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0日 15:20
導視: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在長平決戰。戰爭持續了整整兩年。最後以秦國的勝利而結終。長平之戰既是中國從分裂走向統一改寫歷史的關鍵戰役,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殘酷、最壯烈的重大戰役,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然而勝利的結局卻給主宰這場戰役的白起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我們上集談到了,白起可以説是戰國時期,戰功最為顯赫的軍事天才,同時他也是備受當時秦國的統治者,秦昭襄王的信任和寵幸,那麼這就給白起之死,留下了無數的謎團,有人甚至這樣評價説,白起是一個殺人者,同時他也是一個被殺者,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嘉賓還是金鐵木先生,金先生你好,提到白起之死,我們就不得不提那次,震驚全國的長平之戰。
金鐵木:長平之戰已經被載入了戰爭史冊,只要是寫戰爭史,肯定必提長平之戰。
主持人:我們現在一般評價長平之戰,是説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一個基礎,從這場戰爭開始。
金鐵木:長平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260年左右,它是這樣一場戰爭,在公元前260年的時候,整個戰國七雄裏邊,只剩下趙國的軍事力量是最強悍的,他可以跟秦國可以抗衡,長平之戰以後,六國就無法與秦人抗衡了,就是這樣。
短篇: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60年,秦國為了統一天下與當時六國實力僅存的趙國在長平展開了殊死大戰,戰爭的規模異常龐大,為了使趙軍輕敵,秦昭襄王先任王龁為將,白起作為秘密武器在戰爭的中途才被秘密派往戰場。
金鐵木:當戰爭到了關鍵階段的時候,秦昭襄王換上了白起為統帥,這是戰神啊,並且下了一道密旨,國人敢言武安君(白起)為統帥者死,誰都不敢説出去,誰都不能説出去白起就是統帥,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出,長平之戰的這種重要性,這場戰爭結局的重要性,就是這樣的,事實上就是説,長平之戰它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因為當時的戰爭規模,在古代戰爭史上是很罕見的,在戰國年代,它是一場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就是秦趙雙方幾乎都調集了,兩國所有的兵力,從史書上來看,從現在來看,兩國的整個兵力加起來,應該有100萬左右,在當時那個年代,兩千多年前,這是相當相當可怕的一個統計數字,100多萬。
主持人:所以這場戰爭對雙方來説誰都輸不起,包括那時候的強秦他也輸不起。
金鐵木:實際上這就是戰國晚期的時候,決定是由誰來統一中國的一場戰爭。
主持人:而在這場戰爭當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號。
短篇:剛剛接過兵權的白起經過週密的思考和討論,一個大膽的計劃誕生了,與趙軍作戰的部隊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裝敗退,趙軍果然中計,主力部隊離開大本營進入了秦軍的口袋陣,趁著皚皚的暮色白起再兵分兩路,一路去斷趙軍的糧草,一路直撲趙軍的大本營。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白起指揮秦軍給了趙國以毀滅性的打擊,全殲趙軍45萬,長平之戰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金鐵木:趙國45萬人死於長平,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家,白起事實上他就看到了,現在是徹底消滅趙國的最好機會,為什麼 趙國的脊梁的已經斷了,45萬趙國的士兵等於是,幾乎趙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已經在長平之戰裏邊,全都化為灰燼了,現在是消滅趙國最好的時機,只要一鼓作氣,迅速就可以拿下趙國,所以白起當時就迅速地建議,就給秦昭王去建議。
主持人: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的話,他當時滅趙國是非常容易,唾手可得的。
金鐵木:唾手可得,就是這個戰機,白起認為他一定要抓住,趙國就會因為我白起,而從版圖上消失,從此趙國的土地就會併入秦國的版圖,白起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主持人:但是秦昭襄王並沒有同意。
金鐵木:秦昭襄王沒有同意,這裡邊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當時秦的相國,叫范遂,長平之戰以後,范遂就感覺到白起的功勞,就是他的軍功,在長平之戰結束以後,已經是達到了頂峰,而且明顯的影響力要遠遠地大於他,影響力要遠遠地超過他,假設白起乘勝把趙國滅了的話,我范遂在白起面前就無法抗衡了,我就抬不起頭來,為什麼呢 他的功勞太大了,趙國這樣一個秦人的強敵,如果被白起從地圖上抹掉的話,那白起在秦國,那地位就無人能比,所以范遂他就説,不能讓白起滅掉趙國,我一定要阻擋,所以范睢就找了很多理由,告訴秦昭襄王,趙國現在不能滅,他找的理由是什麼呢 ,從《史書》上來看,(范睢説)現在還不是滅趙國的時機,為什麼呢?因為經過長平之戰以後,秦國等於調動了,國家所有的國力來打長平之戰,等於是國庫空虛,民生呢,就是説老百姓都比較饑餓,因為所有的糧食,所有的儲備,國家所有的這种經濟儲備,全都花在這場戰爭上,國家的實力現在不足以再接著戰爭,戰爭應該停止,趙國我們遲早是要滅掉的,但是不是現在。
主持人:就像兩個拳擊手似的,雖然把對手擊倒了,但自己也是渾身浴血。
金鐵木:最後秦昭襄王就是決定,趙國我們不打了,戰爭應該停止,應該暫停,應該休戰了。
主持人:我還有這種懷疑,我估計不止范遂有那種心,估計秦昭王本人也有那種心,功高懾主呀,這個很有可能,還有一種可能性存在,他打勝了這場仗,但是他沒有佔領趙國,那麼從白起這個控制的來説,他除了軍隊之外,他沒有控制實體,但他一旦控制了趙國,他就會有可能擁兵自重,就有了擁兵自重的可能。
金鐵木:應該説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事實上最後歷史的真相就是,白起最後他是不得不撤兵,他最後的這種願望,被秦昭襄王徹底否定了,我們現在可以想象,當白起在趙國的土地上,接到秦昭襄王的詔書的時候,休戰,搬兵撤回,白起該有多麼痛苦,作為一個將領,我現在想,白起肯定特別特別地痛苦,他當時肯定是相當相當的傷心,肯定是傷心到了骨子裏。
短篇:長平之戰過後,白起便稱病賦閒,兩年後當秦國再一次攻打趙國的時候,戰局的進程卻出乎秦昭襄王的意料,由於趙國軍民的殊死抵抗以及其他諸侯國家的增兵支援,秦軍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局面開始變得被動起來。
金鐵木:秦軍的死傷特別嚴重,打不下來,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秦昭襄王,當他毫無辦法的時候,打不下趙國的時候,他又想起來了白起。
主持人:想起白起,再次派白起,又是秘密地奔往前線,還是長平之戰的辦法。
金鐵木:這次白起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白起告訴秦昭襄王,我不去 我不能去打這場戰爭。
主持人:理由呢?
金鐵木:理由就是現在不是消滅趙國的時候,趙國人的元氣已經恢復了,他用了兩年的時間來恢複元氣,趙人都知道我要再不奮發,我要再不圖強的話 ,我就會亡國滅種,事實上就是亡國滅種,就是因為亡國滅種的這種憂患,讓所有的趙國人,都把秦人當成了他們的敵人,然後就是準備戰爭,他們時刻準備著秦人來攻打趙國,來攻打他們,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你想想趙國所有的核心,舉國上下的核心,都是放在備爭上,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備戰,兩年之後,你已經錯過了長平之戰那次機會,你再要去攻打趙國的時候,很艱難。
主持人:但是我覺得這個理由,秦昭王是很難接受的。
金鐵木:當秦昭王接到白起的這個答覆以後,你想國君嘛,這個秦國是我的,連你都是我的,你為什麼不聽我的,我覺得秦昭襄王,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我們現在可以來推測,秦昭襄王的自尊心,肯定是傷害到了極點,作為一個國君,我派你去 你竟然不去,那你想一想。
主持人:我們可以現在揣測一下,當時白起的這種心態,就是説我當時讓你打你不打,現在這個機會失去了,你再讓我去打,然後拿我一生的聲名來賭博,我是不會接受的,從秦昭襄王那邊來想,你作為一個臣子,你不聽君王的,你還看不起我,這明顯是你看不起我,你覺得你比我高明,所以你不去。
金鐵木:一個作為國君,作為一個奠定了秦國霸業的國君,一個是作為所謂戰國時代的戰神,實際上是兩個人自尊心的較量,這種自尊心的對抗,它是不平等的,一個是國君 一個是臣子,這是不平等的,他知道他自己難逃一死,但是他仍然抗命,為什麼,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揣測的話,我們來揣摩的話,就是説白起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將領 ,他是一個把榮譽,看得高於一切的一個將領,當初想一舉消滅趙國,是為了一個軍人的榮譽,現在抗命仍然是軍人的榮譽。
短篇:事情的結局正如白起自己所料,公元前257年,由於抗命白起被秦昭襄王貶為士卒發配至西部邊疆,剛剛行至距咸陽十里的地方便又被追來的使節宣讀了賜死的詔書。一代聲名顯赫的軍事將領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主持人:實際上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實在是太常見了,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方法。
金鐵木:對 特別有意思,就是説司馬遷在《史記》裏邊,白起死了以後,他作了一段評述,但是呢 他當時評述的內容是講,白起在死之前説,我死這是咎由自取,為什麼呢 ,我認為我殺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就是,我自己的結局就是死於非命,不是善終,就現在看來,這肯定是司馬遷的這種(杜撰)。
主持人:你認為是司馬遷的杜撰。
金鐵木:對 是司馬遷的杜撰,因為司馬遷他是強調仁政,所以他就認為,對於白起的這種評價,事實上從司馬遷開始,就已經是定下了一種調子,就是説 他不是仁戰,他不是義戰。
主持人:所以白起的結局也是一個悲劇的結局,我們不好做過多的評價,不管怎麼樣,白起是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戰將,而且由於他的戰功,從某種意義上説是決定了中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