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頻道 > 在商言商 > 正文

《在商言商》之《地區差異》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0日 09:58)


  解説:易地而富是一條中國傳統的經商之道,它包含著什麼樣的商業哲理,發展到今天又增加了哪些內涵,請看《在商言商》本期話題——地區差異間的商機。

  主持人:品茶論道 在商言商,大家好 我是徐熠,這裡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勞動就業》的《在商言商》。

  在中國傳統的經營之道中,有一句話叫做易地而富,我不知道您聽説過沒有?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又包含著一個什麼樣的商業哲理?發展到現在,又有一些什麼新的變化呢?我們今天就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嘉賓:

  溫州市總商會副會長,成功企業家 鄭勝濤先生;

  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經營戰略專家 何翔皓教授;

  我們現場的觀眾是來自北京各行各業的創業者。

  主持人:這個易地而富,何教授您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意思,好嗎?

  何教授:生産地和需求地相距距離,比較遙遠,把(産品)從生産地,搬到需求地的地方去,這種方式去經營就叫易地而富。那麼在國內呢,目前比較典型的東西,它都是和一些資源性相關的一些産品,一些特産産品,原來我們北京市面上看不到荔枝這些東西,一些南方的産品。

  鄭會長:這個易地而富,就是説某一個産品,在這裡好像已經過時了,或者是供求太多了,在另外一個地方還正短缺,你比如説在歐盟剛剛統一起來,發行歐元的時候,我們溫州有大批大批把中國積壓的這些皮夾子,裝歐元的 硬幣的,概發了幾十個車皮,正好大家都需要這個皮夾子,生意強得不得了,這也不算是南方北方,這是國際的一種易地而富了。

  何教授:溫州商人做國際貿易做了很多,我覺得溫州人有一個精神,他肯離開家鄉,他首先去發現,易地而富這個概念,大家聽起來是挺容易的,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如果鄉土觀念特別重的人,有時候他不肯離開,他的生活環境,他雖然知道,那個地方能夠易地而富,但他未必能夠去,你覺得有沒有這個情況。

本篇文章共有 9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