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3日 16:27 來源:
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巴山夜雨》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反映了“四人幫”橫行時期的社會眾生相,是一部具有獨特創作構思的優秀影片。
影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構思──在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天一夜),把一群普通人獨具匠心地匯集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十幾平方米的普通客艙)中,人物和事件都是在航行于長江中的一艘客輪中。從這一點上來説,首先本期節目在形式上體現了影片的這一特色,本期節目就是帶領觀眾乘坐《巴山夜雨》號的一次航程,每位嘉賓的出場或是小片的引入都是這條船行進過程中的必經之站,有遞進和船行走的感覺。
除了形式之外,本期節目在內容上主要是通過嘉賓的訪談還原影片故事所反映的“文革”期間的質感;同時也為觀眾展現這部影片本身的影響力及觀眾的記憶點。
一、影片具體、集中、細緻、逼真地濃縮了一個巨大社會在那個非常時期中的真實情況,而演員及觀眾對於那個時期的真實體會是怎樣的,是否有影片中展現的那樣,演員們又是如何體會自己的角色的,這些都有助於觀眾更好的解讀及欣賞這部影片。
二、作為一部優秀的影片,曾榮獲1981年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女主角獎(張瑜)、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石靈、歐陽儒秋、茅為惠、林彬、仲星火、盧青)、最佳音樂獎;獲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它“以獨特的創作構思和抒情詩般的藝術風格,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現了我國人民在特定歷史時期中的美好的心靈”(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一屆評選委員會評語)。
三、這部影片處處用細節表現著象徵的意義,正是這些細節成為了觀眾多年一直無法忘記的記憶。例如,水印木刻畫《蒲公英》、那首《蒲公英》的兒歌,以及看到影片的片名就會想到的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 ,等等,本期節目中巧妙的穿插這些細節的點,擴大意境及勾起回憶。
本期節目邀請的嘉賓張瑜、李志輿、導演吳貽弓,神秘嘉賓影片中小娟子的扮演者茅為惠。除了現場談話之外,本期節目尋當年拍攝影片時演員們一起生活了兩個多月的輪船,並且尋找當年為演員開船的船長等,展現尋找的過程,帶領現場的嘉賓及觀眾一起再次體驗影片中的感受。
這期節目不僅呈現的是劇組人員的一次相聚,同時也應是這部影片的一種懷念,營造影片中的意境。
責編: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