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一集:溫暖的家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15:58)


  短片:北風呼嘯、寒氣襲人的冬季裏,它們如何為我們擋風遮雪,帶來家的溫暖?這些古老的方法,有什麼獨特和巧妙之處可以讓今天的人們借鑒呢?敬請收看本期《歷程》。

  主持人:一説起冬天,尤其在初冬的時候,我們特別關心的是,你們家暖氣暖不暖和,然後一提到屋裏暖不暖,我們會馬上想到暖氣、空調,我覺得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在我印象中老房子,尤其那種比較高大的大屋頂的老房子,冬暖夏涼,為什麼?

  嘉賓:房子的結構,從它的磚的材料,所取的方向(位置),門窗,因為屋頂高,裏邊的空氣對流,上邊是空的,有對流的原因,都會導致你剛才所説的冬暖夏涼。所謂大房子冬暖夏涼,是指高大,出檐遠,出檐也遠,也高大,而且泥被厚,這樣的房子才冬暖夏涼,屋頂很薄的那種做不到冬暖夏涼。

  主持人:您什麼意思?

  嘉賓:咱們講北方宮殿冬暖夏涼,故宮裏頭,(夏天)一進去可涼快了,夏天特熱,進那大殿裏挺涼快,就是屋頂的厚度很厚,隔熱保溫好,太陽曬不透。很厚的泥被上(蓋瓦),太陽曬不透,所以熱氣不容易進來。冬天散熱慢,屋頂薄就不行,外頭一熱裏頭跟著就熱,外頭一冷裏頭跟著就冷。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因為)它的屋頂厚。

  嘉賓:一個屋頂厚,一個出檐遠。出檐遠,冬天日照角低,太陽一照就照到室內,取暖,曬太陽,屋裏都能曬(到),差不多半個進深都有太陽光。像東北順著窗戶的地方擺炕,太陽一曬,炕(上都能)曬(到)太陽。

  主持人:咱們的老房子一般都是南北朝向,坐北朝南最好,為什麼這樣的朝向特別對於保暖有好處?

  嘉賓:坐北朝南,因為在我們北半球,坐北朝南是最好的方向,可以擋北風,另外日照時間長。冬暖夏涼它還取決於,它的墻體是什麼材料。比如説東北的(房屋),北方的(房屋)大量都是用土坯,用草泥的坯,很寬,大概都一尺多厚的墻,這個時候它的隔熱性、散熱性本身就好,泥坯比較松一點,用這種(泥)塊砌房子、砌墻,隔熱保溫好,這種東西比我們現在的磚還好,隔熱效果比磚好,主要在於厚,這個磚擺(好)以後,外邊再抹(上)泥,把縫都(抹)好,這個時候北風吹不進來。

  短片:無論是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還是規整和諧的四合院,老式建築以它巧妙的結構,獨特的構成,可以在冬季裏遮擋風雪,最大限度的採取陽光,為人們抵禦冬日裏的寒冷。然而“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因此建築物門窗的密封從古至今一直以來都是冬季裏人們防寒保暖的一件大事。


  嘉賓:東北很多到現在都是,到了九十月份,(天一冷)就把北窗戶全部糊死了。《詩經》上叫“塞向墐戶”,後窗戶叫向,方向的向,象形文字是畫一個這樣的房子輪廓,尖頂,墻畫一(個)方塊,房子裏頭也會開窟窿,這就是方向的向,象形字,後窗戶叫向。塞向墐戶,實際上講,就是在東北漢族還這樣,好多農村到現在,夏天留後門、後窗戶,為了通風涼快,一到立秋、入冬,把後窗戶用土坯一塊一塊砌滿了,窗戶臺有厚度,砌滿以後拿泥抹,抹叫墐,一抹叫墐。塞,用幹磚堵上,門也是,壘上,到開春以後再打開。

  主持人:塞向墐戶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堵起窗戶,堵起門窗。在東北有那麼(一)句話,叫做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外,孩子房上吊,養了孩子吊起來,十七八歲的大姑娘叼(個)大煙袋。這兩個怪,其實咱們放到東北特殊的環境裏,咱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窗戶紙糊外,好像是有不同的爭論,是有不同意見的。佟先生您是研究民俗的,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嘉賓:窗戶紙糊外,主要是指東北冬天的窗戶紙,都從窗戶外邊糊。這個有幾個原因,東北溫差太大,糊在裏邊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車裏一樣,裏邊的濕氣容易把紙打濕打壞。所以從外邊糊,首先避免了濕氣把紙打壞;第二個,我們東北有一些窗戶是有格,有窗欞,如果糊在裏邊,窗欞格是朝外的,塵土和積雪就會落在窗欞格上面,時間長了,天天有,裏邊受熱了,雪融化以後,把紙悶壞了,這樣就把窗戶紙糊在外邊,防止塵土、積雪落在窗欞格上。

  主持人:這是您的一種解釋方法,楊先生呢,您認為窗戶紙糊外是什麼原因?

  嘉賓:我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風太大,咱們冬天,我都糊過,小時候也糊過,在東北也看人家糊過,東北院子很大,擋不住風,風很大,從裏頭糊窗戶紙更糊不住,漿糊刷上,等不到幹,一下又開了,我按著,你不能(老按著)待著,按著這兒那兒開了,漿糊太幹了不行,稀了(就)凍,一下開了,這兒按著這兒開了。

  主持人:連楊先生帶窗戶紙一塊兒貼後墻上。

  嘉賓:窗戶紙糊在外,越刮越貼得緊。

  主持人:也就是説,您覺得完全是實用角度出發,好糊,所以就糊在外邊。

  嘉賓:這是主要的,防止這個,所以糊在外邊,但是很難看,從外邊看全是白紙。比如老(北京),站在院子裏看東西南北房,每個窗戶都有很好看的窗戶格格,窗欞,裏頭一張白紙襯著窗欞,窗欞(有的涂成)紅(色)綠(色),花框、綠框,挺好看。東北是一張大白紙(糊著)窗戶,整個(窗欞)看不見,白天一看,每個窗戶(都是一張)大白紙,美觀是隨著發展以後,才産生美觀。比如説到西北,到陜西、內蒙、山西,都會在上頭貼紅的窗花,過年的時候,它是起美觀(作用),很白,四白落地的房子,窗戶紙也是白的,用紅的紙點綴,(為了)喜慶,大家想到這樣一種辦法。窗戶紙,糊紙,更取決於紙,紙的質量不一樣,在東北叫高麗紙,因為紙質的纖維,是用草做的,南方紙是用竹子做的,纖維長短不一樣,所以它的紙韌度會更強,做皮衣服、做棉襖都夾高麗紙,防風,紙的密度非常好,韌性非常好。

  主持人:很結實的一種紙,是吧?拿手指捅起來也不太容易。

  嘉賓:不會一下(就)捅破,像武俠小説説的,要往裏看的話,使勁兒捅,咔嚓響了,都是舔濕了以後,一捅沒聲,一濕就沒強度了,要是幹的話有強度,有纖維。越曬,曬一冬天以後,敲上去跟鼓似的,北風吹上去以後,嘣嘣嘣響。一般的紙脆,它這紙有韌性,風刮不破,感覺像萬馬奔騰,金戈鐵馬的聲音,嘣嘣嘣,這樣的。

  主持人:咱們剛才説的,其實都是老百姓家的事,比如窗戶紙、窗門都是很重要的防寒步驟,因為它們是最薄和最漏風的地方,古代皇宮裏(門窗的處理),應該比民間更高級。

  嘉賓:比如在故宮裏邊,宮廷的房子,你看著它很大,但是它那個門縫特別寬,走風露氣也是非常難辦,但是工匠在做古建的過程中,産生了一個東西叫博縫。博是博物的博,縫是縫隙的縫。這種東西是用什麼呢?到夏天的時候,就開始做,用漿糊把紙都裱糊在一起,把它裁剪成和門窗縫差不多等齊,這樣的尺寸以後,大概有半寸寬,半寸左右的條形紙條、紙板,把棉花,把鬆軟的物品包上去,再在外邊用紅的顏色的絲綢,或是藍顏色、黃顏色的布料再裹包之後,把它釘在門窗的縫隙上,上下都有。

  主持人:密封條。

  嘉賓:密封條,老密封條,叫博縫,有彈性,裏頭用彈性的東西,在古建築裝飾上都有,也是為了擋風用的,這是第一個,第二類就是簾子,各類的簾子。你看在故宮裏邊有簾子庫,就是內務府專門有簾子庫,它會定制各種各樣門的簾子,窗的簾子,各種各樣的簾子,按照(規定),一到冬天,入秋以後就開始發放,發放各類的簾子,在北京到現在,故宮東邊還有一個叫簾子庫衚同,現在只有一個地名了,它就是專門做(簾子)。

  主持人:我記得我小時候,家家戶戶還釘門簾子。

  嘉賓:四合院那種房子都得要,夏天是防蒼蠅進來,是竹簾子,冬天是棉門簾。剛才他講的我補充一下,為什麼要擱那種彈性的,裱糊好,再拿棉花,再拿布包上,一按有彈性,又硬又有彈性,那種博縫,堵縫。門跟現在不一樣,包括宮廷到民間的,房子的門都是上下軸,不是合頁,所以縫很大,手指頭都能伸過去,(兩個)手指頭有的都行,所以這個縫,一颳風就刮進來,所以必須堵這個縫。要用那種軟的,帶彈性的博縫給它包起來,所有宮廷的建築,古代的建築,都會有這個,(門縫)都會很大,只有我們現在是因為有了高強度密封的材料和裝飾材料,門窗就嚴了。我們頭幾年的時候,老的住房、樓房一開始是木頭門框的時候,不是到冬天也得糊縫,拿紙(糊),那縫很小也得糊,拿報紙塞。北方有一個民諺,叫“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就説這事。所以要把(縫)都糊(上),只是宮廷裏頭把這事複雜了。

  主持人:那麼正好這集我們也,回憶回憶以前,以前的人是怎麼採暖的,採用什麼辦法來禦寒的。我突然想起個事,咱們現在要覺得冷的話,狠燒暖氣,加大空調,其實我們在這些方面也可以再琢磨琢磨,還是有節省能源的空間。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