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三集:炕上歲月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14:24)


  導視:它是居家休息的設施,它是幸福家園的象徵,它是無法捨棄的眷戀。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的炕上歲月。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繼續來談我們關於冬天的話題,我們的嘉賓還是民俗方面的學者佟鴻舉先生。佟先生,您好。

  佟洪舉:您好。

  主持人:頭兩天,我去北京的郊區玩,住在當地一個老鄉家裏,一到他們家,他就先給我們拿出一種茶,當地什麼野味一種茶,説你們今天要在我這兒住,一定要喝這種茶。我們當時都覺得特奇怪,為什麼要喝你這種茶。給我們解釋,你們晚上要睡火炕,如果不喝這個茶,第二天肯定上火,我們也都多少喝了一點,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我們幾個人鼻子都紅了,還是上火了。

  佟洪舉:還是上火了。

  主持人:睡不慣。您以前睡過火炕嗎?

  佟洪舉:睡過睡過。小的時候大概在十幾歲以前,一直家裏還有火炕,應該這個在北京,在北方,很多人都有睡火炕的經歷。如果燒得特別熱的話,跟你那個感覺是一樣,前半夜燙後背,後半夜燙前邊。

  主持人:有點兒像烤肉,翻來覆去。

  佟洪舉:對。

  火炕作為北方居室中常見的一種取暖設備很早就出現了,但是直到宋代才有了關於它的詳細記載,更有趣的是,它居然和宋朝兩位皇帝的一段經歷有關。

  佟洪舉:當時徽欽二帝被金掠過五國城,五國城漢族人在寫書裏邊就寫被關在暗井裏,刑以火刑,用火烤著,刑火烤。很殘忍,認為是一個很恥辱的事。

  主持人:虐待我們的皇帝。

  佟洪舉:實際這個事我們去看發現不是,首先這個暗井,它不是井,是因為北方民族當時還用半穴居的一些房子,施以火烤,是在這個半穴居的房子裏,有火炕,他在火炕上住著,因為那個地方也潮濕,也冷,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待遇

  主持人:實際上不是住在地牢裏,用火烤他。

  佟洪舉:沒錯。

  主持人:實際上讓他們睡火炕,他們都是南方人,睡不慣是嗎?

  佟洪舉:一個是睡不慣,第二個南方在歷史上,文化人沒有考察過北方這種風土人情,不知道那東西叫什麼,之後這本書,叫《三朝北盟會編》,這個書成書于宋代,從《三朝北盟會編》裏頭就開始寫,北方這些少數民族怎麼生活呢?他説環屋為土床,就是屋子裏繞著土做的床,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底下燒火。寢食起居其上,寢食起居都在上面,謂之炕,以取其暖。這是在《三朝北盟會編》正式把炕有這樣形狀的東西叫成炕。

  主持人:有了比較明確關於火炕的記載是從宋朝開始的是吧。

  佟洪舉:對。

  主持人:所以難怪徽欽二帝當時不太適應,估計他們第二天早晨起來鼻子也都是紅的。

  佟洪舉:也都流血,也有這問題。

  主持人:所以他們就覺得當時是金國人在折磨他們,實際是他們對當地的習俗不太熟悉。

  佟洪舉:對。

  火炕是我國古代北方人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的一項發明,它的結構設計十分巧妙,起到了增溫禦寒和節約能源的作用,直到今天火炕在北方的很多地方還在被使用著。

  佟洪舉:一般鍋臺和炕是連著,這邊可以燒飯,可以燒火,但是火進來以後,變成熱氣,在炕裏邊走,煙冒出去。它的結構裏頭非常巧妙。它裏邊是從煙道開始,盤成比如説大概一磚,一個磚大小這麼寬窄的通道,排成各種格式,比如説回文式。

  主持人:回文指的是?

  佟洪舉:就是在裏邊,像回字形,一圈一圈的轉,也有排成其它的形狀,都是非常暢通,而且所有炕有多大,裏面覆蓋面積就是多大,保證熱氣在裏邊循環不斷往出走。

  主持人:那麼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讓熱氣轉的時間比較長。

  佟洪舉:長時間的均勻的布散于炕裏邊,同時還保證了火不會從煙筒裏邊噴出來,我在東北做一些采風的時候,發現東北好多滿族的房子,它的煙筒和墻不在一體,所謂煙筒落在地上,西墻外面,煙筒離墻很遠有一個通道,把煙筒立起來非常高,非常高大一個煙筒。這個煙筒在瀋陽故宮也有這樣的煙筒。

  主持人:等於説它不是跟房子貼著。

  佟洪舉:不是在房子上。

  主持人:是隔幾步以外。

  佟洪舉:隔幾步以外。把煙筒引出來,煙筒上去,煙往外走。

  主持人:這有什麼好處?

  佟洪舉:目的也是加強了火在炕裏邊盤旋的時間,使它出來的時候只是熱氣,只是煙氣,沒有火了,火已經截在炕和墻裏邊了。同時煙筒脖子上長出來這一塊還有很多實用的,比如説有的人家會在外(邊)長(出來的地方),長的脖子上做一個小的雞窩,雞也是很暖和的。

  主持人:這邊弄一個雞窩,這邊弄一個狗窩。

  佟洪舉:充分的利用。

  主持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佟洪舉:一人取暖。

  主持人:雞犬都暖。

  佟洪舉:有這個道理。


  火炕的結構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到炕道的排布,使炕受熱均勻外,還要設計一些巧妙的裝置,用來調節控制火炕的溫度。

  火炕控制溫度有幾種辦法,一種辦法在灶與炕之間會有一個像閘門一樣的隔板,一般都是鐵的,或者其它材料的,這個隔板如果溫度需要,就把隔板拉開火多進去,它就熱,如果不需要它就把隔板插住,這樣火進得少一點,裏邊的溫度可以控制。

  主持人:實際上這個隔板就是一個溫控開關。

  佟洪舉:這是一個。還有通過煙囪上邊,煙囪上邊也會有一些調節的方式,比如説在山西有一些房子,煙囪上邊是一個小房子,建得非常精緻,通過煙的走向也可以調節溫度。

  主持人:説起來好像在農村,説盤炕師傅是一項,應該叫什麼精密工種,高級技工。

  佟洪舉:非常強的一個技術活,北京都叫盤炕,這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幹,他盤完這個炕,既不能倒煙,還要暢通,還不能存灰。

  佟洪舉:還要省燃料,有的燒著很費勁,因為它直著從裏邊吸走了,很費勁,跟方向,跟你灶取的方向要決定,朝南開,還是衝北開。煙筒,煙筒上邊出來以後,因為我們在北方都是以西北風為主,要往東南刮,所以煙筒一定是在西北,高於房子這樣一個地方,或者東南拐角,把煙能冒出去。

  主持人:別看壘些土坯什麼的,其實特有講究。

  佟洪舉:沒錯,包括漏不漏氣,漏不漏煙,漏氣,一氧化碳容易從裏邊不燃燒的,容易跑出來,對睡覺的人也是一種威脅。這些全部是非常高的技術活,來做這些事。

  火炕佔據了房屋裏的大部分空間,出於美觀和防止墻皮磨損脫落的考慮,人們在繞炕周圍的墻面上繪製出內容豐富、絢麗多彩的圖案。

  佟洪舉:就是炕的四邊有墻,兩邊有墻的,在炕墻上畫的畫叫炕畫,又叫炕圍子。小的時候我們在內蒙工作居住的時候,看過很多,畫的很漂亮,這個炕專門有畫匠,專門幹這個,畫炕圍子。工序很多,先得把它取平,就跟咱們做傢具油漆一樣,取平,之後抹一層礬膠,刷上去,在礬膠之上裱紙,邊都有紙的,做好很漂亮,裱上紙,在紙上做底色,畫線、做畫,最後再罩一道清漆。

  主持人:防水。

  佟洪舉:摳不下來,也破壞不了。炕畫大概有30厘米這樣一圈,人睡覺的時候,這一圈都可以畫,畫得很漂亮。

  主持人:畫什麼呢?

  佟洪舉:內容很多,比如説有花鳥魚蟲、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戲曲故事,跟各個時代畫的都不一樣,有人專門做過一些調查,很有意思,各個時代的風格,跟你家庭的背景畫的東西,跟你的喜好,比如新婚可能畫一些喜得貴子、年年有餘,畫一些小胖娃娃,畫這些。老人就畫一些三國的故事、戲曲人物,都不一樣。

  主持人:那也挺有意思,你往床上一躺你就可以,基本相當於不用拿就可以看到小人書,看連環畫,一看就睡著了。

  佟洪舉:對,有的是連環畫,四幅畫、八幅畫,轉一圈。

  主持人:其實它已經,炕在生活中的地位比較重要,它已經融進很多文化的意味。

  佟洪舉:延續了很多東西在裏邊,把很多傳統文化、傳統思想、教育、育兒都通過這樣一些方式進行傳遞。

  在北風呼嘯、寒氣襲人的冬天裏,熱乎乎的炕頭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安逸,而且在天長地久的生活中,慢慢地滋生了獨具特色的北方文化,火辣辣的東北二人轉,最初就是火炕上走出來的。

  佟洪舉:二人轉最早又稱為炕頭文藝,在外邊天寒地凍,大家只好在屋子裏活動,屋子裏排演、表演,可以在炕上直接演。所以二人轉在東北,很多人都認為是炕頭的一個藝術。

  主持人:可以在炕頭編詞是吧?

  佟洪舉:演,在炕上演都可以。

  主持人:誰看?

  佟洪舉:大家都圍著炕上坐。所謂説一間屋子半間炕,內蒙、山西都會有這種特別大的順山炕,有的是貼著西墻,有的是在北墻,特別大。

  主持人:你就是想在地上跳都跳不下,就只能在炕上跳,而且還暖和。

  主持人:其實要説起來有點可惜,雖然現在還能見到這樣的火炕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個火炕慢慢正在消失了。

  佟洪舉:會。

  主持人:因為現代的取暖工具越來越多,早晚有一天我們只能在博物館裏看到火炕。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