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15年
焦裕祿的事跡是在1966年因為新華社的三位記者所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廣為人之,15年後的1990年,峨嵋電影製片廠將他的事跡搬上了銀幕,這部影片讓看過它的觀眾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這部影片,焦裕祿的扮演者李雪健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金雞/白花的電影雙料影帝。又一個15年後,2005年,《流金歲月-相聚》再一次將這部影片的主創人員請到節目節目的錄製現場。兩個15年,除去光陰荏苒,世事變遷,我們在這一次的相聚中又能夠給觀眾們帶來什麼呢?是讓觀眾看到主創們臉上歲月的痕跡,還是再找一些當年影片拍攝的花絮,這都不是我們要告訴觀眾的,那麼,我們想知道的就是觀眾想知道的,打動我們的也同樣可以打動觀眾。在苦思冥想的那些日子裏,翻閱了大量的關於焦裕祿的史料,它的事跡的確稱不上驚天動地,但是它的一顆一心為人民為百姓的的心,它的所有的作為讓我們感到,現在的百姓現在的中國需要焦裕祿,焦裕祿精神依舊不過時。他給觀眾留下了怎樣的感懷,給蘭考人民留下了怎樣的回憶,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迪,那我們就一同尋找,一同沿著這條軌跡尋找焦裕祿,尋找焦裕祿精神。
兩雙眼睛
李雪健必須要來到節目的現場。這是我們節目組要製作這期節目的第一要旨,因為《焦裕祿》李雪健獲得了第一個電影表演生涯的高峰,也因為它在獲獎之後自謙的説:苦和累都讓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但是,我們的節目中時常會出現主演缺席的狀況-----檔期的問題分身乏術,距離的問題無法順利回國,身體不適,種種問題都讓我們的節目曾留下深深的遺憾,而這一次李雪健老師必須要來到節目現場。溝通之後,我們欣喜若狂,一向低調,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的他,“這一次破例,因為焦裕祿,因為電影,因為電影頻道,我去。”節目的現場的李雪健雖然話語不多,但是,他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焦裕祿的摯愛,就像他為塑造這個人物寧可瘦掉10公斤體重,我們應該感謝李雪健。當我們問起他,為什麼人民會那麼愛戴這樣一個普通的共産黨員的幹部,他説,因為焦裕祿愛戴人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李雪健用他的心完成了這部電影,許多的人都評價李雪健在影片中的表演成功,觀眾也被他的表演打動,“因為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焦慮。”因為他為蘭考的未來焦慮,為蘭考的人民焦慮,現在的幹部在眼中,在他們的心中大概這種焦慮早就換成了其他的內容了吧。
兩天外採
在節目錄製前,我們外採的記者來到了河南蘭考,來到了焦裕祿長眠的蘭考。在焦裕祿臨終前,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葬在蘭考的沙丘上,要親眼看到蘭考變綠,變富裕。當我們踏上蘭考的土地的時候,我們一直在想,蘭考究竟如今會是怎樣?在地下長眠的焦裕祿也應該很欣慰了吧,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的變遷,1966年的蘭考,1990年的蘭考,2005年的蘭考。焦裕祿的陵墓旁,焦裕祿紀念館裏,我們聽到所有被採訪的蘭考人説:我們想念焦書記,我們會永遠記住焦書記,蘭考人不會忘記他,永遠。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説到焦裕祿的時候依然飽含深情:焦書記在天寒地凍的風雪天去探望孤寡老人,當老人問:你是誰啊?焦書記回答説:我是您的兒子。現在的幹部那一個把自己真正看作是人民的兒子,人民的公僕?我們來到了焦裕祿栽下的泡桐旁,當年的小苗如今已是參天大樹,這棵泡桐現在被蘭考人親切的稱作:焦桐。現在的蘭考沙地上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的泡桐成為國內樂器的主要用材。而旁邊當年的鹽鹼地現在到處是綠油油的莊稼到處是生機和希望。蘭考當年的鹽鹼地長出了國內最高産的小麥---原來畝産不到60公斤,現在已經畝産達700多公斤。焦書記一定是含笑在看著我們吧。
兩條圍巾
我們節目的另一個嘉賓是在影片中扮演焦裕祿妻子徐俊雅的演員張英,對她觀眾們也許並不熟悉,甚至是我,當我見到他的時候才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幾天前剛剛看過她出演的話劇《生死場》,話劇中的王婆曾讓我為她起立鼓掌,而這之後的《家有九鳳》的大姐又讓我看到了那個樸實/豪爽/熱情的張英。在採訪中我們意外的得知在拍戲的過程中,張英曾和徐俊雅有過接觸,並且得到了徐俊雅的認可,和他嘮家常,並且把自己和焦裕祿的圍巾送給了張英,希望能在影片的拍攝中有所幫助,這兩條圍巾不僅出現在現在的影片中,而且,張英現在還保存著,我們讓張英將這兩條圍巾帶到了節目的現場。焦守雲,焦裕祿的女兒也來到了我們的錄製現場,因為她曾經和《焦裕祿》劇組參加了當年的影片首映,他能讓我們了解更加真實的焦裕祿,她的到來,帶來了蘭考人對劇組的問候,她也帶來焦裕祿家人對劇組的想念,她還帶來了一個我們不曾得知的消息,她的母親---徐俊雅,在幾天前剛剛去世。這個時候,張英把原本要一直珍藏的兩條圍巾拿了出來,把這兩條圍巾送還給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睹物思人,張英、焦守雲、現場所有的人,都禁不住落淚。。。。。
兩個小夥子
請到的兩個小夥子實在是意料之外,其一是影片中扮演焦裕祿兒子的蔭放,當年他只有六歲,如果他能來到我們的現場,15年,也應該是20齣頭的大小夥子了,可是到哪去找呢,一篇當年的報道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他曾在蘭考的一所小學就讀過,但是經過努力和查找卻讓人失望,因為蔭放早已不再蘭考,線索斷了。再一次在網上搜索,在幾乎絕望的時候,一條新聞中出現了蔭放這個名字,報道中説,他參加中央三套的《聯合對抗》節目成績優異,而且參與過影片《焦裕祿》的拍攝。老天爺,一定是他吧。是他嗎?當輾轉從《聯合對抗》要到他的電話溝通之後,確認,他就是我們要找的人。其二,餘音,他是焦裕祿的外孫,是焦守雲的兒子,當我們採訪焦守雲的時候得知餘音剛剛從音樂學院畢業,學的是美聲唱法,那我們可以讓他來演唱一首歌曲啊,當我們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焦守雲告訴我們,前些時候他剛錄製了一首《焦裕祿之歌》,太好了。就這樣兩位小夥子來到了我們的節目錄製現場。“因為這部影片我知道用感恩的心去對待所有的人。”蔭放説“我是以一個年輕人對長輩的敬意來唱這首歌,並不僅僅因為我是焦裕祿的外孫。”餘音這樣告訴我們。
責編: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