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臺前幕後

我所見的木偶藝人黃奕缺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2日 15:07

  木偶是沒有生命的,全靠操縱者的雙手,使得木偶有了靈魂,傳神地表達出真人的思想情感。一個木偶表演藝師,不但要有熟練的技巧,還得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才可能體會到所表演人物的情感世界,把假的變成真的,把本無生命的木偶演活。

  可惜的是,不管是傳統的木偶戲還是現代的木偶戲,仍沒有得到藝術界或娛樂界應有的地位,只是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空閒時聊聊而已,再有就是供少數還關心民俗文化的人們討論或邀請到特定的場合表演。專家們的熱情也只是短暫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這項古老的劇種日益走上衰敗,如果再不予以重視、整理、保護,則這項特殊而具有藝術價值的劇種,恐怕是很快就要消失于無形了。

  記得在訪問原泉州木偶劇團團長吳裕庭先生時,他曾説過這樣的話:“萬一有一天黃奕缺走了,我想他演的那只猴子也就會一同隨他去了。”我拍攝的主人公黃奕缺先生今年已經七十有四了,他用自己的一輩子傳承和發展了木偶藝術,可到頭來落得的還是孤家寡人,每年雖有國外雪片般的邀請函,可老人已是力不從心了。他的絕活至今無人繼承,他雕刻的木偶頭也只能是成為某人的收藏品,他過去設計和改造的每一尊木偶在到達它的表演年限後,早已不知去向。

  在老人的家中有許多來自各國的雕塑、面具,墻上挂滿了同外國元首、國內政要的合影、名人為他題寫的字畫,還有那一堆標有各國文字的邀請信。

  我是南方人,有幸在國慶和中秋這一段假期回老家(福建泉州)拍攝人物傳記片《木偶大師——黃奕缺》,老人住的地方離我家不遠,第一次接觸老人得到的只是冷冷地兩個字“沒空”,也許因為會説家鄉話,再加上我的誠懇,幾次交談後,老人終於答應了我們拍攝的要求,由於老人要構思一齣赴德國交流的木偶戲,所以不忍過多地去家裏打攪他。加上片子也催得急,不得不提前回京,就在我那天早上出家門要往機場去的時候,恰巧碰上了正往家走的黃奕缺的夫人,我們都稱呼她“缺師母”,面對面的她手裏擰著幾個大袋子,仔細一瞧袋子裏裝的是清晨她在街上沿路撿回來的易拉罐和礦泉水瓶,這一幕讓我久久不能忘卻,誰都可以不去理會那些空心無奈的木偶們,但我們不可以看到這一切而無動於衷啊!

  編導:林少峰

  2001年12月3日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