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科教片之窗 > 正文

學者曹蔚鴻
——《科教片之窗》欄目人物之八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2日 17:37)

  電視欄目當然不是做學問的地方,但一個欄目,尤其是科教頻道裏一個主打的科普欄目裏,有幾個真正具備“學問有蘊”的編導,倒不失為一樁極富意義的事。你想,現在的科普節目幾乎無所不包:自然社會、天文地理、粒子基因等等。哪一門裏面不都藏著一大堆學問,如果我們的編導自身不具備厚實的科學功底,科學素質,尤其不具備對科學事物敏銳的分析解讀能力,怎麼可能把那些深奧的科學理論活靈活現地呈現給觀眾呢。在我們欄目裏這樣的編導不在少數,而曹蔚鴻就是我們欄目裏具有研究生學歷以上的兼有“學者風範”的編導之一。

  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後又入醫科院讀研究生的他,生性好靜善思考,欄目裏開會,他一般先是靜靜地坐著、聽著,偶爾蹦出幾句有分量的話,總是能讓諸位琢磨半天。當然他的話多半是針對自己做的節目的分析和相關背景的提供。但終歸《癌基因、抑癌基因與生命調控》,《分子選民》,《生物芯片》等一類片子還是讓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更為困難的是對一系列科學概念進行藝術通俗化的表述,如果沒有他在旁邊給你指指點點的“解説”,你還真難一下子把它看懂。6月份播出的《工業設計》節目,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可他卻遊刃有餘,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他的學問功底較深,喜愛讀書,外語基礎尤其紮實。能極快瀏覽國外一些最新的信息資料,與專家能夠很容易地進行細膩的溝通。鑽研起來有時候還真能達到忘我的地步。

  但有時候陷得太深,卻並不是一件好事,總感覺要説的東西太多,什麼都重要,什麼都想講,在講述中又比較追求“學術規範”化的語言。這就導致每期節目裏“知識信息”容量太滿,而表示方法又不夠通俗和貼近時下觀眾的實際欣賞水平,這樣也就勢必影響了節目的收視率。比如:《工業設計》節目裏,塑料模具的原理和設計當然是整個工業設計裏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對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説“知道你産品設計的優劣就足以了,何必再知道模具的來龍去脈呢?”觀眾的欣賞要求與“道理”本身的落差導致了愛做學問的曹蔚鴻幹了不少費力不討好的事。

  學問深的人,往往悟性高。憑著曹蔚鴻以往的戰績、學問素養以及對電視藝術規律的把握能力,他會很快調整過來,並以出色的作品來回答觀眾和同仁。他的下一步新作將是很好看的,就衝這片名——《六月.黑鷹行動》就夠吸引人的,我們靜靜地期待著。

  非 莫

  《科教片之窗》欄目

  2004年7月22日星期四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