法令規定,一旦疫情發生,就必須立即將疫區封鎖,已經出痘的人嚴禁出走,而那些在疫區內沒有出過痘的人,一律要遷往偏遠的地區去隔離;而對於那些不及時報告疫情的、或者是擅自掩埋天花死亡者的人,官府要追究責任,甚至於以死論罪。

  清宮中對天花由被動躲避轉為主動防治,是從順治皇帝的繼承人康熙皇帝開始的。

清東陵 公主陵 阿哥陵

  順治是在病倒以後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問題的。當時他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他為太子,而順治的母親孝莊則堅持立皇三子玄燁。順治就去徵求欽天監監正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很快幫助順治下定了決心:選皇三子玄燁做接班人。理由很簡單,玄燁已經出過天花,他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

  在康熙的推動下,清朝防止天花的措施逐步走向系統化、制度化。他在太醫院專門設立了痘診科,廣徵各地名醫;又在北京城內設立專門的“查痘章京”職位,全面負責八旗防治天花事宜。

  到了康熙時代的中後期,中國北方的天花勢頭開始減弱,南方傳統的種痘法,也在這時候傳到北方、傳進了清宮。

大清世宗憲皇帝(雍正)聖訓

  這種來自南方的民間種痘法,它又叫吹鼻種痘法,據説它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叫旱苗法,一種叫水苗法。

  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使種痘者輕微的感染上天花的症狀,然後讓他出天花,再通過中醫的精心護理,使他們安全渡過天花期,實際上這個種痘者,已經出過天花了,也就是説,他已經對天花已經有免疫力了。

  康熙對這種種痘療法十分重視,不但在宮中實施,而且推廣到八旗全體人民中,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

東華錄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皇太子出痘,當時正是吳三桂等三藩叛亂、戰火紛飛的緊要時刻。我們從清宮檔案《康熙起居注》中看到,康熙為了親自護理太子,他竟然連續12天沒有批閱奏章。太子痊癒後,宮中舉行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又是祭天、又是頒布詔書,十分隆重。

  在皇太子出痘期間,有個名叫傅為格的候選知縣,侍奉皇太子治病做出了成績,因此被提升為武昌通判。兩年後,得知他種痘防治天花確有一套,康熙又召他入宮,讓他專門負責皇子們的種痘防疫。從此,清宮中皇子種痘防天花就被作為一種制度正式確立下來。在清宮檔案中,我們還可以查到諸位阿哥們種痘的記錄。

  由於康熙舉措得力,天花的蔓延得到有效的遏制。加上這時天花的流行,也進入了相對平緩週期,在這以後的一百多年,清宮中很少再傳出關於天花的消息,在這段時期的檔案裏,再也沒有看到誰得了天花的記載。

康熙像(曾得天花)

  可以引為驕傲的是,中國人的種痘方法很快走出了國門。日本、俄羅斯和一些歐洲國家派專人前來學習取經,並組織自己的醫學專家對這種奇妙的醫術作進一步地研究。

  一百多年過去了,誰也沒想到,天花這個潛伏的病魔還會有一天睜開眼睛。

湯若望像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 1875年1月12日),紫禁城突然爆出驚人消息:慈禧太后的獨生子,不滿20歲的同治皇帝病死了!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民間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説法。據説他常常偷偷地溜出皇宮,出沒于一些酒樓啊、戲院啊,甚至一些花柳街巷這種場所。所以有人據此猜測,他可能是死於梅毒,也有人説他可能是死於疥瘡,當然也有一些人説,他可能是死於天花……對於這種種説法,官方一律保持沉默,不予申辯。因此小皇帝到底是死於什麼病,成了一個謎。

順治立太子(玄燁)遺詔

  一百多年以後,人們從清宮檔案中,發現了當時清宮御醫,給同治看病時寫下的“脈案”,上面明明白白的診斷紀錄同治是得的天花,並且詳細記錄了當時同治的種種症狀:“濕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筋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醫學專家們對檔案進行了認真分析,結論是,同治皇帝死於天花。

  同治死於天花這個結論一齣,人們立即聯想到同治的父親咸豐,他也受到過天花的襲擊,留下一臉的麻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他們父子倆都沒接受過種痘嗎?結論只有一個:中國傳統的種痘方法不具有百分之百的功效。

八旗種痘名單

  公元1796年,英國醫生真納在中國種痘法的基礎了,發明了真納法,也就是著名的牛痘法。據史料記載,這種西方的牛痘法從嘉慶年間,已經傳到中國,也就是説在同治皇帝出生前,就已經到了中國。可是紫禁城的那些御醫卻不以為然,他們始終相信還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

  在同治得了天花以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文武大臣,不是積極地尋求新的醫藥和療法,而是依照祖上的傳下的規矩,在宮內外大搞“供送痘神”的迷信活動。

  一身瘡痍的同治,正是在這種求神祭祖的喧囂中,悄悄地離開了人世。他死在了養心殿,那裏恰恰是一百多年前,他的祖先順治被天花取走性命的地方。

萬歲爺天花喜 進藥用藥底簿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