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二集:爐火正紅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15:21)


  短片:暖氣發明之前,冬季裏的人們怎樣生爐子防寒取暖?作為冬季裏重要的物資,煤炭來自何處,又是如何進入到千家萬戶?圍繞著煤炭又産生了哪些行業和地名呢?歡迎收看本期《歷程》。

  主持人:這一到冬天,我就老想起小時候的事,我老記得好像小時候有一個街景,就是家家戶戶到了傍晚的時候,都在那兒生爐子,我想兩位年紀比我長,肯定有生爐子的經歷吧。

  嘉賓:老北京的爐子是沒有煙囪,洋鐵皮的,不是鑄鐵的,老式的,上頭一個方的,像桌子,比桌子小,一個方的爐盤,也是洋鐵皮,有的雙層洋鐵皮,包個邊,中間一個圓筒,鐵皮圓筒,做煙囪那種鐵皮,底下三個爪,底下還有一個圓窟窿眼,底下一個爐箅子,不通 ,拿個(鏟子往下捅)的圓窟窿眼,填煤就從上頭填。

  主持人:那時候北京有種傳統的味道,就是一種煤煙味,生火那個味兒。

  嘉賓:先拿劈柴擱底下,上面倒煤球,從底下(點著煤),拿個紙點著以後往上一擱,上頭一個拔火罐,所謂拔火罐就是煙囪,一段,下邊粗,上邊細,有個把兒,免得燙手,就冒煙了,就拔了,等火苗從拔火罐竄出來了,就(差不多)了,拔火罐就可以拿下來了。

  主持人:趁熱往屋裏端。

  嘉賓:不行,有藍火苗不行,這是(生活)經驗。藍火苗就是一氧化碳燃燒以後是藍火苗,一生火和快燒完的時候,都出現一氧化碳,所以趕緊端走,中煤氣,嚴重就死了,救不活,所以每年冬天各個大醫院都有搶救煤氣中毒的。

  主持人:兩位中過毒嗎?

  嘉賓:我中過煤氣,三天兩頭頭疼,頭疼就中煤氣了,厲害就要吐了,喝醋、喝酸菜湯,趕緊去買,去要一碗酸菜湯來喝,説那個能解(煤氣中毒),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主持人:現在這種生活真的離咱們遠去了,有時候想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嘉賓:爐火這樣的東西,在北方由於寒冷季比較長,採暖季一般從九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初。國慶節放假有一項工作,就是要整理這些爐具,冬天的這些東西,因為它一套,配套的。比如説煙筒,白鐵皮的煙筒不會很長,大概每一節煙筒不會超過一米,八十多厘米,你得買很多煙筒套好,而且有固定的一個走向,都得衝外,叉口都得朝外,都做好,有的漏啊,白鐵皮經風雨以後有壞的,得提前修煙筒,補充這些東西,還得修什麼,做爐箅子,搪爐子,還有其他的工具,等於是採暖準備,必須都得準備好,也算是大事,家裏邊真是大事,都得安好了以後,等到冷了隨時去用。

  短片:至今生爐子的經歷仍然保留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而生爐子用的煤炭也成為了冬季裏的重要物資。很多專門賣煤炭的店舖陸續出現在市面上。

  主持人:那時候好像還有專門賣煤炭的吧,這炭都是從哪兒來的?

  嘉賓:一個是煤鋪賣劈柴,也有賣炭的,推車或挑(著),走街串巷,吆喝賣煤炭。從歷史上看,人類使用燃料是兩種最多,一種叫薪炭,就是以柴木為主,叫薪炭;一種是煤炭,是從地底下挖的煤礦,挖掘出來的。這兩類東西在市面上都有銷售,都有賣,在北京也是,也都有賣,另外還有在北京,煤鋪專門賣煤球的。

  主持人:北京當時可能到了冬天,炭應該算是重要的物資。

  嘉賓:包括再往西北,大量的煤炭開發,這個從元代以後,像門頭溝已經開始大量的煤炭使用,那時候開始燒煤了。馬可波羅寫過,大都有人燒石頭,意大利(文字)翻譯成中文,怎麼翻呢,叫黑色的金子,就是烏金墨玉,五十年代凡是煤鋪,大白墻上,西直門那兒有一個大白墻上的字(特)大,一米多一個字,烏金墨玉,凡是賣煤都寫烏金墨玉。

  短片:暖氣發明之前,冬季裏的人們怎樣生爐子防寒取暖?作為冬季裏重要的物資,煤炭來自何處,又是如何進入到千家萬戶?圍繞著煤炭又産生了哪些行業和地名呢?歡迎收看本期《歷程》。

  嘉賓:過去在北京,從門頭溝這些(煤窯),把(煤)挖出來以後,運到各城門邊,各城門邊有一些商戶,專門做煤棧,做這個生意,把煤進行加工,比如做成煤球,專門有搖煤球的。做好煤球,大概每一個柳條筐,可能能裝五十斤左右,再背到城裏去賣,這是解決普通百姓冬天的用煤問題。這個在我們看到很多小説裏邊,就寫拉駱駝,從門頭溝、西山拉,駱駝祥子,五十年代還有。

  主持人:那主要是拉煤用的嗎?

  嘉賓:以煤為主,從西山拉出來以後,拉到阜成門附近,所以在過去,老北京有城門的時候,阜成門的城(門)洞上,城門裏頭雕著一個梅花。

  主持人:那跟煤炭有什麼關係?

  嘉賓:只能借一個諧音,也不能雕一個蜂窩煤,不好看。那時候還沒蜂窩煤呢,阜成門走煤車,駱駝隊到阜成門城外,現在(重新)修金融街,(修建)阜成門公園的時候,還有一個駱駝,趴那兒一個銅的駱駝,過去從(磨石口),就是門頭溝到(磨石口)到阜成門,這是一條線,只有這一條線才能到阜成門。

  主持人:阜成門附近原來是煤炭的集散地?

  嘉賓:它批發這些,往各個煤鋪,佈滿了北京城,各地都有很多煤鋪,這些煤鋪從批發(地),往這兒運煤,都用駱駝,所以前門外還有煤市街。那個街,現在正在改造,買賣煤,集市貿易,前門大柵欄邊上,賣煤的集市,包括煤渣衚同。老北京地名跟煤有關的很多,比如説紅羅廠。在宮廷裏邊所用的炭叫紅籮炭,史書上説,火熱耐燒,灰白不爆,燒完這木頭炭,灰是白顏色的,不會崩裂。

  主持人:好炭,現在涮羊肉一般都用這種炭。

  嘉賓:叫紅籮炭,紅籮炭産于西邊,西山易州易縣,燒完以後送到北京。現在西安門外,那個地方叫紅羅廠,紅羅廠要把這個炭裁成一尺長的這樣一個尺寸,炭的標準,裁好,用一個紅籮筐,這個籮筐外邊是拿紅土抹的。這樣一個籮筐,不是紅土做的,有人説紅土做的籮筐,不是,是一個柳條的籮筐,外邊涂(上)紅土,拿這個裝了送到宮裏,所以這個地方,這個炭叫紅籮炭,這地(方)叫紅羅廠,所以北京老地名裏頭,有很多跟炭有關的,還有現在的臺基廠,臺基廠在明代的時候,它叫臺基柴炭廠,是內城裏邊給皇家存放薪柴燃料 蘆葦,是一個地(方),一個空地。

  主持人:實際上臺基廠原來是柴房或者説是煤球場,類似于這樣的。

  嘉賓:當時在明朝的時候有兩個機構,因為用炭量太大,有兩個機構管理使用煤炭,第一個是明代的,工部設立一個叫屯田司,它下邊管著就是像臺基廠,像易州易縣的山林,要燒炭,每年有指標,一年生産多少,都有標準,而且設的職,它還專門有侍郎,明朝嘉靖以前有侍郎,到嘉靖以後改為主事管理,專門有機構。宮廷裏邊還有第二個機構,叫直殿監的惜薪司,這是內務府的,一直到了清代的時候,一直也叫惜薪司。我們現在的東華門外有一個地方,叫惜薪衚同,就是惜薪司的所在地。比如在清代以後,惜薪司就是管給宮裏各處,運送木柴、煤炭。

  主持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煤炭部是吧?

  嘉賓:供銷總公司,它管供銷,所以北京的老地名裏頭,有很多跟炭有關的。

  主持人:這些掌故現在説起來其實挺好玩的,但是真的離我們很遠了。

  短片:出於老百姓大量用煤的需要,從事挖煤運煤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此外,為了能讓千家萬戶燒上現成的煤球,還出現了專門賣黃土和搖煤球的人。

  嘉賓:一個大的柳條編織的一個大淺盤子,有點像南方養蠶的東西,底下擱一個花盆,綁在上頭,花盆是個支點,以花盆落地為支點,這裡頭搖煤球。

  主持人:這就讓我想起來,以前好像説老北京還有個行業,叫賣黃土的,我還覺得特奇怪,黃土有什麼好賣的?

  嘉賓:面兒煤,煤末兒,加黃土按比例配。為什麼加黃土?因為煤黏性不夠,加黃土以後有黏性了,和成泥攤在地上。攤多厚呢?厚度就是煤球直徑的厚度,攤上以後先切成小方塊,這些方塊鏟上,全擱這裡頭,一搖,搖圓了,每一個都是泥的小方塊,它互相滾,滾圓了之後再曬乾,(跟)搖元宵差不多,(這是)各家各戶節約用煤的方法。老百姓自己家裏,煤球堆在那兒,堆來堆去,煤球互相(撞擊),又碎了好多,或者壓碎的,或者撞碎的,這些也捨不得扔,這個不能往里弄,你把它和成泥,就像剛才説的,把這些煤和成泥,它不成塊,它不黏,所以買黃土,賣黃土的來了,買點黃土,攙上自己做煤球,自己做煤餅子。有(時候)煤餅子掰碎了,幹了以後掰開,當煤球,自製煤球,所以産生賣黃土的、搖煤球的兩個行業。

  主持人:要説居家過日子是挺不容易的,事無巨細都得考慮到,剩點兒煤渣我們還得買黃土做煤球。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