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自天成(一)不能沒有油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17:06)
主持人:今天咱們的話題是煎、炒、烹、炸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油。俗話説;吃香的喝辣的,辣的是酒,香的呢,主要就是油。沒有了它,飯菜就沒有了滋味。但要是太多了,又會覺得膩。在講究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菜裏面,又可真的是不能缺少。每當看見油的時候,我都會有一個疑問,我們到底從這些黃色的液體裏面吃到了什麼?
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到現在這句話應該改一改;巧婦難為無油之炊。為什麼?解決了溫飽的問題,人們更關注的是吃好。油就成了炒菜做飯時的主角。咱們現在所説的油,除了炒菜做飯時用的食用油,還有來自動物脂肪等食物當中,它們大約各佔一半。
這油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汽車離不開汽油一樣。每次炒菜用油和動物性食物裏得到的油,為我們提供了必需的營養。它為我們的身體提供了最起碼的熱量。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三大營養要素;油脂、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油脂的發熱量是最大的。所以,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要是沒有了油脂食物,生存就成了困難。
無論是哪種油裏都有一種最重要的東西;脂肪酸。這種東西,咱們的身體合成不了,只能從植物或動物油脂裏補充。身體要是缺了它,視力低下和腦部損傷。
這油還有一個功能,就像汽車離不了的潤滑油,身體也需要不斷補充油脂為營養。吸收了充分的油脂,原本難以從食物中剝離出來的維生素a、d,才能更快溶解,並隨著油脂的消化渠道,輸送到身體各處。
除了給健康加油,油還是炒菜做飯的主角。有了油,飯菜才有了品味。油的沸點高,煎炒烹炸就離不了它。包裹在蔬菜外面的油分子保證蔬菜不會站在鍋上,使蔬菜得到間接加熱,這樣出來的菜口感更好,而且營養不會大量喪失。另外,油的存在,還緊緊拉住了不同蔬菜裏特有的味道分子,這一來,保留駐了蔬菜特有的風味。
主持人:看來,咱們還真是不能沒有了油水。可是這市場上油的品種是多得不得了;您看啊!色拉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每次到商場裏給家裏買油,我就發怵,滿目是油,到底該選擇哪樣啊?最後,頂多就是照著以往的經驗,挑一樣適合自己口味的。其實,大多數人可能都和我一樣,不知道這些名目繁多的油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更別説考慮油和健康之間的關係了。
現在常用的食用油有五六種,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粟米油,它們來自各自不同的植物,攜帶著不一樣的香味,也具備了各自不同的營養成分。
您看啊!花生油;中國老百姓的傳統用油。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但由於花生油的熱量高、脂肪多,吃的太多會對心腦血管有影響,容易發胖。菜籽油的特點是人體吸收率很高,消化利用率可達99%。但它的營養價值要低於其它植物油。菜籽油裏還含有一種叫芥酸的物質,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要少吃。橄欖油、茶籽油被認為是比較適合人體營養需求的食用油。其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由於含糖量低,因此它是糖尿病人最好的營養品。粟米油從玉米胚芽中壓榨而出。它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又保留下粟米油所特有的營養與芳香。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0%以上,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適合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和老年人食用。
一日三餐吃多少油,除了看油出自何處,關鍵還是看油裏的一種成分;脂肪酸。它是我們從油裏獲得的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它的多少還影響了身體健康。
任何一種油脂裏都含有三種不同脂肪酸。他們分別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三種脂肪酸都是人體離不了的營養物質,但哪種都不能吃的太多。
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裏含的飽和脂肪酸比較多。這種脂肪酸吃的太多,會加快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導致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發生。植物油裏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能降低血脂。但過多攝入也會對身體不利,它在高溫下被氧化後,有潛在的致癌作用。
不同的植物油裏,三種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各有差異,營養學家的建議是;三種脂肪酸都不要放棄,最理想的攝入量是三種脂肪酸各佔三分之一。
主持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光是説,我都有點繞不清了。這些概念對於營養學家來説,肯定不算什麼。可對於咱們這些普通消費者來説,理解它們並分析哪種油最適合自己的健康,太難了。還好,一位營養學家告訴我;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刻意去挑選。既然每種油都有他獨特的營養成分,那咱也別費心挑來挑去了,每隔一段時間,您就更換一種油,比如這個月是花生油,下個月就換個葵花籽油,這樣一來,各種油的營養都跑不了,絕對符合營養均衡的原則。這個辦法不錯吧。
這段時間我一直用這個法子。可前幾天去商場,麻煩又來了。以往熟悉的“純正大豆色拉油、濃香花生油”這些名字統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您看啊,壓榨一級花生油、大豆油一級,有了分級了,這又該怎麼選擇?
在新頒布的食用油國家標準裏,市場上銷售的食用油都必須明確所用原料,按照油的精煉程度劃分等級。新的國家標準還要求,生産企業必須在産品上標明食用油的生産工藝。針對消費者出現的幾大誤區,專家作了解釋。
誤區一 等級越高,品質越好。
按照精煉程度,食用油被劃分為四個等級,四級為最低。但這並不是説,四級油就意味著最差。所謂的精煉,是通過一道道的工藝,把油裏的雜質、特有的味道統統去除,讓油本身更純凈。但精煉的過程,也不可避免地把油裏的營養成分也一併去除。就拿一級油來説,這時油的純度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九,所含的雜質少了,顏色不混濁,沒有異味,但營養元素也喪失殆盡。因此,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反倒是四級油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葉綠素、維生素更多。
誤區二
新標準中標注的生産工藝,可能是老百姓最陌生的一項。在食用植物油的製作工藝上,我國一直有兩種方法:壓榨法和浸出法。壓榨法就是人們印象中的用物理壓榨的方式“榨油”,而浸出法則是在高溫下讓油和植物脫離。
工藝不同,帶來的區別更多地體現在口味上。一般來説,壓榨而出的油,由於後期的工藝處理上比較簡單,因此更多地保留了植物本身的風味。而浸出工藝則在口味上相對淡了一些。無論是那種工藝,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生産工藝要求,生産出的油的營養品質上,就不會出現太大差別。
主持人:這油的級別越分越細,生産工藝越明確,雖然看起來有些複雜,但咱們消費者心裏也就更清楚了,這也滿足了消費者起碼的知情權。今天,咱們説了不少有關油的事,從油對健康的好處,到不同種類的油以及他們的營養特點,乃至新標準的油的級別劃分。歸根結底,就是希望我們能真正地了解一下油,能科學地調配他,讓我們在四溢的香味中,吃出健康來。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