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意的不如意》(2002年3月20日)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8日 15:32)
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位有志青年杜如意,毅然下海辦廠,經歷了許多的波折,其中竟有“不如意”的故事多令人深思……
租賃國企財産,辦廠當老闆
好心安排幹部,自戴緊箍咒(麻煩惹上身)
呱呱叫食業有限公司是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國營大型企業,下設很多分廠,豆製品廠是其中之一。當時廠裏有一套價值300萬元的豆製品生産線,因為多次啟動不成功,很快就要廢棄。1997年,該廠廠長助理杜如意找到公司總經理聶佳秋,希望能把這套設備承包下來。但公司以往的承包經營方式,無論在形式和實質上公司都是承擔所有的責任,産生不了實際的經濟效益,而近年新興的市場經營形式——租賃經營,對於租賃雙方的權利責任在法律上要求相對明確,所以公司提出採用新的市場方式解決公司的困境。
1997年9月30日,杜如意以月租1萬餘元租賃了豆製品分廠的全套機器設備以及企業廠區的廠房、辦公室等設施。為了進一步明確租賃關係,呱呱叫食業有限公司在與杜如意簽定的這份三年的企業租賃經營合同中要求杜如意在租賃期間自辦營業執照,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雙方簽定租賃協議後,沒過多久,杜如意用自籌的資金20萬元在工商局申請辦理了具有私營企業性質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開始了自主經營,獨立承擔對外的一些法律責任,使豆製品廠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私營企業,而自己是私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杜如意就按照私營企業經營的要求,開始緊鑼密鼓地招賢納士,這時,早想幹一番事業的時任包頭市九九集團能源處處長的高建平、王曉良和李梅等人,也看中了豆製品私營企業的大好發展前景,紛紛放棄各自優越的行政地位或“鐵飯碗”待遇,積極加入到豆製品廠生産隊伍中。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杜如意廠裏生産的20多種産品迅速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4個月後,原來不景氣的狀況明顯改善,經濟效益有所增長。此時,作為租賃方的呱呱叫食業有限公司感覺到豆製品廠未來的良好前景,於是提出與豆製品廠入股合作,新成立一個專門的豆製品公司,條件是要進行改制。一向躊躇滿志的杜如意看到有機會合作壯大,十分高興,欣然同意合作事宜。但令人意不到道的是,共謀合作發展,麻煩卻接踵而至,真是“一場合作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