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國 第三部 藏寶現身 地下儀仗隊(2004-80)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1日 11:48
|
|
|
雷臺 |
武威是一座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城市,它位於中國甘肅省的中部,距離首都北京兩千多公里。
和眾多輝煌的歷史遺跡相比,地處武威城北一公里的雷臺原本並不顯眼。它呈長方形,高8.6米,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米。
|
|
|
雷臺上現在是一座道教廟宇??雷祖觀 |
1969年9月22日上午,武威新鮮村的農民們來到雷臺,他們已經在這裡挖了一個多月的防空洞。村民蔡耀當時就在挖土的人群中。
村民蔡耀:“鋤頭挖到了磚墻上,刨掉磚後我就往裏看,發現有馬呢,把洞口刨大以後人就爬下去了。”
|
|
|
墓葬內 |
他們驚異地看到,在磚鋪的地面上,放著一堆奇怪的車、馬和小人。所有東西上面都有一層厚厚的綠銹,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這一定是銅做的。由於缺乏考古常識,村民們在混亂中把這些銅車馬裝進麻袋,運出洞口,放進了村裏的庫房。
當時在武威文化館工作的黨壽山無意間聽到雷台下面挖出東西的消息,便急忙趕到新鮮村,在村民的幫助下,他進入了神秘的地下世界,憑著多年從事文物工作的經驗,他馬上判斷出,這是一處古代的墓葬。
|
|
|
銅做的案,上面放著耳杯和類似叉子的器物 |
黨壽山對文物進行了清點和登記,然後把文物轉移到了當地的文廟中,暫時保管。第二年,文物終於正式地被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清理的結果,雷臺墓一共出土了231件文物,有金銀玉器、陶器和銅器。
|
|
|
陶器多為生活用品 |
最大的收穫是99件車馬銅器,包括三十八匹馬、一匹牛、十四輛車、十七件武士俑,二十九件奴俾牽馬俑。看起來,它們是一支有著互相聯絡的隊伍。
隊伍的最前方是一匹與眾不同的馬,它並不以氣勢取勝,高34.5厘米,長45厘米。所有見到它的人都感嘆于它奇異的美麗。緊跟著17匹馬和騎士,一共分三行。騎士們威風凜凜,手裏拿著一種叫戟的兵器。
|
|
|
奴俾牽馬俑 |
在威武的騎兵後面是車隊,車隊的正中是一輛前導用斧車。稍後是四輛豪華的軺(yao)車。車上有駕車的人,還有兩個服侍主人的丫鬟。車前頭站著八個人,從穿著上看,四個屬於武官,四個屬於文官,在他們的身背後發現了刻文,上面寫著“張家的奴僕”。
而在這些車的馬頸上,都刻有文字,以標誌它們主人的身份。文字隱晦了他們的名字,我們只能得知他們都屬於張姓家族,擔任著大小不同的官職。
車隊後面是一組五匹馬組成的隊形。中間一匹馬身材高大,器宇軒昂,應當是主人的坐騎。其他的四匹前後並列,護衛著主人,是貼身衛士的從騎。
|
|
|
銅車馬陣 |
隊伍的後面還有一輛牛車,它是負責運輸工作的。
幾十匹銅馬各有各的姿態,十分生動,而所有的車輛做得就和真的一樣,一些車的後門還可以開啟。
|
|
|
隊伍的最前方是一匹與眾不同的馬,所有見到它的人都感嘆于它奇異的美麗 |
顯然這並不是用來作戰的部隊,而是象徵威嚴和尊榮的儀仗隊,從中我們可以想見,這個墓葬的主人在當時一定是個地位顯赫的人物。
墓葬的最西端是象徵主人臥室的後室,如今裏面還放著四個敦實的文物複製件,它們用石頭雕刻成烏龜的樣子,它們不是普通的烏龜,而是龍的兒子,專門負責馱重物。在這裡,它們曾經馱過墓主人的棺木。
為什麼墓主人連遺體都沒保存住呢?是仇人還是貪婪的盜墓賊?當年人們進入墓室後,曾在墓門和中室發現過兩個盜洞。
就在雷臺墓發現27年後,1996年春天,由於雷臺上面出現塌陷,在修整時意外地發現了另一座古代墓葬,位置就在前一處墓葬北面幾十米遠的地方,和長條形的一號墓平行排列。
遺憾的是,這個墓幾乎是個空墓,所有的文物都被洗劫一空。按照中國古代傳統的墓葬制度,人們推測,這個墓的主人可能是一號墓主人的祖先,而雷臺一帶就是他們的家族墓地。那麼,這個顯赫的家族究竟是什麼狀況呢?
幾十年來,墓主人的面目仍舊撲朔迷離,至今惟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屬於武威的張姓豪族,可能擔任過駐守武威的將軍。
|
|
|
車前站著八個人,他們的背後刻著““張家的奴僕” |
一個在地方上勢力強大的將軍,出行時肯定很有氣派,擁有一個儀仗隊也就不足為奇了。
1971年9月,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陪同外賓訪問蘭州,在參觀博物館時,他忽然被一件文物吸引住了。
這是一匹正在急速奔跑的駿馬,它的一個蹄子蹭到了一隻飛鳥,飛鳥驚訝地扭轉頭。一個夢幻般的瞬間,飛逝成為永恒。
|
|
|
墓葬的最西端是象徵主人臥室的後室,如今裏面還放著四個石龜的文物複製件 |
曾經見過無數珍貴文物的郭沫若被深深地打動了,他驚訝于雕塑無可挑剔的形體,生動的姿態,以及完美的平衡感。
1973年,這匹馬在英法兩國展出,引來了世人的矚目。從此,銅奔馬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關於奔馬的研究一度成為熱門,人們都想知道它究竟是一匹什麼樣的馬。有人説它其實是傳説中的神馬,根本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
|
|
|
出土的銀印上有張將軍的字樣 |
中國的西北地區歷來是良種馬的家園,世界上最後一批野生狀態的野馬就消失在中國新疆和蒙古交界的區域。
如果這匹馬來源於現實,那麼,它是什麼品種的馬?是誰培育了它?
中國人的養馬技術在西漢年間達到了新的境界,新的品種出現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養馬。在無限鍾愛馬的皇帝的心目中,大宛馬就像傳説中的神馬一樣,他賜給大宛馬“天馬”的名字。
那麼,這匹銅奔馬是不是就是漢武帝心目中的天馬,大宛馬呢?畜牧專家從馬的奔跑姿態上得到了新的啟發,它的三條腿都騰躍在空中,令人吃驚的是,它同一側的兩條腿同時朝著一個方向騰起,這在一般的馬奔跑中是看不到的。
這種姿態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對側步”。
|
|
|
銅奔馬蹄下的飛鳥 |
但是銅奔馬的外形不僅顯示了良種馬快速、穩定的特點,而且也存在蒙古馬的一些特性,它的肌肉厚實,身體也略顯粗壯,這説明它並不是純種的大宛馬。 實際上,當年漢武帝引進大宛馬後,和中原的蒙古馬雜交,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馬。
古代武威一帶是馬的培育基地,涼州馬就是中國馬中非常出色的代表。有專家認為,銅奔馬就是涼州馬的經典形象,矯健、威武,集速度和力量于一身,展現了馬的全部優點,就像馬的模特一樣,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完美的馬。
關於馬的爭論還沒有結束,馬蹄下的飛鳥又成了問題。當年郭沫若一眼認定這只鳥是燕子,因此他為這件雕刻取名馬踏飛燕。細心的人卻看出破綻來了,這只鳥的尾巴幾乎是方形的,不像燕子,倒更像烏鴉,還有人則認為這是鳥中之王??鷹。
|
|
|
馬踏飛燕成為了中國旅遊的標誌 |
而周本雄先生認為,在銅奔馬的腳下踏的是一隻遊隼,一種小型的鷹。
這種既像鷹又像燕子的鳥,有著相當快的飛行速度,特別是在俯衝時,時速竟能達到289公里。
儘管各種爭論還在繼續,但這座雕像現在更多地被叫做“馬踏飛燕”。無論如何,它的誘人之處卻不在馬和鳥本身,而在於大膽的想象和天才的雕塑手法,為世界留下了一件罕見的藝術品。
1984年,當中國國家旅遊局準備確定中國的旅遊標誌圖形時,馬踏飛燕在眾多的文物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