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細胞分子“較真兒”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2日 10:15
編者按:
從科普節目《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到《分子藥物》、《生物芯片》,林靜、曹蔚鴻兩位導演一直在科學前沿電視節目創作上苦苦探尋。他倆走的是一條崎嶇、艱難、甚至是無人喝彩的路。用電視節目表現“基因”、“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蛋白質”、“DNA”、“RNA”等等這樣一大堆即深奧又枯燥但的確又是我們國民需要了解的,必將對我們未來生活産生重大影響的陌生抽象概念和理論對於他們來説是一次挑戰。同類題材的創作,在我們國家的電視科普節目中也不多見。放眼縱橫,國內不少電視節目在説到這一塊時,多是用一些司空見慣的實驗室鏡頭、專家訪談和已成八股狀態的動畫來解釋。
令人欣喜的是,林靜、曹蔚鴻導演在這方面進行了難能可貴的探索。如“動畫”這一無法回避的手段表現,關鍵是看編導的精妙構思和靈活運用。在這幾部片子中,他倆運用的動畫造型,如:拉鏈、鎖孔和鑰匙、生動的巧克力小人、像早期地球一樣虛擬變化的地球、像機器篩孔一樣的通道、街道上的紅綠燈、變幻當中的萬家燈火等等形象地表達了需要解釋的抽象的科學概念。獨到的動畫形象構思,加上剪接臺上靈活的技巧編排,使得部分觀眾難以弄懂的內容變得生趣盎然,形象準確並産生餘音縈繞的藝術韻味。再比如生活場景當中寓意狀鏡頭的捕捉等等。
儘管這些通俗形象手法的運用還不盡完美,但我們依然期待他倆的創作在來年給我們以新的驚喜。
以下是編導林靜就創作問題撰寫的文章,拜讀此文有便於我們更能理解她的節目。
《科教片之窗》欄目
2003年12月31日
現代醫學是和每一個人都有密切關係的科學,然而又是越來越深奧的學科。我們已經製作了多年的科普片,深感對普通觀眾來説,現代醫學最難理解的地方就在於它總是和分子打交道,而分子是看不見、摸不著、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直觀感受到的,因而也是最難理解的。而恰恰就是這些最難理解的內容,也是我們認為觀眾最需要了解的內容。只有了解了這些最重要的內容,觀眾才能理解我們吃到肚子裏的藥是怎樣起作用的,也才能知道任何一種藥物、甚至是食物,都既有對人體有利的一面,也有對人體不利的一面。我們認為,要把現代醫學的片子做好,就必須在觀眾最難理解的地方有所突破。其實這也是我們每拍一部新片子、學習新的科學內容時的經歷。我們拍攝的《分子》系列就是希望在這方面作些嘗試。
分子的世界和我們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似乎毫不相干,所以,我們碰到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找到某種比喻,能讓觀眾産生聯想,從而達到理解生命分子的目的。當我們逐漸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的時候,感覺到分子之間,尤其是生命體系中的分子之間的關係其實和人們日常生活當中許多事件都有許多可比性。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類比的職業──各類經紀人。各種各樣的仲介機構,無論是房地産業的、金融業的,還是流通業的,他們的社會職能和生命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類分子──酶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用中間人來比喻酶,可能有助於理解酶的功能。
做片子是一個視覺創作的過程,實現這樣的比喻,不僅要有經紀人的特徵畫面,還要有和科學原理相吻合的描述性畫面來幫助説明片中的科學原理。由於分子不可能拍到,很自然地要用電腦動畫來表現。在這方面也我們也做了大量努力,克服許多困難,設計、製作了大量會意性的動畫,希望能和日程生活中的形象相互聯絡和補充,共同建立抽象分子之間的形象關係。
所以,當片中交替出現我們設計的各種細胞、分子動畫和工廠中齒輪和經濟生活中企業的鏡頭時,這不僅是我們的設計,更是重要的內容。我們希望這樣的安排能有助於觀眾更深入而更直觀地理解分子的世界,並對生命世界的活動機制有所了解。
儘管在設計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從完成片上看依然有很多問題,還是很難看懂。我們也從中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我們希望在以後的片子裏能對科學的本質作更通俗的表現,把我們感受到的科學與大家分享。(編導:林靜 2003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