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探索?發現 > 正文

《紫禁城》之三 康熙皇帝(探索?發現2005-67)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5日 18:08)


康熙像

  在紫禁城的歷史上,有一位皇帝,自公元1662年到1722年,君臨天下長達六十一年。在他之前,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皇帝在位時間這樣長,他和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同是當時世界上的著名君主。

  康熙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滿族人。公元1654年,玄燁誕生在紫禁城內的景仁宮。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孝康章皇后。順治帝病逝後,年僅八歲的玄燁繼承了皇位。

  八歲的康熙繼位後,按照清順治帝的遺詔,由四位輔政大臣,代理國政。康熙的祖母孝莊皇太后,深明大義,有政治頭腦,她全力扶持康熙,祖孫感情極深。

  康熙一生的重大政治活動,是從清除輔政大臣鰲拜開始的。鰲拜大權獨攬,結黨營私,強行推行換地、圈地政策;阻礙發展沿海的農業、工商業;甚至妄圖篡權,陰謀殺害康熙帝。當時年方十六的康熙帝,不動聲色,暗中訓練了一批少年布庫,也就是摔跤手,巧妙地在皇宮逮捕了驕橫跋扈、膂(旅)力過人的鰲拜,宣佈了他的三十條罪狀。這幅畫是後人畫的,少年皇帝反對守舊、智擒鰲拜的事跡廣為流傳。在清朝,“抓鰲拜”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的傳統劇目。


孝莊皇太后

  康熙十四歲親政,開始獨自處理政務。乾清宮是他日常辦理政務的場所和寢宮。每天清晨,康熙帝都會差人把他的禦案搬到乾清宮的門口辦公,他在這裡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當面裁決,最後與內閣大學士共商重要政務。乾清宮門口成為康熙帝聽政的主要場所之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康熙“禦門聽政”。

  康熙皇帝禦門聽政,還有一段歷史淵源。那要追述到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不久之後的一場火災。

  朱棣平日聽政的奉天殿,也就是清朝改名的太和殿,在這次大火中也燒燬了,朱棣認為這是上天在懲罰自己,朱棣怕"違背天意",不敢再建,權以奉天門為聽政之所,這就是明清兩代皇帝"禦門聽政"的起因。

  那太和殿是什麼時候建起來的呢?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朱高熾繼位,仍舊沿襲"禦門聽政"不改,同時因為他留戀興王之地,想復都南京,無心修復北京的三大殿。直到19年後,英宗朱祁鎮,于1439年,才下詔復建。然而,又一場大火再次將紫禁城的主要宮殿燒燬。

  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1604年,乾清宮和坤寧宮才得以修復。可紫禁城裏最主要的前朝三大殿卻還是遲遲不能動工,一直拖至康熙年間。有人説,不能動工的原因是木材缺乏,不能施工。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堂堂皇家工程怎麼會缺乏木材呢?

  據説,那時建造紫禁城用的是金絲楠木。金絲楠木産量極低,四五百年才成材,成材後的可用之料也僅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在明代皇家建築中運用得多一些,但到清代以後,可運用的就不多了。金絲楠木産于我國湖南、雲南等地,材色呈黃褐色,略帶淺綠,有香氣,材質細密、紋理常傾斜或交錯,花紋美麗,經久不腐。之所以稱之為金絲楠木,是因為它順著紋理的方向有著排列有序的“金絲”,在陽光照射下泛著金光,十分稀奇。現在,這個樹種在我國已經基本滅絕了。在緬甸一帶的熱帶雨林中可能僅存少量。

  正是因為金絲楠木如此奇缺,導致太和殿被燒燬之後,一直拖至康熙38年才又動工。據説康熙年間的這次動工,還是因為一次偶然的發現,通惠河工部郎陸澹園在天津至海岸沿途的蘆葦中發現金絲楠木一千余根,解決了木材問題。這些金絲楠木為什麼會在蘆葦中,目前還不得而知。


康熙設計逮捕螯拜

  在明朝,導致紫禁城裏主要建築被燒燬的三次大火,主要都是因為雷火,雷火就是雷電引起的火災。而在清朝,宮殿幾乎沒有發生這樣的大火。

  康熙年間,終於將太和殿再次建造起來,但他依然堅持在乾清宮的門口聽政,當時的一些國家大事,例如平定三藩的決策就是康熙在禦門聽政時決定的。

  康熙20歲那年,果斷地下令撤藩,在歷時八年的平亂戰爭中,年輕的玄燁表現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軍事壓力迫使尚之信?耿精忠二藩脫離吳三桂,從而使清軍得以集中力量與吳三桂主力相持于湖南,最終,“三藩”之亂平定。西南各省統一。

  清軍兩次反擊沙俄侵略中國的雅克薩之戰的決策,也是康熙皇帝,在禦門聽政時作出的。雅克薩之戰,清軍取得了勝利,1689年9月,35歲的康熙帝派人和俄國政府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康熙皇帝,是一位馬上皇帝,自幼習武,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騎射生活。這是他用過的頭盔、馬鞍。統一漠北,是康熙這位馬上皇帝唯一親徵的戰役。從1690年至1697年,康熙帝三次率兵出塞親徵,在無邊無際的沙漠和草原馳騁數千里。滿、蒙、漢、回各族民工日夜趕運軍需物資,清軍奮力作戰。

  今天的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南的烏蘭布通,是昔日的古戰場,這裡距離北京城700公里,就在這裡,噶爾丹叛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木蘭圍場

  2康熙從漠北凱旋歸來時就是穿的這件得勝袍。康熙帝曾經在征服漠北的路途中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 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 敢雲黃屋重?辛苦事親徵。

  八旗軍是清王朝得以取天下的支柱,康熙皇帝常常親臨教場,閱兵射騎。

  從這幅紫禁城中保存完好的《木蘭秋?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圍獵的情形。康熙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圍場縣設置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天,康熙帝率領宗室親王、內閣六部、各少數民族王公貴族以及八旗士兵,浩浩蕩蕩來到這裡,飛馬彎弓,射獵習武。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那麼,在這裡,他們是怎麼進行圍獵的?哨鹿是什麼意思呢?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佈,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制的長哨,模倣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有一年,康熙狩獵時,射殪(義)二虎,又一次,槍殪二熊。

  一次秋?活動要持續三四個月,而木蘭圍場距離北京近四百公里,來回路途要花費1個多月的時間,為了方便處理政務,康熙帝親自勘探選擇,在燕山叢中、武烈河畔的熱河承德修建了一座行宮??避暑山莊。康熙在避暑山莊多次宴賞,賜賚(睞)蒙古、西藏等民族的首領人物,以加強中央集權保衛北部邊防,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在處理政務之餘,避暑消夏,或讀書練字,或釣魚、聽戲,或在后妃的簇擁下漫遊庭園。康熙還將自己在京都培育多年的優良稻種,移植在山莊。

  這是清宮廷畫家金昆等人繪製的《冰嬉圖》,從這幅圖中,可以了解到,滑冰在清朝很興盛。滑冰,是清朝八旗兵的軍事訓練項目,也是娛樂兢技活動。每年冬天,上千名滑冰能手在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接受皇帝、后妃和大臣們的檢閱和觀賞。


承德避暑山莊

  清初畫聖王輝在60歲時,被康熙召幸,繪製南巡圖。這卷當時繪製的卷帙浩繁、場面宏大的《康熙南巡圖》,記錄了35歲的康熙,在1689年第二次南巡時的場景。康熙帝在位期間,六次下江南,歷時23年的時間。

  康熙六次南巡中,有四次都曾住在曹氏織造府。這裡的曹氏指的是誰呢?説的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他們相繼擔任江寧織造60多年。曹雪芹的曾祖母做過兒時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伴讀。可見,曹家與皇室有著特殊的關係。

  紹興府是康熙帝這次南巡的最後一站。康熙帝不騎馬,不坐轎,他在扈從諸臣的簇擁下,向大禹陵走去。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世為紀念他而建禹王廟。大禹陵在紹興縣城稽山門外。像康熙帝這樣,徒步拜謁大禹陵的皇帝並不多見。

  康熙帝一向被認為是一位寬仁有為的皇帝。然而這位寬仁的皇帝在處理家事上,卻留下了一些不妥之事。

  雖然康熙的這些所謂家事處理得並不好,但他的確是一位有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家統一,疆域遼闊。他主持繪製了全國大地圖《皇輿全覽圖》。在全國實地測繪地圖,並且有經線、緯線,這在中國還是第一次,水平位居當時世界之冠。康熙帝自稱:“朕費三十餘年心力,始得告成。”

  值得一提的康熙帝終身廣泛涉獵數學、天文、曆法、物理、生物等學科。


康熙徒步拜謁大禹陵

  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接觸西方的科學文化,許多官員視西洋科學為異端,而康熙帝卻要求外國傳教士給他講西方數學、天文學、測繪學、炮術等自然科學,他常常連續幾小時學習歐幾裏得幾何學演算習題。

  這是他讀書用的一張炕桌。桌面銀板上刻畫有開平方、立方,求圓半徑、求半徑的比例尺及十幾個數理表。這是康熙專用的小件儀器??計算工具。手搖計算機,能做加減乘除法。

  康熙皇帝雖然沒有能夠將更多的科學技術用於實踐,但是康熙帝不僅勤於政事,而且好學敏求,多才多藝。這在歷代帝王中是罕見的。紫禁城內的許多宮廷史跡和大量珍貴文物,使我們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三百年前的這位君主。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百姓生活安定,生産發展,國庫充裕,一片繁榮太平景象。全國墾田面積由順治末年的五億五千萬畝增加到八億畝。他和後來的乾隆皇帝一道,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


康熙自幼習武

  康熙皇帝在位61年,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亂而治,而鞏固,而發展。他評論自己説:“歷觀史冊……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