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科教片之窗 > 正文

自然之秘——黑臉琵鷺(第三集)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1日 09:34)

  蛇!形無影去無蹤、好吃鳥蛋的蛇會對黑臉琵鷺構成威脅嗎?

  聽力極好的黑臉琵鷺發現有情況!四週又恢復了一片寧靜。

  我們始終也沒有見過這條讓人毛孔悚然的蛇。

  黑臉琵鷺自打下第一個蛋起,就開始孵化了。大多數鳥類都是由母鳥擔任孵化任務,但黑臉琵鷺與它們不同。它倆輪流趴窩,共同孵蛋。為了迎接小寶寶的出世,它們還輪換著到附近找些幹樹枝,繼續擴大巢的面積,夫唱婦隨,配合得相當默契。發情與交配的行為不再有了,但閒暇之時,相互梳理梳理羽毛,延續著情感的交流。這如膠似漆、恩恩愛愛的場面,在其它鳥類間還很少看到。有文獻記載,黑臉琵鷺的孵化期是35天,也有人説是26天。究竟多少天呢?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孵化期謎底的揭開只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了。

  我們與科學家一道再次考察了周邊的島嶼,試圖發現黑臉琵鷺新的繁殖地。

  它叫團坨,1996年科學家尋找黑臉琵鷺時,這裡還是黑尾鷗的天堂。幾年來,海島開發旅遊,黑尾鷗只好另選家園了。

  它叫元寶坨,上面有黑尾鷗和不太多的黃嘴白鷺。我們分析,十幾個搞海面養殖的人,是沒有黑臉琵鷺的主要原因。

  形人坨陸續來了四、五百隻黃嘴白鷺,這一數量佔了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它們一窩産4到6個蛋。小鳥剛剛出殼便打作了一團,好鬥的家族基因遺傳得十分徹底。像這樣的嘴破起殼來會很容易,還在殼裏的黑臉琵鷺小鳥怎麼出殼呢?

  它倆孵蛋已經25天了,久久的期盼就要看到結果。為了記錄黑臉琵鷺孵化的全過程,我們決定提前一天進入拍攝。悄悄爬進山頂的隱蔽所,眼前的景象令我們大吃一驚:小鳥出殼了!而且是兩隻!模樣像個小鴨子,渾身毛茸茸的,十分惹人喜愛。身下的嫩草是大鳥為它們鋪的軟床。專家分析,老大出殼已經兩天了。另一窩也出來了兩隻。這樣算來,我們觀察的黑臉琵鷺孵化期既不是35天,也不是26天,而是23天。

  一根粗粗的木棍擔在巢的兩端,與其它巢材明顯不同,有什麼用呢?當大鳥把屁股擔在上面時,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為了殼裏的老三繼續得到保溫,老大、老二還能呼吸到外面新鮮的空氣,大鳥想出了這種絕妙的方法。同時,還避免了自己孵化時半蹲半臥的辛勞。

  昏睡的小鳥像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好不容易睜開了眼睛,可大鳥並不喂食。它不斷用嘴翻騰著老三。用爪子揉著,催促著蛋殼裏的孩子快快出來。老三破殼了!偶爾還能見到殼內蠕動的身體,這讓我們激動萬分。可不管大鳥怎麼幫忙,老三就是不肯出來。

  天色漸晚,寒氣襲人。看來,老三今天是出不來了。

  保護黑臉琵鷺是我們工作的前提。如果使用人工照明,很有可能驚嚇黑臉琵鷺,所以,必須放棄夜間拍攝。我們與黑臉琵鷺一起守候在坨子上,共度那漫漫的長夜,期待著黎明,期待著老三平安的出殼。

  大鳥身上的露水向我們訴説著它一夜的辛勞:為了老三的出殼,它整整一夜一絲未動。

  是老三!從身上的絨毛我們推測:幾個小時前,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它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兩窩黑臉琵鷺的六個蛋全都孵出了小鳥!這真讓人高興。可是一個孵化率100%的物種卻面臨著瀕危,實在令人費解。

  覓食的大鳥回來了。

  饑腸轆轆的小鳥哭著喊著,可大鳥就是不喂,有意吊著小鳥的胃口。很有可能,它同我們人類一樣,也懂得嬰兒的啼哭是最好的運動。

  終於喂食了。方法與鴿子差不多:大鳥把食物連同消化的分泌物嘔到嗓子眼,任由小鳥掏食。一連喂了老大兩口。再喂老二,也是兩口。老三在旁邊使勁地叫著,可大鳥就是不喂。也許,不喂剛剛出生的老三,自有大鳥的道理。但專家解釋説:剛剛出生的小鳥胃功能很差,空一天肚子會有利於小鳥增強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再説,老三體內的營養足夠它堅持到第二天,不會餓死的。

  清潔孩子們的糞便是大鳥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老三脫去的外殼這回成了清潔的對象。

  鄰居家的小黑尾鷗竄到了黑臉琵鷺的巢邊。

  這是很嚴厲的警告,小黑尾鷗知趣地走了。

  大海按照自己的規律一天兩次潮起潮落,在浩瀚的海洋和灘塗上留下了豐富的食物。

  村民們按照祖上留下的習俗,三五成群地來到灘塗上趕海。

  許多鳥也在這覓食。

  黃嘴白鷺總是這樣靜靜地等著,等著魚遊進自己獵食的範圍。所以,這兒的百姓管它們叫“長脖子老等”。但這次,它們等的不是魚的到來,而是人的離去。不到漲潮,趕海的人是不會走的。當豐收寫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透出一種滿足和幸福的時候,不知道黃嘴白鷺是否還能等到它們的食物。

  黑臉琵鷺每次離開坨子,總是向北或東北方向飛去。我們緊緊跟隨。但追蹤沒多久,便被落的遠遠的,只好目送著它們漸漸遠去身影。據文獻記載,黑臉琵鷺主要取食海中的小魚、小蝦。我們估計,它們的覓食地很有可能是在莊河附近的沿海灘塗、潮間帶或蝦池等地。

  找到覓食地,對於全面揭開繁殖期黑臉琵鷺生態之謎十分重要。深入研究它們的覓食習性和規律,探尋黑臉琵鷺瀕危與覓食環境的關係,並妥善保護覓食地,這關係到黑臉琵鷺的種群復壯。莊河沿海灘塗綿延幾十公里,方圓數百平方公里。要在這廣闊的灘塗上找到幾隻覓食的黑臉琵鷺,真像是大海裏撈針。

  老大出殼十天了,老三才六天,哥兒仨的個頭明顯不同。

  黑臉琵鷺從神秘的覓食地回來了。為了哺育小鳥,大鳥頻繁往來于巢穴與覓食地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黑臉琵鷺覓食的時間並不固定,但它們外出覓食的生物鐘卻與潮汐有關。潮水一天潮起潮落兩次,它們覓食也兩次。枯潮前大約一小時,它們交替外出。根據它們飛行速度和覓食大概所需要的時間,估計覓食地離坨子至少有六、七十公里遠。為了找到它們的覓食地,我們在莊河電視臺播出了尋找啟示:

  “最近,在我市和長海縣的石城島之間,有一種奇特的鳥經常出現,叫黑臉琵鷺。它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也引來了專家的關注。體態高雅,形象可愛的黑臉琵鷺是世界上瀕危動物,全世界目前只有七百多只。繁殖地一般在朝鮮半島。由於黑臉琵鷺極為珍貴,研究資料又稀少,目前,研究人員還沒有發現黑臉琵鷺的覓食地。假如有沿海居民發現黑臉琵鷺在我市的覓食情況,請與中央電視臺《黑臉琵鷺》攝製組聯絡……”

  孵化期之謎終於真相大白,但卻找不到覓食地。黑臉琵鷺秘史知多少?敬請關注《自然之謎——黑臉琵鷺》第四集。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