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與熱浪同行 > 節目內容 > 正文

冰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9日 16:50

  我聽説這樣的説法,説以前“一驥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那時説是用飛驥快馬幾百里連續傳遞,然後把荔枝送過來,後來好像我看過這樣的説法,説是好像中間跟冰有什麼關係。

  李鴻洲:從前我記得,還是唸書的時候,念小學還是念什麼的時候,説三日則味無,如果是沒什麼東西弄,三天拿到楊貴妃那個地方,真是騎快馬跑三天,他吃荔枝已經沒有味了,那能行嗎。

  記者:叫一日四變,三日則無味。所以從咱們現在估計,中間肯定有冰鎮的過程,比如在長安楊貴妃説想吃口荔枝了。

  李鴻洲:這時候福建或者廣東那時候送荔枝,可能前一兩天,很可能,從北方凍冰地方中間接力的時候給它凍上,擱在冰鎮了。到北方以後,用冰來冰鎮,才能送到長安以後,能夠保持它的味道。因為咱們沒有考證這種事,因為這個冰到底是冬天存的。如果有冰我看也是從到了中部,得是冬天凍冰的地方,他才能夠把冰用上,比如總在南京走在什麼地方,南京那個地方好像過去也有過時候比較冷,這時候再裝上冰再送到這個地方,有這種可能,這冰都是在冬天儲存,然後夏天使用。

  短片1 自然冰是冬藏夏用。近年蘭州考古發掘,將冰窟最早的歷史定位在戰國時期。

  記者:那時候採冰從哪採,冬天採冰。

  李鴻洲:凡是現在有水的地方,大面積有水的地方,都能採冰,就是在海淀的稻子地,頤和園、北海都有採冰的,採冰的工藝是很簡單,工具也很簡單,一個人手裏攥這麼粗的一個,大概有這麼一個一考長這麼一個棍子,前面擱了一個鉛,鐵打造的一個冰鉛,冰鉛後頭挂了一個鉤,那一件東西是兩用,冰鉛是把冰戳碎了,戳成一塊一塊的,那個鉤子是鉤冰的,那些人我看都是熟練工,得有點訓練,一採,面積大概有兩間房這麼大塊的冰,這些人排好了隊,大家臉衝外,一戳一道線,一個人負責一段,戳戳就把冰戳透了,當中成了一大塊了,這一大塊然後從中開兩半,都開成了,大概有半米或者是一米不到,就那麼大的見方,然後一塊一塊的把它拉到岸上來。

  記者:這些冰就儲存在各地的冰窖裏?

  李鴻洲:不是各地,就在他附近的冰窖,他不能説從頤和園這個地方弄一塊冰拉到北海的冰窖衚同,就近做的冰窖他那時是這樣,我的印象那時候很小,人歲數很小,看什麼都挺大,一個冰窖得有幾個籃球場這麼大。咱們北京在説北京四城這裡,我的印象可能不下一二十家冰窖,它叫冰窖,就是現在冰庫。那個附近的衚同就叫冰窖衚同。

  短片2 衚同裏似乎還迴響著賦予古韻的吆喝聲。難忘的冰鎮小吃,這時竟然出現了專業的送冰人。

  李鴻洲:他靠這個生活, 跟現在定牛奶,送牛奶那樣的路子,我記得那個時候家裏吃的水是買水牌,天天有送水的,都是固定送水,他要是一罷工你就沒飯吃,沒水喝,冰也是固定送,也是一個行當,他弄一個車,弄個獨輪車,送水的也是獨輪車,獨輪車不同的是左右兩邊送水的是兩個大水桶,大型水桶,至少能推上一方多水桶,冰是兩邊一塊一塊的冰給它蓋上棉被,早晨起來走街串巷。那時候有人專門從事這個生意,有賣冰的。中國的老百姓也在利用冰,夏天利用天然冰保存食品。

  記者:我家那時候我自己有一個木頭制的冰箱不是現在的電冰箱,我今年70歲,那個冰箱可能比我年齡大

  短片3 從外觀看,木冰箱口大底小呈方鬥形,箱子兩側裝置有銅環便於搬運,如此簡單的木櫃子如何保存冰?如何保鮮食物?

  李鴻洲:我畫了一個大體原來那樣子的一個圖,它這個冰箱大概就是一米多高,這麼高吧。它是上掀的蓋,蓋子很厚,比較重,周圍有一個用毛氈或者什麼東西做的密封圈,蓋子蓋上了以後,基本上很嚴實的,箱子整個結構我跟你説一下,全都是木頭的。

  記者:純木冰箱。

  李鴻洲:雙層的,木架子,三合板弄好鑲進去,我這裡畫的這塊都是保溫層,這個地方裏面有槽,放進去都是鋸末或者棉花什麼的,斧頭又釘上一層,冰箱的厚度大概有差不多三四公分厚,上面這是一塊,這是儲存冰的地方。

  記者:這放冰的。

  李鴻洲:周圍都是有縫,還是涼氣下來了,這個地方才真正是冷藏的東西,這是一個門子,門子也扣的很緊,這個冰大體上是一天一塊,一天就這麼大一塊冰,大概有半立方尺多少一塊冰。

  記者:我關心的是它和儲藏室之間?

  李鴻洲:周圍都是縫,就跟現在的冰室,就跟單門冰箱四週圍的東西都是通氣,靠這個。這個地方跟現在不同的是什麼東西,它一個是水槽,有一個水槽,水槽裏面放著一塊冰,這個冰化了水,從這個眼裏流下來,在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小門,可以掀開,掀開這裡放著一個洗臉盆,這是存著冰水的。

  短片4 冰,在炎熱夏日裏的出現,是至冷與至熱的相遇,最大限度地豐富了人們的想象。但是單純保存冰似乎還有幾分美中不足,如何能無中生有造成冰來?如何隨時隨地用上冰,成為夏日裏人們的又一夢想,這時一種原始冰淇淋的出現完成了這個驚人的想法。

  記者:據説那時候還有冰淇淋?

  李鴻洲:這事不僅聽説過,到我記事時還見過,在沒有冰箱,沒有製冷機的情況下,現在冷凍機沒有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冰淇淋。

  記者:在沒有電冰箱之前,人造治冰是嗎?這怎麼可能呢?

  李鴻洲:有張示意圖。 結構非常簡單,它是外邊有一個大木桶,這個木桶大概口徑這麼大。

  有這麼高這個木桶,這個裏面有個鐵桶,這個木桶底下有一個軸,這裡面放著鐵桶, ,鐵桶周圍撒的全是碎冰,這是拿什麼,拿大鹽,

  李鴻洲:他撒鹽的原因就是鹽的冰點比水的冰點低得多,咱們知道鹽水的冰點是零下十七點七度,整個上下都是鹽拌的冰塊,冰見了鹽,浮頭化一點,就變成鹽水,實際上它要從鐵桶裏吸收熱量,這樣的話,這就成了一個製冷的源了,這個時候我看的時候,也有推著車的,也有什麼的,就是走街串巷的賣,就是賣冰淇淋,賣雪花烙。我記得馱在自行車上,自行車上靠一個樹或者靠一個電線桿子上,把桶拿繩子拴在樹上,桶不晃悠了,這時他就拿手拽著旁邊兩根繩子,這繩子是在上面套著轉了兩三圈,來回拉。

  記者:這是幹什麼?

  李鴻洲:拉通過摩擦傳熱,另外讓裏邊的溫度均勻化,就是十幾分鐘的工夫,就這裡頭,這一桶就製成冰淇淋,雪花烙,他要是水就是雪花烙,要是冰淇淋那種東西,奶油跟澱粉熬起來那種東西,就成了冰淇淋。

  記者:好吃嗎?

  李鴻洲:那時候吃的覺得還是蠻不錯的。

  李鴻洲:一桶就是一種口味,有時候桔子味的,有的是楊梅味的。

  記者:周老師能跟我説説您第一次什麼時候吃到冰淇淋?

  周家斌:70、80年代。

  記者:您是三四十年代。

  李鴻洲:40年代到50年代初。

  記者:整整提前了20多年。

  那個時候能夠人造治冰,我覺得這應該算是一個飛躍,

  短片5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

  1902年,開利發明的空調被首次安裝在一家印刷廠內;

  1913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冰箱在美國芝加哥誕生;

  20世紀20年代:巧克力冰棒,冷凍食品;

  20世紀50年代初,空調開始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