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秘事——生物入侵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0日 10:16
為了減少潮水對海岸侵蝕,人們引進了一個外來物種,誰曾料到它的到來給這片海灘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場巨大的改變。
古往今來,人們對海浪蠶食灘塗幾乎無計可施,40多年前,在我國的東南沿海,一些生物學者從國外引進了一種叫“大米草”的耐鹽野生植物,它能夠在灘塗上快速生長,具有根係發達,生長密集的特點,它可以遏制海浪對灘塗的侵蝕。
在江蘇省鹽城地區的灘塗上,海水中的泥沙在大米草根部淤積,使過去每天被潮水淹沒的灘塗,漸漸升高成為不受潮水影響的陸地,在這樣的灘塗上圍海造地,可以節約人力和物力,因此大米草有綠化荒灘、保護海岸、增加土地的三大功效。
離開了潮水,大米草便會乾枯而死,但是大米草並不會從這片海灘中徹底消失,它還會在海水和泥灘交匯處重新安家,因此,它對海灘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的。
仲崇信教授,青年時留學美國,他在南京大學生物系是開山鼻祖式的人物,如今已
經九十多歲了,依舊精神矍鑠,仲先生對第一次見到大米草的事充滿了美好回憶。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原産地在南美洲,它們是禾本科草本野生植物,由於長得像水稻,所以中國老百姓把它們統稱為“大米草”,它們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科學家把這種從外國引進的生物叫做“外來物種”。
大米草雖然是野生植物,但是最初它來到中國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經過仲崇信先生等人十多年的試驗,終於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引種栽培成功,人們在江蘇鹽城的灘塗上,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米草,仲崇信先生青年時的願望得到了初步實現。
生活中,引進“外來物種”,本身並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從古至今就從未間斷過,
可以説今天的中國人根本就離不開“外來物種”,像小麥、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胡蘿蔔、辣椒、草莓、西瓜、櫻桃等數都數不過來的食物,全是從外國引種來的,它們中的許多物種,經過長期的栽培和選擇,已經同我們土生土長的生物沒什麼兩樣。
特別是近十幾年,中國對外開放的渠道日益拓展,物種的引進範圍迅速擴大,引進的物種也逐年增多,各種“洋”的蔬菜、水果、畜禽、水産品,都進入了中國的消費市場,其中有很多洋物種離開了原産地,直接長在了中國人的土地裏,變成了中國人不可缺少的食物。
大米草的種植使灘塗邊上的農民得到了意外的收穫,秋天一到,他們會放下手中的鋤
頭,到灘塗上去挖 “沙蠶”,一種長在泥裏的蟲子,是很好的釣魚餌料,還可以做蛋白質原料,售價一直不低。
大米草強大的生命力使光禿禿的泥灘舊貌換了新顏,荒涼的海灘充滿了生機,一個由大米草為主導的新的生態系統建立了,個別物種還“因禍得福”,獲得了更好的生存條件,但是更多自古就生活在這片海灘的生物,卻因生態環境的改變,而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像大米草這樣一個外來物種,它在我們的灘塗上,改變了原有的、經歷過長期生物進
化形成的食物鏈關係,它就像一個入侵者一樣,不僅侵佔了別人的家園,還慢慢地剝奪了原有生物的生存條件,生態學家把這種由外來物種引起的生存競爭叫著“生物入侵”。
大米草引起的生態改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也許還需要時間來做判斷,但是現實中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盲目引進的外來物種對中國生態環境的破壞日漸顯露,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同樣是來自南美洲的喜旱蓮子草,它在中國南方各省的水域氾濫成災,破壞了江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阻塞了水鄉便捷的河道運輸,使當地豐富的生物資源消失殆盡,惡化了水體的自凈功能。
當一個外來物種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造成明顯損害,科學家就把這個外來物種稱為“外來有害物種”。“外來有害物種”不僅包括植物,也包括動物和微生物,“外來有害物種”顯然不只是讓我們嘗到了它帶來的苦頭,世界各國也深受其害!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動物,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島國裏,袋鼠和其它動物和諧相處,共同組成了一個具有澳洲特色的生物世界,一些外來物種的出現擾亂了這裡的生態平衡。
水牛本來是亞洲人馴化的家畜,一直是農民耕田、犁地、搞運輸的好幫手,被視為能夠創造財富的“傳家寶”,可是它到了澳大利亞卻變成了“禍害”。
當初開發澳洲的人也看上了亞洲農民家中這個“寶貝”,把水牛引進到了澳洲,然而,由於澳洲地廣人稀,機械化作業很快地取代了水牛,閒下來的水牛變得無事可做。
來自亞洲的水牛,失去人們庇護,它們奔向了澳洲的荒原,水牛依靠有力的犄角、龐大的身軀,在澳洲的荒原上稱王稱霸,數量快速增加,與荒原上的飼草動物開始爭搶地盤,可想而知,袋鼠和羊群怎能是牛群的對手。
外來物種肆意擴張,引發的生態災難,迫使人們不得不採取行動對水牛的種群進行限制,好在水牛雖然有了野性,但是它目標明顯、行動不算敏捷,所以在人們有力的干預下,水牛猖獗的行為受到了控制。
為什麼在亞洲牧童短笛下如此馴服的水牛,會在澳洲成為一個生態環境的破壞者呢?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兔子身上,本來兔子和水牛在力量和體重方面是不能相提並論,但
是兔子有兔子的優勢,“狡兔三窟”的成語不是説著玩的,因為兔子對澳洲的生物入侵,令人傷透了腦筋。
為了消除兔子對草原原有生物的危害,澳洲人想盡了辦法,他們最先用槍獵殺、用籠子誘捕等傳統方式,都收效甚微,因為兔子的生育能力很強,每年一隻母兔可以懷三次胎,每次平均産五隻小兔,並且兔子天生機警,善於逃匿,因此靠人力捕殺很難達到減少兔子數量的目的。
有人自作聰明把吃兔子的狐狸帶到了澳洲,然而狐狸並不專吃兔子,結果日益增多的狐狸對其它小動物構成了威脅,於是,人們只能先放下兔子作祟的事,十萬火急地去解決狐狸這個新的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害。
萬般無奈之下,人們只能用劇毒化學藥劑毒殺兔子,結果是兔子種群減少了,但是其它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也同時遭到了嚴重損失,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警示:外來物種的引進,必須按自然規律辦事!
古人云“南為柑,北為枳”,這句話告誡人們,同一種果樹種在不同的地方,會産生不同的結果,然而,外來有害物種對世界各國造成的傷害,卻一直都沒有中斷,在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要減少生物入侵對生態環境的毀滅性破壞,必須科學地對待外來物種的引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