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節目精選

故居疑案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14:47

  導視:

  一部千古名著《紅樓夢》留下了無盡謎團,同樣,書的著作者曹雪芹對後人來説也是一個謎。相傳,曹雪芹晚年曾經在北京西北部居住,《紅樓夢》也是誕生在這裡。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傳説。除了民間記憶之外,沒有任何記載能夠證明曹雪芹的確切居住地。

  二十世紀70年代,一個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的消息流傳開來,在北京香山腳下的正白旗村裏,有人發現一座老屋可能是曹雪芹在香山居住過的地方。


  記者: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本期《歷程》。如果有人指著一個眼前老房子對您説這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200年前住過的地方,您肯定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您不會相信的。但是今天我們的嘉賓他不但相信這是真的,而且20年來一直為了證實這個故居的身份而奔波忙碌,他就是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胡德平先生。

  197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胡德平,被調往北京西郊的歷史博物館工作,此時,胡德平並不知道,一個後來引起他極大興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就在他來到西郊工作的一年前,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號老屋裏發現了一面寫滿詩文的墻壁。8年之後,胡德平終於第一次見到了這座傳説可能與曹雪芹有關的39號老屋。

  一、與老屋結緣

  記者:您第一次見到39號院是哪一年?

  胡德平:我第一次見到這個老房,它是個旗人的房子,是正白旗村的一個老房子,是個旗下老屋。我第一次訪問這個房子的時候是1980年夏天。

  記者:也就是24年前,那時候您是做什麼工作的?

  胡德平:我在歷史博物館工作,但是我要説一下,我來因為這個老房的一個重要的文物發現是題壁詩的發現,這是1971年就發現的,我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在批林批孔的時候,1974年左右,當時全國人民的興奮點和注意力在批林批孔,文化大革命,各種的運動,所以對文化文物的事,我是很注意的,我牢牢記下,但是在當時沒有興趣,也沒有這個情趣來觀察這個事,最後又過去了老屋題壁詩的發現9年(以後),1980年,我才在幾個大學同學我們一起訪問了這個老屋,見到了房屋的主人,舒成勳先生。

  記者:見到老屋第一眼,您相信是曹雪芹的故居?

  胡德平:我是不斷地提問題,我不相信的成分很大。

  記者:您20年前第一次看見老屋的樣子,老屋是什麼樣子,您跟我們描述一下?

  胡德平:那個老屋是帶四個臺階的,在臺階上有女兒墻,進了門是個木制影壁,然後四間瓦房。那個都是很古老的房子。窗欞、紗窗,都是萬字不到頭的窗欞,很古樸。而且門前有棵歪脖樹。非常粗壯。

  記者:您看這房子像是上百年的老房子嗎。

  胡德平:材料是很古老的。

  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旗人就開始在香山一帶定居,後來這裡更是被擴建成為健銳營軍營。在這裡,旗人按照八旗制度建立了八個村子。八旗制度是貫穿整個清朝歷史的軍事編制和社會組織形式。在民間,同個旗籍的家庭一般居住在同個村子裏,每戶的房子以數字編號,類似於今天的門牌號碼。

  胡德平眼前的這座老屋位於香山正白旗村裏,編號是三十九號。正白旗是清朝八旗中的一支。傳説曹家的祖先在清軍入關的時候曾經是軍隊中的一個下級軍官,因此入了旗籍,在八旗中屬於正白旗。如果當年曹雪芹回到了香山旗營居住,按照編制,他似乎極有可能居住在正白旗村裏。但是兩百多年過去了,這個老房子到底和曹雪芹有什麼關係呢?胡德平訪問了老屋當時的主人舒成勳先生,老人講述了一個離奇的發現。

  二、墻壁詩的發現

  胡德平:那個房子的主人就是舒成勳。

  記者:您見到他了,見到了,您跟他聊天了嗎?

  胡德平:我和這三個同學上午10點半到的他家,一直聊到12點,聊到12點之後,我們回來吃飯,吃完飯又被他的談話所吸引,我們兩點又去,又聊了整個一個下午,到6點多。

  記者:聊了一整天舒老先生都跟你們聊什麼了?

  胡德平:他就把墻壁室的發現,首先把這個跟我們説了一遍。

  記者:那這個經過是怎麼回事呢?

  胡德平:(舒成勳)他是70年退休之前在27中工作,工作一輩子做過教員,也做過記者,也在唐山、秦皇島、青島各處謀生,反正他有一個很好的特點,他就特別愛看《紅樓夢》,《紅樓夢》帶在身邊四五十年,除了工作之外,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看《紅樓夢》。他1970退休之後,他就是想安度晚年,沒想到在1971年4月4號,他到北京城去辦事,他愛人在收拾房子,在三間北房的西面還有一個西小間,在收拾房子的時候,在搬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把墻皮碰掉了一塊,他愛人也是很細心的人,墻皮碰掉了一塊,她看到裏面怎麼還有一層墻皮,墻皮裏面還有一些墨跡。他愛人也很好奇,她就慢慢地剝,發現很好剝開,結果剝、剝,沒有想到,越剝字越多,這時候天已經晚了,舒成勳先生從城裏回來,他愛人就跟他説咱們家出新鮮事了,舒成勳先生也很幽默,説咱們老屋子還有什麼新聞呢,她説真是出新聞了,您看看去吧,咱們墻皮裏還有一層墻皮,出了不少字,舒成勳先生也是個很細心,一聽説以後就拿了個電筒,一看,抄的都是抄錄的東周列國志的詩,抄錄一些描寫西湖、蘇州,蘇杭一帶的詩。

  記者:字跡清楚嗎?

  胡德平:字跡非常清楚,然後這個墻皮剝了三天,才把墻壁整個顯露出來,整個墻壁上60%的面積都是排列整齊的、寫的字跡很清楚的墻壁詩,有8首。

  記者:這8首詩的筆體是一個人的還是幾個人的?

  胡德平:以後經過很多人的分析,很多人的鑒別,其中的7首是一個人的筆體,另外一首是另外一個人的筆體。整個故事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在這面寫滿詩文的墻壁上,發現了兩處落款,表明這些詩是一個叫拙筆的人寫的。但是如果筆跡相同的7首詩是拙筆寫的,另外一首筆跡不同的又是誰寫的呢?這兩個人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號老屋發現題壁詩的消息不脛而走,所有的人都感到很納悶。因為早年這裡居住的全部都是八旗子弟。當時清王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整日習武,以備戰時之需,舞文弄墨是被明令禁止的。在這樣一個崇尚習武的軍營裏,是誰寫下了滿墻的詩文?仔細閱讀題壁詩的內容之後,有人居然發現了似曾相識的內容。

  三、一副送給曹雪芹的對聯

  記者:胡先生您看,一面墻壁上寫滿了詩,那會有很多種可能,是什麼原因讓您聯想到這和曹雪芹有關係?

  胡德平:就是在1963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對紀念曹雪芹也相當重視,要搞個紀念曹雪芹逝世的一個紀念活動,結果在當時有周汝昌、吳世昌、吳恩裕等一些紅學專家,研究曹雪芹的專家專門在香山進行過調查, 當時的幾位紅學專家訪問了張永海先生,張永海先生説了一個鄂比的人送給曹雪芹一副對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疏親慢友因財絕義世間多”。雖然墻壁詩很多都是抄來的詩,但是墻壁詩的最中心就是這副對聯。這副對聯和張永海老人説的,幾乎99%一樣,稍微不同,這個對聯是用一個棱形的圖形排列起來的,“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最後大白話,真不錯。我們對舒先生的話,一開始也將信將疑,但是他們1963年在北京晚報都登出來了,那麼八年以後墻壁詩又出現了這個對聯,這就讓我們覺得這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記者: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舒成勳先生是聽過這個傳説,然後他肯定有造假的嫌疑存在?

  胡德平:第一我説當時71年文革期間,他(舒成勳)造這個對聯,我覺得意義不大,文革期間壓倒一切的是革命,是反修防修,造這個也無利可圖,也成不了什麼名,也當不了什麼英雄。而且當時舒成勳先生也就是1970年,才剛剛退休,1971年4月份就發現了這個,他也沒同夥,也沒人跟他來合謀,這個不可能。

  最後一個我説個很簡單的事實,墻皮剝落,白色的印花紙都鈣化在墻皮的內側了,誰能夠來造假,這種造假我覺得無法來造假。年代已經很久了,不是説二三十年,四五十年,五六十年。你看印花紙在兩個墻皮之間已經鈣化在墻皮的內側了。這個是不會有人來作偽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一個需要研究的文化現象,對我們的文化特別細心,特別地耐心,要發現線索,當時呢,在當時北京市一個文物單位的一個人,來了,來了以後看了看,沒有經過家裏人的允許,他就來了,看了看,是不是當時呀,還是又過了若干天,又來了一次,結果把墻鏟了。

  記者:他這麼做是為什麼?

  胡德平: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鏟了之後他就寫了一個文章,批評這個房主人,説房主人自我標榜,説這個房子有什麼典故,有什麼故事,他説這是個騙局。

  三十九號老屋的墻壁詩中出現了一副對聯,而這副對聯恰巧就是傳説中送給曹雪芹的一副對聯,舒成勳老人認為,自己居住的這個老屋可能是曹雪芹晚年住過的地方。但是不少人在私底下議論紛紛,認為舒成勳老人根本是一個騙子。

  在香山地區老人們的口頭傳説中,鄂比是當地一個旗民營的普通兵丁,卻喜好弄文弄墨,不滿朝政,整日以酒澆愁。

  當地人傳説,晚年潦倒的曹雪芹搬遷到香山一帶居住後,鄂比成為他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對聯正是鄂比為讚揚友人曹雪芹遠離富貴,接近貧民的生活狀態和高尚人格而作。

  但是在這面寫滿詩文的墻壁上,人們卻沒有找到傳説中的鄂比兩字。只是發現了兩處落款,表明這些詩是一個叫拙筆的人寫的。能不能單單憑藉一副與傳説相符合的對聯就認定老屋是曹雪芹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呢?更多的人對此表示懷疑。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