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秘史:滅亡真相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9日 17:23
一個來自西北的遊牧部落秦創造了大一統的帝國,今天,我們的國土、我們的文字都與這個2000年的王朝血脈相連。然而,這個創造了歷史的王朝卻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是什麼決定了它曇花一現的命運?在帝國的大廈即將傾倒的時刻,那支曾經戰無不勝的秦軍又去了哪?
主持人:你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本期《歷程》。
我們用了三集的時間告訴大家秦國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它不僅滅掉了六國,統一了中國,而且它打敗了非常非常強悍的匈奴族,那麼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強的國家,怎麼會就在短短的15年的時間滅亡了呢?它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本期的話題。
我們特別請到了一位嘉賓,他就是金鐵木先生。
你好。
金鐵木:你好。
紀錄片導演金鐵木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卻一直迷戀于研究秦漢曆史。三年前他決定要拍攝一部講述秦軍歷史的紀錄片。2004年春節,一部國內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耗資最為巨大的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問世了。本期節目中,他將揭開秦滅亡的真相。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這一年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捩點,但也是秦滅亡的起點。秦帝國僅僅維持了15年。那支曾經戰無不勝的軍隊也隨著帝國大廈的倒塌而灰飛煙滅。
提起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歷史學家們習慣於把幾乎所有的功過加到一個人物的身上,這個人就是秦帝國的締造者秦始皇。秦的滅亡難道真的是秦始皇一人的過錯嗎?
歷史學家的推測:責任人是秦始皇
主持人:這麼一個強盛的秦國,在短短的15年間滅絕了,那麼它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
金鐵木:對。我們講的稍微嚴謹一些,事實上整個秦的歷史是非常長的,從春秋開始,我們從春秋算起,秦事實上有550多年的歷史。現在説的短短15年,是指他統一了六國以後,建立了秦帝國以後,15年以後,他就滅亡了,帝國的大廈就倒塌了。
主持人:也就是説在他最強盛的時候滅亡了。
金鐵木:對。這一點是事實,他在強盛到極點的時候,就突然一下子。
主持人:膨脹,膨脹,啪,一下子就炸了,是這樣子。
金鐵木:對。15年對於秦整個550多年的歷史來講,是一個短短的一個瞬間,這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主持人:你覺得這裡面的第一責任人是誰?
金鐵木:事實上我是閱讀了很多史書以後,好多現代專家、現代學者研究以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專家跟學者都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了秦始皇身上,就是建造了這個大帝國的是千古一帝,同樣,這個大帝國的滅亡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主持人:好,那麼我們現在找到事主了,秦始皇是事主,我們來看一看事主,秦始皇到底是一個什麼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金鐵木:秦始皇對中國歷史,他是一個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所以關注這個人本身事實上就是關注中國歷史,關注我們的歷史。
主持人:您看了大量的史料,能告訴我秦始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金鐵木:他的出生是一個悲劇,我們講為什麼他的是個悲劇?他的出生並不是在他的國家出生,他是秦人,他當時是在趙國出生。
長平之戰結束的那一年,作為簽訂和平協議的籌碼,一個秦國的王子作為人質被送到了趙國。也就是在那年冬天,一個嬰兒誕生了。這個人是秦國的王孫,卻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過著寄人籬下的悲慘生活,他就是趙政,後來秦帝國的締造者秦始皇。
暴秦必滅
主持人:那麼他是從小是在這麼一個充滿了仇恨、恐懼的這樣一種環境下出生和長大的。我們可以想見,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他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性格?
金鐵木:對。實際上就是説我們去了解秦始皇這個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他充滿了悲劇的童年,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充滿傳奇色彩的或者非正常的這麼一個童年,肯定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個影響事實上就是説,我覺得更多的我們可以去想象他更多的體現了,他的心理可能會扭曲。他知道他是秦國的王孫,但是他是一個人質,他時刻都可能性命不保,這種形式上的,身份上的,名分上方面的東西,跟他實際生活的遭遇,存在著巨大的反差,最為關鍵的是他的性命隨時都有可能不保。
主持人:而命運又恰恰使他的生活從低谷一下子又捧到非常的高。
金鐵木:對。從史記這些記載,他大概是在8、9歲的時候,從趙國就逃到了秦國,他回到秦國以後,生活一下子全變了,因為什麼呢?就是他的父親,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後來做了秦王,他事實上就是成了太子,他就是未來的秦王,秦國在某一天的時候,就是他的天下,他要控制整個秦國,而秦國在當時是要統一中國的,就是他知道在將來的某一天他會是天下的霸主,他的身份一下子變了。
主持人:所以我們不好想象,一個人在這樣的經歷下會産生什麼樣的性格?比如秦始皇,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截然相反的,就是充滿矛盾的,比如有人説秦始皇是暴君,是個極其暴戾的人。
金鐵木:秦的滅亡,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解釋就是“暴秦”,暴秦必滅,暴秦必亡,秦因為暴、殘暴而滅亡,殘暴的化身,殘暴的直接發起者就是秦始皇,他靠什麼東西發起這個東西?就是他有權力,所以説他才能夠殘暴,你如果沒有權力的話,你根本就沒法殘暴,你沒有殘暴的資格。
公元前 229 年,在莊嚴的咸陽宮中,一場莊嚴的加冕典禮正在進行。這是一種權力交接的儀式,從此,秦國的命運就掌握在這個叫嬴政的年輕人手裏。而此時,他只有13歲。
8年以後,秦徹底打敗中原六國,實現了統一。但是,年輕的秦王顯然並不滿足。這個帝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並沒有準備讓他的軍隊從此休戰。
勞師遠徙
主持人:我們看到歷史上的征服者不少,比如像成吉思汗,包括漢武帝也可以算是一個征服者了,對吧?但是他們都沒有帶來那種非常可怕的後果,為什麼偏偏秦始皇就會帶來那麼可怕的後果?
金鐵木:事實上我是,就是説當我在閱讀這些史書的時候,或者説在閱讀這些現代學的著作的時候,從我的角度出發,我事實上就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他的野心或者他的這種權力的膨脹,超過了他當時那個年代,甚至當時人類文明發展的那種極限。
主持人:這個怎麼解釋呢?
金鐵木:這怎麼解釋呢?我幹這些事情,我要幹這個,他只是一個指揮者,對不對?就是當時整個當他統一了南部,然後把北部匈奴人侵佔的疆土奪回來的時候,他事實上建立了一個秦帝國,在建立秦帝國的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是在後期的時候,他所使用的人力、物力,然後去調動的資源,還有組織管理的這種要求,每一個方方面面的這些要素,實際上已經是耗盡了帝國的國力,也超過了當時人類文明發展的極限。
主持人:您得拿證據來説明您的論點。
金鐵木:就是統一了六國以後他還不滿足,我要“南征南越”,就是説南越,整個的珠江流域,我也要收回我的版圖,所以在後來在他的著名的在泰山上刻碑的時候,它的碑文説就講,就説什麼?他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是眼睛能夠看得見的地方都要歸於我的管轄,就是説南到大海,北到沙漠,就是説只要我能想象得到的地方,都要控制到我的大帝國之內。
統一了六國以後,他派了50萬大軍去征服珠江流域,當時那一帶我們現在來講,他是越人,他是散落的一些部落制。當然有些專家認為,當時在南部的時候,文明進展比較緩慢,它很可能在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制社會的初期,它是這樣的一些鬆散的部落,它叫百越,對不對?從浙江,從福建、浙江、湖南的南部,到現在的廣東、廣西這一帶,50萬大軍,離都城咸陽幾千公里。
主持人:勞師徙遠是吧?
金鐵木:勞師徙遠。
在今天廣西的興安縣,有一條看起來十分普通的河流。2000年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在河上行船、用河水灌溉。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條叫做靈渠的人工運河,是專門為秦始皇的軍運輸糧草而修建的。
今天,已經沒有人知道曾經有多少秦人加入靈渠的修築工程中,也沒有人清楚秦人如何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工程。然而,它確實是一個奇跡。2000多年前,這條33公里長的運河開通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內河運輸網。
靈渠建成後,糧食運輸暢通無阻。第二年,秦軍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國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邊。
然而為秦始皇的個人夢想擔任犧牲品的絕不僅僅是這些戰士,就在南越被攻佔後,一支更為龐大的秦人隊伍開始北上。這些人的目的地並不是戰場,而是工地。
更嚴重的人力物力消耗
金鐵木: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長城已經有了一些東西,但是他是片段性的,就是它沒有連起來,秦統一以後,變成了大帝國以後,他為了有效的防禦匈奴,他必須把這些長城連起來,又要必須擴建,這個工程今天很難想象,就是説現在有歷史記載是100萬人,那個工程之浩大很難想象,我去過,我去的時候專門去拍秦長城,秦長城我去的那一帶是在今天的內蒙古包頭那一帶,我去的是秋天比較荒涼,但是就是那種塞外荒漠的感覺,特別特別明顯,地形特別偏僻,然後就是到現在為止,當時那個秦長城那一帶都沒有人居住,所以當時那些巨大的那些石塊都保留下來,它之所以保留下來,是因為人類文明很那到達那裏,所以它能夠保留下來。那個石塊之巨大,都是在山頂上,因為我是親眼見的,十分難以想象這是長城。
還有一個特別巨大的軍事工程,是一般的中國人都不了解,連中國人自己都不了解,就是一條軍用高速公路,就是説它這條高速公路,事實上到現在為止不僅僅是史學家,一般的學者,當然就是包括普通的中國人,因為長城事實上淹沒了它的形象,事實上它的偉大之處一點點都不亞於秦長城。
主持人:在哪兒修的高速公路?
金鐵木:這個高速公路事實上從司馬遷的記載上來看,他把它叫做直道,為什麼叫直道?直是筆直的直。這條道路在現在的咸陽,跟內蒙古的包頭,在陜西省的咸陽跟內蒙古的包頭之間,全長700多公里,完全都修築在崇山峻嶺之上,就是從陜西的北部一直到大漠的深處,就是現在的包頭這一帶。南邊的這些縣全都是群山峻嶺,全是山脈,就是現在的子午山脈,陜北全是大山,北邊是荒原是荒漠,就這樣一條道,我是幾乎把我能夠到的地方全都拍遍了,特別壯觀。就是一直到今天,在很多地方,汽車可以隨便行駛,就是當然是部分地段了,保存比較好的地段。2000多年了汽車還可以行駛,所以當年的這個工程質量之高,很難想象。就是説他把山削平了,遇山削山,遇谷填谷,他就是為了迅速,為了速度,為什麼呢?他是為了防禦匈奴騎兵,他修了長城以後,他是阻擋匈奴騎兵南下。為什麼要修這個直道呢?就是為了後勤運輸,主要是為了後勤運輸,為了部隊的後勤資助能夠迅速的抵達前線,假設匈奴騎兵來了,然後匈奴騎兵來了以後呢,通過這種什麼烽火,我們都知道是報警系統,現在有匈奴騎兵過來了,然後秦軍就要去迎擊。因為騎兵的速度是很快的,匈奴人是往來無分的,速度是很快的。為了及時能夠截住他們,就要速度,他就修了這樣一條道路。
主持人:現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先進的技術設備,修一條路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們把目光投到2000多年以前,在崇山峻嶺之間修建這麼一條公路,耗費的人力、物力是難以想象的。
金鐵木:我們只能説現代人很難想象,就是他耗盡了這個帝國的國力,超過了帝國的國力所能夠支撐的極限。
在秦統一中國前後短短的十幾年間,秦始皇領導他的國民創造出許多偉大的軍事工程。這些軍事工程即使在今天看來,都是令人無法想象的艱巨任務。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因為秦始皇瘋狂的行為耗盡了秦國的人力和物力,並且最終導致了秦的滅亡。但是,答案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從《史記》的記載來看,當時秦的國民生活中只有兩個內容,那就是耕田和打仗,耕戰策略最終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抱負。
但是,這一國策具體是怎樣執行的,它如何影響500多萬普通的秦人?言簡意賅的歷史文獻並沒有提供答案。
在2000多年前,秦的國民過的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