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五集:鍋裏乾坤(下)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09:47)


  短片:什麼樣的涮羊肉才是最好的?吃涮羊肉時又該講究些什麼?從手工切肉到機器切肉,中間經歷了怎樣的坎坷歷程?本期《歷程》和您共同尋找涮羊肉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今天把您請來,我們特別想從您那兒得到一些秘訣,就是説我們以前也吃過涮羊肉,但是什麼樣的涮羊肉好,能不能告訴我們一個秘訣,一個標準。

  嘉賓:基本要求是應該講,到哪兒去吃涮羊肉,一般來説不要看肉,因為什麼,因為大家不是搞牛羊肉的,真給你擱上假的,你也(未必)看得出來。

  主持人:那看什麼?

  嘉賓:看那盤,看擱肉的盤,看那盤子,因為肉可以騙你,那個盤子騙不了你。

  主持人:那能看出什麼來?

  嘉賓:不管那個肉在那盤裏擱多長時間,它化成什麼樣,那個盤裏不許出水,更不許出紅水,永遠得是幹的,第二看呢,看你鍋子裏的湯,不應該撇沫子,這個湯得講越涮越清,越涮越清,涮完那湯得跟雪碧一樣,晶晶亮,亮晶晶的,在傳統上涮羊肉的幹盤清湯,是它起碼的要求,真正的鮮肉最重要的概念,是不許沾水的羊肉,其實你到哪兒去吃,最簡單的一個方法,你把那盤子立起來,擱肉的盤子把它立起來,那個肉應該(粘著)它,一定不能掉,應該在盤子上粘著,因為這肉是仗著基膜跟基膜産生的粘連,粘到一塊的,不是拿水凍到一塊的,所以這肉應該做到這一點的,這就説明你去吃這肉,從頭吃到尾,盤裏沒水,起碼這個肉是真正天然的,沒有加任何東西。

  主持人:可以把盤立起來看一看。

  嘉賓:立起來絕對要粘上的。

  主持人:您的標準就是説,幹盤是一方面,這個湯到最後應該是?

  嘉賓:晶晶亮、亮晶晶,跟雪碧一樣的,吃完了跟雪碧應該是一樣的。

  主持人:我們以前吃涮羊肉,都是給我們撇沫子。

  嘉賓:別人給你撇沫子的時候,你可以問一問,你説小姐,不要撇了,你給我解釋一下,你給我撇什麼呢?她一般都跟你説,很坦然地跟你講,説給你撇沫,撇血沫,那你問她一句,你説你這羊是活著宰的嗎?她要説是活著宰的,你問她哪兒來的血呀,血(應該)都出去了,你看那沫子很多,那是什麼,是血沫,沒錯,那是血中蛋白質分解,游離狀態血分子一加熱的時候,大量的蛋白分解,這個在傳統上為什麼對湯要求很嚴,涮羊肉是羊肉的全部做法裏,最容易做到清湯的,因為你去燉肉,家裏燉肉的時候,你不可能使後腿、上腦,你都使腰窩那部分,它(裏面)殘余的血很多,它有溝塹的地方,羊活殺以後,就是活宰以後,它的血在溝塹的地方還要殘存,所以那些(肉)有血分子,也是游離狀態下的,然後它一加熱要有沫子,所以燉肉沫子很多,而涮羊肉它不是,涮羊肉它使後腿、上腦,都使最好的地方,那塊肉是它出血最充分的地方。

  主持人:清湯、幹盤是涮羊肉的一個基本要求。

  嘉賓:反正清湯是比較難的,確實比較難,因為你選肉還得精,但是幹盤應該是必須(達到)的。

  主持人:好像有一段特別流行吃手切涮羊肉。

  嘉賓:現在手切的話,我不知道你們吃的什麼樣,反正我看到的好像都是,肉切出來很厚,跟手指頭似的,一(卷)一(卷)的,跟嘴唇(一樣)厚。手工跟手工還是有很大區別,嚴格講天壤之別,你不能説你會下圍棋,李昌浩也會下圍棋,你告訴一樣,能一樣嗎,我剛才説的,手指頭跟嘴唇(一樣)厚的時候,那個談手工就有點荒唐了,東來順的手工肉片,中央電視臺在1978年,拍了個電視藝術片,十二集藝術片,叫《中國一絕》,一共十二集,代表著當時中國十二絕。裏邊有一集講的是,東來順的手工肉片,説那手工肉片切出來絕到什麼程度,什麼樣,手工的,講那肉片薄如紙,形如帕,碼在盤裏是一手絹,把那肉片擱你眼前,透過肉看報,東來順的手工(肉)片,能看畫報的,你想能稱為中國一絕的東西,能是你們現在,在北京隨便找一條衚同,就能看到的事嗎?所以説這個手工跟手工,是不太一樣的,而東來順真正專職切肉師,在1978年拍中國一絕的時候,很多人的手都是這樣的,雞爪一樣,伸不直了,很多人説是累的,其實這不是累的,這是凍的,四十年代以前就開始凍肉了,只不過沒有手段,沒冰箱、冰櫃,拿什麼凍?所以東來順發明了冰壓肉,兩塊冰去壓的,用很細長的刀,回民叫螞蚱頭,這把刀不許攥,是食指伸開壓在刀背上,而且很薄的布按著那肉,那肉切到中間要倒的時候,用刀一壓,把它疊一下,所以那個肉切出來是兩折的,咱們現在所見到日常真正涮羊肉,是機器切的,是三折,所以這才切出薄如紙,形如帕,透明的片,奠定了東來順的絕對地位。


  主持人:那時候比如説一兩能有多少片?

  嘉賓:四兩肉要求,普通人吃是四十到四十五片,以前東來順雅座裏吃,外賓吃那是五十到五十五片,因為長期使用手工切(肉)的時候,這只手的手心一天七八個小時,要按在冰上,那肉是零攝氏度左右,時間長了,嚴重的風濕,風濕病,造成這只手是這樣。所以在1978年,北京市委要求北京市機械局,把這個委託給北京市機電研究院,解決效率問題,解決職業病問題,才發明中國切羊肉片的機器,你看工廠裏的裁板機,還是按照工廠裏的機床的方式,這樣放進去,裁板機垂直,曲軸帶著,一分鐘上下可以達到九十次,解決了效率問題,把肉凍成方塊,為什麼要凍方塊,為什麼不使卷,那時候為什麼要凍方塊,就是為了把肉紋完整排列好,儘量排列好,垂直切,解決了順絲橫切問題,齒輪比最小0.9毫米,最小的齒輪比0.9(毫米),0.9(毫米)切一下,0.9(毫米)切一下,所以你見到真正機器切的片,它厚度是0.9毫米厚,這個厚度是以前東來順,手工給普通人吃的,就是(四兩)四十片。所以1979年初,機電院用一年的心血,完成了三台樣機,那是北京市委的一個課題,興衝衝把機器送到東來順,東來順廚師(用樣機)實驗,一切,(當時)從根上否定了。

  主持人:不是已經解決了順絲橫切的問題了嗎?

  嘉賓:一切一卷,那肉硬、強度大了,一切,強度大就變形了,很厚的,一切,一切一卷,一切一卷。

  主持人:我們現在吃的不都是(羊肉卷)嗎?

  嘉賓:你們現在見到盤裏擱的很細的,一摞一摞的,不是大卷了,很細的小圓卷,都是吃的這個,而七十年代,在七十年代,東來順是絕對不敢把這種東西擱到這張桌子上,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它盤裏擺的都是,一摞一摞圓卷的話,客人要問,客人説你這是什麼呀,你告訴他肉片,他説你出門把你那字改了,把那羊肉片改羊肉筒,再給我端上來,中國菜是講色 香、味、形的,形狀不對,那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你把肥牛切大卷,你切八棱我都管不著,那是美國人的,日本人的,羊肉片是中國人的。機電院為了解決卷變成片的問題,成立了一個科技攻關小組,研製了半年,那機器獲得了國家級科技三等獎的,才在這刀後面設計成功一個機械手,卷是一定要出現的,強度夠了,出一個卷,機械手疊一片,出一個卷疊一片,東來順那片是機械手拍出來的,咱們所見的圓筒,是把機械手拆掉了,省了一道工序,把毛坯拿出來了,那是半成品,咱們現在一般吃的機器切的片,也就是三十多片到四十片,三十多片到四十片,就是普通人吃的。1972年總理請尼克松到東來順,何福寧用手工給尼克松切,最不普通的什麼樣,四兩(肉)達到六十片,比咱們現在吃的肉(片),薄三分之一,將近三分之一,那個技術不是誰都能做的。

  主持人:現在機器也做不了?

  嘉賓:機器現在做不了,因為這(機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想達到普通人吃,還要達到四十到四十五片,這個機器只能切到,三十多片到四十片。為什麼?它要真正想達到四十到四十五片,那應該是(齒輪比)0.8(毫米),應該是0.8毫米,一開始設計是0.8(毫米),很容易,換一個(0.8毫米的)齒輪,但是切的時候,用0.8(毫米)切的話,切四兩,碎一兩,切四兩成品要碎一兩,成本太高了,趕快跟東來順商量能不能加大,加大0.1(毫米),所以變成了0.9(毫米),變成0.9(毫米)以後切,一塊坯子都是四斤半左右,切完以後,就是二、三兩的下腳料,這就符合商業運作了,所以這個片就達不到,嚴格講就達不到透明了,就不是説擱在這兒能看報,這個肉只能達到它以前第一個要求,機器(切)片,就是你把肉片三折打開,平鋪在蘭花盤裏,那個花紋,蘭花盤的花紋,清清楚楚還透明出來。

  主持人:沒想到就是説,光切這麼個羊肉片,就這麼多講究。

  嘉賓:(涮羊肉)它能傳三百多年,絕對有它本身魅力的,它的積澱很厚的。

  主持人:我也知道您現在好像,除了對羊肉片有意見之外,對調料意見比較大。

  嘉賓:就是(很多地方)把調料盤,醬豆腐、韭菜花分著的那個盤,從這張桌子上去掉了。

  主持人:哪有什麼盤?我們現在吃的涮羊肉(調料),就是一人一碗。

  嘉賓:其實很多人説我愛吃醬豆腐,不愛吃韭菜花,你説我愛吃麻醬,不愛吃辣椒油,那個説我愛吃醋,不愛吃醬油,這些要求都沒有了,所以一人一碗,北京俏皮話:力巴摔跤,給(什麼)吃(什麼),給你什麼味,你只能吃什麼味。所以一人一碗,約束住你的口味,破壞了涮羊肉的吃法,它不是一個菜,它是一桌菜,你想滿足一桌菜的感覺,應該做到的,是你愛吃什麼味,你的碗裏就應該是什麼味。如果每個人,真能把自己要求説一説的話,這應該是一個人一味,只有做到一個人一味的時候,這才能稱為一次真正的涮羊肉,涮羊肉的吃法,應該講少對、勤換,你換的次數越多越好,吃涮羊肉的要求,你往這兒一坐,到你吃飽,得始終讓你自己處在一個,剛開始吃的感覺,老有剛坐下剛吃的感覺才行。所以要求這個料,第一口就是香的,它絕不是一開始很鹹,等快吃飽了,説這個料剛合適,那不是涮羊肉,那是受罪的感覺,你和的越少,你換的次數越多,你換的次數越多,新鮮感越強,而且在你換料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隨時調整你自己的口味,其實那碗裏應該是兩個平衡的,咱們現在見到的基本都是一個,(不外乎)就是重味少擱一點,輕味多擱一點,而你碗裏恰恰缺少了,你愛吃的多擱一點,不愛吃的少擱一點,合起來這個料才是最合理的,當你真能把自己的口味找到的時候,你會發現誰對的,也不如你自己對的好吃。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