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幕後故事

回想《中醫阻擊SARS實錄》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3日 15:42

  天空中變幻莫測的白雲,微風中輕輕搖曳的野花,森林中枝繁葉茂的綠樹……與自然界這幾個微妙瞬間共同黑起黑落的,是這樣6行字:“恐慌的階段已經過去,我們又恢復到往日的心態與生活中。經歷過這個春天的人們,越發懂得堅強與關愛。如果再一次有危難來臨,相信我們一樣會齊心協力,同舟共濟。”這些話語伴隨著大自然的清新,空靈和安逸共同撫慰著那些曾經恐慌、脆弱的心。這就是“中醫阻擊SARS實錄”系列的結尾。每當這個結尾閃現在眼前,總會帶我莫名其妙的回想起這個系列的點點滴滴,曾經的一些嘗試和感受也會隨之涌現而來……

  很多人認為,談話類節目好做,只要嘉賓能侃就行。其實不然。一個談話節目要想讓嘉賓侃得好,讓觀眾愛聽,是需要編導精心設計的。比如選擇什麼樣的嘉賓,話題如何設置,從什麼角度切入,怎樣形成好的談話場,整體結構如何設計,短片如何編排,怎樣控制情緒和調節節奏,怎樣設計一個讓觀眾明天還能接著看的結尾,等等。就拿“中醫阻擊SARS實錄”系列來説吧,可能是以下幾點使得這個系列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

  首先是選取了與其他欄目不同的角度。在今年恐慌的春天,很多欄目都在做有關非典的節目,像簡短的採訪,深入的調查,有關的專題報道,觀眾能與專家交流的健康直播等等。這些節目所涉及的內容絕大多數是疫情狀況,如何預防,治療情況,感人事跡。這些內容的頻頻出現,已經使得觀看了兩個多月的觀眾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考慮到這種情況,再加上《科學歷程》這個談話節目的形態特點,我選取了這樣一個特殊的角度:找到4位經歷過非典工作的中醫專家,以親歷者的身份,真實的向觀眾講述中醫抗擊非典的經過以及他們的親身感受。在話題設置上,採用以故事帶科學的方法。在嘉賓講述故事、細節、感受的同時很自然的引出一些中醫的科學內容,並且夾敘夾議,使故事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這樣既有科學因素,又通過故事有歷程感,符合《科學歷程》的要求。而且這樣做也能形成良好的談話場,故事的新鮮感和親歷感也使得觀眾愛看。

  其次是短片的編輯。這次在短片編輯上,我打破了原有的形式,嘗試了一些新的手法。以往《科學歷程》的短片很多所起到的是説明和連接的作用,而在這個系列中,我主要強調了短片調節整體節奏和控制情緒的作用,並且採取畫面與字幕相結合的編輯手法:把一集中懸疑的、煽情的或最吸引人的內容提煉成簡短的幾句話,以字幕的方式配以恰當的特技和動效與畫面結合出現。比如為了突出非典突如其來時的緊張氣氛,我把體現時間和情節的內容概括成4句話,以字幕的方式與救護車,搶救過程等畫面編輯在一起,再把演播室中嘉賓談的有關細節,心情,感受的話語適當的穿插進去,起到了較好的煽情效果。

  最後是結尾的設計。這次的結尾,與以往的節目也有所不同。《科學歷程》常規結尾方式是主持人會説幾句總結性的話,然後簡單介紹下集的內容,由主持人近景切到演播室全景。我在設計這個系列的結尾時是這樣考慮的:這是幾個親歷者在向觀眾講述一段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的故事,觀眾在很投入的傾聽了20分鐘後,如果像常規結尾那樣:“好的,我們今天先談到這裡……”,會讓人感覺很生硬。我所希望的是,讓談話有延續感,好像還沒談完,並且希望觀眾看完節目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覺得沒過癮,明天還想看。因此在設計結尾時,我嘗試了這種形式:在主要話題談完後,快結尾時畫面切成全景,再引出一個話題,可能是下集的引子或者是個吸引人的故事,然後隨著幾個人的侃談,全景畫面壓縮到畫左,從畫右底部向上滾動出字幕,介紹下集內容。與此同時談話聲音漸弱,音樂起。現在看來,這種結尾不累贅,既起到預告下集的作用,也節省了一些時間,增加了信息量,而且比較自然。

  好像就是這些吧。喝完最後一口,隨著茶香的在空氣中的稀釋,回憶和感受也慢慢消失……(郝茉)

(編輯:栗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